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學校的調研報告(通用5篇)

學識都 人氣:2.65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爲了讓您不再爲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基層學校的調研報告(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基層學校的調研報告(通用5篇)

基層學校的調研報告1

在局領導教育創強方針指引下,爲進一步掌握我縣農村基礎教育教學總的質量和課程改革實驗情況,瞭解教學實踐中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並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促進我縣課改實驗作紮實有序地向前推進。根據中心領導的指示,二零零四年學度我對金星學校進行了教學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金星學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佔地總面積2萬平方米,共有在編教師56人,20個班級,中學生231人,小學生439人,學前班81人,總人數670人;全校近視率2%左右。

學校體育跑道181m,沙坑、單雙槓各一,籃球場兩個(無室內運動場地);實驗室、儀器室、電腦室、多媒體教室、圖書室、閱覽室、音樂室(內僅一架鋼琴),少先隊(團支部)活動室等各一個,其它教學器具等基本設備初步達標。

二.所取得成績

近三年來,金星學校重視素質教育,全體教職工在校領導班子帶領下重視人性化管理,實行教師量化考覈,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在教學工作中積極營造安全、健康、和諧的人性化氛圍,以知禮、勤勉、奮進爲校訓,認真落實減負不減質的根本宗旨,教學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重視課改

①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政策法規和學科課程標準,並鼓動教師參加縣323師訓等各種學習活動,並進行理論實踐。

②通過黑板報,編寫課改專欄,定期宣傳課改動態信息。

③定期開放家長學校,向廣大家長宣傳課改的目的意義,反饋學生的成長過程,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共同出謀劃策。

④加強了課改實驗的領導、管理和指導工作,制定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方案》。

2、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了變化

教師的教學手法發生變化。首先教師的理念變,才能使之方法變,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組織、激勵、引導等方法在不斷改進,很多老師能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如美術老師楊先紅,在色彩課中結合唐詩、宋詞,並利用情感和審美雙重因素,使學生在樂中學,潛移默化地將知識傳授給了學生,把課堂教學和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極大調動了學生積極性。

3、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

通過語數英等各學科現場觀摩可以看出,課堂教學較之前傳統課堂教學都有一定改進,使人感到了新課改後,課堂中的清新氣息,學生的學習方式更爲豐富,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趨勢。自主、合作、探究已逐步成爲學習的主要方式。如語文課,學生有大量的實踐進行探究、思考、觀察和分析及實踐活動。卻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因材施教,科學地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合作學習給了學生更多參與和表達的機會,學生自主、自信、合作、探究的意識普遍增強。

4、教研氛圍日接濃厚

人性化管理髮揮教師原動力,全校上下形成合力,積極開展教研活動,特別是新課改以來,以323師訓工程爲載體,積極參加教科研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

①教科研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除聽課、評課還去辦了專題講座研討活動,對新課改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展開及時的討論和交流,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獲益匪淺。

②課題研究開始啓動,經過半年多的實踐探索,今年上報市級課題。

5、嘗試構建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體系

大家都知道:評價的功能不僅僅是甄選和選拔學生,而是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造性的發揮,使每個學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爲此,該校在課改實踐中,引導教師大膽改革評價內容和方式,採用分項考試+等級評價+孤立評價+鼓勵評語的呈現方式,努力構建多元,評價內容方式多樣,既關注結果,更重視過程的評價體系。方法是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交互互動。如語文分:識字寫字(學生互評)、朗讀、口語交際(教師家長參與),以鼓勵爲主用遊戲形式糾正等等。

