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4篇)

學識都 人氣:5.87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圍城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圍城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4篇)

圍城讀書筆記1

方鴻漸和孫柔嘉的婚姻是場悲劇,盡頭是衰老,或者更遠,是死亡。造成悲劇的原因呢,是方鴻漸的軟弱,是孫柔嘉的算計,是兩家人的迂腐,是人的虛僞,是婚姻的欺騙性,是因爲,揭開了面具,大家一樣醜陋。

圍城裏的每一個人,都戴着面具,像女人臉上擦的脂粉,男人面上的油光,粉飾出太平,而底下藏着的暗涌則永遠捉摸不透。在這樣的環境裏生存,事實與實幹從來都不真正重要。一個人只需要恭維便可以一直快樂地活着,一個人只需要聰明地恭維該恭維的人,便可以獲得如魚得水的資本。蘇文紈和曹元朗事實上是絕配,遠比愛慕她的趙辛楣與她傾心的方鴻漸來的般配。兩人都是沉醉在這虛僞的應酬堆積起的世界裏無法自拔的人,互相吹捧,互不戳破,豈不樂哉?

方鴻漸是軟弱的代名詞。若他不軟弱,面對蘇文紈的步步柔情的緊逼能直起腰板拒絕而不只是背後下定決心,見了面又淪陷,也不至於賠了名聲,折了唐曉芙;若他不軟弱,面對高鬆年的欺負能硬起聲來反抗而不只是背地裏咬牙切齒,也不至於落得狼狽離開;若他面對孫柔嘉的溫柔陷阱與威脅能堅決抵制,而不只是屈從後再後悔,也不至於走進婚姻的墳墓;若他面對庸俗而迂腐的家人,能堅決而果敢地選擇對立,也不至於讓婚姻步步陷入泥沼。方鴻漸的軟弱,藏在面具下,孫柔嘉沒看到,或是看到了而情願欺騙自己,以爲這面具能戴一輩子。

孫柔嘉是個小女人,即使她讀過大學,在多數人看來也知書達理,可結婚後,梳起髮髻,身爲人婦,終究也成爲了衆多滿腹怨念的婦女中普通的一員。計較着丈夫的一言一行,心裏絞着小小的委屈不依不饒。孫柔嘉的不寬宏大量、不通情達理、不溫柔大方,藏在面具下,方鴻漸沒看到,或是看到了而情願欺騙自己,以爲這面具能戴一輩子。

面具終究被婚姻扯下,被生活裏的雞毛蒜皮撕碎,而慢了的鐘噹噹地擺着,只能記下無限的爭吵與可笑的悲傷。

別相信所有美好的表面,揭開了面具,大家一樣醜陋。

圍城讀書筆記2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似在一個圍城之中”。相信許多人都聽這句話,我也正是因爲這句話才決定去閱讀《圍城》,去了解這裏面的故事。

書中的人物雖然是虛構的,但是時過境遷,當今社會的我們仍然有很多人不能逃出這座“圍城”。如同方鴻漸,從國外留學歸來,雖然在學歷上有“些許”的水分,但是在那個時代也算是吃了幾天的洋墨水了,他也有他的理想和抱負,但無論是在家鄉的學校講課還是在銀行任職,方鴻漸都好像與那個社會那個時代格格不入,他有着一腔熱血,卻無法適應那個時代的規則和約束。

這點在他的愛情上也是如此,我曾不止一次的爲方鴻漸感到惋惜,因爲蘇小姐好像就是我們心中的“白富美”,她也留過學,長的白淨漂亮,知書達理,對方鴻漸也是一往情深,但是就是這麼個“教科書”式的美人放在他的面前,他卻喜歡上了唐曉芙,可能在方鴻漸的眼中,蘇小姐就像是那個時代對於愛情和婚姻的枷鎖,她很完美卻不適合,而唐曉芙則是他內心對於愛情的追求與嚮往,是他想衝出這片圍城的動力,但是這座圍城真的存在麼,還是他根本就不瞭解內心深處需要的是什麼。

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時常會和同學聊起工作的問題,其中也不乏進入移動大家庭的同事,他們中有的人很快的適應了現有的工作環境,但有些已經出現了迷茫甚至開始抱怨,出現了很多年輕人不該有的精神狀態。而我想說的是,我們內心需要的到底是什麼,當我們工作和生活中出現了挫折和阻礙時,我們就要去否認和逃避麼,這種所謂的“灑脫”甚至“佛系”的生活和工作狀態應該出現在我們的身上麼,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方鴻漸是悲劇的人物,而這種悲劇卻不應該發生在我們的身上。我認爲在工作上我們唯有腳踏實地的認真做好本職工作,面對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挫折,需要從實際出發,想辦法克服和解決問題,作爲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不應該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份閒情逸致,而需要的是“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寬廣胸懷。

