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河南導遊詞15篇

學識都 人氣:2.67W

作爲一名可信賴的導遊人員,往往需要進行導遊詞編寫工作,導遊詞事實上是一種對旅遊景點進行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解讀的文體。那麼一遍條理清晰的導遊詞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河南導遊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河南導遊詞15篇

河南導遊詞1

各位,今天請大家參觀的是鄭州市黃河遊覽區,這一個遊覽區位於鄭州市西北,距市內約三十公里,南依嶽山,北臨黃河。1970年,爲了解決城市用水和農田灌溉問題,在這裏修建了提灌站,工程歷時兩年,後經八年的努力,終於在這裏建成了一個佔地面積十七平方公里的遊樂場包。今天主要請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寬闊的河牀,以及這周圍的景色。

據說,日本也有”人類起源於河流”的說法,黃河自古就被稱之爲中華民族的母親。她與悠久的歷史同流至今,與中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象徵着中國的文化、政治和社會。歷史上曾多少文人騷客以詩描寫黃河的洶涌澎湃之勢;唐朝詩人李白在他的《將進酒》一詩中以鏗鏘有力的句子這樣讚譽黃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很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黃河之水通江戶,珠穆朗瑪連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另外,中國還有一個廣爲人們所使用的諺語,叫做”不到黃河心不死”。基於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務必請諸位到黃河邊上一遊,面對着氣勢磅礴的黃河,回想對比一下我們兩國間過去那種關係和今日的友好關係,希望大家能從汲取進一步發展我們之間友誼的力量。這樣,我就安排了這一個參觀計劃。

首先請看正面的這條河,這就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黃河。衆所周知,她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注入大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0__平方公里。據說東京至博多的新幹線長1176公里,那麼請您記住:黃河的長約從東京到博多兩個半來回的距離。黃河的源頭是一股清泉,但是由於遊經中游的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因此到了下游時,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濁的河。”百年待河清”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國諺語,就是比喻黃河水之混濁的。

每年經黃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達到60%。如果用這些泥沙修建一個高一米、寬一米的堤防的話,這一個堤防可以繞地球27圈!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澱在下游的河牀上,每年將河牀擡高三到五釐米。因此,下游河牀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懸河。這就是洪水氾濫的原因,也就是說,下游是這條大河的薄弱環節,這一帶的河牀也比鄭州市內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於這些原因,過去的人們飽嘗頻繁氾濫的洪水之苦。據記載,歷史上20__年之間,洪水竟氾濫了1500次,實際上是四年三決口。其中最慘無人道的是1938年國民隊伍曾人爲地決堤,引起洪水氾濫。歷史上黃河曾多次像這樣被充作戰爭的有力武器,難怪百姓常言道:”亂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黃河流域的人民羣衆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長的大堤,建起了水利發電站,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後的41年間,黃河從末氾濫過。而且,經過治理的黃河水被充分利用於城市用水、農田灌溉和發電,成了一條造福於民的河。

總之,這條大河對人類社會、對自然界既有破壞,也有創造,正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了這一個主題。塑像高5米重12.5噸,取名”哺育”。身着唐裝,端莊賢淑的母親慈愛地望着懷中的孩子,充分表達了中華民族與黃河年在關係。

諸位請看周圍的山,這一帶的山稱邙山,一直從洛陽綿鄭州,過去是荒山禿領,經過綠化,現已是濃陰覆蓋。遊覽區的一些參觀項目就掩映在這綠色之中。

先請看右面的山頭,那裏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奔馳,妙趣橫生。只是爲什麼在如此優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觀的動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諸位能回答得出嗎?好,請大家好好猜一猜。

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裏有遊覽區的另一個重點項目————古代黃河治水傳說中的大禹的像。聳立在黃河岸邊峭壁上的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噸。左手握一像鋤頭似的工具,右手高舉,目光炯炯凝視着河的遠方。大禹的父親鯀也曾治水,但最終失敗。大禹治水時,總結教訓,發明新方法,綞成功。並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成爲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之王。”制黃河者治國家”一語或許就由此而來。爲治理這條暴虐的河,過去的民衆用盡了智慧和體力,而人類的智慧又在治水中發展。因此黃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國文化的源泉。

爲了繼承和發揚優秀的黃河文明,現在山下正興建一座將由三千塊碑組成的黃河碑林。碑林集中了從唐朝至現代前來這裏瞻仰黃河的詩人和文人們的作品,一旦完工,可與集中了歷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圍的山上還有一些亭臺樓閣,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鵲樓》一詩中這樣寫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正如詩中所描寫的那樣,登上高處,遠眺黃河,更能領略其氣勢。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領諸位一直登上那個最高的亭子。

那麼,在登山之前,讓我們來聽一聽關於古象的答案吧。諸位猜到了嗎?

看來答案各異,實際上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是亞熱帶,當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爲九州,現在的河南省屬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這一個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簡稱。山上的古象塑像顯示了這一個典故。

除了以上介紹的內容以外,還有公元前220年西漢時期,劉邦、項羽爭霸的古戰場、用磚雕來表現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中故事的民間藝術館等等,由於時間關係,請恕不一一講解了。

講解膚淺,內容零亂,很抱歉!只是今後每當諸位看到了日本的江戶橋時,請不要忘記我們的黃河,還有鄭州和中國。

河南導遊詞2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上午好!歡迎各位貴賓來到國家4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原第一湖”南灣湖風景區觀光遊覽。今天,很榮幸能陪同大家遊覽南灣湖迷人的湖光山色,並希望通過我的導遊講解能讓南灣湖給您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公園最西端,還有臨湖而建的抱月樓等建築,爲賞月之好去處。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就不去了。下面我們經海棠院出園。

下面,讓我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南灣湖風景區的一些基本情況。

南灣湖風景區位於信陽市西南7公里處,以南灣湖爲中心,包括董家河、負癰邸⑹三裏橋、南灣等六個鄉的大部分山林、水域,東與信應(信陽-湖北應山)公路臨界,南與新田畈爲鄰,西與寨後灣接壤,北與雙頭寨相連,總面積445平方公里,水域面積75平方公里。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景點主要有南灣湖大壩、鳥島、猴島、消夏島、南灣水族館等。

遊客們,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南灣湖大壩,它是南灣湖水庫的重要控制樞紐。

水庫是新中國成立初爲治理淮河而修建的大型治淮工程,新中國第一任地質部長李四光第一任水利部長傅作義在大壩選址和建壩時親臨視察指導。南灣湖最大蓄水量16.3億立方米,是信陽人的“大水缸”,建庫以來在防洪、灌溉、發電、養殖、城市供水和旅遊觀光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的經濟社會效益。

參觀完雄偉的大壩,現在我們來到了景區新建的旅遊碼頭。請各位隨我一同上船,讓我們盪舟湖上,來欣賞這青山綠水展現的千道風景,去感受那茶香漁村蘊涵的萬種風情吧!

青海湖四面環山,它的東面是我們剛剛走過的日月山,北面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南面是逶迤綿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山水相輝映,有構成了一副美麗動人的畫卷.

遊船現在已緩緩駛出碼頭,當您看到這滿眼的翠綠,無邊的碧水,難道能忍受得住不去親近它嗎?那麼,各位朋友,就讓我們放鬆心情,帶着熱愛美、熱愛大自然的美好心情,盡情地去看、去聽、去品、去感受這迷人的南灣湖吧!

凡來過南灣湖的客人,都誇南灣美,我想在座的各位應該也有同感。那麼,您能告訴我南灣湖美在哪兒嗎?

南灣湖美,美在其水。今天展現在我們面前的自然嬌媚的南灣湖,控制流域面積1100平方公里,最大水容量16.3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12萬畝,城市日供水能力達30萬噸。75平方公里的水面煙波浩渺,一碧萬頃。時而微風吹拂,遊船劃過,碧波盪漾,水光粼粼;時而風平浪靜,爲您展現“魚在天上游,鳥在水底飛”的山色倒影,那短暫的寂靜,讓您體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夕陽西照“半湖瑟瑟半湖紅”的景象美麗動人;如果幸運,趕上細雨濛濛中游南灣湖,就像遊“煙雨灕江”一樣,定會使您置身於一副夢幻般的潑墨山水畫卷中。南灣湖的水質清澈透明,掬手可飲,爲國家一級優質軟質水。在湖的上游還有黑龍潭、白龍潭。黑龍潭大潭套小潭,小潭連清泉;白龍潭兩山對峙,一水中涵,相傳爲“豫南第一泉”。

南灣湖美,美在其林。南灣湖位於北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結合處,是南北氣候的過渡地帶,常年平均氣溫15℃,無霜期自3月中旬至11月中旬,長達255天,年平均降水1120毫米,適宜各種亞熱帶及暖溫帶的動植物生長。景區內森林面積7146.2公頃,林木總蓄積量49.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96,形成了以馬尾松、杉木爲主的人工林及以櫟類爲主的天然次生林。種子植物遊116科、525種,中草藥種類佔全國藥用植物種類的76,有國家規定的保護植物野生杜仲、青檀等。動物種類達1000餘種,其中脊椎動物200餘種,國家級保護動物有獼猴、大鯢、小靈貓、白冠長尾雉等,形成豐富多樣的森林資源。大氣質量優於國家一級質量標準,空氣純淨,富含負氧離子,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被命名爲國家森林公園;又因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韻味,被譽爲“北國的江南,江南的北國”。

南灣湖美,美在其魚。南灣湖因水質好,無污染,年產300萬公斤南灣魚。南灣魚不僅肉味鮮美,而且微量元素含量多、營養高。經測定,南灣魚含有蛋白質、脂肪以及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稀有元素,其中有抗癌元素之稱的“硒”的含量是普通魚類的3~5倍以上,尤其南灣花白鰱,不僅肉質細嫩,肥美可口,而且頭部富含有dha,是備受歡迎的保健珍品,素有“花鰱美在腹,味在頭”之說,目前“南灣魚”已成爲省內外的知名品牌。各地來的客人可是羨煞信陽人、南灣人有這樣“近水樓臺先得魚,一年四季嚐個鮮”的好口福了。

南灣湖美,美在其茶。山水生靈氣,雲霧育山珍。四季分明和雨水充足的天然氣候以及略帶酸性的土壤條件,使南灣湖上游的車雲山、集雲山、雲霧山、連雲山、天雲山等五雲茶山和黑龍潭、白龍潭成爲了國優名茶“信陽毛尖”的主產地。逢春時節,那一片片茶園,漫山碧透,綠得醉人。信陽毛尖是河南省著名特產之一,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信陽毛尖早在唐代就已成爲朝廷的貢品,清代已成爲全國名茶之一。

