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河南旅遊導遊詞14篇

學識都 人氣:8.13K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導遊,常常需要準備導遊詞,導遊詞的主要特點是口語化,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特點。優秀的導遊詞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河南旅遊導遊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河南旅遊導遊詞14篇

河南旅遊導遊詞1

紅旗渠在安陽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濾山中,地勢險峻,工程宏偉。它不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爲林濾山自然風光增添了一大勝景,被中外遊人譽爲“人工天河”、“當代萬里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蹟”。20世紀70年代初,紅旗渠工程竣工後,周總理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個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

紅旗渠景區,主要以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華山之險、峨媚之雄、三峽之奇、黃山之秀爲一體的自然風光而開發建設的風景名勝區,現在以妖嬈多姿的風采,向世人展示其獨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

紅旗渠景區的主要景點有:分水苑、青年洞等,首先我們參觀分水苑景區,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嶺,原名墳頭嶺。紅旗渠總乾渠在這裏分爲三條幹渠,改名爲分水嶺。

在千軍萬馬戰太行浮雕右側,是紅旗渠主要工程壁畫,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紅旗渠源”。紅旗渠源頭位於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 ,是將漳河水引入紅旗渠的樞紐工程。1960年3月 ,承擔截流任務的任村公社青年民工, 在一無大型機械,又無先進技術的情況下,以大無畏的革命氣概跳人冰涼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紅旗渠內。

第二幅是“青年洞”。該工程是紅旗渠總乾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紅旗渠最艱險的工程。是當年青年突擊隊員在艱苦困難的條件下,以“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精神開鑿的。爲紀念青年們艱苦奮鬥的業績,將此洞命名爲“青年洞”。“青年洞”風景名勝區,被國家六部要命名爲“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第三幅是“空心壩”。該工程是以壩上過河水,壩中過渠水,解決了河水與渠水在一個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兩用壩。

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庫”。該水庫始建於1958年,原是亂石堆壩,其壩高雄踞亞洲第三位。設計總庫容775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5530萬立方米。後經過瀝青處理大壩印水面和高壓混凝土巖縫灌漿,現大壩性能良好。它既起到調節汛期洪峯,又可補充紅旗渠水源,現在已被開發成“太行平湖”風景區。

第五幅是“桃園渡橋”。該橋是座三用渡橋,上面是公路,可以行汽車;中間是涵洞,可以流渠水;下面是河牀可以過洪水。現在爲了解決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裏鋪設了管道,把弓上水庫的水逆紅旗渠水引入市內,所以又成了四用橋。

第六幅是“紅英匯流”。紅旗渠一干渠沿林濾山南下,英雄渠沿淅河東流,至合澗鎮西匯合,形成了一處優美的飛流直瀉奔騰圖。有詩讚曰:“珠濺花飛雪裹玉,流激瀑瀉浪逐波。閘開傾進瓊漿液,兩韻一渠唱凱歌”。

總乾渠分水閘,是紅旗渠分水樞紐工程,分水苑也以此而得名。總乾渠分水閘樓頂高懸郭沫若親筆書寫的“紅旗渠”三個蒼勁有力的硃紅大字,在燦爛的陽光下熠熠生輝。閘門內奔瀉出兩股激流,向西南方向流去的是紅旗渠一干渠,沿林濾山東巒至合澗鎮與英雄渠匯流,澆灌着姚村、城關、合澗等35.2萬畝土地;二乾渠沿山坡東南方向到橫水鎮馬店村,澆灌着姚村、河順、橫水等11.6萬畝。三乾渠在分水嶺雙孔隧入口處,距分水閘500米,向東到東崗鄉東蘆寨村,澆灌着任村、東崗、河順等4.6萬畝土地。

1997年,分水閘實現了計算機遙控觀察調節水位,使紅旗渠灌區達到了國內自動化管理先進水平。

在分水閘的後面,有一座“紅旗渠”紀念亭。這是1973年建成的仿古建築。紀念亭匠額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題寫。亭內懸掛着黨和國家的領導人爲紅旗渠的題詞,反映林縣乾旱歷史和“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的圖片;紅旗渠通水和紅旗渠效益圖片圖表;還有當年民工修渠時用過的工具及充飢吃的野菜標本。這些都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課堂。

接下來我們將去參觀青年洞景區。

由分水苑景區乘車上行30公里,就到達青年洞景區。這裏山高水險,紅旗渠懸掛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八米寬的紅旗渠從山中穿過,一派雄險秀麗的景色!

河南旅遊導遊詞2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歡迎各位來到河南參觀遊覽。我是本次行程的導遊×××,坐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在未來的兩天裏,將由我和×師傅一起爲大家服務。希望各位可以把安全交給×師傅,把放心交給我。我們會一起努力把開心帶給你。在此預祝各位可以在河南吃的順心,住的舒心,玩得開心。

殷墟是商朝後期的文化遺址,位於安陽市的西北郊。它的範圍是以小屯村爲中心,包括分散在村被和村西洹河兩岸的一些地方,公元前13XX年,商朝第20位國王盤庚把都城由從“奄”遷到“殷”,共經歷8代12王,共254年。這裏成爲商代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滅商以後,這片土地逐漸荒蕪,變成了一片廢墟,史稱“殷墟”。由於黃河每年都要漲水,黃河水逆洹水而西,使洹水沿岸變成一片水鄉澤固。水退後,沉積一層厚厚的泥沙,年久日長,殷墟也在底下世層沉睡30XX年,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逐漸又被人們發現。1961年經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批准,在殷墟宮殿區遺址上興建了“殷墟博物苑”。從此,殷墟也以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城聞名天下

首先就是甲骨文。我們先來看看進苑的這座大門,這座門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築學專家楊鴻勳教授專門設計的,它就是仿照甲骨文的“門”字的寫法建造的。