我作爲一名移動員工,更應該肩負起公司賦予我的使命,盡職盡責的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將自己的汗水揮灑在自己所熱愛的工作中,唯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青春無悔,也只有這種不忘初心的精神,我們才無愧於新時代的選擇。

圍城讀書筆記3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中國近現代史一部經典之作,這是一部以調侃的語調來極力諷刺人生的笑面悲劇,“圍城”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麼一句“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這句話深刻的揭露了人物對於婚姻、事業的感悟。

人們的生活就像圈在這圍城之中,想逃脫,想掙脫,卻怎麼掙扎也無濟於事。

書中主人公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情感糾葛,與其說是方鴻漸被孫柔嘉的計謀所敗,還不如說方鴻漸因爲其自身的怯弱與言不由衷而自食婚姻的惡果。

這座曾令方鴻漸無限神往的感情圍城,終止於主人公無奈地忍受城中的無聊。

同樣可以讓人給予無比輝煌的榮耀,也能讓人深陷泥潭的事業圍城,在作者的筆下也是充斥着爾虞我詐,明爭暗鬥,壓抑着每個人的神經,令本性善良而又怯弱的方鴻漸只能退縮,離開三閭大學這壓抑的事業圍城,本以爲可以深吸一口自由空氣的方鴻漸,卻沒想到等待他的是一個更爲複雜、更爲混亂地社會大圍城,在這裏封建制度、家庭責任、事業衰敗一切都排山倒海般的涌向他,讓他無所適從,所我這一切都像是被命運的大手無情的掌控着,任憑你做無謂的掙扎,最終只能屈服。

實際上這不僅僅是方鴻漸所處的圍城,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座圍城裏,如何身處其中,卻能樂於其中,讓圍城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纔是我們該積極面對的,一味的掙扎、逃脫只會讓自己在泥潭之中越陷越深。

圍城讀書筆記4

第一次看《圍城》,是兩年前的事,聽說這書有名,於是弄來翻翻,除了覺得作者愛用幽默有趣的比喻,其他印象不深。近日再讀,越讀越覺有味道,猶喜歡“導讀”上一段文字,覺得說出了自已的感受,也是對《圍城》最好的概括和定位:“這是一本有趣的書。鄭重說點,是本睿智的書,因爲它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對人性的洞察與調侃。————在哈哈大笑或含笑,哂笑之時,你會歎爲觀止,會驚異於作者何以竟能做到這一步。”

印象中,好象有人說“《圍城》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小說!”。對於什麼是小說,怎樣才稱得上是小說,我不敢至喙,但我記得古人曾說過“文無定法”,不知“文”是否包括小說在內?就算不包括,套在小說上,行是不行?被譽爲現代文學奠基人的卡夫卡,在他的《變形記》開頭就是“一天早上,格里高從不安的夢中醒來,發現自已在牀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你看,小說,原來還可以這樣寫!

再往深一層想,也許這句許真的說對了,說《圍城》是一本小說,倒不如說是一本充滿睿智的書更適合。小說,一般都是通過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達思想,但本不是所有的小說都能給人啓迪,能讓讀者省視自已的靈魂。《圍城》就具有這樣一種“功能”,它象一面鏡子,照鏡的不是人,是一個個赤裸的靈魂,映出了人性的種種美和醜!“什麼都有”,就算不能等同包羅萬有,但至小是能反映出人生百態。光停留在反映人生百態上面,也不失爲一部很好的作品,但還不算是智慧的書。智慧的書,作者必須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俯視人生,穿透種種表象,直達人性和靈魂的深處,並能一針見血,入木三分地作展示,給人啓迪。我真的很驚詫,驚詫於錢先生有這種洞若觀火的本事,對人性的理解,人情百態的觀察,細膩和深刻得讓人難以致信。

能看穿人性,洞察人情世態的,我想有二種人,一種是“市井之徒”,一生爭名奪利,結交三教九流,在俗世這個大染缸裏如魚得水,“流氓皇帝”劉邦,“乞丐皇帝”朱元章,就是代表,這類人世故,圓滑,狡猾。還有一種是有大智慧的人,他們看透了人性、人生,但不隨波流,冷眼旁觀,獨善其身。兩者的區別是前者“入而不出”,這是一種生存的本領!後者是“出淤泥而不染”,這是一種人生的智慧。顯然,錢鍾書就是後者。正經因爲鍾先生“入而能出”,所以能站在一個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上,清醒而明晰的剖析人性的種種,解剖紛紜的世態,舉重若輕,包羅萬有,呈現一幅刻畫人性的“清明上河圖”。有些西方批評家說《圍城》寫了西方文化影響下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危機,也有中國批評家說表現了西方現代文明在中國的失敗,從而證明了資本主義文明不救中國的主題。

