當前位置:學識都>好好學習>放假>

過年吃餃子有什麼寓意

學識都 人氣:2.82W

餃子是我國傳統食品之一,也是逢年過節重要食物之一,尤其是過年期間,家家戶戶都少不餃子,尤其是北方地區。那過年吃餃子有什麼寓意呢?民間流傳着“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初六捏麪糰,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飯,十一十二八寶粥,十三十四汆湯丸,正月十五元宵圓。”下面隨着小編的腳步一起來探討過年吃餃子的寓意吧!

過年吃餃子有什麼寓意

餃子,是我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民間俗話說:“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過餃子”,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吃餃子的習慣。老年人過去常說,好吃莫如餃子,舒坦莫如倒着(睡覺),餃子就酒,越哈(喝)越有。就餃子的餡來說,大致可分爲葷,素兩種;各種肉餡,海鮮餡,蔬菜餡,肉菜合餡,野菜餡,其中最爲流行的是白菜豬肉餡、韭菜豬肉陷、芹菜牛肉餡,牛肉餡或羊肉餡,以及蝦米、海蔘、魚(或雞蛋)的三鮮餡及韭菜雞蛋餡,還有莧菜和肉餡的,煮出來也是鮮紅的顏色,很好看,口味也很鮮美!據民間傳說,之所以叫“和”面,是取“和和美美”之意。

將一個個小麪糰擀成圓圓的餃子皮,叫作擀皮。擀出的餃子皮是圓的,即寓意“團團圓圓”,這種團圓象徵着親人間血脈的融合。看着一個個圓圓的餃皮想想其美好的寓意,令人爲之心動實屬必然。餃子的烹熟方法多用水煮,蒸,湯餃、燙麪餃和煎餃。過去三十晚上家家都要剁餡兒,剁得越響生活越紅火,是三十晚上一道特殊的交響樂。

餃子原名“嬌耳”、,餃子有着悠久的歷史。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了餃子,被稱爲“湯中牢丸”或“餛飩”,但與今日的餃子是不同的。三國時,魏國張揖在《廣雅》書中說:“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偃月,即半月,就和今天的餃子一樣了;已是天下通食可見那時餃子已經有了相當久遠的歷史;而且是從“餛飩”發展而來的'。到了唐代才把煮熟的餃子撈到碗裏吃,1968年在我國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村出土的一座唐代墓葬裏,葬品中的木碗裏遺有5釐米長的小麥面製作的半月形餃子,這一發現充分說明了在唐代已有吃餃子的習俗。而春節吃餃子的風俗習慣開始於宋代,在那時被稱爲“餃子”,“餃子”與“交子”諧音,交子是什麼意思呢?那時使用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當時的紙幣爲“交子”,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吃“交子”,以圖財源廣進和吉利的意思。

餃子,又被稱爲“餛飩”、“扁食”、“角子”和“餑餑”等等。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據《東京夢華錄》載:汴京市食有水晶角子、煎角子和官府食用的雙下駝峯角子,等等。據《武林舊事》記載:臨安市食中有諸色角兒。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中有:撇列角兒、蒔蘿角兒,等等。所有這些“角子”、“角兒”都是今日餃子的前身。在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中有“燒賣、扁食有何難,三湯兩割我也會。”河北寧縣誌中有“正月初一,盛撰共享,各種扁食名餃子。”其中“扁食”一詞即指餃子。目前在山東濟南市的餃子仍沿用“偏食”之稱,這就是衆所周知的山東名小吃———“濟南扁食”。李興庭所著的《鄉音解頤》中有:“夏令去,秋季過,年節又要奉婆婆,快包煮餑餑,皮兒薄,陷兒多,婆婆吃了笑呵呵,媳婦費張羅。”《燕京歲時》書中有:“每屆初一,無論貧賤富貴,皆以白麪做再而食之,胃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這些餑餑就是餃子,而與今日滿族喜歡吃的粘食餑餑不一回事。

據史料記載:“元旦子時,盛饌周烹如:食扁食,名角子,取更歲交子之意。”由此可知,當時餃子已由一般食品上升爲節日食品。人們吃餃子已寓有辭舊迎新、富貴吉祥之意。尤其在北方,餃子作爲賀年食品,歷來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和喜愛,相沿成俗,一直流傳在北國,經久不衰。

餃子餡的種類

餃子餡的一般種類:三鮮餡、雞肉冬筍餡、魚肉韭黃餡、香菜餃子餡、西瓜皮餃子餡、素三鮮餡、西紅柿雞蛋餡、韭菜蝦仁餡、牛肉餡、魚肉餡、素菜餡、豬肉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