南灣湖美,美在其島。南灣湖位於淮河上游,大別山北麓,在水庫建成之前,周圍都是起伏的淺山丘陵,水庫建成之後,由於大壩截流、水位提升,這裏就“峯巒成島嶼,平地卷波濤”,成爲一個湖波風景區了。原來的一個個山頭,就成了湖中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61個島嶼,錯落有致地散落於清碧的湖水中,猶如碧珠撒玉盤,美不勝收。我們今天要遊覽的島嶼是鳥島、猴島和消夏島。不知不覺中,遊船已到碼頭,請大家帶好自己的隨身物品,請隨我一起登島遊覽。

朋友們,首先請大家看一看下大門口這幅對聯:“假日尋幽此地有山光水色,流連勝景名園多異樹珍禽。”這是原新華社社長、已故著名記者穆青老先生所題,它是對鳥島美景真實寫照。鳥島面積520畝,是南灣湖中最大的島嶼,分爲旅遊開發區和鳥類保護區。每年春夏時節有十幾萬只鷺科候鳥從南方飛到此地,繁衍生息,主要有白鷺、灰鷺、和牛背鷺。每到傍晚鳥羣覓食回巢的時候,那真是處處見鳥影、時時聞鳥鳴,頗有西塞山前白鷺飛、“一行白鷺上晴天”的美妙意境。有些朋友會問,南灣湖這麼多島嶼,這些白鷺爲何偏偏選擇鳥島作爲它們的棲息地呢?大家可以從這幅鳥島的地圖上找到答案:首先,鷺科鳥類屬於一種靠水棲息的鳥羣,它們主要以小魚小蝦及貝類爲食,特別是在它們哺育幼鳥期間,就更需要充足的食物,而鳥島的外圍形狀不像其他島嶼是規則平滑的圓形,而是多淺灘和灣汊,這恰恰是適宜魚蝦生活的良好環境,所以鷺鳥的食物十分充足;其次,鳥島上的樹木比其他島上樹木要粗壯繁茂許多,這方便鳥兒們搭巢築窩。好了,鳥島的遊覽暫時告一段落,請各位繼續隨我一起乘船,前往下一站猴島參觀。

與環洲以一座白橋相連的是櫻洲,又名連萼洲,是四面環水的洲中洲。櫻洲以遍植櫻花而得名。春天,這裏是賞櫻勝地。繁花似錦,人稱“櫻洲花海”。

我們現在到達的就是猴島。猴島的面積雖然不大,但因島上放養着50餘隻太行獼猴,並以觀猴、與猴零距離接觸、與猴同樂等趣味互動項目,吸引着來自五湖四海的賓朋。這裏我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獼猴的生活習性。獼猴屬羣居類動物,每種羣相對集中,並具有排斥其他同類種羣的特性,以普通雜糧及果蔬爲食。每個羣體由一個猴王,擔負着羣體的“領導”工作。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更愛護它們。猴島上有專職飼養猴子的管理人員,每天定時給島上消毒,並在遊人不太多的時候,通過哨聲每天早晚集中餵養它們兩次。猴子生性頑皮,所以我們上島以後首先要閱讀觀猴須知,特別是不要對猴子做出攻擊性的動作,喂猴和拍照的時候不要一直盯着獼猴的眼睛,以免招來不必要的麻煩。猴島的自由參觀時間是半個小時,之後我們繼續乘船,前往消夏島遊覽。

消夏島,顧名思義是消夏休閒場所。每當夏季,許多客人喜歡住在島上爲遊客提供的帳篷和小木屋裏消暑、度假。現在遊船已經接近消夏島了,我們可以看到一座白色的拱橋,橋名“相合橋”,寓意爲“兩島相連一相合,山水相交二相合,日月印湖三相合。”

遊覽完消夏島後,我們將乘船返回碼頭,去參觀根據我國四大文學名著之一《西遊記》設計建造的西山景區,這一景區主要表現了《西遊記》中“唐王遊地府”這一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另外,我們還將參觀南灣湖水族館,該館展出了國內外珍惜魚類30餘種,建有鱷魚池、洞天觀魚和曲橋賞魚等遊樂設施。

好了,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的南灣湖之旅就到此結束,還有許多美景只能等到下次您來的時候再去欣賞了。希望通過我今天的講解,使您已經對南灣湖風景區一個大致的瞭解,同時希望大家有機會再來南灣湖觀光遊覽,屆時我將很高興爲各位服務,去共同領略南灣湖的迷人風采!

春日踏訪柳堤是最有意趣的,漫步在這問株楊柳間株桃的長堤上,不知遊客們是否有心曠神怕的感受。堤雖長但並不顯得單調,請看前面堤畔的這座攢尖翹角式的四柱方亭,顯然是讓我們在此駐足,靜靜地揣摩欣賞這裏的景色。亭內面西的長堤春柳匾是清代進士揚州書法家陳重慶的手筆。聯題:佳氣溢芳甸(趙孟句),宿雲檐野川(元好問句)。爲揚州書畫家王板哉所書,登亭小想,使我們在領悟中又進入了新的意境。

在榕湖東側, 湖濱飯店前, 簇擁於小葉樟, 夾竹桃與翠竹間的一個260多平方米的小島上。高7米, 長寬各4.45米, 面積19.8平方米, 爲6柱、6角、單檐、攢尖頂小亭,3面有石欄桌凳,北面有曲橋通達,是喧鬧市區中難得的安寧憩息地。每當日出,霞光滿亭,激人奮進,嫵媚可親。

河南導遊詞3

《清明上河圖》是著名畫家張擇端傑作。畫中的主題是北宋時期東京汴河兩岸及城內外的民俗風情。一部《東京夢華錄》和一幅《清明上河圖》可以互相印證,被稱爲了解北宋東京(開封)的鑰匙。

1992年,開封市爲再現北宋東京的風情,擇取《清明上河圖》中的精髓,於城內西北隅創立清明上河園,佔地33公頃,營建房屋400餘間,整個建築,悉依宋代《營造法式》,是開封繼宋都御街後又一個仿宋建築羣。又因水面遼闊,運用造園手法,將水面析爲港汊交錯的河網,河港內有大小船舶50多艘,均按宋代"汴河船"的形制而特製,悠遊水中,動靜結合,更添流光曳彩的宋韻。從而再現《清明上河圖》所展示的宋都東京的繁榮景象,薈萃流傳至今的宋代民間藝術、民俗風情等歷史文化於世人面前。

清明上河園設綜合服務、休閒購物、驛棧、民俗風情、特色食街、宋文化展示、花鳥蟲魚、繁華京城等8個功能區,並設有校場、虹橋、民俗、宋都等4個文化廣場,總投資1。1億元人民幣。

《清明上河圖》中的標誌建築爲虹橋。因汴河水勢湍急,行駛稍有不慎,船觸橋墩即致舟覆人亡,宋人創無腳(墩)橋於汴河沿岸,因狀如彩虹,故名虹橋。入園不遠,即見虹橋橫架於園中,此種橋式爲宋代的優秀創造,也是橋樑建築史上光輝的範例,仰觀此橋,可以體驗宋人的智慧。

城樓是《清明上河圖》中的最高建築,移植於園中,高高的臺基,寬敞的城樓,碩大的斗拱托起廡殿式的屋頂。登臨城樓可以俯瞰全園。

綵樓歡門,是東京特色。《東京夢華錄》稱:"凡京師酒店,門首皆縛綵樓歡門。"據文獻記載,這種裝飾起於五代,是爲歡迎後周的創業皇帝郭威遊幸東京潘樓酒店而設。《清明上河圖》中有幾處綵樓歡門,證實了這種僅用於酒店的專用裝飾建築,確實存在於宋代,是東京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東京的酒店有"正店""腳店"之分,在宋代分工是非常明確的。"正店"是規模較大,有權向政府購買酒劾自行釀製有特色佳酒者。這種"正店"在北宋末年東京城內即有72家之多。"腳店"是自己不能釀酒,只能向"正店"酤酒出售,同時販賣或自制下酒菜的店鋪。清明上河園的"孫羊正店"和"十千腳店"都見於《清明上河圖》中。

園中其它建築,都可一一在《清明上河圖》中覓得,園中不時出現宋代民俗風情的表演及以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爲內容的文藝表演,置身園中可以領略宋都東京的風韻。

河南導遊詞4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光臨國家AAAA級景區雲夢山。我是景區講解員小鶴,衷心的祝願您能夠在我的講解中乘興而來,盡興而歸。同時,講解過程中如果您有什麼疑問或者不滿意的地方,歡迎多提寶貴建議。

大家擡頭看,“雲夢山”三個大字,是由原新華社社長穆青老先生1998年遊覽過雲夢山之後留下的墨寶。請大家隨我來。

“軍”字在大篆中是“馬拉戰車”的形符,軍壇雕塑的寓意就是“軍”。它是雲夢山的的象徵性標誌之一。但爲什麼這麼說呢?

