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圖書館調研報告

學識都 人氣:3.17W

隨着社會的發展,大學圖書館的建設出現了哪些變化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調研報告,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大學圖書館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30年來,隨着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作爲一流大學發展與建設起到重要文獻信息支撐作用的高校圖書館得到快速發展。高等學校圖書館作爲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爲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大學圖書館以其豐富的文獻資源、快捷的檢索手段和先進的信息傳播技術,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專業建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認真總結改革開放30年的成果和經驗,深刻領會和貫徹科學發展觀,對於建設現代大學圖書館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xx大學圖書館30年的巨大變化

改革開放30年來,xx大學圖書館取得了矚目的成就:20世紀80年代建設了16000平方米的新圖書館;世紀之交,圖書館建設列入學校“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重點內容。30年來圖書館在基礎設施建設、文獻資源建設、技術支撐體系建設、隊伍建設、服務方式與管理理念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基本完成了由傳統模式向現代化圖書館模式的轉變,形成了以信息資源多元化、信息傳播網絡化、管理辦公自動化、服務功能現代化、服務形式多樣化爲主要特徵的現代大學圖書館格局,成爲xx大學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學科建設的強有力的文獻信息保障體系。

圖書館的發展建設,文獻資源建設是基礎。1978年前圖書館館藏文獻68萬冊,主要是以採礦、冶金、機械爲主的圖書、雜誌和報紙等紙本文獻。30年來圖書館的館藏體系、資源結構、數量都發生巨大變化,根據xx大學的學科專業結構的發展、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對文獻資源的需求,圖書館拓展了藏書的學科覆蓋面,在高校圖書館中較早地引進了sci、elsevier、ei village、springerlink等大數據庫和“超星”、“萬方”、“網上報告廳”等數據庫鏡像站,形成了紙本資源、電子資源相結合、涵蓋了我校多學科的文獻資源館藏體系。目前圖書館現有文獻總量已達370萬冊,其中電子資源140萬冊,紙本文獻220萬冊,成爲文獻資源豐富的圖書館之一。

圖書館作爲“211工程”、“985工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先後建設了圖書館主機控制、網絡系統、無線上網、安全監控系統等,爲實現圖書館網絡化信息化奠定堅實基礎。引進和集成了國內處領先水平的圖書館計算機集成管理系統,實現了採訪、編目、典藏、流通、閱覽、期刊、統計、公共查詢、系統管理等業務流程的計算機管理,開展了基於web的預約、續借、訂購徵詢和推薦、催還、預約借書、圖書外採等網絡化的信息服務。應用interet網絡技術,實現信息傳播網絡化,57種中外文全文期刊和文摘數據庫、國家標準、重要會議文獻、重要報紙等全文和二次文獻數據庫全天候地供師生使用,爲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提供了豐富快捷的信息資源支持。

圖書館由早期的單純opac(聯機公共檢索目錄)書目信息聯機查詢發展到數字化信息較爲豐富、功能多樣的7×24小時的集聯機查詢個人借閱信息、預約借書、讀者薦書、電子書刊全文在線閱讀、文獻數據庫檢索、隨書光盤閱讀、聯合目錄查詢、網上信息資源導航、視頻文獻在線閱讀、學位上提交、網上書店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網上信息服務體系,使讀者能夠方便地獲得最新的文獻信息。完成了“xx大學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建設工作,實現了學位論文的網上提交及其摘要和全文的在線閱覽。爲讀者提供了隨書光盤的在線閱讀或下載服務,開通了“網上報告廳”視頻服務系統,建立起教學參考書數據庫。圖書館所提供的各種網上信息服務使傳統圖書館服務功能得到了延伸。20xx年,圖書館主頁及數據庫點擊量超過2500萬次,sci、cnki等數據庫的使用率在全國高校名列前茅。20xx年到館人數120萬人次,圖書借閱量達到75萬冊。

圖書館堅持“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理念,服務模式從“以書爲本” 轉向“以人爲本”,從“以管理爲主”轉向“以服務爲主”。建立起開放的管理和服務體系,實現全方位的開架借閱的服務方式;周開館時間由原來的70小時到現在的90小時,網絡實現24小時全天候開放,成爲讀者可利用學校網絡在異地使用的大學圖書館,爲讀者提供了全方位快捷的信息服務。

通過有計劃的培訓工作,包括選送非圖書館專業的本科生和大專生參加國內外的圖書情報專業進修學習、到美國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進修等;30餘人進行在職碩士學位進修和崗位培訓,培養了一批業務骨幹。圖書館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對於發展現代圖書館起到關鍵作用。

