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讀書筆記2000字

學識都 人氣:2.19W

《人生》讀書筆記2000字1

路遙這篇小說題目爲《人生》,這個題目頗大,人生,千姿百態,酸甜苦辣,又豈能是短短的十萬字所能書盡、寫完的?所以,路遙小說中展示的只是發生在一個小角落,在浩瀚人生中的一段故事,可是故事中不同人物有不同追求,這折射出的條條紋線不斷延長,不斷縱橫交錯,儼然已是那千姿百態的人生。

《人生》讀書筆記2000字

小說主角高加林的人生正如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一樣,有低谷,亦有高潮。加林是一個有才華,又有遠大抱負的青年,他的才華讓大隊書記高明樓都佩服、忌憚。作者借高明樓之口這樣評價過加林:他會寫,會畫,會唱,會拉,性子又硬,心計又靈,一身的大丈夫氣概,別看你我人稱“大能人”“二能人”,將來村裏真正的能人是他!但是,加林只是一個沒有後門可走的農村青年!這是一個巨大的矛盾,我想,這個矛盾已經決定了加林的人生走向。故事發展的曲曲折折,正體現了矛盾鬥爭的孰強孰弱。

因爲沒有後門,加林丟了村裏的教師工作。在小說這段可以看到加林性格里那很重要的成分:不服輸,敢做!告狀被敢怒不敢言,害怕大隊書記高明樓權勢的父母攔了下來,加林是憤懣的,可是,上天也是十分眷顧他的,這段時間他有了一個可愛的戀人:巧珍。

巧珍這個人物堪稱完美。她溫柔善良,她是村裏“二能人”劉立本的二女兒,她是前村後溝數一數二的俊女子。我想,作者也是十分偏愛巧珍這個人物的,讓如此衆多的優點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巧珍沒有上過學,卻有着極高的精神追求,她崇拜知識人,所以,她暗戀加林。她的愛是安靜的,同時也是熾熱的,在加林低沉的時候,她以自己的方式走進了加林的世界。

加林與巧珍的愛情發展的相當快,很快就成了村裏的焦點。巧珍這個對待愛情火一般熾熱的女子,對待愛人卻有着水一般的柔情。她聽加林的話刷牙遭來全村人的白眼,她跟隨家人爲井水漂白更有衆人的不解與嘲諷,可她依舊戀着加林,在她的心裏,加林就是一切。

我敢肯定,加林也是深深地愛着巧珍的,因爲看着巧珍他會感到高興和發自內心的愉悅,跟巧珍在一起,他很開心,當他聽到那首信天游:

上河裏(那個)鴨子上河裏遊,

一對對(那個)毛眼眼望哥哥。

他會裂開嘴笑。可是,這並不代表他滿足當前的生活。在城裏與人打架就是他心中壓抑的爆發!終於,加林的機會來了,他的叔父回來了,很快地,加林被得罪過他的人幫忙走了後門,到了城裏。加林到底不愧高明樓的稱讚,他努力的工作,屬於他的光彩很快耀亮了所有人的眼睛!這時,黃亞萍來了,跟巧珍不一樣,黃亞萍大方,前衛,有主見,有文化,她更能與加林成爲知己。當黃亞萍主動向加林示好時,加林矛盾了,他深愛着巧珍,可是他的抱負、他的理想需要在更大的世界才能施展。他感覺“城廓是這麼小!街道是這麼短窄!”正如黃亞萍那首詩一樣:

贈加林

我願你是生着翅膀的大雁,

自由的去愛每一片藍天;

哪一片土地更適合你生存,

你就應該把那裏當作家園。

加林正如一隻大雁嚮往更廣闊的藍天,嚮往外面的世界。當他知道與亞萍在一起可以實現他這個理想時,他放棄了巧珍。我想,這會是他人生中錯誤的決定,像德順老漢評價的一樣,他失去了有着金子一樣的心的巧珍,金子一樣……

小說尾章寫得那麼淒涼和蕭索,加林被揭發“走後門”回到農村,巧珍卻已嫁了人。尾章的章名是:不是結局。確實不是結局,以加林的能耐,他還會有他的未來,可是那個愛他的巧珍呢?

小說結尾與那個大字不識當了一輩子老農民的德順老漢的話來點題,這說明了除了文化,經驗和閱歷也是人生的寶貴財富。德順老漢說:“就是這山,這水,這土地,一代代養活了我們。沒有這土地,世界上就什麼也不會有!是的,不會有!只要咱們愛勞動,一切都還會好起來。”德順老漢是愛生活的,正因爲這樣,他的一生未必有多麼精彩,可他卻活得瀟灑,活得明白!