一直以來,雲夢山被譽爲“中華第一古軍校”,因爲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這裏隱居着一位匡世奇才鬼谷子,鬼谷子晚年曾經在此隱居,著書立說,寫出了《鬼谷子》兵書十四篇,並且還培養出了一大批將相之才,像我們所熟悉的著名的軍事家孫臏、龐涓,縱橫家蘇秦、張儀,外交家毛遂,仙道家茅蒙等等也都是出自鬼谷門下,所以雲夢山也被後人譽爲是“中華第一古軍校”。

史料上記載,鬼谷子是一位著名的軍事家、外交家,同時在數學方面也有其獨到之處,大家擡頭向左側看,山壁上所刻的就是鬼谷先生留下的一道算術題《鬼谷算》:“今有物,不知數,三三數之勝二,五五數之勝三,七七數之勝二,問物幾何?”左邊則是明代萬曆年間數學家程大位以一首詩的形式對這道題的解答,“賓渠”是程大位的號。“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廿一枝,七子團圓整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這一問一答,可謂珠聯璧合,妙趣橫生,大家不妨動動腦筋,看看這個數到底是多少。

接下來,再向大家介紹一下雲夢山的概況。雲夢山,又名青巖山,位於淇縣城西十五公里的太行山東麓,這裏山勢險峻,氣象萬千,雲蒸霞蔚,素有“雲夢仙境”之稱,景區遊覽面積26平方公里,主要分爲主景區戰國軍庠、五里鬼谷、山頂草原三部分,我們現在參觀的是主景區,遊覽時間大約需要1個半小時。雲夢山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所軍政學校--戰國軍庠所在地。曠世奇人、縱橫家鼻祖鬼谷子,是戰國時期衛國(淇縣)人,原名叫“王蟬”,取“王”姓是隨母親王霞瑞的姓氏,叫“蟬”,是因爲他在夏天蟬鳴季節出生,但後有“禪宗”之說,所以世人也稱其爲“王禪”;得號“鬼谷子”,是因爲他出生於雲夢山五里鬼谷,“鬼谷”是地名,“子”字則是後人爲了表示對他的敬意,像“孔子、孟子”一樣後來加上的後綴。鬼谷子在這裏寫出了一部曠世奇書《鬼谷子》,其思想體系以實用主義爲核心,採諸家學派而形成,不象諸子百家那樣具有獨創性,但卻包容了軍事學、外交學、語言學、運籌學等方面的內容。戰國時期,雖戰事頻繁,但文化市場繁榮昌盛,諸子百家在此時百花齊放、各抒已見,鬼谷子----王禪的縱橫術在戰國時期這一特殊的歷史環境中,也得到了發揚和光大。可隨着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度之後,漢武帝時期經學家董促舒提出過“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在中國歷史上,雖又曾經有過幾次文化的融化,但鬼谷文化以無助於教化而被儒家所排斥,以嚮慕勢利而被道家所鄙視,以利口亂法而被法家所棄絕。就是因爲這一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鬼谷文化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優秀而又寶貴的一部分,但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卻沒有得到發揚和繼承,直至現在改革開放之後,鬼谷文化大放異彩,在現代社會,尤其是國際社會中得到極度的推崇。自魏晉以來,文人墨客也紛紛慕名前來,憑弔遊覽,唐代甄濟、柳宗元,明代的于謙、孫徵蘭、李東陽都曾到此遊覽,並留下了華美的詩篇和墨寶。1984年,淇縣人民政府正式接管保護、開發雲夢山,景區的面貌也日新月異。尤其是1994年10月由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將軍任名譽會長的全國首屆鬼谷子學術研討會在這裏召開後,許多知名人士紛紛前來觀光遊覽。我們看到左側崖壁上刻的“雲夢鬼谷,中華瑰寶”八個字就是李德生將軍留下的墨寶。“威靈顯應”這四大字是明代萬曆年間竇文留下的。

爲更好地弘揚鬼谷文化,加大對雲夢山的宣傳,20xx年拍攝了十六集電視連續劇《鬼谷子》,右側就是其部分劇照,電視劇的外景全部是在淇縣境內拍攝的,該劇以戰國七雄爲歷史背景,展現了鬼谷子精彩傳奇的一生。

鬼谷子在這裏培養出來了一大批將相之才,真可謂“英雄出少林,將相出雲夢”,左前方我們特塑“將壇”以此來紀念鬼谷先生。

繼續前邊請,我們看到這座城堡式的建築叫“映瑞門”,上面刻有“迎霞聚瑞”四個字,暗嵌着鬼谷子母親“王霞瑞”的名字。在映瑞門上有一幅對聯“九霄雲夢遍山映瑞呈祥,千里太行獨此處臥虎藏龍。”雲夢山是九龍聚匯的地方,是藏龍臥虎之地,大家請隨我一同到這裏邊看看到底藏的是什麼龍,臥的是什麼虎。

看到這一雕塑,是鬼谷子騎青牛像。我們看到這個水池叫映瑞池,又叫“井中洞天”。相傳,此井是鬼谷子爲懷念其母而鑿,所以叫鬼谷井。鬼谷子遵照母親去逝前的囑咐,率弟子在此整整挖了也九九八十一天,挖成了這口井。他當時每天都來此打水,井水中果然能映出母親容顏,並且是“朝觀母親十八 九,暮觀老母鬢如霜”。天長日久,鬼谷子還發現了另一個奧祕,根據井水的升降,可以洞察天氣的變化。井水上升,天陰有雨;井水下降,無雨天晴,因此這口井又叫“水底洞天”。後人也稱這口井爲“轉運井”。說如果運氣不好,可以繞着此井左轉三圈、右轉三圈,把運氣轉過來,運氣好的越轉越好。我們下山的時候也可以入鄉隨俗,轉轉轉運井,把好運帶回去。

從這裏拾級而上,在此也祝大家步步登高。臺階比較陡,請注意安全。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景區的中心廣場,以廣場爲界,主景區分爲南山和北山,南山是中華第一古軍校--戰國軍庠的遺址,北山是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結晶--上聖廟。我們大家先到古軍校內去拜拜老校長鬼谷先生。

在拜鬼谷先生之前,我們先看看他的幾個弟子,這裏是蘇秦洞,此洞爲一天然洞窟。蘇秦當年隨鬼谷子學習縱橫術時住在這裏,也可以說是他的單身宿舍。蘇秦,戰國時洛陽人,曾拜鬼谷先生爲師,倡導合縱之術,主張聯合六國即齊、楚、燕、趙、魏、韓一起來抗秦,並身偑六國相印,顯赫一時。史料上記載,蘇秦出生於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從這裏學滿畢業之後他首先來到了秦國,想謀求個一官半職,但秦王沒有給他發展的機會,一身落魄的蘇秦回到家鄉,但“妻不以其爲夫、嫂不以其爲叔、母不以其爲子”,可以說倍受奚落,但蘇秦並沒有因此而頹廢,他反而發奮圖強,拿出鬼谷子臨下山時送給他的《陰符》一書刻苦攻讀,晚上困了的時候就用錐子刺自己的腿骨,我們所熟悉的“頭懸樑,錐刺骨”,其中“錐刺骨”描述的就是蘇秦。

接下來我們要去拜訪的是蘇秦的鄰居茅蒙,據史料記載,茅蒙生於戰國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因爲當時諸候爭霸,戰禍連綿,出於對世道的不滿,所以隱居雲夢山隨鬼谷子學習養生之術。所以在歷史上關於茅蒙的記載並不是很多。拜過茅蒙之後,我們再去看看蘇秦的老對手張儀。

張儀,戰國時魏人,曾爲秦相數年,他雖和蘇秦一塊兒拜鬼谷子爲師,但他專攻連橫術,倡導“事一強而攻衆弱”,蘇秦主張把六國聯合起來對付秦國,而張儀主張採用“遠交近攻”戰略,逐步瓦解六國的合縱盟約,而最後事實證明,張儀計高一籌,戰勝了蘇秦,爲後來秦國統一六國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戰國軍校”四個字是原國防部部長張愛萍上將題寫的,拿相機的朋友可以在此照像留影。

好,大家隨我一同到上邊看看鬼谷先生的關門弟子毛遂。這就是毛遂洞,是一天然洞窟,約20平方米,洞頂由鐘乳石構成。毛遂,河南原陽人,有膽略,善言辯,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外交家,看到門口這幅對聯“活人妙術千秋重,濟世靈丹萬古揚”是明代留下來的,是後人對毛遂濟世救人的功德的高度讚揚。“毛遂自薦”的故事相信大家也都非常熟悉,當時是趙孝成王九年,秦攻趙都邯鄲,平原君受命向楚國求援,約文武兼備者二十人同往。已經有十九人,還有一個人未定,毛遂自己推薦自己,願與平原君一道同往,平原君與楚王談論半日不決,毛遂按劍而上,直陳利害,終於說服楚王出兵救趙。後來平原君稱讚毛遂:“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雄師。”毛遂他爲什麼會住在這兒?我們轉過身來看對面的山洞,那是龐涓洞,(手勢),說到這兒,各位可能會想,爲什麼鬼谷子的衆多弟子都住在南山,唯獨龐涓住在北山,而且又是一個不顯眼的地方呢?各位都知道龐涓心胸狹窄,嫉妒孫臏的才能,處以臏刑加害孫臏,後被孫臏用計射死在馬陵道。傳說龐涓死後陰魂不散,跑回雲夢山,鬼谷子惡其爲人,不讓他進住南山,礙於他苦苦哀求,就說你到北山去和衆神仙一起享受人間煙火吧。於是龐涓就選擇在這裏居住,而毛遂洞與龐涓洞遙遙相對,據說是鬼谷子特意安排毛遂住在這裏晝夜監視龐涓的行蹤的。不過很顯然這並不是真實的歷史,而事實上現在人們研究鬼谷文化,也是綜合了歷史、宗教和傳說三個方面的。

雲夢山現在被軍事科學院指定爲“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研究基地”,看對面的題詞,“神人斯在”就是原軍科院副院長戴怡芳題寫的。“聽濤”二字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劉炳森留下的墨寶。大家可以看到右側山谷有水流的痕跡,每年七八月份,水簾洞裏涌出的水,在這個地方會形成一道瀑布,我們從這經過的時候也可以來到水濤的聲音。

繼續上邊請。看,這就是鬼谷祠牌坊,“鬼谷祠”三個字是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先生書寫的。“鬼谷三卷隱匡天下,兵家七國纔出一門”是我國著名的書畫家張重梅先生書寫的,講述了鬼谷子及其弟子在七國爭雄的年代縱橫捭闔共同演繹了諸多歷史奇聞。中間的對聯“志匡天下創序育人功垂萬世,心懷國是著書立說名播千秋”是由河南省文化廳副廳長周鴻俊先生書寫的。我們再到背面看看,中間這副對聯“數學、兵學、遊學、出世學、學之不盡,軍戰、心戰、謀戰、縱橫戰、戰之必勝”,也是由張海先生書寫的,是對鬼谷子學術思想的高度概括和讚揚。

在鬼谷祠旁邊,有一青牛洞,這是當年鬼谷子飼養青牛的地方。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淇縣風光展廳,裏面共有照片56幅,是系統介紹我縣自然人文景觀的,大家可隨意看一下。

(手勢往上指)各位看到的高高的塑像就是鬼谷先生,好,讓我們到上面拜訪一下這位曠世奇人,上去時大家可留心查一下這裏的臺階,共有3層26步,是後人爲紀念鬼谷先生在農曆3月26日仙逝而特意設計修建的。上來之後,看到這幅對聯“出水簾跨扶青牛,執柺杖駕起祥雲”是明代留下來的。現在已經被載入了《中國楹聯大觀》,“威鎮山東”則是說鬼谷子和他最得意的弟子孫臏在太行山以東這一帶地區威望極高,可以氣鎮風雲。