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國子監祭酒王懿榮首先發現的。當年我們腳下這片土地還是片農田,周圍的村民經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但當時他們並不知道這是什麼,就隨便扔掉了。後來村裏的剃頭匠李成,爲顧客剃頭時,經常會劃破頭皮出血。他沒錢買藥,就用這些骨片磨成粉末塗在傷口上,發現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這便是一種中藥,叫作龍骨。於是開始大量地賣到藥店。由於當時藥店大多隻收購不帶字的龍骨。所以許多農民只好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後再出售。殊不知,這麼寶貴的東西都被病人喝到肚子裏了。不過幸好有些帶字的甲骨賣到京津兩地,被王懿榮買回,恰好他又對這些甲骨上的文字非常感興趣,便仔細進行了研究,並確認爲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大家今天能有幸看到這些寶貴的文字,應當好好謝謝這位老先生了。

殷墟王陵區出土的司母戊大鼎在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青銅禮器,高達133釐米, 口長79.2釐米,重量達875公斤, 是至今世界上發現最大的銅器鼎。原件藏中國歷史博物館。殷墟博物苑爲便於遊人參觀,將其仿製放大露天陳列在大殿前的廣場上。此鼎造型龐大雄渾,紋飾精美細膩,是中國青銅器文化中的瑰寶,美術史上的璀璨明珠,爲“世界之最”。其鑄法先進,青銅器配方之科學,令當今冶金專家爲之嘆服!鑄造這樣的重器,需要高度的技藝和組織勞動的經驗。已有不少學者指出,這件巨大的青銅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隸制的發達和人民高度的創造能力。

提到殷墟聞名於世的第三個因素,無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建築在商朝都城宮殿遺址上的復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臟,是商王議事朝拜的場所。整座建築規模巨大、左右對稱,這種宮殿建設格局反映出中國古代建築特有的均衡感和審美意趣,我想,對建築感興趣的朋友也許會有意外的發現喲!

大家請跟我來這裏,這裏是殷商車馬坑殿廳。華夏幅員廣袤,畜力車是古代先民陸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古文獻中說夏代就發明了車,但是至今未發現夏代車的遺存。殷墟考古發掘的殷代車馬坑是華夏考古發現的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殷代車馬坑不僅展示了上古畜力車制的文明程度,同時也反映了奴隸社會殘酷的殺殉制度,它是國人最形象的歷史教科書。

各位面前的這個建築是婦好享堂,而這尊漢白玉雕像就再現了華夏最早的巾幗婦好生前的英姿和風采。那麼婦好是何許人也?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受武丁寵愛,多次參與國家大事,爲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馬功勞。由於連年征戰,婦好終因積勞成疾,先於武丁而亡。武丁很悲痛,破例將她厚葬於宮殿區內,並在墓坑上精築享堂,以示紀念。你看它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堅執銳,威風凜凜,顯示了華夏最早的巾幗女將的英姿和風采。她手持的這件龍紋大銅鉞,是其生前曾使用過的武器,重8.5公斤。另一件虎紋銅鉞重9公斤。婦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見武藝超羣,力大過人。古代的斧鉞主要用於治軍,“鉞曾是軍事統率權即王權的象徵。

好了,各位遊客,關於殷墟的講解到此結束,現在我們有兩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兩個小時後,我將在停車場恭候大家,請大家注意安全,我再次提醒大家注意集合時間和地點,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河南旅遊導遊詞3

五龍口風景區,爲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濟源市東北15公里的沁河出山處,北部與山西晉城市毗鄰,東部與沁陽市接壤,總面積爲85平方公里。這裏山俊水秀,景色迷人,交通便利,名勝古蹟薈萃,是以獼猴、溫泉、自然和人文景觀爲特色的旅遊觀光區。早在20xx年前的東漢,皇家即在此建造沁水公主園,歷史上就是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歷史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我們的車行駛在207國道上,大家往前方看,那座山被稱爲孔山,孔山狀如臥龍,綿延十餘里,因山巔有孔而得名。孔山洞與沁陽懸谷山洞東西對應,民間傳說,這是二郎神擔山攆太陽的扁擔孔。據《水經注》載:“山上石穴洞開,石上有車轍牛跡,均出白天成,非人工所就。“西有夫子坪,東有老君頂,是儒、道兩爭勝的地方。

自古以來因沁水之利,這裏就是懷慶府各縣羣衆聚會慶豐收的場所,曾有廟宇七百餘間,現在人們仍有此遊山趕會的習慣。

大家看,前面這座高山,山頂有“V“字形缺口,人稱箭過頂。相傳后羿射日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我們在這裏稍作停留,帶大家去參觀一處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的秦渠枋口。

秦渠枋口、五龍口古稱枋口。因秦時即在沁河出山處開鑿秦渠,引水灌田,以覈對枋木爲閘,故名枋口。它開創了隔山取水之先河,也是最早利用水流彎道原理的水利工程,不淤不塞,利澤至今,因此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和文物價值,是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可與都江堰媲美。從兩漢、三國、隋、唐至宋、元都曾擴建,到了明代萬曆年間,在沁口附近相繼開挖了利豐、廣濟、廣惠、永利和興利五條水渠,形成了五龍分水之勢,所以又稱五龍口。現在訪口遺址屬於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枋口,沁河截山而出,兩岸斷壁如削,幽谷碧波盪漾,風景十分迷人,東漢明帝劉莊在這裏專門爲女兒劉致賜建沁園,其精美別緻爲後世稱道,被作爲公主花園的代稱。隋唐時代,官宦名流來遊者甚多,直至金遼時期仍爲官僚宴遊之地。我國唐代著名大詩人白居易曾遊枋口,寫下了“濟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孔山刀劍立,沁水龍蛇走“的千古絕唱。這裏山水相映,風爽浪低,盛夏如涼秋,“沁口秋風“歷來被譽爲濟源九景之一。