帶出去請進來。一年以來,該校抱着新的教學觀,與校外結合,進行一系列走進新課程與新課改工成長活動,實行校際聯合。

①初中部與荔港學校聯姻,進行新課改教研活動。

②小學部與石浦中心校進行教學新課程教研活動。

③重視學生社會體驗活動。

a.擁軍活動。

b.建立勞動基地。學校有專門開闢的花木基地供學生栽培、觀察、分析、護理。

d.請消防大隊進行正常的安全教育,懂得自我保護,做到羣衆的預防災害宣傳員。

e.到敬老院去舉行文藝聯歡,做新時期敬老愛幼的好學生。

f.每年去烈士墓緬懷先烈,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基層學校的調研報告2

一、促進教師發展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

科學發展觀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爲目標,堅持“以人爲本”這一核心,這是馬克思主義基本思想的體現,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是我們黨的宗旨和最新的執政理念的體現,歸根到底都是爲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教師隊伍建設堅持以促進教師發展爲根本,正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在事物發展過程中,主要矛盾決定了事物的發展方向,主要矛盾的解決對次要矛盾的解決有推動作用,因此我們辦事情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教師隊伍建設包括政治素質、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團隊精神、機制建設、教師發展等多個方面的工作。而人的發展是一切發展的核心,教師發展決定了教師隊伍建設的成功,並對其他方面的工作起到推動作用。因此,教師發展是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主要矛盾,是根本和關鍵。抓住了教師發展這個根本,就牽住了“牛鼻子”。

第一,促進教師發展,要從全局和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教師發展對於教師隊伍建設的重大意義,優先籌劃,優先安排,優先落實,充分重視教師發展,對教師提出的有利於自身發展的要求,要盡全力滿足,並鼓勵教師主動謀求發展。

第二,促進教師發展,要正確處理教師專業發展與其他方面發展的關係,促進教師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教師發展包括價值觀念、心理素質、情感態度、意志水平、專業發展等多個層面,這些層面之間是互動的。“在新世紀,教師專業發展在促使中小學生成長、保障基礎教育進步方面,被看成是比任何時期都關鍵的重要因素。人們對教育專業所期望的,是能使教師工作專業化,使教師超越能幹的教書匠而成爲專業的教育家”。教師專業發展是決定教師發展進程的關鍵因素,因此要把教師專業發展作爲教師發展的核心。

教師專業發展包含知識的積累、技能的熟練、能力的提高,也包括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等等。首先要求教師將教書育人作爲一種專業理想,將教育視爲一件快樂的事情而全力以赴;其次,整合專業知識和技能,內化爲自身素質;再次,要求教師具有教育智慧,這是教師成熟的標誌。促進教師發展,要以教師的職業爲發展取向,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爲着眼點,採取切實有效、針對性強的措施來促進教師良好基本素質的養成,加快教師職業人成熟的進程,從而最終確立教師職業不可替代的專業化地位。同時,除了培養教師具有專業素質外,還要在心理、情感、意志水平等方面使教師得到均衡發展,努力培養教師的社會責任感,樹立爲社會發展服務的思想,使其成爲有完善人格的社會人。

第三,促進教師發展尤其是專業發展,要採取多種切實有效的模式。多年來,教育界探索和實踐了多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模式,並在不斷進行新的探索。校本研修作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舉措和有效模式已經成爲教育界的共識,也已經成爲廣大教師的內在需求。概括地說,校本研修,就是廣大教師爲了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依託學校資源優勢和特色,針對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的研究。

校本研修的出發點符合教師的職業特點、認知特徵和情感需求,創造了有利於教師研究的氛圍,使教師有機會對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公開而自由的討論,鼓勵了思維的獨立性與創造性,加深了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校本研修是對過去教研活動的深刻變革,它革除了以往教研活動的形式化而不注重內容、隨意化而不講求質量、經驗化而不重視科研方法等種種弊端,最大化地促進了教師發展。

校長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責任人,要把改進研修工作、促進教師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爲學校和自己的中心工作,加強對校本研修的領導。對校本研修總體規劃、全面組織、全權保障、全程管理;爲教師創造一個安全的、信任的、允許犯錯誤的氛圍,一個在真實教育情境中持續、有效、深入學習的校本研修環境,滿足每個教師個體的發展需求,以開展校本研修爲手段建立學習型學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推動教師個體的主動研修。在校本研修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調動教師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激勵教師個人主動研修,在工作中研修,在研修中發展,才能確保研修的成功和高效。以問題引導教師研修,不斷從日常教學中發現問題,不斷研究,解決新問題,使問題成爲教師發展的起點;以差別推動教師進取,不斷促使每位教師在各自能力最近發展區的上限處工作,並通過與自己、與同事、與先進理論的對比,尋找差別,提升自己;倡導“成長=經驗+反思”的教師發展模式,鼓勵教師立足於多樣化的教育教學實踐、立足於自身專業發展的需要、立足於自身的選擇,不斷反思自身的實踐,向自己的教育教學要發展;提倡“知行合一”,強調認識中的“知”與實踐中的“行”的同步交互與“悟性自足”,注重主體精神的發揮,鼓勵教師學懂的東西做出來,做過的東西說出來。

