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人的自我實現一種新的教育目的觀》讀後感1500字

學識都 人氣:2.24W

歷史和現實中影響較大的教育目的觀是個人本位和社會本位這兩種。從價值取向上看,我國一直以來傾向教育目的觀是社會本位爲主。從各方面上分析,過去的教育目的觀傾向社會本位是無法避免的。當然,教育目的觀由社會本位到個人本位轉變也是必然的,這也是一個社會發展的高級階段的必然選擇。正如王坤慶教授所認爲的,“對於教育目的的確定,唯一需要把握的教育精神乃是教育是專門培養人的事業,它的唯一出發點是人的發展,它的最高鵠的只能是人的完善。”所以,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該立足人的全面發展,人的自我實現,但是也要承認因爲社會發展所帶來的階段性。

《促進人的自我實現一種新的教育目的觀》讀後感1500字

教育目的觀的社會本位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種傾向與政治、經濟、生產、文化、科學技術等因素有關,但是,歸根結底還是社會發展水平對教育的制約,對人的發展、人的自我實現的制約。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中分析了人的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關係,認爲人的發展是社會歷史過程。馬克思主義認爲:“ 在人類,也像動植物界一樣,種族的利益總是要靠犧牲個體的利益來爲自己開闢道路的”,因此,“個性的比較高度的發展,只有以犧牲個體的歷史過程爲代價”,但是,“人類的才能的這種發展,雖然在開始時要靠犧牲多數的個人,甚至靠犧牲整個階級,但最終會克服這種對抗,而同每個個人的發展相一致”。這也是過去的教育目的觀傾向社會本位無法避免的原因了。

另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爲: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社交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馬斯洛認爲,這五種需求是從低級向高級逐級發展的,也就是說只有滿足了低層次的需求,高等層次的需要纔有可能得到實現。所以,要想人的實現自我能夠得以實現,就必須要先實現人的最低層次需求。如果人的低層次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那人們就會先滿足低層次的需求。我國的基本國情還是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總體的經濟與社會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是依舊存在在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體現在有人把獲取生活條件和物質財富當做首要、直接的目的,忽視了個人價值、創造精神等內心的發展需要。爲了獲取生活條件和物質財富,人們更加關注的是個人的社會價值,所以也不奇怪爲什麼過去的教育目的觀會傾向社會本位。

從戰亂、動盪不安的年代到和平、穩定發展的時代,從一窮二白的農業大國到現代化的工業國,一路走來,經歷了多少曲折,付出了幾代人的.努力,才完成了轉變。但是不可否認,我國仍舊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人的發展仍然無法擺脫對物的依賴所帶來的片面發展問題。不過,隨着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人們也越來越重視人的自身價值,而不再是隻關注人的社會價值,教育目的觀也由社會本位向個人本位轉變。這一點可以從我國教育方針政策(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的變化以及其對人的培養側重變化可以知道,就以我國中學化學的教育目的變化爲例,從大綱教學目的要求主要包括“牢固地、系統地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和化學基本技能,瞭解在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培養分析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到如今的課程標準“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變化規律,形成化學的基本觀念;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啓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認識化學、技術、社會、環境的相互關係,理解科學的本質,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但是,社會的發展程度還是極大地制約了教育目的觀的轉變。以2001年的課程改革開始,歷經十幾年的改革,雖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極大成績,但是中間也歷經“尷尬”,尤其是改革開始幾年,最大的體現在於“素質教育喊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搞得踏踏實實”。歸根到底還是教育的發展受到社會發展的制約。所以說,只有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候,人的全面發展纔有可能實現。

我認可,“教育的一個根本目標就是幫助人成爲一個人,盡他的可能成爲一個完全符合人性的人”。,也堅定不移地支持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該立足人的全面發展,人的自我實現。但與此同時,我也承認社會發展的階段性不同而教育目的觀點而不同,並且認爲以社會發展的最終態是以人的自我實現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