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錢中書似乎並不是採取非此即彼的立場,他更着力於嘲諷僞文化人的可笑、可憐和可恥,更多地是要寫出中西文化衝突中的尷尬、窘迫和困境。而從更廣闊的文化意義上來體認,《圍城》更主要的是寫“圍城”困境,其藝術概括和思想意蘊超出了狹隘的個人經驗、民族的界限和時代的分野,體現了作者對整個現代文明、現代人生的深入思考,也凝結着作者對整個人類存在的基本狀況和人類的基本根性的歷史反思。

你看《圍城》中,談話、吃飯、交友、戀愛、工作、家庭,全是生活中種種細節,極其普通的瑣事,然而正是在這些瑣事中,在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中,一個個活生生的生活場景,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呈現在讀者眼前,是那樣生動,豔活和逼真。《紅樓夢》描寫的不也是一個鐘鳴食之家的日常生活?可是它達到的藝術高度,卻是曠古煉今。表現生活的真實,卻又超過一般意義上的真實,上升到人性和世態的層次和高度上,正是一種高超的藝術。

圍城讀書筆記5

《圍城》,一部家喻戶曉的批判諷刺小說,是錢鍾書所作的爲數不多的長篇小說之一,更是被譽爲“新儒林外史”。不得不說,這部如此高評價的小說承載了多方面的社會批判和文化諷刺,它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達到了我國近代文學史上的一個巔峯。

故事的主人公,方鴻漸,原本以爲他是個才華橫溢的知識青年,能在文學界有一定的建樹。可是,故事一開始,方鴻漸被他的“岳父”資助去歐洲讀書。但是不學無術的他在出國的四年中倒換了三個地方,倫敦,巴黎,柏林,最後卻爲了應付父親和“岳父”,用下流的手段,購買了一張“美國克萊登大學”的文憑。就這樣,貌似載譽歸來的他還受到故鄉人們的讚揚和支持。

一個無所事事的假文藝青年,還受到了許多才女的青睞。故事的發展讓我感到無比的惱火,但更覺得這樣的情節不正是帶有濃厚的嘲諷的喜劇情調。才女蘇文紈有着一定高度的才學,她卻喜歡上了方鴻漸,但是,他卻喜歡上了唐曉芙,一對錶姐妹。我越來越覺得書中的情節真的是讓我大跌眼鏡,通過這樣的情節設置,方鴻漸口齒伶俐內心懦弱,有些小見識但又沒有什麼真才實學的方鴻漸深深地刻入我的腦海裏。這就是抗日時期的中國“知識分子”的縮影麼?

其實,我覺得這本書對我們現在更有教育意義,方鴻漸就好似我們當今的一些沒有遠大理想,不知道怎麼掌控自己命運的遊手好閒之徒的批判和警醒。書中的其他角色,例如學術騙子李梅亭,在如今更是數不勝數。在文化方面,中西文化衝突在書中也表現得尤其突出,有頑固舊思想的老者的迂腐,還有對西方文化的盲目借用和學習,真的都是如今社會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圍城》中的人,各個有自己的優點,但是他們都有着自己心理的缺陷。各種各樣醜陋的人性暴露在那時的社會背景下,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的“喜劇”。或許,在那時日本侵略的時候,這還真的是不是一種想象而已。

《圍城》告訴了我人性的真面目,也教給我一些人生的哲學。人,活在世上,不是碌碌無爲地順應生命的消亡,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社會的變革,甚至改變人類的進步。方鴻漸,一個失敗的人,有些許愛國情懷的人有着悲慘的結局,我們作爲大學生,抱着對人生的希冀,用自己的雙手定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圍城讀書筆記6

錢鍾書老先生的書《圍城》我最終是大着膽子買下了。爲什麼要大着膽子買下呢?因爲這本書早就被我其他的書友賦予了“難讀”、“難懂”、“深奧”等等神祕的色彩。我是生怕得到了書卻不能領略其中的深意,那樣於書於我都沒有什麼意義。但我最終決定考驗一下我的思想了。

整本書一直都在圍繞方鴻漸的個人經歷徐徐展開。他在愛情上捉摸不定,甚至一直處於見一個愛一個的狀況,他的虛榮心讓他不會真正愛上誰,所以常常等原以爲自己不愛的女子嫁了他人才開始後悔。在他身上,這種事情就像一個怪圈緊緊推着他繞來繞去,最後他只好隨便選擇了一個不愛的女子匆匆結婚。他在事業上飄忽不定。由於自身出國時對自己的懈怠,以及沒有目標導致他回國後用盡心思拿着假的文憑四處求工作,但是真是假的學識,是真是假的人才,人們一試便知。又因爲他對職場上的應有手段完全不懂,所以他的工作總是換了又換,甚至最後結婚後仍舊又變回了無工作無收入的閒人,甚至需要自己的夫人養活。他的'一生基本就在飄忽不定中度過了。