關注、重視、促進教師羣體研修。鑑於工作關係的聯繫,開展羣體研修對於建立學習型組織、打造學校團隊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事間的合作與相互學習,是每位教師成長最直接的實踐資源之一。教師羣體研修既可以由教師個體提出問題出發設定主題內容,也可以由學校根據教育教學發展的總體需要而設定主題內容。內容不僅要基於教育教學的業務領域,也可以涉及學校發展與學校管理等其他領域。通過常規教學案例的分析與研究、論文和課件製作評比、理論學習和主題研討等形式,推動教師個體主動研修與羣體研修相結合。在教師個人對教育教學實踐反思的基礎上,加強羣體交流與合作,同伴互助互學,發揮羣體智慧的作用。交流中既有傾聽,又有迴應,或敞開自己的困惑以求別人指點迷津,或公開自己的經驗與他人分享,或不同觀點、不同體會進行爭論,思想與思想碰撞而生靈光,在合作中揚長補短,共同提高,從而促進教師羣體發展。

加強與專業機構、專業人士的聯繫,促進雙方的深入合作,主動尋求專業引領。如果沒有專家等高一層次人員的協助與帶領,教師之間的互助可能會限於同水平重複。與大學及其教育專業機構、教育專家的合作,可以使校本培訓獲得更多的外部資源支持,尤其是智力的支持。通過專題講座促進觀念更新,通過案例分析促進教學反思,通過專家指導促進骨幹成長,通過學術沙龍促進交流溝通。專業引領不等同於專家的單邊引領,先進的理念如果沒有以課程內容爲載體的具體指引與對話,那就只是紙上談兵,專業引領應是先進理念和實踐經驗的完美統一,共同引領。專業引領是使研究脫離低水平重複、收穫最大成效的'重要憑藉,是校本研修成功的保障。專業引領的強勢參與,可以提高校本研修的針對性和科學性,高質量、高頻度的專業引領對廣大教師的發展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新時期的教育要求教師走上研究之路,校本研修創設了和諧濃厚的研究氛圍,實現了主研與羣研結合,行爲與理念互動,理論與實踐統一,喚醒了教師的主體意識,爲教師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當然,校本研修不是惟一有效模式,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中,校本研修應該與其他模式有機結合。

二、促進教師發展必須“以教師爲本”

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爲本”,應該有以下幾層含義:首先是關愛人,即保障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其次是發展人,以人的全面發展爲目標,進而不斷滿足人民羣衆的物質文化需要;再次,從方法論上講,爲獲得發展、使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一是要從“具體人”的實際出發謀發展,二是要充分重視人的因素,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堅持“以人爲本”,才能真正地發展人。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是事物發展的決定力量,這要求充分重視內因的作用。發展人就要充分重視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作爲專業人,其勞動有目的上的社會性和責任性、任務上的複雜性和艱鉅性、過程上的示範性和嚴格性、手段上的規範性和創造性、成果上的廣泛性和長期性等自身職業的特點。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發展,就必須充分重視教師的因素,重視教師自身的職業特點,堅持“以教師爲本”。

“以教師爲本”的第一要義是尊重教師。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論:一是生理的需要;二是安全的需要;三是歸屬和愛的需要;四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內在的自尊心;最高級的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較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是受到社會和他人認可的體現。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理應受到尊重。