看到這一尊高3.5米的塑像,就是鬼谷子王禪,他一手握竹簡,一手放背後,好像還在爲衆弟子授書講課,兩側的對聯“心向鬼谷通臆測權謀解世上情故,身居雲夢精揣摩術數曉天下事緣”說的是鬼谷先生雖然深居雲夢山,但由於他精通揣摩、術數、臆測、權謀之道,所以依然能夠通曉天下大事,瞭解世上情緣,這幅對聯是對鬼谷子才智的高度讚譽。

接下來,我們來到的就是古軍校的自然大教室--水簾洞。在水簾洞口有明代留下來的一首詩:《詣水簾洞有感》。內容是:天開玄竅授名賢,地涌靈泉在裏邊,萬古水甘簾不卷,有誰讀易絕韋編。意思是說,大自然形成了如此神奇玄妙的鬼谷洞,讓鬼谷子在這裏教出了一大批高徒。洞裏邊的泉水香甜爽口常年流淌,山頂上流下的水像簾子一樣懸掛在洞口,當今世上又有誰能比得上鬼谷先生這樣高深莫測的學問呢?這是明代竇文書寫的。我們看“水簾洞”三個大字,右邊的六個小字“鬼谷先生隱處”,也竇文寫的。(水簾洞口)我們看到的這些碑文都是元、明、清留下來的摩崖石刻,在20xx年6月份,這方摩崖石刻還被國務院公佈爲了“國家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都是無價之寶。大家看這兩首詩,是明代御史孫徵蘭留下來的:《仙洞偶筆》,“盤古誰施開混針,斜穿山腹作仙心。我來洞代仙開口,心似山空古在今。”第二首“洞爲仙人萬古留,泉滃仙髓帶雲流,乘雲願灑泉爲雨,飛潤閆浮四百州。”這兩首詩是讚美鬼谷洞的。接下來我們看的這塊石碑是目前雲夢山保存最古老的碑,刻於大元大德三年,由曾任翰林學士、中奉大夫也就是負責爲皇帝起草詔書、負責編撰國史的王惲書寫的。王惲在遊覽了雲夢山後還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徘徊讀盡摩崖記,卻笑無能繼後蹤。”一方面說明當時雲夢山的碑刻、摩崖非常多,另一方面也道出了對鬼谷子的敬仰。這塊碑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下邊這個贔屓了。傳說贔屓是龍王的第九個兒子,龍生九子各不相同,贔屓也是龍的一種,它長有龜殼、龍頭、膺爪、兔尾。但你仔細觀察雲夢山的贔屓,卻可以發現,它是與衆不同的,是贔屓。爲什麼呢?順着龍頭指向的地方,裏面是教室,當年鬼谷先生講課有聲有色,非常精彩,贔屓頭向裏歪,也聽得津津有味,出神入化。日久天長,就成了現在這個模樣,可以說,這也是我們古軍校最專心的旁聽生了。另外它還相當於路標,爲大家指路呢,裏邊請吧。大家再看這一塊碑,是大明嘉靖四十六年留下的。上有這樣一句話:“雖齊魯燕趙三晉之民(這三個地方分別指山東、河北、山西),慕其威靈,躋躋蹌蹌伏首於祠下者,日以萬計”。這個“祠”就是“鬼谷祠”,這句話說明了當時雲夢山在周圍省份的影響之大。

進來之後,看到左邊的雕像,就是鬼谷子的母親,王霞瑞,被稱爲王老聖母。王霞瑞是淇縣北陽鄉王莊王員外家的大家閨秀,因食奇谷有了身孕,被父親趕了家門,跑到了雲夢山。在蟬鳴時節,生下一個兒子,隨母姓王,取名王禪。因爲王禪是在五里鬼谷出生,所以取道號鬼谷,世稱鬼谷子。大家請跟隨我一同到這裏邊看看,燈光若隱若現,大家請注意安全。水簾洞,又名鬼谷洞,洞高10米,寬6米,進深80餘米,是一自然溶洞,冬暖夏涼。走在這兒,我們可以看到地上有兩道痕跡,這就是當年鬼谷先生乘坐牛車出入時留下來的車轍印。走到這兒,看到一眼泉,這就是前面所說的“仙泉”,每到夏天汛期,泉水溢出,在洞外形成一道飛瀑,非常壯觀。作爲教室,這時鬼谷子和弟子們不能在這裏上課了,所以每逢七、八、九三個月,鬼谷子也會給學生放“水假”,流傳到今天,也就是放“暑假”的由來了。來到這兒,走了一半兒,向裏還有三、四十米深,但是在這個洞口有一塊石頭擋住了,叫試心石。如果有誠心的話,再胖的人也可進去,如果沒有誠心,再瘦也是進不去的。當年鬼谷子是在裏邊住的,學生在外邊,誰要有不懂的問題想向老師請教,也必須彎腰躬背繞過試心石,所以,現在學生們見老師都是要行鞠躬禮,據說也就是從這裏留傳下來的。

孫臏洞,也叫洗塵洞,該洞爲一天然洞窟,我們看到的石門、石柱、楹聯都是明代留下的。(手指)“道講刑名勳垂渤海,胸羅兵甲氣鎮風雲”和裏邊的對聯“會衆英勘亂天下,掃羣魔旋轉乾坤”都是對孫臏功勳和學術的高度贊述。我們看到這些石刻共41幅畫,19個劇目。經省戲劇研究所有關專家和淇縣戲曲老藝人鑑定、辨認、考證,爲明代中期所刻。上面還有三幅畫(手勢)。看過洗塵洞之後,大家可能會問,爲什麼老師站在外邊,而學生卻坐在屋裏呢?這裏還流傳有一個“調師離位”的故事。鬼谷子爲了測試孫臏、龐涓的智力,出了這樣一道題:“從今天開始,我坐在屋裏三天不動,誰能把我從屋裏請出來,就把這個位置讓給誰”。龐涓脫口而出:“這還不好辦,我先來”。於是,三天之內龐涓用了“山上來強盜了”、“廚房失火了”、“師爺去世了”等很多計策,都沒有成功。到了第三天黃昏的時候,孫臏對鬼谷先生說:“老師,請你出屋難,但把你請進屋卻不難。”鬼谷子說:“一樣難。”孫臏搖着頭說:“我不信。”鬼谷子說:“走,試試。”說着師徒二人就邁出了屋門,鬼谷子後腳一跨出門檻,孫臏倒頭便拜,說:“師父,我終於把您請出來了。”鬼谷子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鬼谷子站外邊,學生坐屋裏。老師站着講課,學生坐着聽課,據說也是源自於此。(照 像)

(快拿慢吃、巧造無煙柴、三文錢堆滿屋)

站在青龍背上,我們可以看到原國務院副總理方毅題寫的“龍吟”二字。青龍背也叫九龍背,在這兒大家環視一下,雲夢山周圍是羣山環抱,而且不多不少,剛好由九架山樑和九個山溝匯聚而成,所以被稱之爲“九龍匯聚”。所以說雲夢山是靈氣匯聚,所以也難怪鬼谷子會選擇此處著書辦學。

而在鬼谷子之後,氟教道教也都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在此活動。我們看到東邊的大殿就是氟教的活動場所--雲峯寺。氟教創建於公元前5-6世紀中期的古印度,創建人是釋迦牟尼。他和中國歷史上的孔子基本生活在同一個時期。作爲一種外來宗教信仰,氟教在中國的傳播共分爲五個時期:兩晉、兩漢時,氟教開始傳入中國並流傳到民間;南北朝時,氟教得到統治階級的扶持和青睞;隋唐時,氟教在中國開始融合,形成了氟教的又一興盛期;盛唐時,是氟教在中國發展最鼎盛的時期;唐武宗會昌年間滅佛興道,氟教元氣大傷,漸瀕滅亡。其中氟教中的禪宗分爲南北兩宗,也就是所謂的“南頓北漸”,現在我們看到右側山體上的“頓悟”二字,就是南宗的主張。他們不坐禪、不念經,主張佛在心中,我就是佛。作爲外來宗教,流傳到中國後,必須地方化、民族化,才能生存和發展,氟教也不例外。比如氟教中的佛主,在古印度被稱爲“釋迦牟尼”,而中國老百姓卻稱其爲“如來佛主”。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氟教對中國古代的發展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氟教的教義、教規成爲了古代人們約束自己道德、倫理行爲的一種標準。進入雲峯寺前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氟教場所內,禁止喧譁、拍照,不能腳踩門檻,進入大殿也不能用手觸摸佛像和殿堂裏的器物。雲峯寺由正殿和東西廂房組合而成,正殿供奉的是橫三世佛,即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佛、裟婆世界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兩座廂房供奉有四大菩薩:觀音、文殊、普賢、地藏王。

前邊則是道教信仰聖地――上聖廟。提到道教,它被譽爲中國的國產教,主要供奉對象是三清、四御、三官等。主要名稱有:宮、觀、廟等。在中國曆代時期和社會都具有較大的影響力。道教初創於東漢時期,創建人是張陵,又名張道陵,他是今江蘇豐縣人,博通五經,精於儒學。曾任巴郡江州(今重慶)令。晚年感嘆治學對於當時的社會現狀毫無用處,於是棄官隱居於今四川的鶴鳴山,改修長生之道。隱居期間,終日閉門不出,著道書24篇,並自稱“大清玄元”,得黃帝九鼎丹法。相傳永和六年(141年),太上老君親傳張陵《新出正一盟威之道》,並命他爲天師。從此張陵及其徒衆就根據此道書,用符水、咒語等爲百姓治病。由於治病效果顯著,當時的百姓將其奉若神明,拜其爲師的不計其數。隨着張陵等人在當地影響的不斷擴大,張陵就模仿漢代的行政制度,建立了一個組織嚴密的宗教集團,由於規定入教或治病的民衆必須交納“信米”五斗,帶有教衆之間互幫互助的性質,所以被稱爲“五斗米道”。後來奉道家創始人老子李耳的《道德經》爲道教經典名作,歷經發展,道教形成了全真道與正一道兩大教派。全真道創派人爲王重陽,全真道教衆必須出家,住宮、觀,不得娶妻生子,並有嚴格的清規戒律,主張道、佛、儒三教合一。正一道爲元代形成,正一道教衆可以不出家,可以有家室,不住宮、觀,清規戒律不如全真教嚴格。

上聖廟始建於隋唐,興盛於明清。後因自然災害、戰爭等原因成爲廢墟,七八十年代老百姓捐資重新修復,至現在規模,整座建築坐北朝南,主要建築位於一條中軸線上,左右建築相互對稱。三清殿屋頂是重檐歇山頂建築結構,裏邊供奉有道教神仙譜系中地位最高的三位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靈宵寶殿是單檐式歇山頂建築結構,前面是捲棚頂,裏邊供奉的是四御之一“玉皇大帝”,老百姓稱其爲“老天爺”。