我一直在想,加林追求他的抱負有錯嗎?肯定是沒有的。他錯的只是沒有認清現實,他錯的只是沒有把握好他最珍貴的東西。世事多變,人生浮沉,我們更應該注重今時所有。紛擾的世界需要我們的鎮靜,所以,我們必須擁有無比廣闊的胸懷。懷有一顆平常心,才能像德順老漢一樣活得瀟灑,活得明白。

《人生》讀書筆記2000字2

《人生》是由路遙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爲時空背景,以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一種歸鄉模式作爲故事結構結構,以他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對鄉土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個體生命的兩難抉擇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靜靜地看完路遙的《人生》,讓我的心無法平靜,一直深思領悟着那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人生是什麼?有人說人生如五彩泡沫,所有的追求最後都會是一場幻滅;有人說人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都要去品嚐;而我想人生是一盤棋,每個人只能下一盤,但是誰都不能保證全盤運籌帷幄,步步爲贏,但是我們依然是人生的主宰者,我們要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地等待五彩幻想的破滅,更不要被動地品嚐命運強加的各種滋味。

《人生》它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爲時空背景,敘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一直以來,我都比較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作品。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戲曲的奇妙在於其故事情節的曲折、起落,人生的奇妙在於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些什麼,主人公高加林是陝北農村高中畢業的文化青年,他聰明、博學、懷着一腔大展宏圖的熱血,本來他的理想就是在村上當個民辦教師,在農村人看來那是份高尚的職業。但是他的教室資格竟被村支書的兒子擠下去了,他只能成爲一個跟他父母一樣,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爲此他鬱悶憋屈,甚至連到集市上賣個面饃都難於啓齒吆喝。就在他人生的低谷時期,他遇上了一直暗戀他的劉巧珍,她美麗善良溫柔,雖是個文盲,但熱烈地愛着這個“文化人”。兩人迅速墜入愛河,在巧珍的陪伴和支持下,他度過了人生的陰霾時期,準備踏踏實實做一個農民,跟巧珍過幸福的日子。

但是好運來了,加林常年在外地當兵的叔父回家鄉了,並且當上了縣勞動局的局長,於是逢迎拍馬的下屬趕緊走後門,爲加林安排了縣委通訊員的職位,加林終於能夠走出黃土地走進他夢寐以求的縣城工作了!他的勤奮、聰慧、上進讓他迅速成爲縣城了人人稱讚的人才,在他事業平步直上的時候也遇到了感情的糾葛。他的高中同學黃亞萍,一個典型的新時代的女青年,她活潑開朗,博學健談、家境富實、跟加林像高中一樣一起探討人生、討論國際大事。有着很多的共同話題。黃亞萍也愛上了高家林,不顧家人的反對和世人的眼光,毅然與現在的男友克南分手了,加林在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終於決定狠下心與深愛他的巧珍分手。他的心也很痛,但是爲了未來的前程,巧珍一個大字不識的農村姑娘在與黃亞萍對比中,不平衡顯而易見。就這樣加林和亞平開始了羅曼蒂克的愛戀,亞平的愛是大膽炙熱的,她對加林有着很強的佔有慾,這點跟溫順可人的巧珍根本不一樣,爲此他們也時常有矛盾,雖然現在的日子讓他有點飄飄然,也是他夢想中追求的,但時常會想起巧珍那可愛親切的臉,讓他內疚後悔。於此同時,傷心欲絕的巧珍答應了別人的求婚,急匆匆地嫁給了一樣沒文化的農村人,但她的內心還是深深愛着加林哥,她永遠也不會忘記他。

正當加林事業愛情春風得意的時候,一場災難似的打擊向他襲來。。克南的母親出於報復,揭發了加林工作走後門的事,加林被縣委撤去職務,變成社員,他又要回去當農民了。這對正滿懷熱情、想闖出一番事業的他是天大的打擊,他無法面對生他養他的黃土地的鄉親,無法再和亞平戀愛,也失去了巧珍,最終還是無法擺脫農民的命運,這到底是生活跟他開了個玩笑還是他跟生活開了個玩笑?

