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草畜產業現狀的調研報告

學識都 人氣:1.05W

按照“學先進經驗、抓難點突破、求更大跨越”的要求,縣委辦會同農牧局等單位,就全縣草畜產業發展情況,採取入戶調查,走訪座談等方式,進行了深入調研,形成了調查報告。現予印發,供各級領導參閱。

全縣草畜產業現狀的調研報告

一、發展現狀

縣是省列肉牛基地建設重點縣。近年來,我們發揮資源優勢,按照“東果西藥整縣牛”的產業格局,通過實施關山肉牛基地建設項目和“萬千百十”規模養殖工程,草畜產業在農民增收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在利用資源優勢發展區域農村經濟中搶佔了先機,成爲全縣農村經濟主導產業之一。

1、規模不斷壯大。採取耕地、地埂、荒山、荒坡種草和林草間作相結合的辦法,擴大種草面積。2012年,新建了早陽、西溝門等千畝種草示範點xx個,優質牧草留牀面積達到13.91萬畝。近年來,依託整村推進、世行貸款畜牧綜合發展等項目,大力實施“萬千百十”規模養殖工程,以肉牛爲主的畜牧業生產基地發展迅猛。提升7個萬頭養牛鄉鎮,發展十頭以上的養牛大戶xx30戶。至目前,全縣大家畜飼養量達到24.93萬頭(只、口),出欄9.92萬(只、口)。

2、銷售渠道不斷拓寬。縣歷來是一個商貿交匯地,牲畜交易市場從80年代初的5個,發展到現在的xx個,交易額也逐年增加。目前,已建成xx個鄉級農民信息之家以及**牧業公司、興旺公司等重點龍頭企業農民信息之家的農業信息網絡。圍繞產、加、銷共創辦了145個服務流通中介組織,成立了畜牧獸醫學會、養牛協會、種草協會等專業學會和協會,開展各種專業性技術經濟互助互作活動,成爲企業、農戶、市場三者之間互相聯繫,搭建了產業通向市場的橋樑,延伸了產業鏈,拓寬了發展空間。

3、品種改良步伐不斷加快。大力推廣飼草氨化、青貯和暖棚圈舍養殖技術,推廣種植紫花苜蓿1.5萬畝,推廣青貯、氨化飼草30021噸,標準化溫棚畜舍達到6.1萬平方米,推廣溫棚養畜3.8萬頭(只、口),引進推廣良種禽3.12萬(只、口),全縣畜牧科技組裝配套率達到86.3%,科技貢獻率達到48.6%,飼養管理方式逐步改善,肉牛出欄週期由原來1年左右縮短到現在的5-6個月。縣上先後引進西門達爾、利木辛、安格斯等高產優質牛品種,牛的良種普及率達到90.2%。截至目前,全縣黃牛改良點達到25處,覆蓋率達到了xx0%。

4、科技服務體系比較完善。全縣按照“縣有中心、鄉有站、村有服務點”的要求,共開設黃牛改良點25處,畜牧科技推廣人員65人,有農民畜牧獸醫技術人員980人,縣、鄉、村三級畜牧獸醫服務網絡比較健全。縣上成立了畜禽疾病控制中心,組建應急預備隊,配備各種應急器械,通過採用多種疫苗免疫和其它獸醫綜合防治措施,危害畜禽安全的重大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加強疫情監測報告,構築安全消毒帶,實行xx0%全覆蓋免疫接種,強化畜禽屠宰、運輸、市場等關鍵環節的檢疫監督,有效防止了重大動物疫情發生,確保了畜牧產業的健康發展。

5、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立足縣情,制定出臺了《關於集中力量打好新農村建設攻堅戰的實施意見》,通過列支專項、貼息、補助、獎勵等多種形式,黎明畜牧園區貸款全部由縣財政貼息,大力扶持草畜產業開發。同時,先後爭取到了世界銀行貸款畜牧綜合發展項目、安格斯優質肉牛基地建設項目、基層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國家級秸杆養牛示範縣建設等項目,總投資約4800萬元,爲產業開發增添了後勁。

6、產業對農民增收的效果明顯。20xx年全縣實現牧業產值124xx.85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9.91%,農民人均牧業收入6xx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7.6%,與20xx年相比分別增加87xx.88萬元和201元,增長0.86倍和1.05倍。等重點鄉鎮草畜產業收入已佔到農民純收入的一半,草畜產業對農民收入的拉動作用越來越明顯。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牛羣結構不合理,繁育能力弱。雖然養牛總量在區域內形成一定的規模,但基礎母牛隻有3萬頭左右,約佔牛羣總量的30%,繁育基礎薄弱,成爲牛產業規模發展的“瓶頸”,牛羣結構亟待進一步優化。

二是肉牛品種老,產業開發效益低。就全市而言,牛產業整體上處於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階段,優質肉牛繁育雖然起步較早,但規模小,效益不明顯。同時,由於大部分養殖戶對肉牛養殖、管理技術的掌握不熟練,養的是良種牛,採用的是傳統的飼養方法;新技術推廣步伐緩慢,傳統落後的飼養方式仍占主導地位,出欄的牛大部分是役肉兼用,肉質不佳。