好了,請大家上車,我們繼續往前走。

大家看到的前面這塊地方是溫泉,五龍口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地熱區域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300米左右,最高水溫l0l℃,水溫穩定,儲量豐富,是我國內陸水溫最高、水質較好的氯化物、硫酸鹽、鈣鈉質醫用地熱礦泉,含有鈣、鎂、鈉、鐵、鉀、硫磺等30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適應治療20多種疾病。現在五龍口鎮投資近億元,正在建設溫泉城,包括溫泉沐浴、溫泉理療、溫泉別墅、室內溫泉遊池、溫泉度假村等一系列現代化設施設備,可以滿足遊客“食、住、行、遊、購、娛“及會議服務等各種需要。

前邊大家看到的又是一處與后羿射日有關的地方,被稱爲太陽落山處,《濟源縣誌》載:“沁北諸山皆陽落山“。據說,后羿射日,太陽落地,把這裏的山石燒得通紅,陽落山名由此而來。現在山頂的靈泉洞內,還留有明代嘉靖年間斗大石刻楷書“陽落山“三個大字。也有人說,五龍口的地熱泉也是太陽在地下燃燒的結果。

大家看,前方這座山似有五個巨大的手指形成,被稱爲五行山,南北朝時期酈道元的《水經注》裏,標有白澗溝五行山的地理位置圖。山頂有一個石觀音端坐,那個石猴子正在辭行,天然生就,惟妙惟肖,當地老百姓叫悟空辭觀音。傳說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如來翻手壓在五行山下。你看,這五個山峯似連非連,就是如來佛的五個手指所化。後來觀音菩薩救出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下邊的山洞稱悟空洞。

大家再看前邊這座山更加神奇,被稱爲大佛山,唐僧取經歸來,功德圓滿,孫悟空被封爲鬥戰勝佛,這座大佛山是他的法身像。有美猴王在此,猴子猴孫當然要伴駕,這也許是五龍口的獼猴一直能夠生活在這地球最北緯度艱苦環境的原因了。

現在我們已經人了遠近聞名的獼猴山。人口山上,我們可以看到有東、西兩個石人,右邊的石人面朝懸崖,左面的石人立於山谷之間。原來,這兩個石人是五龍口的巡山夜叉,後來他們行兇吃人,無惡不作,被太上老君點化,改邪歸正,成爲護山之神。你們瞧,這兩個石人正在虔誠面壁呢!這個景觀稱作“夜叉朝聖“。

現在,我們的車子通過的這座橋被稱爲鳳鳴橋,大家知道,太陽是天帝的兒子,后羿射日,得罪天帝,雖爲天神卻不得善終,被逢蒙用桃木棍擊死。太上老君主持正義,派金雞星下凡,爲后羿洗冤昭雪。因此有天上金雞星動,天下大赦犯人的說法。李白詩云:“我愁遠謫夜朗去,何日金雞放赦回?“現在這個金雞,就永遠留在五龍口的金雞頂上了。

河南旅遊導遊詞4

太昊伏羲是我國遠古神話傳說中的一個聖明帝王,他“爲百王先”,居三皇之一,列五帝之首。他在人類社會從母系向父系,由野蠻向文明進化時期,以自已的聰明和智慧,立下了齊天功績。後人因此稱他爲“始祖”、“斯文鼻祖”。“太昊”即是人們對伏羲的讚詞,意爲伏羲功德無量,向日月那樣光明。爲紀念祖先功德,春秋時這裏已建伏羲陵墓。當年孔子周遊列國來陳國,陳靈公曾陪同孔子觀瞻陵墓;三國魏曹植曾<封思王於陳,拜謁伏羲祠後作《伏羲贊》。唐宋以來,太昊伏羲的陵墓不斷擴建,包括陵地和祭祀的廟宇,佔地廣875畝。

今存陵園內建築爲明代建築,結構與明代皇宮相仿。它分內外二城,內城叫紫禁城,外城叫皇城。城內古柏夾道、碑刻林立、晨鐘墓鼓、聲聞數裏。統天殿又叫大殿、前殿,是整個陵園中最大建築,殿高米,面積390平方米;殿內有高大的神龕,內塑伏羲坐像,左右配有神農、黃帝、少昊、顓項塑像。太昊伏羲的陵墓高20多米,周長150多米;上呈圓形、下有方座,象徵“天圓地方”,陵前有宋代青石碑一座,寬3尺,高15尺,上鏞“太昊伏羲氏之墓”個大字,據傳此碑爲蘇小妹用巾作筆寫成。

河南旅遊導遊詞5

先生們女士們:

今天我們旅遊的目的地是欒川縣。欒川縣位於河南省西部,東與嵩縣毗鄰,西與盧氏接壤,南與西峽抵足,北與洛寧摩肩,素有“洛陽後花園”和“洛陽南大門”的美譽。欒川縣東西78.4千米,南北寬57.2千米,總面積2478平方千米,現轄14個鄉鎮,209個行政村,1963個村民組,4個居委會,23個居民組,8.65萬戶,31.8萬人,漢族人口占97.6%,滿、蒙、回等19個民族人口占2.4%。全縣山多地少,有名的山頭達1.2萬個,人均耕地0.59畝,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欒川縣先後榮獲全國衛生縣城、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生態建設示範縣、全國科技先進縣等56項國家和省級榮譽稱號,欒川還是全國低碳旅遊實驗區和首批中國旅遊強縣,是洛陽市下轄經濟強縣之一,也是洛陽市重點規劃建設的衛星城市。

欒川是國家首批十七個“中國旅遊強縣"之一,並開創了叫響全國旅遊界的“欒川模式”。擁有兩個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七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在全國縣級行政區域內尚屬首例。境內擁有龍峪灣、重渡溝、養子溝、伏牛山滑雪場、抱犢寨等7個國家AAAA級以上旅遊景區和十餘級家A級以上旅遊景區,初步形成了老君山山水遊,龍峪灣森林遊,雞冠洞溶洞遊,重渡溝農家遊,養子溝休閒遊,九龍山溫泉遊,伏牛山滑雪遊、抱犢寨紅色遊組成的旅遊景區羣。境內旅遊設施齊全:縣城和旅遊景區周邊興建有旅遊集散中心,旅遊商品交易中心,有2家五A級旅遊休閒酒店(還有2家正在興建),三家四A級酒店,和衆多星級旅遊服務酒店,2012年陶灣伊河源大峽谷漂流也正式動工,2013年6月10日,伊河源峽谷漂流項目全部竣工營業。