尊重教師,首先是對教師作爲專業人的尊重。既要尊重教師獨立的人格、尊重教師的教學自主性和創造性,更要尊重教師的發展需求、尊重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尊重教師成長和發展的規律,即尊重教師發展的主體性,滿足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尊重教師自主確定自己在專業發展上的目標,自主決定以何種方式來滿足自己的發展需求,尊重教師通過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認識,覺察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必要性,瞭解自己所需要的專業發展活動方式與內容。教師個體的需要通常和他們實際教育教學目標直接相關,要尊重教師在學習取向上的差異與發展階段的差異,承認差異,尊重教師在差異中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尊重教師,需要喚醒教師的主體意識,促進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爲、學習方式和歷練方式發生全方位的變革,促使教師成爲真正的教學的主人、研究的主人。

其次是尊重教師在學校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保證教師對學校工作的知情權、決策權、監督權,增強教師對學校工作的認同和支持,激發教師的主動精神和創造意識,形成對學校的信任感和歸屬感,進而使學校領導與教師共同構建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

“以教師爲本”的第二要義是服務。服務必須是全方位的。首先是保障教師的利益,努力提高教師待遇,爲教師發展解決後顧之憂,做好生活方面的服務工作,使教師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持續發展。

其次是全心全意爲教師謀發展。爲教師發展提供硬件支持,創造和諧溫馨的辦公環境,提供各種現代設施,使廣大教師在數字化的廣闊宇宙中自由採擷,在光電傳導中與世界對話交流;爲教師發展提供展示自我的廣闊舞臺,爲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競賽、學術交流和培訓、研討活動提供方便,創造條件,促進教師在交流與研討中學習,在學習中發展;爲教師發展搭建廣闊的校內外交流平臺,立足校本,切實開展校本研修活動;等等。總之,從物質與精神、內部與外部、軟件與硬件多個方面爲教師謀發展、促發展。

“以教師爲本”的第三要義是激勵。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教師的工作,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將對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巨大推動的作用。恰當的激勵能夠把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保持好、調動好和發展好,並對整個教師隊伍的發展起到導向作用。

基層學校的調研報告3

爲了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根據鎮教委的統一部署,我校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於五月十五日至五月二十日,圍繞鎮教委提出的三個問題,深入教師、深入班級、深入學生,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簡單彙報如下:

教委管理:

關於支教輪教的負面影響

  1、近兩年都是對考試成績差的教師進行輪教,這對輪教教師及被輪教學校都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2、每年教師的流動面積過大,不利於教師隊伍的穩定。

重點工作:

寫規範字,缺少有效的監管。我們的衛生、體育工作,相比於寫字做得就比較好。因爲我們的衛生要經常檢查,體育要測試,也就是教師的考覈掛鉤,因此我們的教師就要求學生認真打掃衛生,進行體育訓練。建議在期末測試中對學生的試卷情況進行加分或扣分,以此來激勵學生寫好字,激勵教師嚴格要求學生。

學校在課改工作中的成效

通過近兩年來的課程改革,我們永安小學全體教師在鎮教委的正確領導下,積極投身課改工作,取得了一點成效:我們的教師變了;課堂變了;學生變了。

教師變了

首先,教師的理念得到了更新。理念是行動的指南,爲了促進教師理念的更新,在教師培訓方面加大了力度。兩年來在教委的組織下外出學習三次,聆聽專家講座。學校有組織教師多次觀看專家講座,制定教師業務學習制度,人人抄寫《衡水模式百問答》等一系列活動,轉變了教師的觀念,爲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二、教師角色的轉變:

1、由傳授者轉化爲促進者;

2、由管理者轉化爲引導者;

3、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

第三、師生關係的轉變,教師與學生成了朋友,課堂上共同學習,課下一期活動做遊戲。教師對學生的微笑多了,關心多了,關注多了,師生關係更加和諧了。

課堂變了

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爲“自主合作、交流展示、鞏固提升”的高效課堂模式。

1、學生的座位變了,學生的交流合作更方便了。教師走下高高的講臺來到學生中間,方便了教師關注學情、把握學情。

2、參與展示的學生多,機會多,能讓更多的孩子得到鍛鍊。同時也便於老師更好的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3、按導學案來分組進行學習,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分組展示,體現了展示內容和展示形式的多樣性。