三是飼草基地管理粗放,利用率不高。雖然牛均基本達到了1畝草的要求,但追肥、除草等栽培管理措施跟不上,平均畝產鮮草只有1噸左右,乾草約xx0公斤,飼草產量低;農作物秸稈加工利用基本處於起步階段,檔次低,質量差,利用率不高。

四是龍頭企業少,發展帶動能力弱。**牧業公司雖然爲一些農民增收起到積極作用,但總體上仍以繁育單一結構爲主,加工、轉化程度不高,增值效益低,帶動能力弱。德華牛羊肉屠宰加工生產線尚處起步階段,有待進一步擴大規模,增強輻射帶動能力。

五是產業化經營發展緩慢,農民進入市場化程度低。特別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緩慢,企業和農戶、基地和農戶、市場和農戶之間缺乏聯接的橋樑,利益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有效出欄率不高,產業開發效益未能充分體現。

三、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設巨型畜牧業基地的總體要求,堅持生產基地化、開發產業化、質量標準化、產品終端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則,以擴大基礎母牛爲重點,以壯大飼草種植規模爲基礎,以肉牛改良爲突破口,以服務體系建設爲手段,以協會組織爲紐帶,着力龍頭企業建設,努力實現牛產業由數量向質量轉變,由傳統養殖向科學飼養轉變,由耕畜型向商品型轉變,由雜交品種向以安格斯爲主的良種牛轉變,通過3-5年的努力,把我縣建成隴東地區乃至全省的牛產業強縣,使草畜產業成爲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成爲參與國內國外市場競爭的標誌性產業。發展目標是:到20xx年,全縣畜禽飼養量達到76.2萬頭(只、口),出欄33.55萬(只、口),建成以紫花苜蓿爲主的牧草基地15萬畝,實現“人均養1頭牛,牛均1畝草,戶均3年出欄5頭牛”的.目標。全縣草畜產業產值達到1.2億元,佔農業產值的30%以上,農民人均從中草畜產業純收達到900元,佔農民人均純牧業收入達到32%。爲此需要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

1、擴大規模,加快基地建設步伐。一是加強現有留牀飼草管理,提高產量,擴大飼草基地面積。大力推行秸稈青貯氨化技術,力求養牛重點戶達到1戶一口青貯窖、一組氨化池,全縣農作物秸稈“兩貯一化”達到年產總量的40%以上。二是堅持走“整縣牛”的發展路子,擴大肉牛基地建設規模。按照“小羣體、大規模”的發展模式,依託千家萬戶,着力培植一批繁殖戶和育肥戶,建成千頭重點養牛村90個,萬頭養牛鄉鎮9個。

2、實施龍頭帶動戰略,抓好龍頭企業建設。按照高起點、高層次、終端化和高效的原則,圍繞基地建設,重點扶持發展4-5戶加工型的龍頭企業,走“種養加”相結合、“產供銷”一條龍的路子,實現“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肉牛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建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達到加工增值,帶動產業發展的目的。

3、突出重點,加快培育特色主導產品。針對全縣牛產業與發達地區相比主要存在良種覆蓋率低、出欄率低、飼料報酬率低、個體生產性能低“四低”的現狀,依靠科技進步,打造拳頭產品,實施品牌帶動戰略。繼續加大安格斯、南德溫等優質肉牛推廣力度,年推廣2萬頭,力爭兩年內全縣優質肉牛達到5萬頭,努力把建成乃至省最大的優質肉牛生產基地。

4、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社會化服務功能。一是建立健全市場體系。對縣境內現有活畜交易市場和畜產品交易市場進行改造和規範的基礎上,根據草畜產業發展要求,分區域、分步驟建立專門的肉牛交易市場。依託黎明畜牧科技示範園,建立肉牛交易中心,以銷售自產畜爲主,吸引周邊地區資源,擴大規模,提高知名度。二是健全完善良種推廣體系。堅持“政府扶持、部門指導、農戶經營、自負盈虧”的原則,改良與服務相結合,公辦與民營相結合,進一步優化佈局,增加改良網點,建立縣、鄉、村相結合的良種推廣服務體系,使全縣良種推廣點達到40處,肉牛改良覆蓋率達到90%以上。三是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加大院企院地合作力度,高薪聘請專家、教授擔任技術顧問,指導全縣草畜產業發展。結合新型農民培訓工程等項目,加大鄉土實用技術人才培訓,使其在產業開發中發揮生力軍的作用。四是嚴格執行國際國內畜產品相關質量標準,制定《縣高檔肉牛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業發展層次,爲整個產業出口創匯創造條件。

5、加強引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用抓工業的理念抓產業,切實加大對草畜產業開發的組織和領導,完善工作推行機制,實行目標責任管理。聘請高資質機構指導制定科學合理的草畜產業開發規劃和畜牧業園區規劃,以規劃指導推動產業發展。設立草畜產業開發基金,制定獎罰措施,建立激勵機制,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促進良種推廣、市場體系、龍頭企業和經濟組織建設。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資金扶持、科技培訓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建立質量監測體系,加強質量監測,規範生產,加快全縣草畜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