接下來的幾天我會帶各位遊客一一前去這些景點觀覽,今天我們就現在欒川縣裏休息下來。

河南旅遊導遊詞6

許昌春秋樓又名大節亭,曾以關公宅,關王廟,武安王廟,兩院英風廟,關帝廟稱之。位於許昌市中心文廟前街中段,爲明清風格建築羣。 《三國志·蜀書》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擒羽以歸,拜爲偏將軍,禮之甚厚。”相傳關羽下邳兵敗後,爲保劉備的甘糜二位夫人,歸附曹營入許。曹賜羽宅第一處。羽避其嫌,將一宅分爲兩院,兩位皇嫂居內院,自己住外院,晨夕問安,夜讀春秋,秉燭達旦,傳爲美談,後人爲昭彰關羽忠義,建廟以祀之,廟內興建一樓,名曰“春秋樓”,俗稱“秉燭達旦處”,是許昌十景之一。清代許州知州甄汝舟爲春秋樓賦詩一首:“秉燭中宵暫避嫌,宅分兩院亦從權。依曹不久仍歸漢,留得英風在穎川。”

春秋樓創建自元至元年(公元1271年)間,曾經元、明、清歷代多次修葺,建築規模逐步完善。據記載,原來的外院有山門,鐘鼓樓,春秋樓、中殿、後殿:內院有關帝三代祠,昭烈皇后祠,問安亭和部分配套建築,佔地面積約二十餘畝。後毀於戰爭兵火,只殘留春秋樓一座。 1995年對春秋樓文物景區進行修復,修復規模爲歷代修建之最,投資1500萬元,保持“兩院英風”的格局,總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外院有山門,春秋樓,關聖殿,刀印樓:內院爲園林建築風格,有甘糜二後宮,問安亭,水榭,掛印封金堂。還有文廟院的大成殿,戟門,東西廊等。新修建的關聖殿,面擴七間,進深三間,總高度33.1米,三重檐,歇山式高臺建築,頂飾黃色玻璃瓦,漢白玉欄板,青石鋪地,殿內塑13米高關羽座像及關平,周倉,王甫,廖化塑像,實爲全國關廟所在。

河南旅遊導遊詞7

馬氏莊園位於安陽市西部20公里的西蔣村,是清末頭品頂戴、廣西廣東巡撫馬丕瑤的府第,被學者稱爲“中州大地絕無僅有的封建官僚府第建築標本”,“中原第一官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馬氏莊園建於清光緒至民國初期,保存完好,佔地面積2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共分三區六路,每路分四個庭院,九道大門,俗稱“九門相照”。整座莊園佈局嚴謹,錯落有致,古樸典雅,雄渾莊重,既有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寬敞明亮的建築風格,又有晉商大院深深邃富麗的建築藝術,還有中原地區藍磚灰瓦五脊六獸掛走廊的建築特色。這裏還是一處記載中國近代百年風雲的歷史見證,清末慈禧太后、光緒皇帝曾在這裏下榻;解放戰爭年代,劉鄧大軍曾在這裏設臨時司令部,在這裏我們可以觀賞到當時的陳設。

莊園主人馬丕瑤(1831-1895年),字玉山,安陽縣西蔣村人。咸豐八年中舉人,同治元年登進士。曾任山西平陸、永濟知縣,解州知州,太原知府,山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貴州按察使,廣西布政使,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廣西、廣東巡撫等職。他爲官30餘年,政績卓著,清正廉明,衷心報國,實心愛民,深受百姓愛戴,老百姓稱他爲“馬青天”,光緒皇帝贊他爲“百官楷模”。病逝後,光緒帝親撰祭文,並御賜金字“鞠躬盡瘁”,誥封其爲“光祿大夫和振威將軍”。

馬丕瑤長子馬吉森是著名的實業家,先後創辦了安陽廣益紗廠(今安陽豫北紗廠),六河溝煤礦(今峯峯礦區),開創了近代河南民族工業之先河,;次子馬吉樟,光緒九年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湖北按察使、提學使,民國總統府祕書等職,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曾多次掩護革命黨志士,並籌得鉅款資助大批有志青年出國留學,意圖走教育救國的道路;三女兒馬青霞,是中國同盟會會員,著名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辛亥革命女志士。孫中山曾親題“天下爲公”相贈,民國時盛傳“南有秋瑾,北有青霞”之美譽。

河南旅遊導遊詞8

南陽知府衙門始建於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歷經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個不同時期,至今已有730餘年可考歷史,府衙現存明清建築140餘間,位於中軸線上的衙署建築自南向北依次有:照壁、大門、儀門、大堂、寅恭門、二堂、內宅門、三堂等。另有部分耳房、配房、廂房、榜房、庫房、科房、官邸、吏宅、馬號以及古井、蓮池等,整座建築坐北面南,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40米,佔地面積72000平方米,呈軸線對稱、庭院式佈局。現存南陽府衙古建築羣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官署的規劃、形制、發展、變遷以及地方官吏的襲封、屬員、訴訟、賦稅、祀典、政事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河南旅遊導遊詞9

