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讀書筆記摘抄

學識都 人氣:9.09K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要求自己:身邊永遠帶着鉛筆和筆記本,讀書和談話的時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話語都把它記下來。記下重要的知識如有不懂可以再看一下。一個學霸一般會都一份不一樣的筆記,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份歷史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用。

歷史讀書筆記摘抄

一、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這本書出自於林漢達先生之手,講述了從周朝東遷到晉朝統一全國的故事。

書中講了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和三國故事。其中,我特別喜歡春秋故事中的晉文公重耳,因爲重耳十分講誠信。重耳在流浪時,對楚成王許下了“如果你我兩軍交戰,我軍願退避三舍(一舍在古代就是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的承諾。

我對於書中的“飽不忘飢”和“退避三舍”存在一些疑問,爲什麼晉文公重耳退避三舍之後又攻打了楚國呀?但是我覺得重耳還是十分講誠信的,因爲晉文公在楚成王的面前許下的承諾做到了,所以我覺得晉文公重耳挺守信用的。

我覺得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向重耳學習,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同時還不能不講誠信,我們說到就要做到,這樣才能“言必信,行必果”。

讀了這本書,我還認識了許多歷史人物,比如諸葛亮、關羽、劉備、孫權和晉獻公等。我還了解了許多歷史故事,比如說“千金一笑”、“盜符救趙”、“合衆抗秦”、“暗渡陳倉”等,學到了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拓寬了我的視野。

讀《革命孤獨》有感

二、

“你一定要走,我一定要留,沒有人走,革命無以成功,沒有人留,無以告訴曾經相信這次革命的人。”這句話讓我激動了許久。

總以爲革命與佛學八竿子打不着,但沒有想到,說這句話的人竟然是一個學佛之人,從學佛走向革命,不是禪道參悟不夠,而是生命中空幻促使其去完成一件有激情的事——革命。

譚嗣同讓我看到了一個革命孤獨者的高貴。縱觀整個人類的進程,革命不是叛亂,而是用血與淚書寫一種詩意。橫看精神,日本的武士精神,處處弘揚着爲國獻身的偉大,全民接受帝國主義教育。全民族激情四射着去革其他民族的命,這樣的盲目忘我爲國是一種悲慘。不過若人們又過分注重個人生命,畏懼犧牲,但又無法喚醒民族的覺醒,無法告訴人們要爲什麼樣的理想去奮鬥,所以,不得不有人爲此犧牲,若將這一部分人(由《五人墓碑記》所想)歸結爲——用生命換取死後的榮耀,未免不符合實際了,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他們又怎麼會在乎榮耀呢?

事實上無論是他們的戰友或只有着同一信仰的人,聞到他們犧牲的事實,心中雖會悲痛,但對於那一時期,每日都是活在刀劍上的日子,對待每日都會發生的生命的墮落更多的是習慣。人,抱着崇高的人格走向死亡,大家看到得更多的卻是未來的美好,彷彿爲大事損失的生命,是畢竟之路,既然未來能成大事,相比之下當前革命者的犧牲從另一方面思考,不是損失而是收穫,收穫了推進革命事業的動力。

但有一點,我們必須清楚意識到,勇於爲革命獻身的到底是哪樣一羣人?是詩人,是作家,是學者,是有着百分之百的零度靈魂的人。什麼是零度靈魂?就是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活着的意義,向着心中的精神方向堅定不移地走去。這與“零度”寫作中“零度”有些不同,同爲零度,後者是迴歸生命本源,但是前者的“零度”確是人在成長過程的全新開始,一個精神上的進步。不得不承認的是,有這種覺悟的人,有這種無畏精神的人,他們的死亡於文學、美學上都是巨大的遺憾,這遺憾並不能因爲政治上的成功而堙沒。

三、

我覺得光榮革命留給世人的意義,不是在於政治上的“光榮革命”後建立起來的議會權利超過君主的權利,不是君主立憲制度以及兩黨制度。而是這種不流血的革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犧牲。對於給國家、老百姓帶來的喜悅不用多說,下面只想談談不用犧牲有着零度靈魂的人的問題。

