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創業的時機

學識都 人氣:2.26W

1996年,張堅向親朋好友籌得50萬資金,參與15%股份,與其他兩家公司合作用於投資房地產項目。項目定位爲中小型商業辦公用樓。因爲受國家對房地產業進行宏觀調控影響下,當時全國房地產依然處於低潮期。"十年一週期,但我認爲房地產業已經到了最低潮的時候,做一些‘短平快’的項目進入,能迅速獲得成功。"

抓住創業的時機

而這個判斷,並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我已經思考了好幾年,一直在研究政策走勢。"在下海之前,張堅在當地環保局任職。始於1992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讓張堅感到周圍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公司如雨後春筍冒出來,對辦公樓盤的需求有增無減;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福利分房制度開始取消,住房開始商品化。而那時在當地,市場的供給還幾乎爲零。他斷定,商業用房的需求在當地必然會急速上升。因爲餘姚地處長三角核心區,處於沿海經濟開發的活躍地帶。結果,他的第一個項目讓他順利賺了100萬(淨利潤50萬元)。

張堅乘勝追擊,在當地滾動開發了五六個小型商住項目。資金擴張成了兩三千萬。"這個頭炮項目的成功,影響了我的一生。因爲它讓我堅信自己能做好房地產項目,而這個項目,至少還有30—40年的發展空間。"

想好再做在瞭解後搶佔先機

40多歲,這是男人的"黃金年齡段"。經過11年的積累,張堅的'公司所投資開發的商業地產項目遍及了上海、浙江和成都,總投資規模近50億元。他成功的心得是,對行業週期發展的判斷以及對宏觀經濟走勢的發現和思考。"但不要急着做決定,而是想好了再做"。

先行者有可能被人超越。看到他的成功,餘姚的商人蜂擁進入開發商業地產。"市場畢竟有限,你的眼光不能總放在老家,而是全國,甚至全世界。所以,我要走出來,給自己創造機會。"1999年,他走出餘姚,到人生地不熟的紹興建第一個房地產項目,即紹興柯橋內的新世紀廣場,用於"中國輕紡城"的配套商業設施。雖然是亞洲最大的布料市場,但之前輕紡城還沒有一個上檔次的配套商業設施。此外,他從朋友那獲悉,該市政府也將搬遷到柯橋。"那意味着紹興大量的資金和政策將向柯橋流動。"於是,這個規劃面積超4萬平方米的商業樓盤就此敲定。果不其然,此後,該地區興建馬路,路路相連;工業園增多。如今,他在柯橋的年開發量佔總量的1/4左右。

他有一條成功的"金規玉律":除了要了解宏觀環境、當地發展狀況外,還要知道當地的人口和消費習慣。這讓他能迅速搶佔先機。

中國有句古話,創業容易守業難。"我現在可沒想過守業,而是無論什麼時候都讓公司處於高速發展的狀態。""快",成了他的獨到祕訣。而"快",也讓他成了"空中飛人"。如今,他在成都、上海和浙江都有三個總部,光是上海旗下就有20多家公司。而成都總部,他一個月就來一次,每次呆上兩三天,公司一個月內的決策和大的商業談判就集中在這幾天。

"如此繁忙,精力顧得過來嗎?"記者忍不住問。"雖然項目多,但我並不是都要親歷親爲,公司做大了,就應該學會構架一個優秀的團隊,讓職業經理人爲你管理項目。"他說,這樣才能快而不亂。

TAGS:時機 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