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讀書筆記

學識都 人氣:2.78W

當代唐詩欣賞大家張碧波老師曾經對杜甫的律詩有“概括廣,寄慨深,結構章法謹嚴,語言凝鍊精警,風格沉鬱頓挫”的論述。

《登岳陽樓》讀書筆記

正因爲杜詩有上述特點,所以,人們對其作品中個別語句的解釋,會有失之偏頗的現象,這是可以理解的。

例如,杜甫《登岳陽樓》中的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不管是《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還是《唐詩鑑賞辭典》,乃至古今衆多評論家的說法無一例外:吳楚兩地以此劃分疆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飄浮在洞庭湖上。

也有的人爲了自圓其說,更有如下牽強的解釋:“‘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詩人心中的畫面,僅憑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使人們聯想到曹操詠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自然,詩人此刻的心情跟曹操有所不同。”

我覺得,這只是解釋了詩句的表面含義,未能把握其深層意蘊。是不能讓讀者滿意的。所以有人曾提出這兩句詩是否有些誇張失實的質疑。而且,一貫刻意求工出語驚人的杜甫,決不會步前人後塵而將《觀滄海》中的有關詩句化爲“乾坤日夜浮”的。因而我們有理由重新探求更合適的解釋。

我們知道,杜甫在長安展轉十年,“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處處潛悲辛”。宦途的失意,生活的貧困,命運的坎坷,使他開始注目於現實,對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社會之黑暗有了較深刻的認識;他的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他的視野由個人生活的小天地轉向了社會的前途和命運;他的作品越來越多地體現出作爲偉大愛國詩人的`憂國憂民的情懷,而且深爲後代評論家所矚目。

例如,黃庭堅:子美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後人讀書少,故謂杜韓自作此語耳。

朱熹:杜詩佳處,有在用字造意之外者,惟虛心諷詠,乃能見之。

元好問:前人論子美用故事,有著鹽水中之喻,固善矣。但未知九方皋之相馬,得天機於滅沒存亡之間,特色牝牡,人所共知者,爲可略耳。

這裏,我們不妨再看一看,在杜甫的代表作品《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一詩中是如何描繪黃河凌汛的(黃河上游的冰塊順流而下擠到“幾”字彎處的冰凍線上形成的災難性梗塞)。

羣冰從西下,極目高崪兀。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

多麼真切的敘述,多麼驚心動魄的的景觀!但這樣去講還只是表面上的理解,因爲這幾句話是有弦外之音的。原來,此處化用了共工觸山的神話,借對黃河凌汛的描述暗示唐王朝時局的嚴重,將面臨極大的危險。

這是何等雄渾的筆力!且此詩寫在安史之亂以前,就我們今天看來,詩人的見解又是何等精闢!

現在,我們可以回到前面提及的話題,那就是對“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一詩句,到底該做如何解釋?

誰都知道,唐人詩作常常借古諷今,以漢喻唐。該手法可謂司空見慣,如杜甫在《兵車行》中用“武皇開邊意未已”暗諷唐玄宗;再如高適在《燕歌行》中以“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開篇;還有白居易在《長恨歌》中以“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入題。這“漢皇”說的是誰?請讀下文,“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自然知曉。

在《登岳陽樓》這首律詩中,杜老先生更是技高一籌,可謂獨盡其妙了。但按上述衆家的解釋可就曲解了作者的本意!使原詩臻於化境的藝術魅力,在人們的感知上大大地打了折扣!

那麼,對這一詩句到底怎樣理解才符合作品的原意呢?

請先別急,聽我再講述一段人所共知的歷史事實。

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劉啓擔心各諸侯王權勢過重,脛大於股,尾大不掉。任用晁錯削減諸侯封地,加強中央集權。

吳王劉濞與楚王劉戊首先發難,以“清君側”爲名聯兵反漢。吳王傳令所屬百姓:“寡人今年62歲,小兒子14歲。境內男丁,上至62,下至14,盡數出征,誅滅奸人晁錯。”由於景帝即位不久,政權不穩且迫於吳楚兵威,只好把晁錯當做替罪羊而梟首示衆。但吳楚聯兵並未罷手,反而得寸進尺,直逼京城。幸好有名將周亞夫扼守要塞,與各諸侯援軍同心協力敗吳破楚。這段故事就是西漢歷史上有名的“吳楚七王之亂”。

據此史實,我們自然就可以用雙關的理論去解釋上述詩句的內容。

“吳楚東南坼”句中的“坼”字乃是“裂開”之意,全句仍是以漢喻唐,其深層含義是說安祿山史思明同當年漢景帝時的吳楚一樣禍起肘腋,給唐王朝造成了致命的創傷。

“乾坤日夜浮”意爲唐王朝的政局已經危機四伏,處在風雨飄搖的狀態中,三朝兩夕,就可能有傾覆之患。

這樣理解,前面的一切矛盾就會迎刃而解;這樣分析,上述所有疑點都將悄然冰釋。而且,這就不僅只是單純地描繪洞庭湖上宏偉壯麗的美景了,而是直接擔憂國家前途命運的神來之筆了。

於是,全詩文意如行雲流水,一氣貫通: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青年時就曾嚮往這洞庭美景,可惜未能來此一遊;如今已是垂暮之年,在這戰事頻仍烽煙四起的環境中卻奔波至此,我怎能不感慨萬端,悲從中來!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近年來皇上政事不謹,佞臣專權,造成藩鎮割據,致使安史二賊禍心頓萌,如同當年漢景帝時的吳楚之亂一樣挑起禍端,致使祖國山河殘破,瘡痍滿目,險象環生。這樣繼續下去,大唐江山可就岌岌可危了!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自己半生以來,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和親人失散多年,音信不通。離開夔州後,全家人就只能生活在船上,自身又是年邁多病,這樣漂泊無依的生活實在難熬,不知何時纔能有個安適的歸宿?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今天登臨這座名樓,遠眺煙波浩渺的洞庭湖氣象,卻又不禁憶及西北的吐蕃族接連犯邊狼煙蔽地的狀況,我禁不住涕泗橫流,已是無法自抑了!

全詩撫今思昔,情景交融。既有身世之悲,又有家國之痛。意境沉鬱而且悲壯,令人回味無窮,堪稱古今絕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