今天我們將登船遊覽薄山湖風景區,去領略大自然賜予駐馬店的瑰寶。

在去景區的途中,我把景區的基本情況向大家作一簡要介紹。薄山湖景區距確山縣城20公里,佔地面積66平方公里,潮水面積22平方公里,她是一個狹長的山谷湖泊,山環水繞,綿延25公里,如果我們從天空向下俯視,薄山湖像一條騰飛的青龍,酣醉於青山峻嶺之間。湖兩岸有十萬畝森林,覆蓋景區山巒、島嶼,環繞湖周。薄山湖景區由朗陵景區、大壩景區、東大山景區、九子溝景區國部分組成。今天我們遊覽活動主要安排在湖上,其間我們要遊覽湖心島、毛竹林、九子溝,遊湖還途經靈龜島、“綠色長城”、大鉤潭、禹王治水、處、駱駝巖、將軍壁、猴兒崖等,整個遊程約15公里,需要3~4小時。

現在,我們站在薄山湖大壩上。它雄偉壯麗,拔地而起,把薄山和李崗山緊緊連接在一起。大壩高48米,長545米,壩頂寬8米,庫容6億2千萬立方米。大壩東邊這座山叫薄山,古時屬朗陵縣,西漢高祖四年設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裏是桐柏山區和伏牛山區的結合部。西南是連綿起伏、巍峨雄壯的千里桐柏山;西北便是雄偉壯闊的千里伏牛山。薄山即是臨近、迫近大別山的意思。

遊客朋友,請大家向前看,我們左前方的這個小島叫湖心島,小島呈橢圓形,像一條大鯨魚,隨着湖水水位的升降與南面的小島若即若離狀若母子。人們讚美湖心島爲“山依碧水水繞山,山幽水靜魚鳥歡,世人都曉西湖美,人上湖心賽神仙”。湖心島以植物景觀最具特色,島的東南面是一個大型自然植物園,有南北植物470多種,其中最珍貴的植物有杜仲、野大豆、南京坷楠樹、日本花旗鬆、野皁英等。這裏是植物科普遊覽的園地。

聽景不如看景,好了,現在就請大家隨我下船信步湖心島,走進桃花源吧。大家都知道黃山的迎客鬆,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棵樹我們叫它薄山迎客梨(棠梨),它以昂揚的姿態歡迎各位的到來。前方這座亭子叫迎曦亭,是觀賞湖光山色的眺望點,在這裏,正對我們的這座山叫老虎嶺,如果是傍晚,夕陽輝映下,就像一幅“一虎來飲水,驚走打魚船”的潑墨畫卷。

大家看左前方湖中一扁圓形的小島,島的中部綠樹青青,島的兩頭芳草菌茵,酷似一隻惟妙惟肖的觀賞佳品綠毛龜,這就是萬年靈龜島。相傳是一隻萬年靈龜好心救了過海八仙之一的藍采和,但是又被粗心的藍采和誤了封仙機會,在這等了三千多年,化作這座萬年靈龜島。好了,現在請大家回到船上,繼續我們的遊程。

告別了鳥語花香的湖心島,我們下一個景點是翠竹溪。竹系禾本科多年生植物,我國竹的種類繁多,約250餘種,以江西奉新的大毛竹、廣西花坪的紡竹、湖南君山的湘妃竹、四川重慶的慈竹、安徽池州的`羅漢竹最具特色。毛竹原產我國,生長快,產量高,材質好,用途廣,是我國經濟價值最高、栽培面積最大的竹種。毛竹竿高通直,竹材堅韌,紋理直,蔑性好,具光澤,是良好的建築和竹器用材,又是造紙的優質原料,還可製造樂器,工藝品等。我們前方這個港灣通向一條優美的山谷,那就是毛竹林景區。河南信陽、南陽、駐馬店市爲毛竹栽培的北緣地帶,在小地形條件下,能正常生長、發育成林,您可以感受一下這條山谷的地形與衆不同之處。您看這片毛竹有的粗壯,有的稚嫩,滿眼弱翠蔥蘢。竹以其有節、中空、常綠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讚譽,可入詩又可入畫,讚美竹子如“未曾出土先有節,即使凌雲也虛心”。清代畫家鄭板橋一生愛竹,他常引用蘇東坡的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好了,大家照過相後我們就到下一個景點“綠色長城”。隨着遊船的前行,我們將要到達灣轉景變的S型大峽谷了。現在請各位向右前方看那道山脊,您看它像不像咱們馳名中外的萬里長城呢?這裏就是薄山湖“綠色長城”景區。薄山湖還是鳥的王國,主要有鶴鷹、白鷺、灰鷺、雉、鶯鵲、啄木鳥、鷗、斑鳩、布穀鳥、百靈、白頭翁、畫眉等,大家看湖邊那些悠閒散步的白鷺,它是鷺科鳥類中最爲秀美的一種,有著名的詩句爲證:“一行白鷺上青天”。過去只有在千古詩句中才能領略的意境,在眼前的薄山湖卻是一幅平常景象。

薄山湖控制流域面積580多平方公里,湖內河漢縱橫,四周山巒起伏,植被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這些優越久地理環境,形成了湖內適宜多種魚類迅速生長的有利條條。據不完全統計有墨魚、黃刺魚、龜、鱉、黃鱔、蝦,蚌、螺等,還有在中原地區不多見的鯧魚、金色鯉魚、鯿魚、白鱔、翅腰(當地俗稱)等。最好的要算桂魚了,桂魚也叫花鯽魚,體形似鯽魚,比鯽魚寬而肥,頭部和背部有圓形黑斑,它的肉特別細,特香,吃起來味道獨特,是名貴的上等魚之一。薄山魚要用薄山湖的水來婉纔好吃。客人最爲稱讚的是四種清燉魚,即清燉花鰱、清燉鯧魚、清燉鯽魚、清燉甲魚。今天中午大家就能品嚐到我們薄山湖的“全魚宴”了。

現在橫在我們面前的這道長的山嶺,叫“舌頭山”,據史書記載,大禹治水是疏青衣水通溱水(溱水河),薄山湖就是接頭河堵壩而成。當年禹王帶領部下皋陶一隊人馬,來到這兒,發現“舌頭山”阻擋上游來水,夏季洪水氾濫成災,禹王就和他的部下駐紮在“舌頭山”對岸的亮子衝上,開挖“舌頭山”。人們爲了紀念禹王治水,在亮子衝山建有禹王廟,白龍廟現在僅存遺址,廟裏的龍碑被當地老百姓收藏保存完好。