接下來,我們可以品嚐一下龍泉水。龍泉水裏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此井僅有兩米八深,但一年四季從未乾過,是雲夢山的主要水源之一。當地百姓也都說:喝了龍泉水,有病治病、沒病健身。大家可以品嚐一下。

品過龍泉水,我們來看看鬼谷子收徒考試的場所--捨身臺。捨身臺高13米,寬3米,當年鬼谷先生在雲夢山聚徒講學時,凡來投師學藝者,必須先攀壁而上,再由臺頂往下跳,以測試他們的武功和有無捨身求學的勇氣、誠心。如果敢跳下來,鬼谷子就會收他們爲徒,否則,就不收。“捨身臺”三個字是由我國著名女書法家周昭怡書寫的。

鬼谷子是一位曠世奇人,這不僅是由於他教出了一批出將入相的高徒,更主要的是他的博大精深的學術思想。接下來,我們看到的就是《鬼谷子》兵書,是由我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先生書寫的。他的漢隸銀劃鐵鉤,剛柔相濟,筆筆入神,可以說是當代書法的珍品。《鬼谷子》兵書由捭闔、反應、內揵等十四篇組成,這部書闡述的智謀與技巧在當今社會被廣泛運用到政治、外交、軍事等領域,並收到了奇效,對當今社會的外交、經貿、公關等領域也具有參考和借鑑價值。

接下來各位看到的這三個人物也都曾在雲夢山隱居。

甄濟是唐代定州無極縣人,他從小聰穎過人,孤傲好學,品行端莊,文采飛揚,曾隱居雲夢山讀書十年。唐太宗派到四處尋訪賢才的節度使發現了他,並把他舉薦入京,任安祿山手下的范陽掌書記,後來他發現安祿山要密謀反唐,便將此事告訴了衛令齊紀,並謊稱病重歸隱雲夢山。安祿山叛唐以後派節度使蔡希德請甄濟出山,他面對威逼利誘,不動聲色,蔡希德被其感動,於是謊報甄濟大病在身,無法出山。隸宗即位後,詔甄濟進駐三司衙門晉封祕書郎,並讓安祿山的手下對其跪拜,以愧其心。甄濟“出雲夢、歸雲夢,鄙視官祿,高風亮節”在歷史上成爲一段佳話。明代大詩人李東陽曾賦詩《青巖山》讚美,詩中寫道:青巖山,甄郎高風不可攀,祿山使者封刀還,入東京,見黃蓋,帝勒僞官皆下拜……

尉繚是戰國時期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著名的軍事理論家,曾應魏惠王的招聘向其陳述兵法,著有《尉繚子》24篇傳世。

徐福,戰國末年秦國初年齊地人,曾隨鬼谷子學養生術,後爲當時著名的方士,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曾先後三次派他到海外求取仙丹,後率500童男童女出海未歸,不知所蹤。

接下來我們到雲夢大草原進行遊覽。

雲夢大草原位於雲夢山東側海拔500多米的山頂之上,遊覽面積8平方公里,是鬼谷子當年帶領學生演兵佈陣、習練兵法的場所。現存主要景點有八卦城、南天門、跑馬場、劍繡峯、兵書石刻、太陽洞、月亮洞等等。

首先,我們來到的是八卦城。八卦城是臺商投資興建,主要建築羣體按照八卦符號設計修建,所以得名。站在這兒,我們的腳下是一個羅盤,它共分爲三層,中間有一個香爐,香爐的平面和側面還分別雕刻有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標識符號。先天八卦是伏羲創制,他認爲乾坤定南北,後天八卦是周文王在先天八卦的基礎上進一步演繹推理而成,他認爲坎離定南北。

站在大殿門口,大家也不妨稍作停留。我們看到裏邊供奉的就是鬼谷仙師——王禪老祖。古有詩聖杜甫、茶聖陸羽,鬼谷子呢,則被後人譽爲是“智聖”。這尊塑像總高8米,重12噸,造價150多萬。而且我們還可以看到,鬼谷子面容慈祥,和藹和親,眼睛也在對着我們微微笑,眯成了一條縫,但是,我們一步一步走近他的時候,你卻還可以發現,他的眼神在發生在微妙的變化。是的,他的眼睛在一點兒一點變大,走到他跟前的時候,他已經不再是笑容可掬的老者,而是非常睿智的一種神態了。

旁邊還有八卦城建築羣體規劃圖,大家感興趣的話也可以來看一下。

接下來我們來到的是南天門。這裏的臺階設計非常獨特,向上看全都是臺階,而回頭看呢,卻全部都是平臺,行走起來也不會很累,和南京中山陵的臺階設計理念一樣。站在這裏,我們還可以看到上邊有一幅對聯“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中間則是九龍壁,九龍壁是一幅抽象的潑墨意會畫,上邊有九條神龍,大家不防也找 一下。

漢白玉石雕“雙龍戲珠”形象生動、栩栩如生,也可謂石刻藝術中的珍品。

向上看,這裏共有臺階55個,也是爲了紀念南天門在建國55週年陰曆五月初五竣工而特意設計的。登上南天門,可以看到,周圍欄杆中間也有許多形態各異、雕工精細的龍碑。而且,置身其間,更加強烈地感受到了南天門的巍峨壯觀,愈發感覺自己的渺小。向東看,“天德”二字赫然醒目,是投資商混元禪師留下的墨寶,古人云:上天有好生之德嘛!細心的遊客可能也有所發覺,其實南天門並不朝南,而是東南方,但它和混元禪師所處的仙佛寺位於一條中軸線上,故名。

站在南天門東側,我們可以看到,這裏是十里斷崖的制高點,俯視腳下,懸崖陡峭,憑欄遠眺,沃野千里,雲霧迷濛,好像人間仙境。雲夢山是太行山的.餘脈,而在此處,它嘎然而止,形成了一個非常奇特的斷崖,向東眺望,鐵路、公路、火車、汽車、田野、村莊,炊煙裊裊,如詩如畫,向南可看到盼子歸峯。傳說,王禪離別母親外出求學,王老聖母思念他的兒子,整天在陡峭的懸崖邊思盼,望眼欲穿,晚上還能聽到老人嗚嗚的哭聲,日久天長,絕崖處就形成了一位依山老人,人們稱她爲“盼子歸峯”。

走下南天門,沿環崖步道繼續向南行走,大家請注意安全。沿環崖步道有十四座草亭,每一座草亭都以《鬼谷子》兵書十四篇篇名命名,並且還附有碑刻,記載了兵書的精髓概括,咱們邊走也可以來領略一下鬼谷文化的高深玄妙。

前邊蒙古包,我們可以在那兒品嚐奶茶,欣賞別樣風情的的蒙古舞蹈,還可以縱馬馳騁,體會一下跑馬的感覺。

繼續前邊走,我們可以看到獨具風情的山頂草原。這裏雖地處海拔500多米的山頂,但土質肥沃,草木茂盛,山勢平緩,駿馬秋風,一派大漠風光,使您彷彿置身於蒙古大草原,沿草原向南,您可站在十里絕壁極目遠眺牧野古戰場,緬懷歷史,憑弔先人,體驗戰火紛飛驚心動魄的戰爭歲月,體會戰爭留下的傷痕與蒼涼。微風吹來,掀起層層波浪,不禁有種“人在草原走,身在浪裏遊”的觀感。美國芝加哥大學女教授斯特恩.道特女士曾經讚歎:我到過中國很多很多地方,這裏是最美麗最美麗的地方之一,這裏有一種獨特的、純潔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天然的美。有一位著名的詩人,遊覽草原後也即興留下:“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你的震撼都是永遠而迷人的,你的風你的雲你的陽光你的草甸,特別是在這個夏日的傍晚,在夕陽回望的那一瞬間……” 真可謂“日照山石萬點金,風吹草低千層浪”。

草原上最高的山峯是劍繡峯,海拔584.5米,是當年鬼谷子率徒觀星象的地方。如“靜雲如瓦片、天大旱”,“朝看天昏黃、遍地是海洋”,“氣旋月、大風颳”,“氣旋陽、沙塵狂”等很多民間諺語都是鬼谷子當時流傳下來的。大草原上,鬼谷子當年斬草爲馬、撒豆爲軍、點石爲兵,帶領學生演兵佈陣、習練兵法,揣摩出了諸如八卦陣、握奇陣、蟠龍陣、顛倒八門陣等一個個陣法,神出鬼沒、奧妙無窮。孫臏、龐涓、蘇秦、張儀等春秋舊中國時期的曠世奇才,都在這裏從師於鬼谷先生,學有所成後,走出雲夢,或將千軍萬馬,或運籌帷幄之中,在動盪而輝煌的年代鬥智鬥勇、合縱連橫、叱吒風雲,共同演繹出“鬼谷三卷隱匡天下,兵家七國纔出一門”的歷史奇聞。大草原上,不僅展示了當年鬼谷先師收徒講學的生活片斷,也是對當代青年進行品德智力教育的一個基地。如鬼谷子要求孫臏、龐涓用簡潔的文字寫出中秋夜景,龐涓不假思索提筆寫出:明月當空,繁星點點。而孫臏再三斟酌,寫出:月朗星稀。

前方是孫龐對弈雕塑,從他們的面部表情,大家也不難猜出,哪位是孫臏哪位是龐涓。再向前走,還可看到一方大型漢白玉石刻巍然矗立,《鬼谷子》兵書全文躍然石上,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的漢隸墨寶銀筆鐵勾,筆筆入神啊!

