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大足石刻的導遊詞範文

學識都 人氣:1.24W

歡迎大家來到大足石刻。大足石刻始建於唐永徽元年(650年),歷經五代,盛於兩宋,餘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藝術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現公佈爲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餘身,銘文10萬餘字。其中,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刻於1999年12月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爲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足石刻的導遊詞範文

寶頂山摩崖造像位於大足縣城東北15千米處,由宋代高僧趙智鳳於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間(1174年—1252年),歷時70餘年,以大佛灣、小佛灣爲中心,有總體構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處造像逾萬尊、在石窟中罕見的完備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寶頂山摩崖造像的表現形式在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萬餘尊造像題材不重複,龕窟間既有教義上的內在聯繫,又有形式上的相互銜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內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終之以柳本尊正覺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統完備而有特色。

寶頂山摩崖造像以能懾服人心爲其創作原則,藉以激發教衆對佛法的虔誠。造像、裝飾、佈局、排水、採光、支撐、透視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如千手觀音1007隻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釋迦涅槃像全長31米,給人以藏而不露之美感,這是中國山水畫於有限中見無限這一傳統美學思想的成功運用。九龍浴太子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於崖壁上方刻九龍,導泉水至中央龍口而出,讓涓涓清泉長年不斷地衝洗釋迦太子,給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機,堪稱因地制宜的典範。

嘿,說到這,相信大家一定會問爲什麼千手觀音不是整一千隻手,而是多出了7隻手?其實是這樣的,一千在佛家的`世界觀裏,是一個單位整數,整數代表完整、圓滿。既然世界已經完全爲善,自然也就分不出善惡,世界上沒有了缺陷和苦難,那麼千手觀音救苦救難又當從何談起呢?那麼再來說說這個7,佛經上講,佛祖釋迦牟尼從兜率天乘白象,降神母胎。父名白淨,母曰摩耶,處胎滿十月而生,生未至地,帝矽奉接,地神化花以承其足,四方各行滿足七步。他向東南西北各走七步不正是人與天的劃分,缺憾與圓滿的距離嗎?千手觀音大慈大悲,普度衆生,正式爲了引領世人脫離娑婆世界的苦海,超越這“七步之遙”,達到覺行圓滿的彼岸世界。這1007隻手正是大足石刻的工匠們對佛經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