各位朋友,此刻我們來到了遠近聞名的“大鉤潭”。大家注意看,上游來水在舌頭山繞了將近360度,河水衝擊着亮子衝的崖壁,在這裏形成了一個深潭,這是薄山湖水最深的地方,深達50米。

繞過了大鉤潭,就到了駱駝巖。相傳它是大漠國的國王,因聽說南方多美景,便長途跋涉來到這裏。這兒山清水秀,景色優美,喝過河水以後,它就不願意離開這裏,成爲今天我們薄山湖的“駱駝巖”一景。

過了駱駝巖就到了“糜龍柱”。這個石柱從水底直直伸出來,直指藍天,糜龍柱左邊的山林就是薄山湖原始森林帶。高大挺拔的馬尾松遮天蔽日,其間時不時有松鼠探頭探腦,野雞在湖邊展翅低飛,還有豺、狼、獾,最兇猛的要算野豬。野果有野山楂、山葡萄、野生獄猴桃、山李子、山柿子、山梨、棠梨、山核桃、沙果、無花果、八月炸、山棗、酸棗、栗子、石榴等,這些山果酸甜可口,以產量高,質量好,種類多而著稱。最著名的是薄山板栗,是豫南特產之一。

隨着遊船的前進,我們來到了九子溝口,我們東邊的這座山叫蘆塘山,海拔385米,魯王寨和九子溝都坐落在這裏,它山高林密,一面環水,三面峭壁,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只有一條山溝通往山寨。相傳殷商年間,封王的一名驍將羌尤跟着封王南征北戰。後來,封王施行暴政,殘殺無辜,羌尤不想跟隨一個昏庸殘暴的君王,他一路南下來到淮河流域溱頭河畔,發覺這一帶山環水繞,林深谷幽,物產豐富,便駐紮於蘆塘山上。當武王得知羌尤起兵反封的消息時,便派來特使,共商收編合併伐紂滅商大計。羌尤答應武王的要求,從此歸附於周。武王封羌尤爲魯王。封王得知羌尤反叛,惱羞成怒地帶着兵馬攻打魯王寨。一場惡戰打的天昏地暗,不幸的是魯王九個兒子全部戰死在這條惟一通往山寨的山溝裏,後人至今還稱它九子溝。如今,山溝內古戰場、攻防工事屯兵谷、練兵場遺址以及九千多米寨牆的殘垣斷壁猶在,令人們憑弔遺蹟,遐想無限。請大家往前看,這裏九子溝口外湖灣的一道石壁,此地峭壁林立,岩石突兀,像一位身披盔甲,腰帶佩劍的大將軍,威武雄壯,高大挺拔,屹立在曲折迴旋的湖畔,引人注目,叫將軍壁。和將軍壁隔水相望的一扇巨大的懸崖峭壁就是猴兒崖了。壁高四十餘米,長達百餘米,崖上雲霧繚繞,崖下碧水深潭,崖面平整如牆,巖質裸露呈顆粒狀,在湖水輝映下閃閃發光。

我們站在對岸眺望,可見懸崖倒影“行舟側畔千帆過,鳥飛魚躍凌空起”,呈現出一幅名爲“猴崖泛舟”的畫面。這便是《確山縣志》中記載的確山新增八景之一的:“浪水飛魚”景觀。每當大雨滂沱之時,條條山水從崖頂飛瀉而一,潭中浪花四濺,響聲轟鳴,氣勢澎湃。

女士們,先生們,不知不覺中我們的遊覽就要結束了,在此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歡迎您今後有機會再來薄山湖。再見!

河南旅遊導遊詞10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黃河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北二十公里處黃河之濱,南依巍巍嶽山,北臨滔滔黃河。雄渾壯美的大河風光,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以及地上“懸河”的起點,黃土高原的終點,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等一系列獨特的地理特徵形成了博大、雄偉、壯麗、優美的自然景觀。她處於中華民族發源地的核心部位,融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科普教育、尋根祭祖、弘揚華夏文明爲一體,是“中華民族之魂”----黃河之旅的龍頭景區,國家旅遊局推出的十四條黃金旅遊線路上的重要景區之一。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現已開放景區面積20多平方公里,有炎黃景區、五龍峯、嶽山寺、駱駝嶺、星海湖等五大景區,分佈着炎黃二帝巨塑、黃河國家地質博物館、哺育、黃河碑林、浮天閣、極目閣、黃河第一橋等40餘處景點,每年接待上百萬中外遊客,被譽爲萬里黃河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河南旅遊導遊詞11

下面我先介紹一下鳳凰山景區的基本情況:鳳凰山景區位於省會鄭州西南約50公里的新密市米村鎮下寺溝村,屬嵩山餘脈,俗稱北嵩山、方山、越戲方,又叫浮戲山。這裏所說的浮戲,實際上就是與補天的女媧、嘗百草的神農並稱三皇的始祖伏羲。司馬氏說他人首蛇身,神通廣大。他的事隨後再作研究吧。讓我們回到現實。

我們這裏的地質地貌屬元古界嵩山羣。海拔高度971米,瀏覽面積約20平方公里。植被覆蓋率86%以上。由於這裏溫差較大,氣候特點顯著,很適宜多種野生動植物生長。據不完全統計,現有各類植物3600餘種,其中珍稀植物8種(有春菊、還魂草、靈芝、金銀花……),古樹名木31種(有降龍木、山楂王、橡樹、拳樹、皁角……),鳳凰山就是一座名符其實的天然森林公園。

鳳凰山景區一年四季皆可成遊。逢春,百花盛開,沁人心肺。主要有山桃花、野杏花、棠梨花、迎春花、刺槐花、金銀花、連翹花、春菊,實爲花的世界、花的海洋。盛夏,森林遮天蔽日,瀑布、溪水池潭,成爲香峪大峽谷的一大勝景。此時此刻,鳳凰山人全然沒有了都市的悶熱與煩躁,清香和甘甜任您吮吸。金秋,層林盡染,漫山紅遍,累累碩果壓彎枝頭。那猩紅的杮子、晶瑩的野葡萄、壓彎枝頭的野山楂、野板栗,可使您讒涎欲滴。值冬,北國風光輪迴,銀裝素裹、冰凌高懸,運氣好的話,還能賞到、拍到霧鬆,假如不是嚴而不酷,你還以爲到了松花江呢?