站在這兒,向東看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向西看,是起伏不斷的連綿羣山。而在東南方,還可遠觀到牧野古戰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帶領西方、南方各部落的軍隊進入商紂王,戰爭在商朝都城郊外牧野展開。那時商紂的軍隊正在同東夷(今山東)作戰,來不及調回,就臨時把大批奴隸起來,開赴前線,奴隸無心戀戰,陣前倒戈,血流漂杵,周軍攻入商都朝歌,紂王自殺,商朝滅亡。

太陽洞、月亮洞位於斷崖峭壁之下。傳說,後弈射日射掉九個太陽,剩下一個太陽躲到洞內才倖免遇難,後來太陽爲感謝此洞的救命之恩,從早到晚透過石門石窗把光線射到洞中,所以得名太陽洞,更加奇特的是,太陽洞頂還有一隻自然形成的太陽鳥,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月亮洞之所以得名,是因爲站在洞裏回望洞口,極像一彎新月,裏邊供奉有嫦娥和吳剛。洞口的吳剛捧着桂花酒,歡迎每一位客人品嚐,當您登上月亮洞,也真有登上月宮的感受。據說當年鬼谷子也曾率徒在太陽洞、月亮洞內觀日望月,研究天文地理。月亮門上有一幅對聯:石洞無燈憑月照,山門不鎖待雲封。對仗工整,內容貼切,意境優美,可謂上上之作。

曾經,在《大河報》上看到過一篇名爲《走近雲夢大草原》的文章,從字裏行間,不難看出是一位遊客在遊覽過大草原之後有感而發,而且文筆流暢,措詞優美,情真意切。其中,最後一段如此寫道:行走在草原東側的環崖步道上,俯視腳下,懸崖陡峭,憑欄遠眺,沃野千里,感觸天地之造化,令人陶醉在邊塞風光獨有的中原文化裏,沉湎在浩瀚悠遠的歷史積澱中,彷彿使人置身於旌旗獵獵的演練場,看到了足智多謀、氣宇軒昂的鬼谷王禪,看到了孫臏龐涓鬥智鬥勇、蘇秦張儀合縱連橫,也看到了在國家危亡時刻義無反顧挺身而出自薦說敵的毛遂,還有“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義士荊軻,他們或深謀遠慮決勝千里,或脣槍舌戰慷慨陳辭,或陰險狡詐鼠肚雞腸。夕人已作古,浩氣長留存,妒賢嫉能、奸獰虛僞的人終將在人們的不屑不齒中被風吹雨打去,而忠誠睿智、寬宏厚道的志士卻受到一代又一代人們的推崇和膜拜,不斷在天地間昇華,在歷史中永恆。

各位朋友,這裏的草原最美,這裏的空氣最鮮,這裏的日光照最長,這裏的綠色覆蓋面最寬,這裏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最深厚,伯樂識千里馬,貴人選好景區。雲夢山隨時歡迎您的再次光臨!

河南導遊詞5

嵩山是道教五嶽聖地之一,舊時漢族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中嶽嵩山君神。古稱中嶽,爲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河南省西部,屬伏牛山系,地處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嶽的中嶽。嵩山總面積約爲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最高峯連天峯1512米;東西綿延60多公里;東依省會鄭州,西臨古都洛陽,南依潁水,北鄰黃河。地處中原,東西橫臥,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嵩高”、“崇山”,西周時稱天室山。公元前770年平王遷都洛陽後,以“嵩爲中央、左岱、右華”,爲“天地之中”,稱中嶽嵩山。嵩山又分爲少室山和太室山兩部分,共72峯。海拔最低爲350米,最高處爲1512米。主峯峻極峯位於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峯連天峯位於少室山,高1512米。嵩山北瞰黃河、洛水,南臨潁水、箕山,東接五代京都汴梁,西連十三朝古都洛陽,素有“汴洛兩京、畿內名山”之稱。於奇異的峻峯,宮觀林立,故爲中原地區第一名山。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親臨,更是神仙相聚對話的洞天福地。《詩經》有“嵩高惟嶽,峻極於天”的名句。

古時,嵩山名爲“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國語·周語》稱禹之父鯀爲“祟伯鯀”,“崇高”之名緣結於此。《史記》中記載:“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爲中嶽,而四嶽各如其方。”據東漢班固《白虎通》曰:“中央之嶽,加嵩高宗者何?中嶽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也。”西周時稱“嶽山”,周平王遷都洛陽後,定嵩山爲“中嶽”,五代以後稱“中嶽嵩山”。唐武則天(公元695年)封禪嵩山時,改中嶽爲神嶽。自北宋以下,俱稱中嶽嵩山至今。

嵩山屬伏牛山系,主脈在登封境內,連綿六十多公里。嵩山中部以少林河爲界,中爲峻極峯,東爲太室山,西爲少室山,嵩山是其總名。古人以太室爲嵩山主山,太室少有奇峯,東西起伏如眠龍,故有“華山如立,中嶽如臥”的說法。兩座高山層巒疊嶂,綿延起伏於華夏民族萬里母親河黃河南岸。歷代的帝王將相、墨客騷人、僧道隱士,根據這些山峯的形態,給這些美麗的山峯命名,遂有七十二峯之說。

這些山峯是根據其坐落方位、形狀、外貌、名人遺蹟、神話傳說而命名。往往每一峯名就包含一個有趣的故事。玉鏡、獅子、虎頭、玉柱、香爐、羅漢、玄龜、臥龍、老人、石筍、卓劍嵩山等峯是以形狀外貌而命名。玉鏡峯,“皎皎冰盤營百圍,廣寒宮殿見依稀。春山萬疊渾如洗,浮翠光中一鏡飛。”臥龍峯則是“頭角低迴蘚蔓封,蛇蜒端似臥真龍。旱乾歲禱多靈應,時見油雲出此峯。”老翁峯,“翳霧埋雲皓首翁,難將書傳考前蹤。商山羽翼朝家後,化作中天一石峯。”而卓劍峯,其狀爲“一峯卓立列嵩中,紫氣騰騰射鬥虹。昨夜洞賓經過此,卻遺長劍倚崆峒。”

起雲峯、望洛峯、太陽峯、連天峯等顯然以其坐落方位命名。望洛峯,有詩云:“憑高懶上三山頂,望遠偏驚兩月空。試向此間登眺處,洛陽形勝在嵩中。”登嶺可見洛陽。太陽峯,“榻搖經影來山麓,錫柱晴光出嶺頭。獨步高明時正午,頃令萬壑失陰幽。”峯頂高明,日光畢照。少陽峯,“曉星才撤曙方明,乘興探奇陟少陵。忽覺丹霞來襲體,不知旭日自東生。”連天峯,峯勢獨高,望之若與天接,可謂,“天連嵩嶺嶺連天,曉抹青雲晚帶煙。且說匡廬高萬丈,與天連也未相連。”一些峯名同統治者神化自己有關,而利用嵩嶽神化自己莫過於漢武帝了。許多峯名同他有關。如黃蓋峯,相傳漢武帝在峯下獲“玉人”,時此峯上有黃雲如蓋,故名。萬歲峯,相傳漢武帝至此聞山呼萬歲,故名。會仙峯,相傳漢武帝在此下棋而名。繫馬峯,是他封禪繫馬之所。八角井則是他煉丹之處。鳳凰嶺的命名在唐代,相傳唐高宗登遊時有鳳凰飛集其上,故名。統治者以“神”來鞏固自己的特權地位,其用心可謂良苦了。

嵩山峯秀,水也美。據載有河、池、潭、泉多處。穎水,源出少室山穎谷,流經黃蓋峯西,向東流入淮河。石淙水,源出嶽頂,下流同穎水匯合。唐武后遊嵩山,曾在水傍建離宮。五度河,源出山之東谷,其水瀠回者五,故名,東南流入穎水。其他還有少陽河、李莊河、雙溪河、石柱川等。潭有龍潭,位於黃蓋峯東北17裏,其潭有九相連屬,傳說有神龍主之,故爲歲旱祈雨處。池有中天池、帝聖池、京兆王池。泉有天門泉、太乙泉、鳴琴泉、雙泉、七星泉、醒心泉、玉皇泉、許由泉、卓錫泉。卓錫泉,相傳爲禪宗二祖慧可卓錫杖得水處。

河南導遊詞6

初祖庵位於少林寺西北2公里處的五乳峯下,是爲紀念禪宗祖師達摩而修建的,現存有一殿、兩亭和千佛閣等建築。初祖庵大殿建於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面闊和進深均爲3間,單檐歇山式琉璃瓦剪邊頂,殿內的木構樑架和斗拱都具有典型的宋代風格。

大殿的前檐立有4根石柱,柱面浮雕有海石榴、卷草、飛禽和伎樂等圖案。殿內有石柱4根,柱面浮雕有神王、盤龍和嬪迦等。殿內明間置佛龕一座。大殿東南有古柏一株,相傳爲唐初禪宗六祖慧能所植。庵內還保存有書法家黃庭堅、蔡卞等人書寫的讚頌初祖達摩的碑石40餘通。初祖庵爲研究宋代至清代的佛教建築、雕刻和書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參考資料。

河南導遊詞7

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爲安頓年年個印度高憎拔陀落跡傳教而依山敕建少林寺。釋迦牟尼大第子摩訶迦葉的第二十八代佛徒達摩泛海至廣州,經南京,北渡長江來到嵩山少林寺,廣集信徒手傳禪宗,被佛教界尊奉爲中國禪宗的祖初,少林寺也被奉爲中國佛教的禪宗祖庭。

天下第一名剎、禪宗祖庭、少林武術的發源地少林寺,因其座落在河南省登封市中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以禪宗和武術並稱於世。隋唐時期,已具盛名;宋代,少林武術已自成體系,風格獨絕,史稱“少林派”。成爲中國武術派別中的佼佼者。

元明時期,少林寺已擁有憎衆二千餘人,成爲弛名中外的大佛寺;清代中期以後,少林寺逐漸衰落。少林寺雖歷經滄桑,但是留存下來的文物仍然相當豐富。如:自北齊以後的歷代石刻四百餘品;唐至清代的磚石墓塔二百五十餘座;北宋的初祖庵大殿;明代的五百羅漢巨幅彩色壁畫;清代的少林拳譜和十三和尚救秦王等彩色壁畫等等,都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少林寺僧練習武藝形成的拳術派別,世稱少林派,聲震海內外。無奈清末以降,屢被戰火。尤以1920年之禍爲劇,軍閥石友三火燒少林寺,致使主要建築天王殿、大雄殿、藏經閣、鐘鼓二樓等和諸多珍貴文物如少林寺志、少林拳譜木刻版、北京銅版藏經、達摩面壁石等俱爲灰燼。不過解放後數次修繕,又使寺院得大改觀。

少林寺規模很大,現在人們通稱的少林寺是此寺的中心部分,總佔地面積約3萬多平方米,它沿山坡而建,中軸線建築自山門至千佛殿共七進院落。山門爲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奉敕創建,1974年翻修。門額上的“少林寺”橫匾爲清聖祖康熙皇帝親筆字。碑林中多唐、宋、元、明四朝名人的作品,在書法、繪畫、雕刻藝術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如王知敬書寫的《大唐天后御製討書碑》、宋代米芾的《第一山》等碑及諸禪師的傳記、少林拳法等。天王殿前懸掛清幹隆皇帝御書“天下第一祖庭”匾一塊。天王殿東北角的碑樓內有大唐碑一通,正面是李世民爲表彰少林寺僧助唐戰功而寫給少林寺主持的賜文,俗稱“李世民碑”,是寺內最重要的碑刻,還有明《達摩一葦渡江畫像碑》等。

