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讀書筆記摘抄

學識都 人氣:7.35K

《安妮日記》它給人所帶來的感動絕不是一星半點,這是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對於生活最 爲真實的感受,這部日記更像是一種生命的延續,它延續了安妮的 夢想,下面由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的安妮日記讀書筆記摘抄,歡迎閱讀本文!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摘抄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摘抄一】

前兩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安妮日記》,它記述的是一名名叫安妮的猶太女孩從1942年到1994年寫下的日記,在日記中安妮講述了作爲一名猶太人爲躲避殘忍的德國納粹黨在祕密小屋中的生活狀況。

在日記中,安妮如實的記錄了當時的希特勒政府攻下荷蘭後製定的一些法規“法令規定:猶太人應在衣服上繡黃色六角星徽;禁止猶太人深夜出門;禁止去一些娛樂場所!……”看到這些規定我覺得十分氣憤,他們這樣做完全限制了猶太人的自由,沒有一點民主可言,完全就是將猶太人逼上死路,這樣的情況下,讓他們怎麼生活!可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安妮一家仍然堅強努力生活着,他們不放棄,他們相信總有一天他們會等來成功的那一天。七月八日,安妮的姐姐突然接到了召急通知,瑪格當時僅16歲啊!難道這些慘無人道的納粹黨連一個小女孩也不放過嗎?納粹黨的殘忍激起了大家的反抗精神,最終,大家決定全家搬進祕密小屋,那是一個辦公樓上的廢棄屋子,由他們的朋友送來食物,他們生活在祕密小屋裏,爲了防止被別人發現,他們白天夜裏不敢大聲說話、走路,只能做一些靜態的事情。壓抑的生活使大家都變得敏感而易怒,後來祕密小屋中又住進了凡格一家和善良的大夫狄斯亞,自私吝嗇的凡格太太總是找安妮的缺點,甚至經常發生爭吵,在這樣的情況中,安妮學會了忍讓,學會了堅強。在祕密小屋生活的這段時間中,安妮並沒有放棄學習,還是每天認真的學習各種語言,同時安妮也有了自己的心事,安妮與皮特戀愛了,可是安妮的父親卻很生氣,他告訴安妮她應該冷靜的處理這段感情,並告訴她將來會有更多的選擇,安妮也決定自己應該她冷靜的處理這段感情。在這種時候安妮明白堅持下來就意味着勝利,而放棄就意味着死亡。 在他們住在祕密小屋的這段時間,他們的同伴都被成羣的逮捕,受到蓋世太保無情的對待他們有的被趕上火車送進維斯德堡,還有的被送到遙遠的荒蕪之地,中煤氣而死……1944年,盟軍登陸,他們終於等到了期盼已久的喜訊,可他們的食物卻越來越少,可他們始終保持着樂觀積極的態度,相互安慰、鼓勵,相信未來一定會很美好。最終,德國失敗了,可安妮也走了,她終究沒有等到成功的那一天。

通過讀《安妮日記》我懂得了即使面臨天大的災難也要學會堅強,要始終保持的處理事情,要保持堅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下學習,不可輕言放棄,要相信自己,要學會在困境中尋找希望,就像安妮說得:“我相信自己”,“包括我的思想、我的願望以及我的夢想”。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摘抄二】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去安妮之家那天,阿姆斯特丹狂風驟雨。

因爲場地有限,需要排隊入場。我排過許多隊,凌晨四點的協和醫院,下午五點的烏菲齊美術館,卻沒有一次像在安妮之家這麼悽慘。

那條似乎永遠不會動的隊伍繞着安妮她家那棟樓,從王子運河一直浩浩蕩蕩甩到同性戀紀念柱。我清楚地記得我是如何從上午10點到下午1點穿着單薄的衣服在傘都遮不住的瓢潑大雨裏,活活給凍成了孫子。

1942年7月9日,星期四。

我就這樣在傾盆大雨中走着,爸爸、媽媽和我,每人拎着一個書包和一個購物袋,裏面塞滿了各種各樣的'東西。早晨上班去的人們向我們投來同情的目光……

阿姆斯特丹的早春時節,讓我在74年後全方位無死角的體會到當年安妮的同款行程。邁上陡峭的樓梯,經過那架著名的書櫃,讀她愛她十二年的我,終於真正走進了她的世界。

第一次看安妮日記時我14歲,和她年紀相仿。我們一樣莽撞,一樣叛逆,一樣有許多童話故事一般的幻夢,還有一樣不被理解時的落寞。雖然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但字裏行間那些十三四歲小女孩都有的想法和經歷,讓我瞬間視她爲穿越時空的朋友。我甚至也像模像樣的開始寫日記,也用給日記“寫信”的方法,傾訴着和她類似的煩惱與快樂。

這本日記的存在,讓世人看見在戰爭的角落裏,有人曾經那麼熱烈的活過。就算他們無法反抗、喪盡尊嚴、一無所有,失去所有做人的權力,他們仍然如此義無反顧地熱愛着這個世界。但似乎也恰恰因爲如此,這個世界對於他們的虧欠才更加的赤裸。

1944年7月21日,聽聞有人刺殺希特勒,她激動不已:‘“我滿懷希望,形勢終於看好!是的,真的,形勢很好!” 和平的曙光就在前方,安妮從未懷疑過這一點。她喜歡透過客廳厚重的遮光窗簾偷看白天的街道運河,想象着戰亂結束後走在陽光下的美好生活。她想出版日記,想當作家,想遇到一位白馬王子對她一吻芳澤。但命運跟她開了天大的玩笑,她終究沒能撐到最後。