但是鄉親們並沒有像他想的那樣多他冷嘲熱諷,而是同情熱心地伸出了一雙雙粗實的大手,鼓勵他安慰他,正如德順爺爺說的“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個死狗了。”最終加林深受感動“一雙失去光彩的眼睛重新飄蕩起亮點火星”撲到在這片土地上。

其實同樣作爲一個農民的孩子,我能理解加林的追求和抱負,作爲貧窮落後農村中少有的讀書人他想擺脫農民的命運、走出大山、闖出一番天地這本無可厚非:對於他對愛情的選擇,選擇了對他發展有利的有共同語言的亞平,拋棄了深愛他的單純善良的有着金子般心的巧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情有可原的,最終他也發現了自己真正愛的還是那個可愛美麗的姑娘巧珍,只可惜爲時已晚。高家林人生的跌宕起伏並不是個別現象,這個人物的原型是處於一個時代的廣大的青年人,他們血氣方剛,靠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但生活總不是一番風順的,有很多的岔道口要去抉擇,無論選擇的結果怎樣,都要自己去承受,痛苦、輝煌、愛情都是人生道路上必須承受的必修課。《人生》也就是以它那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了我正如路遙引用柳青的話所說的“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事業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能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在這個繁雜、浮躁的社會中,我們須與電視劇《士兵突擊》中的吳哲一樣,時時懷着一顆平常之心。這樣我們纔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浮躁、消沉,迷失自己前進的方向。

我想,人生就如這段話一樣,讓我們慢慢去走,去體驗,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能欣然一笑。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嘴角能流淌出幾個小小的故事。不也無憾嗎?人生本沒有意義,是我們給它按上了意義。

人生只有一次,正如《童夢奇緣》中馮小剛的那句經典臺詞所說的一樣:生命是一個過程,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它不能夠重來,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來。所以我們要把握人生,把握人生的未知性,把握人生的抉擇,把握人生美好的愛情、把握人生中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懷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揣一顆事事平常心,走好奇妙人生的每一步。

《人生》讀書筆記2000字3

“上河裏的鴨子下河裏鵝,一對毛眼眼望哥哥……”

渺遠的陝北黃土地上,一曲跌宕悠長的信天游翩然入耳,女孩清澈而嘹亮的歌聲撞入心田,秋波動人的雙眼正凝然遠望着那個身影,清純而幸福的漣漪在眸間流轉。紙頁摩挲間,這個美麗的畫面躍入腦海,竟不知覺間令我沉醉。然而,當我終於憶及這書名“人生”之時,又不禁愕然於這淳樸民謠中營造的甜蜜,浪漫與天真的氛圍,與這兩個沉重而實在的字眼所產生的鮮明對比。最終,一本書讀完,我才恍然明瞭,其實這故事本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對比與矛盾,實不負這平凡卻深澀難料的“人生”二字。

讀這本書時,總不由地將自己的情感帶入其中,設身處地地感受着一介凡人被那時代暗流所裹挾的命運。我爲高加林被頂替職務回到農村而感到難過,卻又爲他在巧珍的陪伴下逐漸走出陰霾而感到溫暖,爲他在愛情的矛盾中艱難抉擇而感到擔憂,最後又爲他理想破滅重返土地的結局而唏噓感嘆。我曾爲此陷入到一個下午的悵然若失之中,彷彿目睹了一個志存高遠,滿腹才華的年輕人在生活的激流中奮勇掙扎,卻最終被無情地打敗在了二十多歲的青春年華。我惋惜,惋惜於一個辛勤耕耘的農夫在秋風蕭瑟的時節裏顆粒無收,無處控訴命運的不公;惋惜於一個鬥志昂揚的戰士被過早地挫滅了銳氣,不得不屈服於殘酷的現實。我惋惜,惋惜於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勇敢的人與社會大潮進行博弈,卻往往以失敗告終的悲劇。

有時,回想起書中的高加林那一段在起伏與波折中奮力掙脫既定命運的光陰年歲,我不禁陷入長久的沉思。高加林出生於偏僻的農村,他本應同父輩們一樣安分地當一輩子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可是書本帶來的知識卻又偏偏在這個落後而矇蔽的世界中播撒下了些許光的種子,爲這個封閉而灰茫的階級劃開一條逃離的細縫。他開始有所希望,有所追求,他想要蛻變,去實現自身真正的價值。他爲此奮鬥二十餘載,一步一步,緩慢卻堅定地邁進着,多年的付出凝結促成了他勝任的民辦教師一職。怎奈,有些現實終究是努力也無法改變的。他擁有學識,但他卻深受身爲一個農民的限制,即使他被如此不公地頂替下崗,他能做的卻僅僅只有忍氣吞聲,甘於命運嘲弄般的擺佈。高加林不是個輕易認輸的人,直到他最後一條遠走高飛至新疆的去路也被堵死,僅存的希望火苗又一次被冰冷的現實澆滅。

終於,在現實的催迫和理想的誘惑下,他承受着道德的譴責,背棄了心中的正直,懷着僥倖心理踏上了通往上一級社會的唯一跳板。最後,在享盡了漫長人生中短短數月的巔峯之後,他從最高處重重摔回了現實,宣佈了他與命運無數次艱難較量的結果——被困在原點,一敗塗地。縱觀高加林這一生的種種經歷與結果,我的腦海中便不禁產生了這樣的思考:若使最終的失敗已成定局,那麼這付出的一切是否還有意義?