在我看來,他的人生就是一幕悲劇,儘管劇中摻雜着喜劇,但仍然不是他想要的喜,而是別人眼中的可笑。他沒有目標,沒有行動,沒有成就,更沒有光輝和意義存在於他的人生中。以我淺薄的思想理解這部小說,雖然看似是人物的事蹟描寫,但其實都是在體現那個時代甚至現在的人們常用有的無奈;雖然表面看來文章似乎與其題目毫無關聯,但細細想想其實兩者之間聯繫十分緊密。這些都是必須認真讀完在書中的世界裏靜想的。

我所理解的圍城有兩種。

第一種,人處在一個又一個圍城中,正如書中的一句話:“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這種心態和類似的事情又有哪個人沒有遇到過?不過這類的心思太短暫,易忘記。所以我在此提起幾個典型的例子。比如上學期間想放長假,可放假時間長了卻又想念起學校的歡樂時光,想念學校;又比如有一件物品,擁有它的時候,可能會認爲它影響視線或者影響心情,但真正的扔掉它的時候,卻又開始回憶起有關它的故事,萬分後悔。

第二種,有些人的生活受到別人的固定思想的影響,這就像一種圍城。四四方方,規規矩矩,很難逃出去。有的人必須按照父輩的“規矩”活,聽他們死板老套的教育思維,過失去自我的生活,衝不破“習慣”“禮儀”之類的牢籠。這些雖然是錢鍾書老先生描寫的過去的那個年代的腐朽,但是這第二種“城”今天又何嘗沒有?這“城”一般是自己甘心受他人影響自己建造的,那些固定的思維方式阻礙了我們自己天生擁有的創新能力,阻擋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第一種“城”,我們可以通過自我開導和暗示迅速衝破它,第二種“城”,我們要牢記我們是一代新的青年人,青春的,鮮活的,火熱的鮮血流淌在我們的身體裏。我們應該是有創造力的一代;我們應該是有改變世界願望的一代;我們應該是有拒絕一切腐朽能力的一代!在現如今高速發展的世界上,創造力對於每一個人每一個國家都是極其重要的。所以我們不僅要相信自己有能力阻止類似的“城”的建造,更要努力增長自己的實力,真正衝破這第二種“城”。

這本書不僅帶給我那個時代的悲哀,更告訴了我一個青年人應該怎樣做,應該成爲怎樣的青年人。也許我對這本書的理解依舊是太淺太淺,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部經典之作,值得任何人一讀、一品、用青春體會、用一生思索。

圍城讀書筆記7

“天下只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後吃。”這是我看錢鍾書先生《圍城》感受最深的一句話。

前段時間趁着無聊打發時間就把錢鍾書先生的《圍城》粗略的拜讀了一下。看的不是很認真,但是感受挺深的。這幾天因爲要準備讀書交流會,所以又把這本書再次看了一次,兩次真的會有不同的感受。特別是這次我感覺自己從書中得到的更多,可能不太能理解書中主人公的感受,不能做到感同身受,也大概可以知道一點。

第一次讀這本書時,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句話“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起初我還以爲這只是被利慾佔據心靈的表現,後來縱覽全文之後,才知道,這句話是出自留洋學生,一個孤高清傲的女子,蘇文紈口中說出:她是在感慨愛情與婚姻,同時也在領悟那個時代的人生意義……

小說以方鴻漸的生活道路爲主線,反映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生活和心理的變遷浮沉。在感情上,方鴻漸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在和他有過關係的幾個女人面前都是如此;對於鮑小姐,他失敗於無力抵抗,對於蘇小姐,他失敗於優柔寡斷,對於唐小姐,他失敗於無所行動,對於孫小姐,他失敗於沒有判斷力。雖然說圍城存在,但大多數感情的圍城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但同時,他也是承認自己的失敗的,當他拿到了克萊登大學的假學位,卻不肯以假亂真,實際上就承認自己做了賊,做人還是強勢一點好。

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餘的只是方鴻漸徒勞的思想鬥爭和軟弱的行爲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我們生活中也是處處有着圍城,我們都是被困在城中的人,無形的城太多了。只是錢鍾書先生把30年代的這座城具體形象化了,讓身處21世紀的我們看清了書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說得如此那般真切其實也是爲了使我們看清我們身邊同樣的一座圍城。

現如今的社會,競爭激烈,存在的明爭暗鬥、勾心鬥角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兇險。同學朋友之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裏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各種壓力壓得我們透不過氣,我們出生開始就有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能做的不是隨遇而安,我們需要反抗,需要去拼搏,與命運作鬥爭,只有這樣,我們的這座圍城纔不至於是困擾我們,說不定可以變成我們的烏托邦呢!