4、學生經常黑板展示,學生的書寫水平得到了一定的鍛鍊和提高。

5、評價方式的轉變,由個體評價轉向小組捆綁式評價。

這樣的課堂真正鍛鍊和提升了學生的能力。體現了學生爲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理念,課堂真正成爲了學生的課堂,老師退出了展示的舞臺。把舞臺真正讓給了學生。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導演作用”。

學生變了

1、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課堂上學生活動時間所佔比重大大增加,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合作、展示彙報等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主決斷的過程,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極大的發揮。

2、學生的行爲習慣初步形成,學習能力有所提高。

3、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學生依據“學案”課前獨立預習,課堂上積極發言、交流、展示,大部分學生由“看客”變爲“參與者”,把課堂當場了快樂學習的舞臺。

4、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小組長成了教師的小助手,成了組員的小老師。小組內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職責,他們在各自的舞臺上施展着自己的才華。

存在問題

我們在課改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制約,課改工作遇到了種種困難,出現了不少問題,距離真正的高效課堂還有很大的差距。下面就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做簡單的分析:

1、學案編寫質量不高。五、六年級語數學課實行了集體備課,但其他年級,其他學科的學案編寫,質量參差不齊。有些教師認爲有了太谷縣的《課堂新方案》,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拿來就用,而沒有深入鑽研,進行二次備課,結果是學案難易程度不符合學生實際,和教師教學設計也不吻合,用起來很生硬、很彆扭。還有的學案要素不全,設計不規範,或者是內容單一,缺少梯度,使用的價值不大。

2、課堂教學重形式,輕實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多的注重了模式的形式,而忽視了課改的內涵,穿新鞋,走老路,沒有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沒有真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致使教學效果不明顯。

3、小組合作學習成效不明顯。有兩個突出問題:

①只求表面合作,不求實際效果。有的教師不是讓學生在該合作時合作,而是爲了合作而合作。本來很簡單的問題,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全可以解決,教師卻讓學生幾人圍在一起進行小組討論,既浪費時間,又沒有收穫。還有的是不給學生留思考的時間,一提出問題,就馬上組織學生坐在一起,討論還不到兩分鐘,又匆匆讓學生歸位。討論成了走過場、做花樣,流於形式,缺少實效性。

②對小組培訓不夠,合作不能有序開展。小組學習缺少組織,分工不明確,組員不能各司其職,小組長也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導致合作效果不好。

4、學生學習方式未得到真正改變。調研發現,仍有部分教師不捨得從“主角”的位置上退下來,課堂還是教師問,學生答。學生的思維沒有真正活起來,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真正體現,學習方式未得到真正改變。

5、小組捆綁式評價未落到實處,有些教師仍以個人評價爲主。“捆綁式”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最大程度地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快樂,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調動其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多數教師怕麻煩、不得要領,“捆綁式”評價的作用基本沒有體現。

改進建議

一、理念先行,強化教師課改意識。

課改意識強不強,課改決心大不大,直接影響着課改的效果,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因此,我們必須從思想深處認識到課改的重要性,真正把課改當成重要的工作來抓,加大力度,狠抓落實,在學校內部掀起課改熱潮,讓每一位教師都能積極投身到課改的洪流中。

二、加強培訓,提升教師課改能力。

調研發現,多數教師有了課改的熱情,但課改的能力還需要提升。因此我們應繼續加大培訓學習的力度,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爲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使教師得到更具體、更專業的指導,提升教師的課改能力。

三、機制保障,長效推進課改進程。

爲加大教師課改積極性,學校在制度上向課改教師傾斜,把課改和教師的評模、評優等利益掛鉤,對能在教學中落實課改精神、完成學校課改任務的的教師優先推薦,激勵廣大教師積極投身到課改中,形成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長效推進機制。

四、落實評價,形成科學評價體系。

重新修訂和制定小組評價實施方案,使方案易操作、易實施。使小組捆綁式評價成爲學校的常態化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五、強化管理,確保課改落到實處。

爲確保課改工作落到實處,學校應加強過程的監督和管理,加大常規檢查力度,採取不定期、不打招呼的檢查方式,如推門聽課,教案抽查等,督促教師課改日常化,杜絕“上面檢查我課改,上面不查我照舊”現象的出現。