多年來,圖書館一直在爲讀者提供一個優良的閱覽環境而努力。通過對目錄大廳的整體改造、書庫佈局的調整、閱覽室佈局、大廳增加閱覽桌椅等方式增添了書香氛圍。通過門禁管理系統、消防系統、安全系統的建立,實現了開架書庫的借、閱、藏一體化和真正意義的開放式。讀者入館後可以不受限制地進入每個書庫和閱覽室閱覽與學習。多次舉行大型文化講座、數據庫講座、中外文圖書展示等,營造了一個文化濃厚的圖書館文化生態環境。圖書館已成爲學生學習、交流、交往的優良場所。

作爲教育部首批批准的29個部級科技查新工作站之一,圖書館爲xx大學科技創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0xx年科技查新數量達到260餘項,查收查引1900項,有力地支持了廣大教師科研人員的科研活動。承擔着全校大學四年級本科生、研究生的文獻檢索課的教學任務,以及網絡學院的文獻檢索課的教學任務。與此同時,開展了網絡化虛擬參考諮詢工作,利用網絡爲廣大師生提供各類圖書館常見問題和學科問題的諮詢,進一步滿足了讀者的需求。

30年來圖書館以“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爲辦館宗旨,受到學校領導和師生員工的一致好評。先後獲得xx大學先進單位、瀋陽市科教工委黨員立項先進單位、本科教學一等獎、校園安全先進單位、三八先進集體、十佳校園網站、優秀黨小組等榮譽。xx大學圖書館已成爲文獻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優良的高校圖書館,以其特有的文獻檢索、數據檢索、事實檢索等功能和先進信息傳播技術,在科技創新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建設現代化大學圖書館

xx大學要建設一流大學,文獻信息資源要先行。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認真客觀分析當代大學圖書館發展的趨勢,積極應對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對文獻信息需求的新發展、新變化,建立與高等教育發展相適應的文獻信息保障系統。應當清醒的看到,隨着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文獻信息資源多元化、信息資源品種趨向多元化、獲取與利用文獻資源方式的多元化、服務的個性化、共享平臺和多向交流等成爲大學圖書館的發展方向。爲此,xx大學圖書館必須抓住機遇,面對挑戰,做好規劃、真抓實幹,以建設開放式、複合型、國際化的現代大學圖書館爲目標,大力推進文獻資源建設、技術支撐平臺建設、隊伍建設和環境建設四大建設。把我校圖書館建設成爲一流的高校圖書館。

(1)建設複合型館藏體系

文獻資源建設是基礎,要實現紙本資源、電子資源、數字資源的良性信息資源結構,在不斷增加館藏資源的基礎上,拓展文獻資源的使用權範圍。要針對大學圖書館的功能,加大教學參考、工具書、標準、科技信息、專利等類型文獻資源的建設,形成紙本資源、數字資源共存並有機融合的藏書體系,爲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不斷增強我校科技文化的軟實力。

(2)建設數字化圖書館

隨着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傳統圖書館形態正在發生變化:internet加虛擬信息資源所構成的信息空間降低了用戶對實體圖書館的依賴,通過網絡利用圖書正在逐漸成爲讀者獲取最新知識的主要方式,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因此我們要在數字資源建設基礎上,加大技術支撐力度,抓住發展機遇,加快網絡化、數字化的步伐,構築網絡化、數字化的文獻信息服務體系,用多元化的信息資源、多元化的服務手段滿足讀者多元化、個性化的信息需求,積極開展數字圖書館建設,爲讀者提供利用、傳播、分析信息的技術平臺、檢索平臺和互動平臺。

從整體上講,圖書館正處於從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轉變的轉型期。但高校圖書館在爲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教學科研服務上更有其特殊性,其傳統功能不可或缺。因此,應通過大力建設有限物質空間圖書館與虛擬數字資源相結合的複合型圖書館,滿足高校圖書館發展的特殊性。數字化是圖書館的發展趨勢和方向,在傳統圖書館的常規功能建設的同時,加快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進程。以傳播手段的大改革、大創新增強文獻資源的控制力、影響力。傳播手段創新事關文獻資源信息的傳播能力,是推動圖書館發展的重要途徑。隨着因特網和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文獻信息產品傳播手段越來越多樣化,加快構建傳輸快捷、適應個性化的傳播體系是圖書館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數字圖書館建設,爲讀者提供公共服務的新平臺、創造廣闊的文獻信息空間。

在技術保障上,以滿足對文獻資源的獲取多元方式爲基礎,爲讀者提供傳統借閱、自助借閱、網絡傳輸、無線閱讀等方式和遠程訪問與全天候訪問、異地使用本館資源、24小時不間斷服務等的技術平臺。