到鳳凰山旅遊,目前我們主要開發了三條旅遊線路;一、登鳳凰山和蓮花峯。二、遊鳳凰河品鳳凰泉。三、遊香峪寺和香峪大峽谷。主要景點有:“雙獅迎賓”、“鳳凰林”、“鳳凰湖”、“寒士苦讀”、“迴音壁”、“響水塘”、“升子石”、“醉翁駕遊”、“大禹劈山”、“情人石”等一百二十多處。

遊客朋友們,我們看這邊的兩隻石獅!這兩位獅子早就在迎候着我們的到來。瞧!裏邊的那頭獅子年歲有點大,腿已經站困了,蹲臥迎賓,外邊這頭幼獅豎立起來,舉目張望。我們是否該向這兩位主人打個招呼,然後再和它們合個影呢?

好了,大家再隨我向前走。這個地方是個現代文化遺址──紅星渠。透過當年的這兩通碑刻,方知當年衆志成城興修水利而“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的豪邁氣魄和發揚“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的大無畏革命精神。人民公社時期,寺溝楊家門──賈砦,開水渠一條。因在反帝反修年代,故曰“紅星渠”。它於65年春動土,毛澤東思想指引下的近百名民工奮鬥2年之多,於67年10月完成,全長3620米,全部用石頭砌成。

現在我們處的這個位置是鳳凰河。河這邊的這條小道是爲我們準備的登山步道。

在登山之前,我先提醒大家一下,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擁擠,不要隨便投擲石頭和亂扔果皮紙屑,做到“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

大家走到這個地方,我可以介紹幾種中草藥和野菜,誰若有興趣,可以挖幾棵中藥材和野菜,先介紹一下山韭菜,又名澤蒜,多生長在山崖或者山陰處,常吃山韭菜,勝喝紅桃K。同時它還具有益腎、去燥熱的功能,對拉肚子也有很好的療效。山韭菜炒山雞蛋是我們當地的一大特色菜,午餐時間大家千萬別錯過,一定要嚐嚐哦!我再向大家介紹一種名貴的中藥,九死還魂草,它的俗名叫地柏枝,又名中華卷柏,因它多生長山崖上,且久旱無雨也能九死而生,所以人們叫它九死還魂草。

它是一種名貴中草藥,具有收斂、止血、活血、破血之功效。主要治療經閉、血瘀、內痔出血、脫肛便血等症。第三種爲“野刺梅”。又名展刺臺,刺母臺。它多生於灌叢、路邊等處。夏季可以採葉,秋季可以採果,並且四季都可以採根。根:性寒,味澀。主治風溼、活氣血、縮小便、止消渴。果實性溫,味酸。有祛風溼,利關節之功效。好了,我就先介紹這幾種,咱們繼續往前走。

河南旅遊導遊詞12

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是王導,歡迎大家到河南來,首先向你們介紹的是河南洛陽的牡丹。洛陽牡丹,花朵碩大,雍容華貴,秀韻多姿,彩冠羣花。她是繁榮昌盛、和平幸福、富貴吉祥的象徵,被中外遊客譽爲“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牡丹是中國的國花。人人都說洛陽牡丹甲天下,而王城公園的牡丹甲洛陽。這就說明王城公園的牡丹是我們國家最好看的牡丹花。這裏有美麗的牡丹仙子仡立在公園的中央,公園裏的牡丹品種繁多,花色絕倫。有很多珍貴的品種,來到了公園彷彿置身於花的海洋。

好了,接下來我們瀏覽洛陽最具代表性的旅遊景點爲之一的龍門石窟。這裏有大大小小的佛象10萬尊。這裏的佛象損壞較爲嚴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1923年至1959年列強侵華時偷走了大量的佛頭。還有就是自然風化。龍門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有非常多的中外遊人和國家領導人來到這裏瀏覽。放眼望去,大家眼前看到的這座大橋是龍門橋。龍門山原名伊闕山。傳說上古時期,大禹治水用一把斧子把伊闕山劈成了二半,就成了現在的香山和龍門山。山東的魚聽說了這個地方,非常向往,鼓足勇氣游到這裏,輕輕一躍就變成了一條龍,龍門由此得名。大家看眼前的龍門二字是由陳毅元帥提寫的而龍門石窟四個字是由郭沫若提寫的,一文一武形成了鮮名的對比。龍門橋是我國跨度最大的橋,它是仿照趙州橋建成的,全長303米它連接着香山和龍門山。順着青石板路走下去,這裏是禹王池,這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這裏的水質清徹見底,魚兒在水裏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聽說這裏的水用來洗臉可以美容。

接下來是濱陽山洞,這裏供奉着釋伽牟尼佛。早晨的第一縷陽光就照射在這裏。摩崖三佛,是最醜的佛象,是武則天時期開鑿的,從北魏到北宋一共刻了400多年。萬佛洞是龍門石窟比較有代表性的洞窟,裏面有十分之一的佛象,共15000個,最小的有4釐米。來到蓮花洞,它的路面都是由蝴蝶釘加固路基,深達地下60釐米。它的洞頂有一座大大的蓮花洞二邊密密麻麻排列整齊的佛象僅有2釐米,也是龍門石窟最小的佛象了。最後我們瀏覽的地方叫奉先寺,它是這裏最有代表性的的石窟。歷時25年雕鑿完成的,這裏供奉着一佛二菩薩二弟子二天王二力士。這裏的佛象雕刻的栩栩如生,嘴角上翹,面帶微笑。最大的佛頭高4米,從佛腳向上望去,不管在哪個方向佛的眼睛始終注視着你。

