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學識都 人氣:1.6W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寒假期間閱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不少的教學建議,每一條建議都是幫助老師解決教學中的實際遇到的問題,其中有的是用實際事例,有的是一些的理論分析,最多的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親身遇到的問題和真實教學案例,閱讀這本書,對教師教學大有益處,也是我開闊眼界,啓發非淺。

本次考試,成績出來後,有幾個孩子的成績不是很理想,家長們很着急,紛紛詢問如何纔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其中談到最多的方法就是利用假期爲孩子補課。這是家長爲孩子尋找的解決方案,那麼我能爲孩子做些什麼呢?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的第一條建議就是“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其中主要就是討論如何看待班上學困生的問題,並給出了建議。

一、正確看待兒童成績

“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觀點,每個孩子的成功都是相對於自己來說的,教師應該充分地瞭解自己的學生各個方面,知曉學生的各種特點與個性,任何時候不拔高,不低估,這樣才能中肯地給予科學合理的評價,才能較好地把握學生的生長髮展方向。

二、瞭解兒童的個性需要

“不同的兒童要達到這個知識的水平和範圍,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級時就已經能完全獨立地讀出和解出應用題,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級末甚至三年級末才能做到這一點。教師應當善於確定:要通過怎樣的途徑,要經歷什麼樣的阻礙和困難,才能引導兒童接近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水平,以及怎樣才能在每一個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具體地實現教學大綱的要求。”

這段話,給我的啓發很大,無論是對待優等生還是學困生,要幫助他們學習,首先就要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將會遇到何種困難,這樣才能很好的指導學生的學習。

1、 瞭解學生的學習需要;

2、 明確學生在學習可能遇到的困難與障礙;

3、 積極採用個性化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

三、教師充分備課

(一)用一生去備課

書中提及一個教學案例,有一位聽課教師詢問這位講課的歷史老師可這節課需要多少時間,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蘇霍姆林斯基通過這位歷史的回答告訴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對自己所教授的學科用一生的努力去掌握,去理解,只有教師擁有豐厚的知識,才能自由應對教學中出現的各種狀況。

(二)設計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在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以一位數學老師的教學方法爲例,建議我們分層設計教學方法。教學中,將學生進行分類,依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分別給予不同的教學指導。這個方法的前提是必須對學生有深入的瞭解。

借鑑以上的建議,如何對班上學生進行輔導,有了一點想法。

1、 現階段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設置符合他能力的學習任務;

2、 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與家長聯繫制定家校學習習慣培養計劃,家校聯合努力糾正不良學習習慣;

3、 學習動機不足的學生,通過鼓勵機制,引發興趣;

4、讓每一個學生體驗到取得成功的個人的、人格上的歡樂。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讀完了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不禁掩卷沉思。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在這本書中他將其教育教學中的實例,以平實精煉的語言,娓娓道來,輔以精闢的理論分析,內容基本涵蓋了教育教學中的方方面面,既有對教師教育教學方面的指導,也有對教師提升自身素質的.建議。大師的以人爲本的教育教學理念貫穿於書的始終,使一線任教的我如獲至寶、受益匪淺。

書中衆多的理論發人深省,它猶如一盞指路明燈,照耀着我前進的道路。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師之責

(一) 注重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要注重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而培養全面發展的、和諧的個性的過程就在於:教育者任何時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個方面和特徵的和諧……在一個全面發展的、有血有肉的人身上,體現出力量、能力、熱情和需要的完滿與和諧。教育者在這種和諧裏看到這樣一些方面,諸如道德的、思想的、公民的、智力的、創造的、勞動的、審美的、情緒的、身體的完善等。”他要求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養和美育等方面得到發展。他強調,忽視哪一方面都是不允許的,學生只有在各方面都得到發展,才能達到全面發展的要求。倘若學生只有智力方面的素養,而無品德的、體育的、勞動的和審美的等方面的素養,就既不能算完全發展,也就談不上統一的、完整的、和諧的發展。

我們的現代教育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輕“它育”的現象。導致課程結構過於單調,課程內容過於侷限,教學模式過於統一,評價方式過於僵化,學生能力單一發展。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難度與世界各國相比是大的,但學生的創新能力卻不是強的。我國的學生在各種學科競賽中成績優異,而實踐能力卻落後於人。這與我們的學校教育過分注重傳統的課業學習智力有很大關係。今天我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肩負發展學生智力的使命。但是,學生的潛能是多元的,我們更應重視學生的全面的多元的發展。而這也是當前素質教育的宗旨,符合新時代下對人才多元化的價值取向的要求。

(二)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個人才能,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學任務。及時地發現、培養和發展我們學生的才能和素質,及時地瞭解每一個人的志趣,這一點正是當前教學和教育工作中要抓的一件主要的事。”教師的共性教育不能排除個性教育,而且必須依賴於個性教育去充實、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