(3)建設服務主導型圖書館

圖書館建設要始終堅持爲讀者服務,爲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服務爲根本,建立多種形式的服務功能,由單一的爲讀者服務,向諮詢服務、數字服務、個性服務相結合的複合型服務轉變,滿足讀者多元化的需求。

要開展信息資源挖掘整合利用,使讀者能通過統一界面無縫地檢索到各種信息。應充分利用網絡拓展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建立圖書館信息門戶,積極推進網上虛擬參考諮詢、網上用戶培訓、網絡信息導航等工作,做好各種信息資源的二次開發,開闢個人網上圖書館空間,在線參考諮詢服務,開展定題服務、跟蹤服務等個性化服務。

要大力開展科技檢索查新服務功能,爲師生員工的教學科研做好參謀,爲科研課題的立項選題創造條件。

(4)建設國際化文獻資源共享的圖書館

高校圖書館是國際科技信息的匯聚中心,是師生掌握國際科技發展前沿的窗口。特別是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一個國際化圖書館是高校發展的重要標誌,開展國際化文獻資源共享是圖書館實行國際化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們已與國外200餘個圖書情報單位建立了資料交換關係。我們還將有計劃地與國際知名大學建立國際化文獻資源共享平臺,通過校外訪問認證系統、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開放存取(open access)、多渠道的信息資源共享方式,實現圖書資料、科技信息互通共享,爲師生員工提供更加廣泛的國際文獻資源。

(5)建設高水平文獻信息隊伍

要根據高校圖書館發展規律,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着力培養造就一批熱愛圖書館事業、熱心爲讀者服務、掌握現代傳播技術的專業隊伍,形成有利於激發圖書館隊伍富有生機活力的體制。圖書館館員作爲知識和信息的傳播者、信息的加工者,提倡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爲讀者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快捷的文獻信息服務。要引導館員把實現個人人生價值的追求與高校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目標結合起來,實現互動發展和雙贏。

建立以人爲本的管理模式,提供高質量的讀者服務是圖書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圖書館所有工作都要以讀者爲中心。圖書館流通、閱覽服務要以爲讀者提供高質量服務爲標準;圖書館的信息諮詢服務要以爲讀者教學、科研提供深層次文獻分析成果爲己任;圖書館的網絡和技術要爲數字化資源的建設和圖書館業務的正常開展提供可靠的保證。通過改革創新,不斷用新的觀念、新的措施和新的方法樹立全新的服務理念、建立全新的管理機制、實行全新的運行模式,使管理系統的總體功能得到不斷優化,始終保持最佳狀態和最高效率,從而滿足高校師生教學、科研的需要。

(6)建設大學圖書館系統

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圖書館建設,落實到各個環節,使圖書館發展與建設更加符合時代的新要求,適應xx大學建設一流大學的需要。根據xx大學學科結構和各學院特點,建立適應xx大學發展的圖書館系統十分必要。在學科羣體優勢明顯、文獻信息資源豐富的學院,有計劃有步驟地建設總館爲主、分館爲輔的圖書館體系,做到貼近學科、走近讀者,突出特色,使圖書館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把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文獻信息和精神文化需求作爲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創造讀者滿意的服務方式,提供讀者需要的文獻信息資源,使圖書館發展與建設過程成爲不斷提高讀者科學文化水平、增強創新力的過程。

(7)建設具有文化特色的圖書館環境

圖書館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是圖書館建設的靈魂。大學校園文化是大學實力的內容和表現之一,是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所在。發展圖書館文化根本上是要尊重知識,尊重讀者。圖書館文獻信息的儲藏、開發、利用與傳播能力是大學軟實力的象徵,圖書館要爲大學營造發揚學術民主、提倡不同學術觀點、不同風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討論的學術氛圍。要把圖書館建設成爲閱讀式、研究式、網絡式和交流、交往的場所,形成文化講壇、學術講座、學術沙龍、文化展覽等圖書館生態文化環境。

圖書館作爲建設一流大學的重要文獻信息資源支撐,在建設校園文化、培育文明風尚、弘揚中華文化、推進科技創新中起到重要作用。隨着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文獻信息資源的需求多樣性的變化,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將成爲新的趨勢。我們要更加自覺地用科學發展觀全面指導自身建設,深化改革,不斷創新,努力建設一個文獻信息資源多元化、數字技術先進、數字服務多樣化、國際交流信息資源共享的現代化大學,爲xx大學建設高水平大學提供強有力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