瀏覽完龍門石窟,我們將坐船順伊水而下。我真誠的希望大家能在這裏得到美的感受。

河南旅遊導遊詞13

現在我們來到有千古名園美譽的禹王臺風景區觀光遊覽。

現在古吹臺上所存的建築是清代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重建的,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它的整座建築,都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築風格。我們看到的這個四柱三門式的木牌坊是爲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盲人音樂家師曠而修建的,它初建於清代的乾隆二十七年,牌坊上“古吹臺”三個大字是清代河南巡撫題寫的。

現在請大家隨我到古吹臺上參觀。首先我們看到的這座樓叫御書樓,是爲了供奉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康熙皇帝爲大禹治水親筆題寫“功存河洛”匣額而建造並得名的,各位可以到御書樓上欣賞清代康熙、乾隆二帝的塑像和書法。第一組塑像是“康熙御書”,說的是康熙皇帝在古吹臺上爲大禹治水題寫“功存河洛”匾額落款時的情景。在此康熙還題寫了“嵩高峻極”、“靈瀆安闌”、“昌明仁義”三個匾額分別賜於河南各地。第二組塑像是“乾隆吟詩”,說的是清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巡幸河南,來到開封古吹臺時寫下一首五言律詩的情景。在禹王臺的後面,專門建有刻着這首言律詩的御碑亭。

看過御書樓的碑刻,請大家到師曠祠參觀。請看這個神態自若、跪坐撫琴的塑像,就是曾經在古吹臺上彈奏樂器的晉國盲人音樂家師曠。師曠音樂技藝非常全面,能夠彈奏各種樂器。《史記.樂書》中記載,師曠給晉平公彈琴,引來玄鶴起舞,天地動容,《淮南子.原道篇》中記載“師曠之聰,合八方之調”,說他有辨別八方風樂調的才能。他還是一個出色的作曲家,據說古曲極品《陽春白雪》東曲就是師曠所作而留傳下來的。春秋時期,開封是魏國南部邊境的一個小鎮,當時叫儀邑,儀邑的百姓們爲了紀念師曠,就把他經常彈奏曲子的地方叫“吹臺”,年深日久,吹臺已成爲遠古之事,人們就把這座臺子叫作“古吹臺”。

大殿西側院是水德祠。水德祠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公元1506年),奉祀自戰國時期至清代的38位治水有功者,各立牌位。改建後的水德祠內新增雕塑三尊,中間的這也是戰國時期魏國人史起,東邊的這位是元代人賈魯,西邊的這位是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水德祠中所奉把的38位治水有功者,大多數都是我國曆史上的水利學家,都是曾經對治理水患做過貢獻的人。東西兩側排放着38位治水有功者的牌位,其中包括戰國時期兩位、漢代七位、明代七位、清代七位。水德祠充分反映了飽經水患的開封人對治水有功者的頌禱和懷念。

大殿東側院是三賢祠。三賢祠建於明代(公元1517年);是明代河南巡撫毛伯有感於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高適曾同登吹臺飲酒賦詩而特意建造的。主殿有“三賢相聚”塑像,反映的是三位詩人相聚在古吹臺上的情景。唐天寶三年(公元774年),在京名噪一時的李白因賦“可憐飛燕倚新妝”之句而得罪了楊貴紀,被解除了翰林職位。他東下洛陽,結交了杜甫。兩位大詩人神交已久,相見恨晚,便相偕沿着黃河漫遊,飽覽錦繡山川。初夏時,他們來到開封,在開封又遇到了懷才不遇、浪跡天涯的詩人高適,文壇三傑,風雲際會。這兩組塑像反映的是三位詩人來古吹臺上飲酒賦詩的情景。李白在古吹臺上寫了《梁園吟》,杜甫寫下了《遺懷》,高適寫下了《古大梁行》。接下來是“千金買壁”和“十載客梁園”兩組塑像。

河南旅遊導遊詞14

祕洞是中蘇關係惡化,中國面臨蘇聯核戰爭威脅情況下,響應毛主席“備戰備荒爲人民”號召建設的地下“反修防修”指揮工程,祕洞是“三線” 建設時期的見證,反映了一個時期的輝煌,是智慧和汗水的結晶。祕洞是我國軍事防禦理念的集中體現,代表當時軍事科技的最高水平,是地下防空軍事工程的典範之作。現存的地上建築17棟167間3936.63平方米,分佈在河道兩側,依山而建。油機房、鍋爐房、車庫、伙房、營房,都是用不規則的石塊砌成,做工非常精細,下部都有出水孔,有防潮的作用,頂非常堅固,雖歷經40多年風雨,仍舊不漏雨。

在今天和平時期,祕洞具有很高的歷史教育價值。雖然祕洞的軍事作用已成歷史,但在當時困難的政治、經濟、自然條件下,特別是當年廣大解放軍官兵在建設中表現出來的革命加拼命精神;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精神;大公無私和先人後己精神;壓倒一切艱難險阻,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堅持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爭取勝利的精神,也是永遠值得發揚的寶貴精神財富。 這個軍事舊址正在成爲冷戰文化重構的新標本。那遺留下來的軍事遺址,那壯觀的工程,在今天,依然讓我們肅穆!祕洞作爲冷戰時期的一個縮影,同全國的各種地下掩體一起在防禦外患中起到一定的歷史作用,成功威懾了兩個超級大國,它是軍事智慧的經典之作,它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象徵,折射出中華民族防禦戰略和軍事博弈的發展脈絡,也因此成爲我們今天戰略思維的軍事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