想必路遙寫《人生》時,一定也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時隔多年,路遙對待這個問題的想法已無從深究,但當我重新合上這本書時,我想我已得到了自己的答案。如果讓我用最簡潔的方式去概括書中高加林的命運,那必定是一個“慘”字。高加林確實是慘,他只因自己比村裏的其他人多了一些知識與開闊的眼界,多了一份理想與追求,便在時代的洪流中撞得鼻青臉腫。然而,難道這些在與命運的拼搏中留下的累累傷痕,僅僅是爲了去渲染一種無謂的悲慘,實則毫無價值嗎?也許,最後的最後,高加林已再無機會去完成他的夙願,但當他獨守一方黃土,回首往事之時,不會因自己的碌碌無爲而羞愧。他的青春曾點燃過的理想的火苗,他的內心曾涌動過的激盪的熱血,他的生命曾譜寫出的昂揚的戰歌,會將他與那些畢生俯首於黃土地的人們從精神上區分開來。這便是有所行動與無所作爲的.區別,這便是一個人面對自己的一生,是否能問心無愧的區別。讀後感·人生一世,在天地間走過一遭,是不是應有些錚錚鐵骨,去勇敢地同命運一搏,去追尋真正的理想呢?不論結果如何,曾經奮鬥過,努力過,曾經在世界的某處留下汗水與眼淚的痕跡,那至少也是一個人活過的證明。而真正世俗意義上的失敗在人生緯度上,也不過是一種歷練,是一塊個人歷史的里程碑。

人與動物之間最大的區別,莫過於人使自己不斷進步與超越的能力。《人生》一書展示了這種社會縮影下的進步的樸素表現,即使書中的高加林失敗了,但正是這千千萬萬的高加林們在時代大潮中奮進着,他們的躁動與野心,才成爲了推動社會不斷進步的力量。

時至今日,距小說所反映的那個時代的結束已相距多年。但是悲劇是屬於每一個時代的,即使是如今的二十一世紀,高加林的故事也必將一次次地上演。畢竟能真正實現人生層面上的理想的人、真正可以稱之爲“成功”的人,總歸是少數,而那些剩餘的大多數,要麼甘於平庸,無所作爲,要麼一蹶不振,泯然衆人。這或許就是路遙想要着力表現的、不侷限於時代的、殘酷卻真實的人生。

讀畢此書,高加林的人生暫且告一段落,而我也終究要面對獨屬自己的人生。也許這本書所講的就是個徹徹底底的悲劇,但正是這種樸實而平凡的悲,帶給了我極大的啓迪與激勵:既已知天地人的侷限,就不如放手一搏,帶着理想與衝勁踏上旅途,只求不負韶華,無愧本心地走向歸路。人生如此,不過一次仗劍闖江湖的快意與豪情,以豁達的襟懷去容納世間百態的風風雨雨,何必計較命運的得失,更何必爲此而悲慼憂愁呢?或許這就是笑對人生最瀟灑的姿態,是行走一世最無悔的結局。

《人生》讀書筆記2000字4

《人生》這本書已經讀了好幾遍了。每讀一次,都會被感動一次。一次次地讀,一次次地感動,從感動進而到感悟。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甚至影響一生。

在一個偏僻貧窮的小山村裏,知識青年高加林身處窮鄉僻壤,卻一新嚮往着城市裏美好的生活。在他最落寞最孤苦無助的時候,一位美麗善良的姑娘——劉巧珍走進了他的生活,深深地愛着他,用似水的柔情溫暖着他那顆冷漠的心,給了他生活的信心和勇氣。然而他們如膠似漆的日子並不長久,一個意外的驚喜,高加林有幸進了縣城,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在工作中他又遇到了昔日的同窗黃亞萍,兩個人一拍即合,很快打得火熱。最終高加林無情地拋棄了劉巧珍,善良的巧珍面對現實,只好在山村裏找了一個農民嫁了。天有不測風雲,正當高加林與黃亞萍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時候,正當他們熱戀得難捨難分的時候,高加林“走後門”進城工作的事情被告發,他被辭退了,只好無奈地與黃亞萍分手,捲了鋪蓋卷灰溜溜地回到了山村。這部小說寫得很好。好在哪裏?好就好在反映的都是現實生活,不像瓊瑤的小說似乎離我們很遙遠。

