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學識都 人氣:4.42K

城市是經濟社會和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成果。改革開放30多年,我們趕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歷程,但如果不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城市建設一味貪大求快,不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很可能造成資源浪費,生態破壞,文化遺產損毀,“城市病”叢生,居住環境惡化的局面。對此必須引起高度關注和深層思考。下面一起跟小編看看當前我國城市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城市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的前半段,估計到2020年前後將基本完成工業化任務。這表明,伴隨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城市化也必將進入加速期。而實際情況是,近些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具體分析有以下六個方面的表現。

缺乏科學的城市發展觀,不能正確地認識城市發展規律、城市功能、城市效率及其對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特殊作用。其結果,是不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城市建設超過現實需求,一味貪大求快,甚至仿洋,規劃失控。不僅大量佔用土地,造成生態破壞,而且由於大範圍拆遷進行粗放型城市建設,造成損害百姓利益,影響社會穩定的情況,反而使城市發展失去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缺乏對城市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城市發展規模與速度的科學選擇。一座城市的興起、發展、繁榮需要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城市發展本身具有高輻射性,高生態平衡性,高社會服務性,高度產業聚集性以及高承載功能的要求。如果不從這些方面進行整體佈局和長遠規劃,而只是憑一時熱情和衝動,甚至靠照抄照搬來進行城市規劃,其造成的嚴重後果在我國不少城市已經顯現出來。

缺乏對城市資源的保護、節約、合理利用,造成令人痛心的浪費和破壞。城市資源是豐富而寶貴的,其中最重要的寶貴資源是土地。但目前城市土地浪費現象十分嚴重,土地的城市化快於人口的城市化,經營城市的衝動超越經濟發展規律。

缺乏對城市歷史發展深刻全面的瞭解認識,尤其缺乏對城市的歷史文化及其遺產古建築的重視、珍愛、保護,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和巨大遺憾。在我國的城市發展中,許多城市的文化遺產和歷史建築出現了生存危機。有的具有珍貴文化的價值,擁有千年文化積澱的舊城、老街,被當作舊城“改造”對象而被拆除。

缺乏對城市載體的結構、功能的科學構建,綜合配置以及城市宜居環境的有效打造,導致城市居民失去了真正意義上的城市生活。城市化說到底是人的市民化,既不是土地的城市化,更不是城市的高樓化。然而目前,我國6億城市人口中,至少有2億人並沒有享受到市民的權利。且不說就業、就醫、就讀和社會保障這些基本民生權利的落實,現在城市的交通狀況,環境污染,生態破壞都相當嚴重。這種城市發展的粗放實在令人擔憂。

缺乏對城市文化建設、文明積澱與昇華的深刻認識,不理性地追求建大城市和國際性城市。城市究竟建多大爲宜,什麼樣的城市纔是國際性的城市,需要創造什麼條件,對這些都缺乏全面深刻的認知和把握。必須要理性把握城市的發展規律,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居民生活質量爲前提。

推進城市科學發展

要謀求城市科學發展,同樣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堅持“以人爲本”,着眼發展創新,着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着眼加速推進工業化;堅持統籌兼顧,解決好城市發展內部結構失衡的問題。

首先,我們應當走切合國情的城市發展途徑。“十一五”期間推進城市化進程的實踐告訴我們,城市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受到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功能協調,環境優化,文化提升等諸多因素的直接影響。隨着我國工業化進入中後期階段以及我國經濟規模的擴大和發展目標的確定,加速城市化進程已成爲我國經濟轉型提升的客觀要求,具有其歷史必然性。因此,我國城市發展途徑的選擇,必須從國情、省情和區域的實際情況出發,探索一條以經濟發展爲主線,社會發展爲基礎,先進文化爲引領,現代產業體系爲支撐,以特大城市(世界性城市)爲示範,大城市爲依託,中小城市爲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羣,進而促進帶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其次,城市發展要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機結合。城市化實踐證明,城市發展過程實際上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而且在一定意義上來講,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不可能積極穩妥地推進城市化進程。筆者認爲,在城市發展中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突出抓住一條主線和一個新格局兩個重點。抓經濟發展主線,關鍵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使城市發展有現化產業體系支撐,從而形成堅實的城市發展經濟社會基礎。抓一個新格局,就是要強調“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縣域、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儘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這樣就爲各級政府科學制定城鄉發展長遠規劃,合理配置資源,改革創新社會管理制度,合理確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規模,功能定位,產業佈局,開發邊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一體化以及城市羣發展新格局創造了先決條件。並可有效地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實現城市和城鎮化的集約發展,生態發展,和諧發展和城市良性化的持續發展。

第三,城市發展必須堅持幾個基本原則。一是“以人爲本”的原則。無論從城市發展目標,功能定位,社會風尚,人文環境都要始終堅持凝聚市民的願望期待,依靠市民的創造,爲了市民生活更美好來規劃建設管理。二是注重“兩型”建設的原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現代化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課題,不能有任何的`偏廢和動搖。三是保護與有機更新的原則。一般來說,歷史性城市的舊城往往都有較好的區位優勢,也是人氣最旺的地方,而恰恰這些地區又是城市記憶保存最完整、最豐富、最有特色和文化底蘊的地區,如何保護和有機更新,避免在這樣的“點睛”之處、令人嚮往和留連的地方興建高層建築和仿洋建築。對此要有正確的取捨觀和責任感。四是循序漸進的原則。未來10-25年是中國城市社會面臨的社會變遷期,將有6億左右的農業人口轉化爲城市人口,在這個歷史性的變遷過程中,我們一定要頭腦冷靜,把握城市發展的規模和節奏,守住城市發展的結構底線,堅決防止和遏制人爲地造大城、洋城的傾向,真正依靠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強大動力推動城市化進程。

第四,城市發展要凸顯個性特色和注重城市人文精神的弘揚升華。城市如人,要有靈魂思想,要有風采氣質,要有色彩形象,要有律動和聲音。提起維也納,我們身邊會響起金色大廳的音樂之聲;想起威尼斯,眼前會出現水城的風帆和水巷的澄澈影韻。這就是城市的個性特色和美感,而彰顯城市個性和特色的因子,就是城市文化生髮的魅力。因此,在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我們要始終堅持民族風格,地域特色,文化底蘊,人文精神的承傳、昇華和創新。切忌簡單模仿、生造、不理性地遺棄和破壞,一定要牢牢抓住文化這個根本,極具智慧和匠心地搞好古城(也包括百餘年近現代工業遺產)的保護。

TAGS:城市 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