的確,我們生活中也是處處都有“圍城”,事業,愛情,家庭,學習,生活都與這座圍城密切相關,看你自己如何取捨。人性本惡亦或是人性本善?這都交由我們自己去探究。

只有一點,我覺得我們是不能改變的,就是身處這樣一個大世界,不管人心不管世道如何險惡,重要的是我們始終要保持一顆善良單純的心。雖然很多事實證明,這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堅信:只要我們自己想,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身處亂世,心亦不變”。我們現在還沒有踏入社會,還沒有真正嚐到社會的滋味。在學校裏我們也不能迷失自己,與人交往我們不能見人就掏心掏肺,但是至少要真誠相待。我自認爲在這方面做的還是不錯的。不管是誰,我覺得只要我真心真義對你,時間久了你也會一樣對我。做人這樣,做事情又何嘗不是一樣的道理呢?做事情我們絕對不能心存僥倖,一定要踏踏實實老老實實去做好,去盡全力完成上面分配的任務。

書中的方鴻漸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出身小富家庭,留過洋,沒什麼理想,不善交際,一介書生,也很單純,這個故事到最後給我們呈現的無疑是個悲劇,起初,以爲方鴻漸和蘇文紈會是一對,可惜現實很殘酷,方鴻漸不喜歡蘇文紈。這讓我想起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好像外人看似很般配的一對往往走不到一起。最後方鴻漸和孫柔嘉成了一對,他們都是很單純的,他們經常爲很瑣碎的小事爭吵,這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兩人都不願意認輸,小氣,斤斤計較,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大家都向對方展示好的一面,浪漫,收起自己的脾氣,一旦在一起,柴米油鹽,朝夕相處,矛盾自然爆發了,圍城心理,是人性吧,這也是這部小說能引起廣泛共鳴的原因。

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現在80後結婚有多少是能如自己所願的,很多都有來自親友雙方父母的因素,最後都不得而終。其實我不夠資格在這裏說到感情,畢竟自己少不更事,但是自己身邊這樣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所以我也有一定發言權,他們很多都是被房子和金錢弄得不能走到最後。

看完圍城,我總有一種很壓抑的心情,總覺得回味悠長。以後有時間一定再讀一遍,看看是否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感受。是否可以給我其他啓發。我也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這本書,說不定可以讓正困於心的你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呢?

圍城讀書筆記8

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城內的人想逃出去。”早在讀小說之前,這名言已然有所耳聞。當時聽了一笑而過,如今卻再也沒有了那種輕鬆釋然的笑容,反而平添了些許惆悵,也許這就是成長。

我不喜歡方鴻漸。虛榮得有些懦弱,迷茫得無所適從。我可以想到更多這樣的形容,難道不是嗎?留學直至回國,假的文憑事件在他的內心掀起軒然大波,羞愧不堪更是不必細說;與蘇、唐兩位小姐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糾葛,將他擲入谷底;三閭大學不愉快的所謂教學經歷令人啼笑皆非;由流言蜚語和自欺欺人促成的與孫柔嘉的婚姻又以失敗告終。命運多變卻又瑣碎得似乎不足掛齒。

然而合上書,我卻忍不住同情他,關切他,甚至於在他的身上尋找自己的影子。方鴻漸的生活註定困囿在圍城裏,不論是感情,婚姻還是整個時代賦予他的精神根基。民國二十六年,他回國。抗日戰爭翹足而至。這一代的部分所謂的青年是麻木的,他們苦困在自己的圍城裏,無法逃脫。在不斷的絕望中又生起希望,彷彿夜裏的昏睡。“沒有夢,沒有感覺,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樣也是死的樣品。”方鴻漸是“困死”的一代。

可是,圍城又豈止困住了這一代,它困住的將是幾個時代。

人生圍城究竟是什麼呢?“圍城是理想的升騰和破滅的永恆循環。”有人這樣認爲。於我而言圍城是我們近乎固執的追求。難道不是嗎?婚姻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龍子裏面的鳥想飛出來。”何止是婚姻,任何事物都能成爲句子的主語。小說裏,方鴻漸對高學歷帶來的榮譽和對唐曉芙的追求等等,不論無奈與否,結果都是身心俱疲。我們中的許多人放不開這諸多向往:名利、錢財、成功。其實又何須如此累呢?