他們活着無疑是國家最大的財富,在英國莎士比亞所佔有的地位可想而知,如果讓他們選擇,人們寧可要莎士比亞也不要拿破崙。因爲在某一程度上,這些有才之士,他們的生命力能決定整個國家的文脈,他們所賦有的個性能創造藝術上,美學上多大的創新,甚至有時候能奠定整個國家的文化素養。但是他們爲了自身的信仰犧牲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我相信如果讓歷史重新選擇,他一定會選擇讓這批人好好活下去,因爲每一個真正不怕死,敢於爲自己信仰犧牲生命的人,本來就不應該死,他們更應該好好活着,去推動人類文明的進化。所以人們是否也能真正考慮到這些人,他們死推動着革命的進步,在另一方面上卻又阻礙着文脈的發展,與大局到底是得還是失?想必沒有那麼容易判斷了吧。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聽到這首歌,我想起了前幾天看到的這一本書。這本書講述了中國改革30年來,歷經的苦寒和風霜。這就像那梅花呀,在風欺雪壓面前,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

鳥兒選擇了天空,因爲它有一雙能夠凌空飛翔的翅膀;魚兒選擇了海洋,因爲它有一條能夠游水的尾巴;駿馬選擇了馳聘千里,因爲它有矯健的身姿;歷史選擇了中國,因爲它的民族有團結的力量。中國,一個曾被稱爲“東亞病夫”的國家,一個曾被列強侵略的國家,一個曾飽經風霜的國家,但它並不懦弱,它選擇了“千磨萬韌還堅勁”,選擇了“粉身碎骨全不怕”。 正是這種精神,讓歷史選擇了它——東方一隻永恆的雄獅。

氣勢雄偉,被稱爲歷史長龍的;古樸典雅,優美如畫的;銀裝素裹,雲氣繚繞的巍峨泰山。它們讓我知道,它們能成爲世界歷史文化的遺產,卻絕不僅僅是因爲我所能看到的美景,更多的卻應該是歲月流逝後,歷史在那裏留下的頗有獨特韻味的沉澱,因爲我知道是歷史選擇了中國。

中國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蘊。夜深人靜,長明燈旁,一個虛弱的身影正記錄着歷史的滄桑。他,,飽含心酸用自己的丹青妙筆著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學臣著——,史學的天空因爲有了你這顆星而更加煜煜閃光,文學的園地也因爲有你這顆星而更加燦爛輝煌,我想這些是偉大人物積累而成的文化。

汩羅江上的一圈漣漪,讓我不得不想到,一個憤世嫉俗,報國無門的臣子,用孤憤的詩行代替了富貴,用楚辭洗去了歷史的鉛華,一句“,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豪情壯語成爲後人追求理想的動力,錚錚鐵骨的他被後人所景仰。

正是這些在漫漫歲月裏歷史堆疊而成的`刻痕,才令中國擁有了如此深遠的文化。 其實,不是每道風景都是珍貴的文化,不是每個國家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一種有着生命力的文化,是歷史粹取的結晶,是人民無窮的智慧和頑強的精神的結晶,無窮的力量感動着歷史,讓歷史的選擇成爲悠久。 漫長的文化歷史中,太多太多的奇蹟被中國所創造,甚至成爲絕響,但也有太多本不該被散化的而被散化爲煙塵,我們文明的精髓,我們人民的勞動成果,卻被一把火毀去,我們的“”就這樣隨風而去,它是被歷史所淘汰了嗎?中國文明猶如一座大山,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風雨中永葆生機。滄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陽光下無言的石柱,而中國,這座沉穩的大山,卻又一次給世界帶來了噴涌而出的生機與綠意。 歷史選擇了中國,人類並不驚訝,因爲今日的中國仍是那座山,一座永遠推不倒的大山,每一粒泥土的沉澱都是千年傳統的精華,林間的長嘯仍是當初的瀟灑,山林間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變的,是生機,是百折不回呈現出綠色的能力。千載興衰風雨,你,靜靜地佇立於萬千蒼生之上,仰天長望,你如此浩瀚。

歷史選擇了你,我的中國,永遠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