總之,一所學校要辦好,就必須要敢於正視問題,善於暴露問題,纔能有效地解決問題,才能爲學校教育的明天創造輝煌。我相信,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基層學校的調研報告4

根據全國、省、市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精神以及關於家長校園建設的有關目標要求,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在家庭教育指導和推進家長校園建設工作方面的積極作用,近期,清河區婦聯聯合文明辦、關工委、教育局重點圍繞如何利用好家長校園等平臺提高家長的道德水準開展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觀念發生新變化

許多家長從自己得失成敗的經驗和教訓中受到啓示,認識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對子女的教育普遍比較重視。經問卷統計,認爲家庭教育重要的佔83%。在子女教育問題上,以往只重視智育而忽視德育的觀念也正在發生變化。問卷統計,有72%的家長首先重視的是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次纔是孩子的學習成績。

(二)載體得到新拓展

全區38個社區都建立了家長校園,聘請社區幹部、優秀家長、五老以及大學生和教師志願者等任專兼職教師,不定期進行家教諮詢、請優秀家長介紹家教經驗;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各社區都開闢了道德大講堂、婦女兒童之家等陣地。全區13所中小學都成立了家長校園。家長校園定期對學生家長進行與家庭教育相關的內容講座,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和育人觀,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廣大家長的道德水平和家庭教育水平。調查統計,有43%的家長認爲是通過家長校園獲得家教知識。

(三)不斷涌現新典型

通過調研,我們也發現了不少社區和校園因地制宜,本着實用、實效的原則,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不斷創新家長校園活動內容,豐富內涵,提升了家長道德水準,爲家庭教育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街道人民路社區的**,女兒本科考上南京大學,後又被保送清華讀研,成爲了一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女孩。她經常在社區家長校園與轄區家長分享自己的育兒理念,與大家共同探討,協調解決了很多家庭因爲教育理念不同而產生的矛盾,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等社區與區法院聯合開展駐社區法官制度,法院一名法官與社區保持經常聯繫,幫助社區對家長進行法制宣傳,及時解答家長對青少年維權方面的疑惑和難題;上海路社區成立社區心理諮詢室,定期聘請心理專家爲家長、青少年開展心理諮詢服務;**師院附小與所在社區**街道車站社區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整合各自資源,雙方聯手聯辦家長校園。校園家長校園開會,請社區幹部和五老參加,社區家長校園開課,請校園派出老師授課,這種校社聯合辦家長校園的形式,受到許多家長和社區羣衆的一致好評。

二、問題成因

調研中,也發現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家長對子女教育問題普遍比較重視,但因家庭情況、個人文化素質的不同,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困惑。二是各社區家長校園及中小校園的家長校園在提升家長道德水準中做了一些工作,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三是相關部門儘管也意識到家長的道德水準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及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履行職能、牽頭聯動,整合資源等方面,還有很多拓展的空間。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家長觀念存在誤區。一些家長自身道德文化素養不夠,自我感覺良好,不肯主動學習提升。受應試教育影響,少數家長過度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期望值甚高,忽視了對孩子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教育。問卷調查中,尚有近30%的家長把只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作爲首選。有些家長由於忙於勞作,一頭勁追求做生意賺錢,缺少與孩子交流、溝通,疏於對孩子的教育管理。問卷統計,家長與小孩主動交流的只佔50%,有10%的家長從來不與孩子交流。

(二)常態管理存在盲點。雖然很多社區極力想辦好家長校園,但由於上級部門沒有出臺規範統一的管理機制,也沒有專門的資金扶持,使得開展好這項工作較有難度。社區家長校園沒有工作計劃和統一的考覈辦法等硬指標,多數只是掛了牌子,沒有實質性的內容。家長校園的老師多是由志願者、家長代表等組成,變動大,沒有穩定的隊伍。很多年輕家長因爲工作忙或者對家長校園的課程不感興趣,很少出席,使得社區家長校園的生源較少且多爲爺爺奶奶輩。家長校園沒有經費保障,無法正常有效開展活動。