王安石極力主張變法,推行新政,最後卻是怨聲載道,不及晚年迴歸自然的暢快。過分地看重追求的結果有時真如深陷圍城逃不開放不掉,失去廣闊的天地。

“不管鳥籠也罷,圍城也罷,一切超脫之人是不怕被圍困的。”無意間,小說裏慎明的妙語道出了真諦。或許我們畢竟免不了這圍城的阻隔,但憑着一份淡泊,有何懼困而不前呢?寵辱不驚的人生是不會缺少自由的。莊子寧願江邊垂釣也不願去爲君操勞身心,卻於這山水間造就了《莊子》;陶淵明悠然自得,也不願爭權奪利,留給後世不朽的詩篇;蘇軾泛舟赤壁,友人一曲嗚嗚然,他卻能有天地宇宙無窮間換回一份淡泊之意,慷慨而頌《赤壁賦》。並不是他們無所追求,他們也並非凡俗之人。只是他們在於追求之中懂得鬆弛心境,非如柳柳州身處幽潭,心懷苦楚,困頓難以排遣。

人常常爲心所役,生活在無盡的追求中。或許,你固然收穫了成功,驀然回首,失去了最該守住的淡然。

圍城,如同人生難以名狀,但卻觸手可及,在約定俗成的世界裏,我們要尋回的是自己的本真!

圍城讀書筆記9

印象中,好象有人說:“《圍城》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小說!”。對於什麼是小說,怎樣稱得上是小說,我不敢置喙?被譽爲現代文學奠基人的卡夫卡,在他的《變形記》開頭就是“一天早上,格里高從不安的夢中醒來,發現自已在牀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小說,原來還可以這樣寫!

再往深一層想,也許這句許真的說對了,說《圍城》是一本小說,倒不如說是一本充滿睿智的書更適合。小說,一般都是通過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達思想,可並不是所有的小說都能給人啓迪,能讓讀者省視自已的靈魂。但《圍城》就像一面鏡子,映出了人性的種種美和醜!“什麼都有”,就算不能等同包羅萬有,但至少是能反映出人生百態。我真的很驚詫,驚詫於作者有這種洞若觀火的本事,對人性的理解,人情百態的觀察,細膩和深刻得讓人難以致信。

《圍城》全都是生活中種種細節,極其普通的瑣事,然而正是在這些瑣事中,在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中,一個個活生生的生活場景,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呈現在讀者眼前,是那樣生動和逼真。文中對當時社會環境的着筆很少,所謂的歷史容量,時代風雲只是點到爲止,一筆帶過,我卻覺得這正是本書的成功處,因爲它不以特定社會下的典型人物爲目的,而是反映共同的人性、生活世態。我敢說,象方鴻漸的不學無術,董斜川的附庸風雅,曹元朗的庸俗無聊,褚慎明的欺世盜名,孫柔嘉的胸府心計,鮑小姐的輕浮膚淺,李梅亭的厚顏無恥,高鬆年的老謀心,這一類人,以前有,今天有,以後還會有;至於“文化沙龍”的無聊,三閭路上的奇聞逸事,學校裏的人情世故,上海灘上的稻樑謀,大家庭內的口舌是非,無不這樣真實,又這般深刻。

圍城讀書筆記10

“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錢老的文字樸素又針針見血,在日常對話穿梭的黑色幽默,總讓故事更有可讀性。

以方鴻漸爲主人公展開故事情節,從最初與鮑小姐的甜蜜邂逅、草草收場,到與蘇文紈的愛恨糾纏,到與唐曉芙的一見傾心、感情碎裂,到最後與孫柔嘉的日久生情卻又令人猝不及防的婚姻生活。故事在爭吵中戛然而止,似留有空間給予喘息。

方鴻漸在與幾位女人的故事中跌宕出人性的多變,與其他人物的相處中透見每個人個性的本質。

一個人是一座城,心裏住着人,心外圍着門。門愈高,愈想知道里面的世界,進了門,失了魂;摔門而去,再回不到原處。

婚姻是圍城,外人只看到婚姻的表面美好,幻想婚姻多麼美好,圍城卻將爭執不停的吵鬧和憤怒死死框住。婚姻的門當戶對永遠重要,方鴻漸和孫柔嘉在沒有回家之前至少只是互相耍耍小脾氣,回到家後卻因各自的親人而吵得天翻地覆,將個人過錯上升到家庭原因。愛情是婚姻的基礎,柴米油鹽纔是婚姻的實質,婚前旅行的目的就在於此。雖然不曾踏入婚姻,但始終對婚姻持有莊重和儀式,時間總會讓對的人相遇。

生活是圍城,外人只看到你的光鮮表面,你自知那只是僞裝的保護色。

職業是圍城,曾懷抱偉大的夢想,進入圍城,才發現自我的渺小。

慾望是圍城,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圍城讀書筆記11

錢鍾書先生的《圍城》裏說“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初中時,語文老師在閱讀課上向我們推薦這本書,我看完了一遍,完全沒看懂,感覺極其索然無味,那時我在“城外”看這本書;大學時,同學送了我這本書,我又仔細看了一遍,我纔讀懂,它是在諷刺在這圍城之內的世俗之人,那時我在“城裏”看這本書;兩個月前,過年回家,無聊時又看起了這本書,我思索萬千,腦中閃過自己離家這兩年裏經歷的一幕幕,那時我在“城牆”之上看《圍城》。這多姿多彩的世間,也許不止婚姻這一個圍城。