安妮的日記到此結束。

短短九個字,這本洋溢着無與倫比的熱情的日記潦草地戛然而止。彷彿追了好久的劇被砍了,等了好久的文被坑了,做了好久的夢睡醒了,愛了好久的人不在了,前面所有對和平的嚮往,對活着的慶幸,對未來的幻想,所有這些費勁心機的鋪墊存在的意義,在這一刻,都是默契地突顯出結局的蒼白。

我去過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看過雕刻着三十萬冤魂的墓碑和堆積如山的髮辮和鞋子。有一雙坡跟鞋我印象很深,藍色的鞋面紅色的繫帶,一定是愛美的姑娘心頭肉。還有用鍋碗瓢盆堆成的山,很多主婦被押來時,天真的以爲這是像在華沙那樣給他們重新分配住處,還等着回家做飯。還有各式各樣的柺杖、義肢,解說說,殘疾人和老人總是第一批被帶進毒氣室的。還有奧斯維辛旁邊的比克瑙婦女集中營裏那個我以爲會睡兩個人,結果被告知是睡六個人的狹窄石牀……

我無法想象安妮走出小屋的時刻是怎樣的心情,無法想象她和父母朋友分別時是何種畫面,更無法想象在漫長而殘酷的人間煉獄裏那些翹首企盼光明的靈魂是如何在絕望中死去的。

小屋中總共八個人。其中,

範丹先生1944年9月6日到達奧斯維辛當日即被毒氣毒死。

範丹太太在奧斯維辛後經過多次轉移,死亡日期不得而知。

彼得1945年5月5日死於奧地利毛特豪森集中營,距離解放只有三天。

杜塞爾先生1944年死於12月20日死於諾恩加梅集中營。

艾迪特·弗蘭克(安妮媽媽)1945年1月6日死於比克瑙集中營。

瑪戈特和安妮在1944年10月底被解往呂內堡草原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瑪戈特於1944或1945年死於傷寒,安妮死於於1945年2月至3月初之間。

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作爲小屋八位避難者中唯一的生還者,在戰爭結束後回到這裏時,一切曾保留着當年大家離開的原樣。爲了不勾起沉痛的往事,他選擇清空房間裏的一切。但牆上的明星照片、窗外的西教堂尖頂、塵封的收音機、以及王子運河上的船隻,仍然在訴說着那段隱祕的歲月。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摘抄三】

直到今日,我仍不願去回想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那場全球性的戰爭,一想起它,腦中便會浮現出遍野的屍首和撕裂心肺的痛苦呻吟,我不要看到不幸的淚,不要看到絕望無助的眼神,我要聽到全世界人民高聲頌讀渴望世界和平的讚美詩,而不是吟唱無助的詠歎調。

初涉《安妮日記》大約是在兩年前吧,好奇的我與一名猶太小女孩進行了一番心靈的交流。正是這番不尋常的交流使我的心靈有了如此的震撼與觸動……小女孩名叫安妮,出身在一個猶太家族,父親是一家糖果公司的老闆,因此小安妮從小就過着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然而,正值豆寇年華的小姑娘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有悲慘遭遇。希特勒發動了對波蘭的突襲戰,二戰由此爆發,接下來便是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無奈的安妮一家悄悄躲進了父親公司中的一間密室,躲避戰爭。然而,他們最終還是被發現了。安妮一家被兇惡的納粹黨徒關進了令人窒息的集中營。但是,安妮並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她堅強,她努力。她每天在發黃的牀榻上悄悄記錄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念……我堅信,這麼一個對生活充滿嚮往的少女有理由活下去,並且活得更爲出色。出人意料的是日記突然中斷了,無奈的她終於含淚倒在了黑暗中,但是她的精神並沒倒,堅強的猶太人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法西斯政策倒臺了,她們獲得了重生……

讀完整本書,我的心中漾起了莫名的感動,有爲安妮的不幸而感到悲傷,也有被頑強的猶太人民的鬥爭精神的感動,更多的是對那種黑暗獨裁統治的憎惡、不屑與鄙視。我悲憤,爲什麼有人在製造不幸,難道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戰爭是維護利益的僅有手段嗎?我悵惘,爲什麼我們不能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就像桃花源一樣,蒙太奇也好,烏托邦也罷,但那兒沒有硝煙,沒有戰爭,男女老少平等博愛,愉快地生活在一個寧靜的世界,但這可能嗎?是的,我敢說可能。因此,我希冀,希冀我們的世界停止戰爭!希冀白色的和平鴿在這方樂土拋下橄欖枝,希冀我們的人生色彩斑斕。

聽,遠處傳來了頌讀讚美詩的聲音,渾厚而圓潤的嗓音縈繞在我們耳際——人性的光輝!

讀書,總會有感想;但讀書,更是爲了找到心靈的寄託。讀後感,就是這種寄託的外觀讀課外文學作品,要把自己融進去,慢慢體會,在思想上交流,在心靈上溝通。本篇讀後感,基於這種體驗,實實在在地寫出了自己內心的觸動和思考,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融進去了,又跳出來了,固而“希冀我們的世界停止戰爭”的感嘆是深刻的,又是現實的;對“人性的光輝”的讚美,對人類良知的呼喚又是普遍的。就文章語言而言,由於閃爍着思想的光輝,因而雖不華美,卻很準確,也很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