(三)部門作爲存在差距。主要是認識不到位,普遍存在認爲自身沒有資源,無行政手段,家長校園的建設不是自己的職能,強調困難多,主動作爲少。家長校園還缺少正常的工作機制,工作手段也不夠有力。家長校園基本上還是採取報告會、家長會爲主,比較傳統單一。

基層學校的調研報告5

一、調研的基本情況

我區現有中學、大中專學校23所,在校學生近3萬人,團員15104人,佔學生比例51%。各學校高度重視共青團工作,能夠做到目標明確,措施有力。一是突出主線,加強思想教育。始終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不斷創新形式,利用典型示範、主題活動、社會實踐等有效載體,將思想政治教育與青少年成長有機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二是強化意思,推進團員發展。各校能夠認真學習領會團省委《關於進一步做好團員發展管理工作的通知》,嚴格把握並執行政策規定,利用重大節慶日、紀念日契機,抓好團的組生織活,增強團員意識,嚴格落實團員發展管理主體責任,及時按照《團員發展管理問題對照檢查表》開展自查自糾,積極履行各項入團程序。三是優化管理,提升幹部素質。各校團組織班子建設基本健全,設團委書記、組織委員、宣傳委員和幹事職位,大專以上文化程度達到100%,能夠按期換屆,落實團委書記單位中層幹部待遇,納入學校後背幹部管理,解決團幹部的發展問題。四是完善制度,強化保障力度。堅持和推進“三會兩制一課”制度,建立團務公開制度,規範團委工作檔案資料,能夠把團內重點工作、活動開展情況、團費收繳及使用情況及時公開,按時收檔。五是突出重點,深化活動開展。各學校能夠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結合青少年身心特點、成長規律和教學實際,定期組織各種主題團日活動,及各種書畫、演講、朗誦、唱歌等文藝比賽,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二、存在的問題

1、團幹部兼職比例高,任務繁重。學校團委書記除主持團內工作外還承擔着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諸如升旗儀式、校廣播站、學生心理諮詢等其他事務性工作,任務繁重,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共青團工作,開展團內活動往往分身乏術,有心無力。

2、團內活動形式單一,針對性不強。目前學校團組織的活動形式和內容比較單一,存在被動性、滯後性,缺乏獨創性和靈活性,不能夠較好地吸引團員學生參加。此外,開展活動所需經費主要由團費和學校撥款來解決,且以後者爲主,數量十分有限,不能保證活動的次數和質量。

3、團組織活動陣地匱乏,管理不規範。調研中發現,部分學校團組織沒有活動陣地,或者是和會議室、心理諮詢室、展覽室等共用,無固定場所開展活動,嚴重限制了團組織工作、活動的正常開展。

4、團員發展存在薄弱環節,有待提高。在調研中發現,部分學校仍存在將部分不滿14週歲的學生髮展爲團員,8小時團課不達標,“一表一冊一簿”填寫不規範,不按年度計劃發展團員,編號年限與實際發展時間不符等情況。

三、對學校共青團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是高度重視學生團員發展工作。認真落實團省委關於進一步規範團員發展管理工作的意見要求,堅持標準、規範程序、保證質量,有計劃地開展團員發展工作,控制團學比,提升團員先進性,原則上,初中畢業班團員比例按30%左右掌握,高中畢業班團員比例按60%左右掌握。

二是認真做好團幹部的選拔任用和管理。把好團幹部入口關,中學團委書記要有活力、有朝氣,有服務團員青年的工作熱情,初任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0週歲,要加大對學校團幹部的培養和培訓,將學校團幹部培訓納入到團區委培訓工作計劃中去,引導有條件的學校配備專職團幹部,落實團委書記單位中層幹部待遇,努力爲團幹部開展工作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三是有針對性的開展團組織活動。積極爭取上級資金,鞏固和提升學校團員活動陣地建設,規範管理,專室專用,加強各學校團委間的交流與合作,相互學習借鑑,結合各階段青少年身心特點,創造性開展各種學生團員喜聞樂見的主題活動,充分提高團組織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