“大榭島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大榭島的天氣經常陰雨朦朦,路面一直溼漉漉的,想放風箏卻一直等不到好天氣,休息的時候好想去別的城市呆幾天,感覺自己好像很厭倦這裏的天氣。我大半年也沒有出去旅遊了,剛好前幾天班組團建要去南京和揚州,可把我樂壞了。我穿着自己新買的衣裙,化着精緻的妝容,帶着喜悅的心情去旅行,可是去的第二天,自己卻身體不適,躺在酒店的牀上,感覺自己好想回到大榭,回到那個自己熟悉的地方。煙花三月下揚州,是多少人嚮往的事,風景宜人,可卻只能是我這旅客短暫的駐留,過長的停留真的會“水土不服”。大榭島沒有揚州的魅力,卻是我的棲身之地。

“當下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時間的變化是自然規律,這個社會對我們的需求也在變化,父母的社會需求農作勞動力,我們的社會需求創造勞動力。走出校門時對自己有過無數的憧憬,可是走進社會時卻不能只有憧憬,更要有努力。以前沒背的單詞,現在統統要加倍揹回來,以前沒有的努力,現在要加倍努力,每個階段的當下都是一座圍城,以前不喜歡上課,現在卻懷念,當時只想着逃離那個圍城,出來了卻發現自己只是到了另外一個包圍城,不但沒出去,反而把自己套在了一個“環”裏。所以珍惜當下,活在當下,享受當下,利用當下,我們也許不能逃離某座圍城,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努力,讓這個圍城範圍變大。通過努力讓它擴大到你想要到達的每個角落。

世俗之人都在這圍城之中,我也在其中,成爲大衆的一員,但是,只要我們選擇正確的途徑,不斷努力,不忘初心,執着的前行,珍惜自己身邊的人、事、物、時光,抓住當下,這圍城會褪去它的色澤,讓我看到未來的路。

圍城讀書筆記12

《圍城》是一部風格獨特的現實主義諷刺長篇小說,也是一幅市井百態圖。主人公方鴻漸是個從中國南方鄉紳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於家庭壓力與同鄉周家女子訂親。但在其上大學期間,周氏患病早亡。準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寫的唁電感動,資助他出國求學。方在歐洲遊學期間,不理學業。爲了給家人一個交待,方於畢業前購買了虛構的"克萊登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並隨海外學成的學生回國。在船上與留學生鮑小姐相識並熱戀,但被鮑小姐欺騙感情。同時也遇見了大學同學蘇文紈。到達上海後,在準岳父周先生開辦的銀行任職。此時,方獲得了同學蘇文紈的青睞,又與蘇的表妹唐曉芙一見鍾情,整日周旋於蘇、唐二人之間,但最終與此二人感情破裂,並由此結識了蘇的同學趙辛楣。方鴻漸逐漸與周家不和。抗戰開始,方家逃難至上海的租界。在趙辛楣的引薦下,與趙辛楣、孫柔嘉、顧爾謙、李梅亭幾人同赴位於內地的三閭大學任教。後與孫柔嘉訂婚,並離開三閭大學回到上海。在趙辛楣的幫助下,方鴻漸在一家報館任職,與孫柔嘉結婚。婚後,方鴻漸夫婦與方家、孫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並激化。方鴻漸辭職並與孫柔嘉吵翻,逐漸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作者通過寫方鴻漸回國、戀愛、找工作等一系列事件,用辛辣的筆風,一針見血地把人物的靈魂展現在我們面前。小說裏說方鴻漸的婚姻就像圍城,他邁進了就想出來,沒進去前卻有拼命的想進去,告訴我們無論婚姻、事業還是學習,整個生活都似乎在一個圍城之中,

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書中那句"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的經典名言讓人回味悠長。書中揭示了生活的"圍城"困境:不斷的追求和對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轉換,其間交織着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著與動搖。其實很多人的成功是自身奮鬥和運氣相結合的成果,只看到別人的成績,看不到別人的辛苦努力,老想衝出被自己理想化了的"圍城",好高騖遠,是無法獲得成功的。

