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下的教師專業發展論文

學識都 人氣:7.27K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爲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程改革下的教師專業發展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程改革下的教師專業發展論文

摘要:課程改革以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爲主要特徵,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文化衝突是課程改革過程中的強勁阻力,同時也是最易被忽視的力量。文化衝突包括教學文化與課程文化的衝突,多元整合文化與學科亞文化的衝突,即傳統與現代的時間縱向文化衝突和不同學科間的內容橫向文化衝突。解決好文化衝突問題,關係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並在此過程中實現教師專業身份的重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關鍵詞:課程改革;文化衝突;教師專業發展

課程改革是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即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與方式。課程改革過程存在的所有衝突中,文化衝突影響甚大但卻又容易被忽視,文化衝突的解決關係到教師專業身份的重建,從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最終推動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課程改革中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文化衝突包括傳統與現代的時間上的縱向文化衝突和不同學科間的內容上的橫向文化衝突。傳統與現代的時間縱向文化衝突實質上就是教學文化與課程文化的衝突,具體表現爲教育文化觀念、學生學習文化、教師角色文化、課堂教學文化的轉變。不同學科間的內容上的橫向文化衝突其實就是多元整合文化與學科亞文化的衝突,其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集中表現在學科亞文化影響着教師專業身份的重建。

一、傳統與現代的時間縱向文化衝突影響教師專業發展

1.時間縱向文化衝突的實質

時間縱向文化衝突實質上是傳統的教學文化與新的課程文化的衝突。在教學文化背景中,制度化的課程給教師留下了非常有限的空間,整個教育實踐以教學活動爲中心;而在課程文化背景下,課程和教學都是非制度化的。非制度化的課程文化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課程有更多的理解和創新,在課堂實踐中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①,以學生學習課程爲中心而不是注重老師嚴密的教學安排。傳統的教學文化表現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行爲的高度關注,重視對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的追求,而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程文化則將教學設計、組織教學或是教學評價等一系列活動,都處於特定的課程形態、課程方案和課程框架的背景之中,而非孤立靜止地去思考教學。新的課程文化注重“課程的理解創生”②,在課程文化引導下的課程改革意味着思維方式被自上而下的打破,這就導致教學文化和課程文化引導的不同思維方式間產生衝突。然而在課程改革中,執行者們很大程度上忽視了這種時間縱向上的文化衝突,模糊了教學文化與課程文化的界限,用新的課程文化的理念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實施的背後則是傳統的教學文化引導下的思維方式。實際上,傳統的教學文化與新的課程文化既彼此制約又相互依存,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兼顧這兩方面:既要對傳統“教學文化”自我認同,又要對新的“課程文化”逐步適應,纔是真正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

2.時間縱向文化衝突的具體表現形式

傳統教學文化與現代課程文化的衝突的具體表現爲以下幾個方面的衝突:

⑴教育文化觀念。真正的課程改革必定是觀念與體制的同步變革③,新課程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文化新理念,與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相沖突。所以,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下教師專業發展要求教師改變老觀念,樹立改革意識,“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以新的教育文化理念支配自己的教育行爲。

⑵學生學習文化。課程改革的轉變之一是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習成爲獲得基礎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④這意味着學生的學習從以往的被動狀態轉變爲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同時說明教師必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⑶教師角色文化。傳統的教師角色文化包括聖賢文化、官僚文化、公僕文化、專家文化⑤等等。而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角色由課堂管理者、知識傳授者、學習過程的控制者、教科書的實施者、教書匠,依次轉變爲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知識學習與發現的參與者、學生學習過程的幫助者、教科書的開發者以及教學過程的研究者。

⑷課堂教學文化。傳統的課堂教學帶有濃重的功利主義色彩,以學生考試爲目的,或者僅僅是爲教師的課堂教學評估,並沒有考慮到學生以後的發展,是一種不計長遠後果的短期行爲。課程改革中教學應重在啓迪與引領,教師的職責是在傳遞知識的同時,激勵學生不斷進行思考,而非一味灌輸知識。課程改革中的文化衝突帶來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系列問題,教師自身應不斷加強學習,繼續參與研究,將自己作爲學習活動主體的一部分,在學習與培訓中實現轉型,在研究與反思中實現發展,在繼承與借鑑中最終實現課程改革中教師專業發展的文化超越。