天王殿東西分別有鐘樓、鼓樓。在鐘樓上放有金代大鐵種和明代的地藏王鐵像兩件鑄鐵文物。當年大火吞沒鐘樓時,大鐵鐘正好落在地藏王鐵像上,鍾碎像毀,後修復如初。大雄殿爲正殿,金代建築,明清時重修。再後爲藏經閣,乃是法堂,閣後是方丈院。方丈室之後,爲達摩亭,也稱立雪亭。是二祖慧可立雪斷臂得受達摩衣鉢法器處。

相傳慧可前來拜謁達摩之時,說:我心不安。達摩師讓其交付本心,方可安心。二祖遍尋不得,於是乃悟。後慨然斷臂以示決心,終得達摩認可,遂傳衣鉢。亭內有達摩銅像,上面有清高宗幹隆皇帝御書“雪印心珠”橫匾一塊。

千佛殿是少林寺內最大的殿宇,地面有48個坑,是少林僧人練拳站位所留腳步遺蹟。千佛殿東側是白衣殿,有白衣大士銅像,現爲白玉佛像並置面壁石等。少林寺西南約300米處的山腳下,是我國現存古塔數量最多的塔墓羣,爲少林寺歷代和尚的墓地外還有初祖庵,內有古柏一株,相傳爲唐初禪宗六祖慧能所植。

達摩洞是相傳達摩當年曾在此面壁9年的洞。少林武術源於達摩祖師所創“心意拳”,是達摩觀察百獸動態,結合民間武打藝術所創的拳術,少林武術館館內設有露天演武場,可供遊人觀摩少林武術表演。

河南導遊詞8

各位遊客朋友們: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黃河小浪底風景區位於孟津縣小浪底村,是集觀光、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特大型省級生態旅遊區。說起這個小小的村落,還和一個治水名人有關呢!相傳4000多年前,這裏還叫做“丹陽”,大禹治水經過此處,同丹陽村村民一同舍小家爲大家,終於平息水患,爲紀念他們,就把丹陽村改成小浪底啦。

黃河小浪底景區地跨洛陽、三門峽、濟源三市,總面積1262平方公里,全長175公里,由小浪底大壩、荊紫山、八里峽、三門峽大壩4個片區組成,是大黃河之旅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區位於黃金旅遊線路——河南“三點一線”上,地跨黃河南北兩岸,集小浪底工程文化、山水文化和歷史文化爲一體。

治黃文化,興利除害、福澤人民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世世代代爲之奮鬥不息的歷史縮影。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但同時也爲人類帶來了災難。衆所周知,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但每年衝出的泥沙量很大,若堆成1米高1米寬就可以繞地球3周,造成的危害可想而知。黃河自有史記載以來,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按照毛澤東同志提出的“一定要不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從根本上治理好黃河。在世紀之交,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建成,真正開闢了黃河安瀾、造福人民的歷史新紀元。它的建成,不僅鎖住了幾千年放蕩不羈的黃龍,使其充分展示防洪、防澇、減淤、灌溉、供水、發電的綜合成效,還爲我國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旅遊景觀。

小浪底大壩不僅是中國治黃史上的豐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戰性的傑作,也是我國跨世紀第二大水利工程。總裝機容量爲180萬千瓦地下發電廠房,平均年發電量51億千瓦時,高281米,長1667米的黏土斜心牆堆石壩是目前我國江河上修建的一座最大的土壩。巍峨的進水塔,壯觀的出水口,在不足1平方公里範圍內擁有縱橫交錯的108條洞羣等,小浪底大壩工程創造了水利工程史上5項全國第一,5項世界第一。同時,下游防洪標準從60年一遇提高到了1000年一遇,解決了對下游的洪水威脅。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億立方米,改善黃河沿岸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條件。抗旱面積可維護2500萬畝,年使用發電總容量可節約煤炭210萬噸以上。這是中華民族治黃史上的一個奇蹟,也是旅遊者觀賞黃河滄桑鉅變的一大景觀。

大家可不要覺得這些工作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做到的哦!其實在建造大壩的時候也遇到很多困難,但最終都被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一一克服了。在土石大壩下還有70米厚的沙卵石,爲防止泄漏在壩下築起一道混凝土防滲牆,最深達80多米,是目前我國最深的防滲牆,人們稱其爲“地下長城”。另外,土石壩中還埋設幾百種儀器,像眼睛一樣隨時檢測着大壩的安全情況。整體設計施工又破解了10項世界難題,創造3項世界第一,6項全國第一。

朋友們,小浪底的建成不僅有效地治理了黃河,還造就了許多優美的景色。比如水庫大壩上游20公里處的黃河三峽,就是融小浪底與王屋山和荊紫山山水文化與歷史文化於一體的精華景區之一。三條峽谷各具風采:八里峽位於黃河中下游最窄處,兩岸斷壁如削,中間河水奔涌;孤山峽鬼斧神工,千仞壁立;龍鳳峽盤龍走蛇,曲折迂迴。峽谷景觀獨特,兼具我國山水風光中“南雄北秀”兩大特色。

每年的6月上旬到7月上旬,景區即迎來了又一個居“五一”黃金週之後的旅遊熱潮――“觀瀑節”。它是利用小浪底工程一年一度調水調沙資源,策劃打造的河南又一新的獨具特色的“旅遊節慶產品”。

調水調沙原理就是根據黃河下游河道的輸沙能力,利用水庫的調節庫容,有計劃地控制水庫的蓄、泄水時間和數量,把淤積在黃河河道和水庫中的泥沙儘量多地 送入大海,沖刷河牀,減緩泥沙的淤積。經過幾次小浪底水庫跳水調沙的成功運營,黃河中下游“地上懸河”河牀平均下降1米多,黃河三角洲溼地面積增加了6萬多畝,黃河入海口向渤海推進的1公里。同時,“觀瀑節”正是盛夏時節,天氣炎熱,酷暑難耐,景區內溫度比景區外溫度要低10攝氏度左右,可謂是“消夏”的好去處。

好了遊客朋友們,黃河小浪底的講解就要到此結束了。接下來各位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大家可以拍照留念,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再見!

河南導遊詞9

函谷關

函谷關位於豫陝晉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門靈寶市境內,距三門峽市區約75公里,靈寶市區12公里。函谷關始建於春秋戰國,後毀於戰火。1987年重修太初宮,1992年復建函谷關關樓,是一處融道家文化和軍事文化於一體的人文遊覽區。 函谷關是我國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道家學派開山鉅著《道德經》的靈谷聖地,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經》)、名關(函谷關)留芳青史,聲播海外。前中國道教協會會長玉溪道人閔智亭親筆爲景區題寫“道家之源”匾額。 該景區面積16.9平方公里,分爲函谷關和太初宮兩大部分。函谷關建於春秋戰國之際,“因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號稱天險”(《辭海》)。

春秋戰國以來,歷經了七雄爭霸、楚漢相爭,黃巢、李自成農民起義,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狼煙烽火,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太初宮是我國春秋末年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和文學家老子著述《道德經》的地方,他的著作《道德經》,其思想博大精深,蘊含豐富,涉及天、地、人各個方面,在政治、經濟、軍事、藝術、倫理、養生等領域都有獨到的見解,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自1992年以來,函谷關每年都要舉行老子誕辰紀念活動,屆時海內外旅遊者前來朝聖。主要景點有關樓、函關古道、太初宮、大道院、道家養生園、藏經樓、瞻紫樓、雞鳴臺、碑林、蠟像館、博物館等20餘處。

河南導遊詞10

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境內,地處中原,故稱中嶽,分太室、少室二山,各36峯,主峯海拔1492米。嵩山以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勝古蹟繁多,居五嶽之冠,全山有72峯,峯多寺也多,有“上有七十二峯,下有七十二寺”之說。有着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的嵩山,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主體由太室山、少室山東西兩座大山組成。嵩山被譽爲我國曆史發展的博物館,儒、釋、道三教薈集,擁有衆多的歷史遺蹟。其中有中國六最:禪宗祖庭——少林寺;現存規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現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嶽寺塔;現存最古老的闕——漢三闕;樹齡最高的柏樹——漢封“將軍柏”;現存最古老的觀星臺——告城元代觀星臺。

“日出蒿山坳,晨鐘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曲悠揚的《牧羊曲》依然讓人心如潮水。少林寺的秀麗景色早已從這首優美的歌裏栩栩如生地縈繞心懷。有着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的嵩山,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主體由太室山、少室山東西兩座大山組成。

嵩山被譽爲我國曆史發展的博物館,儒、釋、道三教薈集,擁有衆多的歷史遺蹟。其中有中國六最:禪宗祖庭——少林寺;現存規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現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嶽寺塔;現存最古老的闕——漢三闕;樹齡最高的柏樹——漢封“將軍柏”;現存最古老的觀星臺——告城元代觀星臺。此外,太室山黃峯蓋下的中嶽廟始建於秦,唐宋時極盛,是河南現存規模最大的寺廟建築羣;嵩陽書院氣宇恢宏、古樸高雅,宋時與睢陽、嶽麓和白鹿洞書院稱四大書院;加上蒼翠清幽的法王寺,迴環險絕的軒轅關、慧可斷臂求法的立雪亭等等,皆爲中國人文風物的瑰寶。

佛教傳入嵩山登封是在東漢永平年(公元71年)。此年,明帝劉莊傳旨在嵩山南麓的玉柱峯下建造法王寺,安頓西天竺高僧摩騰、竺法蘭在此翻譯佛經,傳播佛法。法王寺因此被定謂中國佛寺之始,世稱“中國第一菩提道場”。“陽城侯”(嵩山地區行政官員)劉峻,經明帝允許出家到該寺修行,劉峻被定謂中國第一位出嫁的佛教信徒,也是我國有僧之始。

有哪個地方能在禪宗上有如此衆多的彙集,只有嵩山!!看一看幽靜神祕的佛門勝地,感受那裏的清淨脫俗,也許會成爲每個喜歡旅遊者的一個美好的願望!