讀完這本書,你會感覺到書中的人物好象就在我們身邊,高加林似的人物也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見過,我們不是通常把他們稱作“陳世美”嗎?這些忘恩負義背信棄義的“陳世美”實在可惡!好在老天有眼,這類人物往往沒有好下場。高加林的人生經歷發人深思。人生中我們都會遇到一些重大的選擇,這是現實生活給我們出的“選擇題”,在“選題”時一定要三思而後選啊!選錯了往往沒有改正的機會了,高加林就是因爲選錯了“題”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後果。當他被辭退後,與黃亞萍分了手,回到了家鄉,此時深愛着他的巧珍已成爲人妻。他變得一無所有了,當他站在大馬河橋上,手撫着橋欄杆,想起第一次賣饃返回的時候,巧珍就是站在這裏等他的;想起在這同一個地方,他不久前又曾狠心地和她斷絕了關係……眼下他又在這裏了,可是他現在還有什麼呢?他幻想的工作和未來在大城市生活的夢想破滅了,黃亞萍又退回到了他生活的遠景上;親愛的劉巧珍被他冷酷地拋棄,現在已和別人結了婚。他真想一縱身從這橋上跳下去!這一切怨誰呢?想來想去,他現在誰也不怨了,反而恨起了自己:他的悲劇是他自己造成的!他爲了虛榮而拋棄了生活的原則,落了今天這個下場!

他漸漸明白,如果他就這樣下去,他躲過了生活的這一次懲罰,也躲不過去下一次懲罰——那時候,他也許就被徹底毀滅了……當高加林再邁步向村子走去的時候,感到身上像吹過了一陣風似的鬆動了一些。他擡頭望着滿川厚實的莊稼,望着濃綠籠罩的村莊,對這單純而又豐富的故鄉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種深厚的情感,就像他離開它已經很長時間了,現在纔回來……當他從公路上轉下來,走到大馬河灣的分路口上時,腿猛一下子軟得再也走不動了。

他很快又想起,他和巧珍第一次相跟着從縣城回來時,就是在這個地方分手的——現在他們卻永遠地分手了。他也想起,當他離開村子去縣城參加工作時,巧珍也正是在這個地方送他的。現在他回來了,她是再不會來接他了……他坐在一塊石頭上,身上像火燒着一般燙熱。他用兩隻手矇住眼睛,頭無力地垂在胸前。他真不知道往後的日子怎麼過呀?他嘴裏喃喃地說:”親愛的人!我要是不失去你就好了……”淚水立刻像涌泉一般地從指縫裏淌出來了……他後悔了,可是此時已經後悔晚矣,太晚了!劉巧珍,那是多麼好的一個姑娘啊,除了沒文化幾乎挑不出什麼毛病。用得順爺爺的話說,巧珍有着一顆金子般的心,他卻把已經到手的金子又給扔了。當巧珍聽說加林被辭退了工作,還去村長家爲加林說好話,求村長給加林謀個民辦教師的位置。當得順爺爺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加林後,加林身受感動,對自己的所作所爲更加後悔了。

小說的最後一段這樣寫道:……“噢,我倒忘了給你說了!我剛纔去明樓家,正碰見巧珍央求明樓,讓他去公社做做工作,讓你再教書哩!巧珍說得鼻子一把淚一把!明樓當下也應承了。不知爲什麼,他兒媳婦巧英也幫巧珍說話哩。你不要擔心,書教成教不成沒什麼,好好重新開始活你的人吧……啊,巧珍,多好的娃娃!那心就像金子一樣……金子一樣啊……”德順老漢淚水奪眶而出,頓時哽咽得說不下去了。高加林一下子撲倒在德順爺爺的腳下,兩隻手緊緊抓着兩把黃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聲:“我的親人哪!”

小說寫到此處戛然而止,給人留下深深地回味。這一聲“我的親人哪”是一聲發自肺腑的懺悔,也是高加林心底痛苦的呻吟。此時高加林非常後悔,假如上天能再給他一次選擇的機會,他一定會選擇巧珍,只可惜這種機會再也不會有了!在我們的人生中很多機會往往只有一次,如果我們不能把握好這稍縱即逝的機會,就會留下永久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