二、不同學科間的內容橫向文化衝突影響教師專業發展

1.內容橫向文化衝突的實質

內容橫向文化衝突實質上是多元整合文化與學科亞文化之間的衝突。信息社會中知識發展呈現出綜合化的趨勢,形成對通識複合型新人才的需要趨勢,這種新型人才要具有較寬廣的知識視野,具備熟練運用綜合知識以解決現實複雜問題的能力,獲取及使用信息、規劃、學習和尊重多元文化等能力。⑥教育爲培養社會有用之才,需要逐步從重量過渡到重質,尊重多元整合文化。學科亞文化是相對於整合文化的,以學科知識爲本的文化,⑦是指歷代學者在創建學科的過程中,發現、創造和形成的學科理論體系以及所具有的思想、方法、概念、定律,是學科中所採用的語言符號、價值標準、科學精神或人文精神、文化產品以及工作方法的總和⑧,學科文化根植於學科⑨,學科亞文化是學科共享的知識、價值觀和實踐準則,影響着教師教什麼、怎麼教、所使用的語言和做決定的方式。社會的不斷髮展促使多元整合文化的培育和發展成熟,而傳統的學科亞文化又恰恰與之存在矛盾,這就要求我們適當地處理學科與通識之間的關係,不僅要注重各個學科的基礎性問題的補救,而且要強調跨學科或超學科性、知識體系的整體化和綜合化,並體現科學人文觀,強化學生學習獨立性、創造性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要認識到通識教育的推行是對傳統專才教育的一種反思與糾偏,同樣,不能完全拋棄傳統學科教育的文化。

2.內容橫向文化衝突的表現

課程改革背景下不同學科所引發的多元整合文化與學科亞文化的文化衝突,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集中體現在傳統的學科亞文化影響着新的多元整合文化下教師專業身份的重建。從認識主體角度來看,教師專業身份包括社會向度和個人向度兩層,⑩社會向度是指社會對教師職業的認同和評價;個人向度則是教師個人對其身份的認同,即我是個教師,我應該做什麼樣的事情等。文化衝突對教師專業身份重建的影響主要是對其個人向度的影響。學科文化具有明顯的身份性,傳統的學科亞文化背景下導致教師專業身份的學科中心性,不同學科間存在不同屬性的文化,不同學科的教師生活在不同的文化圈中,經歷不同的學科社會化,從而形成不同的“學科歸屬感”和“學科習性”。Hilferty就運用學科亞文化理論對此進行了解釋。Grossman等人的研究也證明,學校學科是教師教學的特定的背景,不同的學科亞文化持有不同的信念、規範和實踐,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教師的工作及對實踐的反應。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專業身份與教育改革要求的匹配程度。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多元整合文化與傳統的學科亞文化之間的`衝突自然引發教師對其原有的特定的學科身份認同的動搖,模糊自身專業身份的認定,進而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目前,教師仍深受學科亞文化的影響,普遍持有“學科中心”的專業身份,並且很多教師將學科身份視爲其首要的身份。課程改革力圖改變學科本位、科目過多的狀況,必然會給教師專業身份帶來不確定性,故課程融合下的多元整合文化與學科中心的學科亞文化之間的矛盾亟待解決。

三、對策與建議

解決文化衝突,推動課程改革進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需從三方面努力:

⑴社會觀念意識。全社會應樹立以教育專業發展爲取向的新理念,確保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是內在性的、終身的,發展的內容和途徑是全方位的,而且要注重實踐工作,教師應結合工作中的問題來學習,增強學習與發展的針對性。

⑵政治政策體制。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在政治上建立教師組織,完善教師資格認證的法律保證,同時重視經濟保障和物質待遇,確保教師努力可以獲得公平的回報,加強專業化的文化導引,根據教師專業社會化和個體發展階段理論建立一體化和終身化的教師培養和發展模式。

⑶教師專業素質。“教師的專業素養是當代教師質量的集中表現”。教師應從自身做起,改善自身知識結構,逐步加強自身專業技能,加強教學監控和認知及操作能力的培養,等等。總之,解決好課程改革過程中存在的文化衝突,逐步培育出人本、和諧、開放的良好課程文化,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生長之基,也是課程改革順利進行的前提保障。在解決文化衝突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努力適應教學方式的轉變,讓課程改革成爲師生共同成長的契機。

引文註釋:

①吳亮奎.制約和適應:教師專業發展的文化差異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1):5-8.

②蒲鴻志.課程文化視域中的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導刊,2012(03):15-17.

③蔣建.讓新課程改革成爲師生共同成長的契機[M].教育發展研究,2004(3).

④張登山.課程改革中教師專業發展的文化衝突與超越[J].教育探索,2012(03):110-111.

⑤孟凡麗,程良宏.課程改革中教師的教學哲學及其重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31):28-31.

⑥盧乃桂.信息社會的人才要求[J].教育研究,2000(11).

⑦樊平軍.論大學學科文化的知識基礎[J].江蘇高教,2007(6).

⑧孫進.德國的學科文化研究:概念分析與現象學描述[J].比較教育研究,2007(12).

⑨劉清池.大學學科文化的內涵分析[J].江蘇高教,2007(3).

⑩盧乃桂,王夫豔.當代中國教師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身份之重建[J].教育研究,2009(04):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