河南導遊詞11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光臨神農山風景名勝區參觀遊覽。

我是神農山景區的導遊員,我叫小李。願我今天的導遊服務能使您遊得盡興,玩得開心。您有什麼需要幫助,我會盡力爲您提供方便。首先,我先介紹一下神農山景區的概況。

神農山位於河南省沁陽市西北部23公里處,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說一下我們沁陽了,沁陽是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這裏曾是六個諸侯國的國都所在地,也是百家姓中“于姓”和“衛姓”的發源地;唐代詩人李商隱、元代科學家許衡、明代科學和藝術巨星朱載堉、清代民族英雄曹瑾、狼牙山五壯士之一宋學義等六十多位歷史名人都誕生或成長在這裏。歷史上,沁陽曾是豫西北一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經濟比較發達。改革開放以來,沁陽憑藉地位、資源、人文優勢,一躍成爲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縣)市之一。沁陽的旅遊景點是非常多的,有神農山、丹河峽谷、二仙廟、黃花嶺四大景區和朱載堉紀念館、博物館、曹公園等古蹟名勝景點處。大家有機會的話也可以遊覽一下沁陽的其它景點。

言歸正傳,我們神農山景區位於太行山南麓,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國家獼猴自然保護區、中國攝影家協會創作基地。,面積102平方公里,包括雲陽河、紫金山、白松嶺、臨川山、仙神河、懸谷山、沐澗山、黑龍潭等8大景區136個景點。經考證,這裏是炎帝神農嘗百草、辨五穀、登壇祭天的場所。因而得名神農山。這裏是一處集“雄、險、奇、秀、幽”於一體的典型山嶽型風景名勝區。這裏山水採日、月、雲、霞之靈氣,匯峯、谷、洞、石之精華,集鬆、花、鳥、獸之珍異,是太行山脈的一處勝景;在這裏您可以欣賞到“仰視爲峯,俯視爲嶺,平視爲牆”的峯牆地貌和三面絕壁、一面開放的甕谷地貌以及峯嶺相間、蜿蜒曲折的魚脊嶺地貌(城牆),還有懸溝、平底谷、障谷、隘谷地貌等壯麗景觀,讓您彷彿置身仙山妙境之中。這裏的人文景觀多姿多彩,歷代帝王如漢光帝、唐太宗、宋徽宗、元仁宗、清乾隆等以及李白、李商隱、韓愈、王鐸等文人墨客和文僧名道,拳豪義俠常在此祭祀覽勝,幸遊抒懷,傳教修身,留下大量名勝古蹟,詩文軼事。在這裏您可以領略到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雲陽寨、體現佛道共存的雲陽寺和清靜宮、建在絕頂之上比泰山南天門早154年的古建築三大天門和尊尊有佛名的千佛洞等等,再加之動人的神話傳說,更是賦予了這方山水以獨特的靈性和豐厚的文化。各位遊客,這就是我們神農山風景名勝區的大致概況。

河南導遊詞12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

鄭風苑景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東部風光旖旎的鄭韓故城之畔,溱水之濱,長1。2公里,佔地面積1000餘畝(水域面積200畝),有鄭風苑、鄭聲苑、歷史名人苑和遊樂園四大部分組成,主要有樂水亭、鄭風閣、鄭國東門、荷花仙子像、鄭聲苑、琴瑟宮、九曲流英、歷史名人苑等景點。免門票費!

該景區於2002年7月建成開放。苑內河橋路相連,林水亭相映,吃住遊相配。鐫刻有《詩經·鄭風》的奇石,形態各異;匯聚中國南北方名品的荷花,千姿百態,亭亭玉立;氣勢恢宏、妙趣橫生的壁泉飛瀑,使人猶處深山峽谷;造型別致的情侶小屋,令青年男女留連忘返;兒童樂園中歡聲笑語,樂趣無邊;釣魚臺上寧靜安逸,遮蔭避雨;亭臺軒榭造型各異,古樸典雅;“東周列國志石欄”堪稱中華一絕;在琴瑟宮要以欣賞到2000多年前的鄭國風情舞蹈表演及編鐘、古箏等樂器演奏,繞樑三日,意韻悠遠;登上鄭風閣,四周風光盡收眼簾,窯洞餐廳古香古色,頗具有黃土高原風情。

鄭風苑以她美麗的自然風光、膾炙人口的鄭風詩歌和那纏綿悱惻的愛情傳說故事,使這裏成爲人們心目中的愛情聖地,被譽爲“東方伊甸園”、也有人叫‘愛情公園’。在這裏可以作詩經覓蹤之旅,品味東方古典愛情的甜美;也可攀巖戲水,盪舟垂釣,盡情領略她優美而迷人的風情!

河南導遊詞13

許昌春秋樓又名大節亭,曾以關公宅,關王廟,武安王廟,兩院英風廟,關帝廟稱之。位於許昌市中心文廟前街中段,爲明清風格建築羣。 《三國志·蜀書》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擒羽以歸,拜爲偏將軍,禮之甚厚。”相傳關羽下邳兵敗後,爲保劉備的甘糜二位夫人,歸附曹營入許。曹賜羽宅第一處。羽避其嫌,將一宅分爲兩院,兩位皇嫂居內院,自己住外院,晨夕問安,夜讀春秋,秉燭達旦,傳爲美談,後人爲昭彰關羽忠義,建廟以祀之,廟內興建一樓,名曰“春秋樓”,俗稱“秉燭達旦處”,是許昌十景之一。清代許州知州甄汝舟爲春秋樓賦詩一首:“秉燭中宵暫避嫌,宅分兩院亦從權。依曹不久仍歸漢,留得英風在穎川。”

春秋樓創建自元至元年(公元1271年)間,曾經元、明、清歷代多次修葺,建築規模逐步完善。據記載,原來的外院有山門,鐘鼓樓,春秋樓、中殿、後殿:內院有關帝三代祠,昭烈皇后祠,問安亭和部分配套建築,佔地面積約二十餘畝。後毀於戰爭兵火,只殘留春秋樓一座。 1995年對春秋樓文物景區進行修復,修復規模爲歷代修建之最,投資1500萬元,保持“兩院英風”的格局,總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外院有山門,春秋樓,關聖殿,刀印樓:內院爲園林建築風格,有甘糜二後宮,問安亭,水榭,掛印封金堂。還有文廟院的大成殿,戟門,東西廊等。新修建的關聖殿,面擴七間,進深三間,總高度33.1米,三重檐,歇山式高臺建築,頂飾黃色玻璃瓦,漢白玉欄板,青石鋪地,殿內塑13米高關羽座像及關平,周倉,王甫,廖化塑像,實爲全國關廟所在。

河南導遊詞14

初祖庵,又稱“面壁庵”,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林寺西北約一公里處的五乳峯下的一個小山丘上。始建於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是宋代人爲紀念少林寺初祖“達摩”面壁而修建的一座庵院,初祖庵三面臨澗,古樹掩映,乃山中勝境。

現庵院主體建築有山門、大殿和千佛閣。

山門的具體建造年代已法無考證,當在金代或元代,現在的山門是1986年按舊制重建。

大殿建造于于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以後歷代都有修葺,現在的主要建築仍爲北宋原物,它是河南省現在最古老的一座木石結構建築,殿內供奉有“達摩像”,另有二祖“慧可像”、三祖“僧粲像”、四祖“道信像”、五祖“弘忍像”。東、北、西三壁上尚存人物彩繪23幅,另有5幅被毀壞,彩繪的內容是初祖達摩以下三十六位禪宗祖師。繪製年代約在明末。大殿內的羣肩石、十二根檐柱、四根內柱以及神龕須彌座的束腰部分都刻有浮雕,內容包括人物、動物、花卉和山水等,都是大殿創建時所刻

千佛閣是明代時期“初祖庵”的住持“福元”主持建造。內供有達摩像,並供“觀音菩薩像”。千佛閣前有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舍利石函一具,石函四面有線刻畫,圖中天王怒目圓睜,仕女手託花果,鬼王披頭散髮。

另外,庵院內還有碑石40多通,其中著名的有:宋黃庭堅《達摩頌碑》、宋蔡汴《達摩面壁之庵》,明刻《達摩面壁圖》等。

河南導遊詞15

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任葉縣尉。曾到花洲書院瞻仰範公遺蹟。作詩云:範公種竹水邊亭,漂泊來遊一客星。神理不應從此盡,百年草樹至今青。(《山谷詩注·百花洲雜題》)

現在的花洲書院,歷經重修重建,總佔地面積4.47公頃,建築物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書院建築是花洲書院內主體,爲五進四院,中院更有全國少有的小巧精緻的泮池,狀元橋,成爲書院一大特色。書院西側並列爲二進一院的範公祠。範公祠北爲新建四進三院的名人館,中院有古三眼井——範公井,整個建築風格爲清代北方建築。百花洲位於書院東側,緊臨鄧州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代古土城牆。佈局爲南山北水,洲南由各具特色的峭壁假山、五峯山和別有洞天組成。別有洞天假山將南北隔離,洲北湖內大小三島,島上再現范仲淹任知州時與民同樂的嘉賞亭及菊花臺等。百花洲建築採用范仲淹家鄉清代江南園林風格。從而使花洲書院形成完美一體的中國典型書院園林。

花洲書院春風堂系北宋慶曆年,公元10451范仲淹任鄧州知州時創建,爲公餘講學堂,1046年9月15日他在此寫下千古名篇《岳陽樓記》。現春風堂房門兩側掛有范仲淹後裔範文通親筆書寫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楹聯。先聖殿爲書院學生拜師之地,殿內設高5米,寬3.5米的孔子貼金畫像,殿前設寬4.5米,長16米的樂臺,建築面積爲116.6平方米,是書院標誌性建築。范文正公祠是明代嘉慶年間鄧州人民爲紀念范仲淹所建,現存爲清代建築。房門上方懸掛二十九代孫範文通親筆所題"范文正公祠"匾額。

名人館是爲紀念古今鄧州籍歷史名人所建,建築面積480.7平方米,爲仿清代建築。前院正房和廂房爲《姚雪垠文學館》,館內陳列有姚雪垠辦公用具,著作手跡及生平著作,中院和後院正房及廂房設醫聖張仲景,歷史名將張巡、鐵鉉等歷史名人紀念館。百花洲由謝絳在1039年任知州時闢建,後由范仲淹修建成書院園林,有菊花臺、亭榭、太湖石點綴湖岸,島內遍植花木,花洲書院由百花洲而得名,重建的百花洲爲清代蘇州園林風格。湖島將全湖劃分爲大小水面,洲東面爲自然收放線的溪流,北端有石舫"香舟",中段臨水有扇亭"月到風來亭"。南北湖、池水面3778平方米。百花洲之南的賞石園以欣賞石欄、石景爲主。賞石園北爲五峯假山、五峯書齋和長廊、思範亭,別有洞天,形成一條完美的園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