我認爲有積極向上、敢爲人先的上進心是可取的,但成功不僅要看結果,更要看過程,一時的投機取巧雖然可以獲得暫時的成功,但腳踏實地、默默奉獻的精神更加偉大,奮鬥是永恆的話題,是社會持續進步的不竭動力,但是衡量成功不能只侷限於金錢和物質層面,更要看是否取得了進步,是否有利於自身和社會發展。當今社會上流傳着"一切向錢看"的不良思想,誤導很多人衡量一個人的才能只看是否可以賺錢,事業是否成功只看賺到了錢沒有。這種思想是很狹隘的,它讓很多人圍繞金錢和財富,進入了追逐物質成功的"圍城",甚至扭曲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釀成苦果。作爲學生,婚姻並不是我現在應當去討論的話題。《圍城》無疑是在告訴我們什麼纔是真實的生活。在我心中腳踏實地的過好每一天才是真正的生活。有句話這樣說:“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之所以說它不容易,是因爲我們給自己設定了許多不符合實際生活的圍城,並想方設法的進去,就像主人公方鴻漸對待婚姻一樣。或許腳踏實地的過好每一天,向着目標慢慢邁進。我們會獲得更多的快樂,會活的更加超然。記得有位老師說過,無論世界多麼嘈雜,都要在心裏爲自己保留一片淨土。嘈雜的社會給無形中我們限定了很多圍城,我想不管是在現在的學習還是在將來的工作中,我們都不要爲自己設定這麼多圍城,用一種超然的態度面對生活,就不會太累。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發展與落後、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爲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元素都均勻和諧時,那麼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醜也會被同化爲真善美。也許世界永遠不會變得如此美好,但允許我心中永遠存在這種美好的理想。

圍城讀書筆記13

《圍城》說的是愛情與婚姻的悲涼,但這悲很含糊。它不是孟姜女哭長城的悲壯,不是陸游唐婉的那種哀怨,更不是“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徘徊一望人腸斷。(拙弓:此典何處?爲文不謹嚴。陸游唐婉之情事非如此。)它是“走着走着就散了”的心傷,是春華散落,僅剩長亭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蒼涼,有着莫大的蒼白無力的真實感。

方鴻漸曾也是那樣熱熱烈烈地求學、戀愛、生活。他曾博士歸國、風光一時;愛上唐曉芙,生命的意義也曾被那美麗的女孩照亮;也曾受到大家閨秀——蘇文紈的垂青。卻不想到了偏遠的三閭大學,無可挽回地與孫柔嘉結合,渾渾噩噩地度日。在趙辛眉的提醒下驀然明白了自己的境況,卻也只能無奈地一聲嘆息,繼續過活。難怪有人說:“男人這輩子都會暗戀過白蓮花,親吻過紅玫瑰,最後娶了康乃馨。”事過境遷之後,昨日被時間漂白了,剩下的是蒼白無力的人生,於是渾渾噩噩去過,只求活完這一世罷。即便猛然醒悟過來了,那又能怎樣?最好的年代已經過去,回不去了,而今已有家事之累,就只當曾經是夢一場吧!彷彿是身陷囹圄的人,即便是悔悟了,卻也來不及了。

圍城讀書筆記14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根據當時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其中的角色雖是虛構,但卻是許多真實人物性格的體現,讀來讓人回味無窮。在幽默風趣的語言下,深藏着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調侃的語氣訴說人生無奈的悲情喜劇。就像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所說的那樣,“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

在《圍城》中錢鍾書先生用了許多精妙絕倫的比喻。方鴻漸在大學裏要從副教授升到教授的時候有這麼一段話:講師,副教授和教授的關係正如丫頭,姨太太和正房太太的關係一樣,從老爺身邊的丫頭添房成姨太太挺容易,但是姨太太要想成爲正房太太可謂難上加難;同理,從講師升到副教授輕而易舉,可要想從副教授晉升爲教授,就不那麼容易了。還有關於“愛情”的比喻,錢鍾書先生分別用“起火”和“熱帶植物”來比喻老年人和青年人不同的情感特徵。他說:“老頭子戀愛聽說像老房子着了火,燒起來沒有救的。”年輕人的戀愛呢?“無論如何,從此他們倆的交情像熱帶植物那樣飛快的生長。”正是因爲這些有趣的比喻,才使全書看來平添了幾分幽默。

在書中,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但正因爲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着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圍城”。方鴻漸是有點虛榮的,有點玩世不恭的,但是,他又並不像趙辛楣一樣有真才實學,也不像韓學愈等人一樣完全昧着良心。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其實人生處處是圍城。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說白了,這圍城是自己給自己圍起來的。因爲各種的慾望,我們給自己找了很多很多麻煩。有人不甘寂寞要大幹一番,卻不明白顧此失彼的道理。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工作與家庭、學習與娛樂、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光怪陸離的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爲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麼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醜也會被同化爲真善美。

讀完《圍城》,從主人公精彩而又獨特的故事前後,我看到了作者所表達的人性和表現的哲理,以及作者在文中生動傳神的描述。而作者想要在文中所表達的這些精髓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去理解、去意會、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