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成語典故作文彙編6篇

學識都 人氣:2.9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成語典故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成語典故作文彙編6篇

成語典故作文 篇1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西漢時候,有一位勇猛善戰的將軍,名叫李廣,一生跟匈奴打過七十多次仗,戰功卓着,深受官兵和百姓的愛戴。李廣雖然身居高位,統領千軍萬馬,而且是保衛國家的功臣,但他一點也不居功自傲。他不僅待人和氣,還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給他的賞賜,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賞賜統統分給官兵們;行軍打仗時,遇到糧食或水供應不上的情況,他自己也同士兵們一樣忍飢挨餓;打起仗來,他身先士卒,英勇頑強,只要他一聲令下,大家個個奮勇殺敵,不握犧牲。這是一位多麼讓人崇敬的大將軍啊!

後來,當李廣將軍去世的噩耗傳到軍營時,全軍將士無不痛哭流涕,連許多與大將軍平時並不熟悉的百姓也紛紛悼念他。在人們心目中,李廣將軍就是他們崇拜的大英雄。

漢朝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爲李廣立傳時稱讚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說,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它們不會說話,但仍然會吸引人們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樹下都走出一條小路,李廣將軍就是以他的真誠和高尚的品質贏得了人們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爲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成語典故作文 篇2

不求甚解

【出處】

晉陶潛《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釋義】

甚:很;解:瞭解;理解。原指讀書時不求深入;只求瞭解一個大概。現多指學習、辦事等不認真;不求深入瞭解。

成語故事

陶淵明十八歲那年爲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傳》。陶淵明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先生不知道是哪裏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作爲自己的號了。先生喜愛閒靜,不多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很喜歡讀書,似對所讀的書不執着於字句的解釋;每當對書中的意義有一些體會的時候,便高興得忘了吃飯。生性愛喝酒,可是因爲家裏貧窮,不能常得到酒喝。親戚朋友知道我這個情況,所以時常備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裏去總是把他們備的酒喝光。

成語典故作文 篇3

有備無患

【拼音】:yǒubèiwúhuàn

【解釋】:患:禍患,災難。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成語故事】:

有一次,宋、齊等十二個國家聯合攻打鄭國,眼看自己國家的兵力不足,鄭國的國君急忙請晉國調停,晉國也很爽快答應,於是趕緊與十二個國家商量,請他們停止攻打鄭國。十二國家因爲懼怕強大的晉國,雖然心裏非常不願意,但是也只好乖乖退兵。

爲了答謝晉國,鄭國的國君派使者送給晉國許多美女、樂器、樂師等。收到這些禮物,晉悼公十分高興,並且將一半的美女賞給功臣魏絳。沒想到而魏絳不但一口拒絕,並且還勸晉悼公在國家強盛時不能大意,而忘了自己也身處於危險之中,在享樂時應該想到國家可能碰到的困難和危險,這樣才能隨時做好應付的`準備。晉悼公一聽覺得非常有道理,也就接受了他的意見。

成語典故作文 篇4

城狐社鼠

“城狐社鼠”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倚仗別人的權勢,爲非作歹的壞人。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謝輥傳》,對曰:“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

晉朝時候,朝廷上有個左將軍叫王敦,他的長史官是謝輥,他倆常在一塊議論朝廷上的事情。有一天,王敦對謝輥說:“劉隗這個人,奸邪作惡,危害國家,我想把這個惡人從君王身邊除掉,以此來報效朝廷。你看行嗎?”

謝鯤想了一想,搖着頭說:“使不得呀,劉隗的確是個壞人,但也是城狐社鼠啊!要挖掘狐狸,恐怕把城牆弄壞;要用火薰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怕毀壞了神社廟宇。如今這個劉隗就好比那城上的狐狸、社廟裏的老鼠。他是君王左右的近臣,勢力相當大,又有君王作靠山,恐怕不容易除掉他。”

王敦聽了謝輥的話,雖然心裏不高興,也只好罷休。

成語典故作文 篇5

後生可畏

出處《論語·子罕》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也!

釋義讚揚少年聰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故事元朝的大臣徹裏帖木耳,處理公務精明幹練,善於決斷。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職,正好逢上省城舉行科舉考試。他目睹了這場考試,從官府到考生都花費了許多錢財,並且免不了有營私舞弊的情況。他暗暗下了決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權,一定要促使朝廷廢除這種制度

後來,他升任相當於副宰相的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求廢除科舉制度。中國科舉制度隋唐以來已實行了七百多年,要廢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大師伯顏表示支持,但反對的很多。有位御史堅決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請求順帝治徹裏帖木耳的罪。不料順帝雖然很昏庸,但對廢除科舉制度倒是贊成的。因此不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貶到外地去當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廢除科舉制度的詔書,準備頒發下去。書還未下達,地位略低於平章的參政許有王,又出來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對伯顏說:“如果廢除科舉考試製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會怨恨的。”伯顏針鋒相對地說:“如果繼續實行科舉考試製度,世上貪贓枉法的人還要多。”許有王反駁說:“沒有實行科舉考試製度的時候,貪贓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嗎?”伯顏諷刺他說:“我看中舉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參政一個人可以任用!”許有王不服氣,舉出許多當時中舉的高官來反駁伯額。伯顏當然不會改變自己的觀點,於是兩人爭論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滿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門聽讀皇帝下達的廢除科舉制席的詔書,許有王還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聽讀。看來,皇帝特意要讓這個反對者將詔書聽得明白些。許有王心裏非常不願意,但又懼怕得罪皇帝遭到禍害,只好勉強跪在百官前列聽讀詔書。聽讀完詔書後,百官紛紛回府,許有王滿臉不高興地低頭走路。有個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邊上,湊着他的耳朵冷嘲熱諷他說:“參政,你這下成爲過河拆橋的人啦。

這話的意思是,你許參政是靠科舉當官的,現在宣讀皇上關於廢除科舉制度詔書,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廢除科舉制度的領頭人,就像一個人過了橋後就把橋拆掉一樣。許有王聽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離開。之後他藉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成語典故作文 篇6

暗無天日

清朝康熙年間,盱眙縣知縣朱宏祥被提升爲閩浙總督。他到廣東不到半載,就使廣東全省利興弊除。

然而,在朱宏祥到廣東以前,這裏的往來商旅不知死了多少,但就是找不到兇手,一個個都成了無頭冤案。譬如:朱肇運主僕兩命盡喪;吳學伊主僕3命盡喪;謝俊卿男女5命盡喪。這些人的死,都是兇手將他們的肚子剖開,將石頭放進他們的肚子裏,然後沉入水底的。

據說,朱宏祥一到任,城隍認定他是清官,就前去告訴他上述兇殺案是老龍舡戶乾的。

朱宏祥聽到這一報告後,就到廣東東北老龍津這個地方去捉拿兇手,結果擒獲了50多名駕船人。經審訊,才知道他們是以舟渡商旅爲名,誆客人登上他們的船,再通過放蒙藥或燒悶香使客人昏迷,然後下手將客人剖腹納石,沉入水底。這些船戶結幫爲害,致使這個地方社會極端黑暗。

暗無天日的意思是:形容在反動勢力統治下社會的黑暗。

TAGS:彙編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