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職業勝任力的MBA教學培養方法研究

學識都 人氣:2.31W

論文摘要:MBA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備職業經理人的素養和職業勝任力。簡單依靠課堂知識傳授無法實現MBA的培養目標。本文對構建基於勝任力的MBA培養模式進行了介紹,進而就PBL模式在MBA職業勝任力培養中的實踐進行了探討。

淺談職業勝任力的MBA教學培養方法研究

 論文關鍵詞:MBA教學培養模式;職業勝任力;PBL

一、MBA的培養目標和我國目前存在的問題

國內外研究普遍認爲,MBA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職業經理人,因此,MBA教育本質上是職業教育和培訓。既然是職業教育,貫穿整個MBA教育的就不僅僅是理論知識,還應對MBA學生所必須具有的職業經理人素養和勝任能力進行職業化訓練。1991年我國第一批9所院校獲准試辦MBA教育,截至2012年全國共有233所院校開辦MBA教育,培養了10多萬管理人才。經過近20年的實踐,我國MBA教育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但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視的問題。據2006年4月《商業週刊》對中國公司和在華跨國公司的173位招聘人員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受訪者給中國MBA畢業生打了中低分,素質良好或優秀的比率不到20%。中國目前的MBA教育仍然處於傳統的課堂教學和服從權威的教育體制下,這種培養模式最大的問題,是MBA學生沒有機會基於問題進行探索、反思和自我建構,因此也難以培養出善於決策、敢於決策的經理人,無法真正提高MBA學生的職業勝任力。因此,探索以提高MBA職業勝任力爲目標的教學培養模式,具有緊迫而現實的意義。

二、基於勝任力的培養模式是MBA的改革發展趨勢

培養模式的變遷。

從全球範圍來看,MBA的培養模式經歷了三個階段。早期的MBA教育處於探索階段,整個美國沒有公認的MBA課程設置標準,各個商學院的培養模式各自爲政。美國大學商學院聯合會(AACSB)在1965—1985年問修訂了MBA的課程設置標準,主張根據企業的各種職能來組織教學,重點應強調培養分析和解決管理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系統地發展其他方面的能力。自此以後,MBA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基本趨於穩定,成爲美同乃至全球通用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20世紀90年代後技術進步加快,國際競爭加劇,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企業管理模式的革命,這使得社會和企業要求管理人才不僅要具有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備勇於創新、敢於競爭、善於合作、關注責任與道德等綜合素質。歐美MBA領域再次掀起了培養模式的變革。此次的變革的特點是:加強課程整合,強調學生的自我建構;重視對學生的交際能力、領導能力、合作能力等“軟技能”的訓練,強調解決管理問題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更重視管理創新能力的培養,強調基於管理實踐中問題的研究性學習。據此,哈佛大學商學院提出MBA培養目標是,MBA學生須擁有“創造性地思考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能力、團隊精神、企業家精神等技能”。

2.我同MBA培養模式的改革。

我國對近年來我國MBA教育的培養模式也在致力於與國際接軌。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知名院校爲代表的一大批MBA培養院校,紛紛開始進行MBA教學培養模式改革。清華大學2008年率先進行培養模式改革,將第一年的兩個學期分爲四個模塊。第一模塊包括管理溝通、領導與團隊等軟課程,強調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自主構建。第四模塊是“整合性實踐課程”,學生組成六人團隊,在教師的指導下演練真實項目,完成課程報告並做小組演示,強調基於問題和項目的研究性學習(PBL模式)。同時清華大學採用綜合案例分析報告取代了傳統的畢業論文。綜合案例分析報告要求學生深入一個企業,研究一個具體的管理問題,寫Ⅲ一個具有分析意義的案例,以達到綜合訓練的目的。人民大學2009年也啓動了旨在創新培養模式的“SAIL”計劃,包括理念塑造、行動導向、國際視野、自主建構四個方面,強調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導向。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前身爲中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在MBA的培養過程中,運用PBL理論增加了一項實習環節,學生以組爲單位,給一些知名大企業做專項調研,並最終爲企業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通過這一項目,學生不僅可以幫助企業解決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同時可以加深企業和學生之間的相互瞭解,爲開發潛在的就業機會創造了條件。在最後解決方案的提交答辯會上,審查的不僅有學校的老師,還有被調研公司的總裁,他們在實用性、關聯性、重要性等實踐操作方面打分。中歐管理學院在項目開辦之初,就使用了項目教學法。當時第一屆的MBA學生被分成六個小組,每組固定到一個北京的企業,歷時兩年,定期下廠,全面剖析這個企業。期間又分爲三段,第一段是全面審計階段,利用所學到的理論對企業進行全面調查;第二階段爲諮詢階段,找出企業的`主要問題,提出改進意見;最後爲實施階段,幫助企業具體改進提高,並驗證提出的辦法是否有效可行。每組學生在2年的時間裏要寫出6至8份的實習報告,下廠與寫報告佔全部教學時間的j分之一,成績也佔三分之一。中歐的PBL培養模式獲得了學員的高度評價。

三、基於PBL的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