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面向區域經濟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

學識都 人氣:1.98W
  

摘要: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性質與定位可知,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必須依賴於區域經濟。文章結合區域經濟的本質特徵,闡述了高等職業教育在新時期經濟建設中的重大意義和作用,採用了宏觀與微觀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並以高等職業教育——區域經濟相互作用關係爲線索,將其佈局結構、層次結構、辦學形式、人才培養作爲突破點,深入分析了高等職業教育亟待改善的一些問題,對建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體系進行了討論,並提出了一些建議。

建構面向區域經濟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佈局結構;層次結構;人才培養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高等職業教育
  目前,我國學術界對於高等職業教育的概念定位比較統一,一般認爲是與普通高等教育相對應的一類高等教育類型。從字面上講,高等職業教育包括“高等”、“職業教育”兩個基本術語,是一個複合概念。簡單的說,就是職業教育的高級階段。本文中的職業教育是指在一定普通教育的基礎上,爲適應某種職業的需要,而進行的專門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成爲適應社會職業所需要的應用人才。高等職業教育就是指高級階段的職業教育。
  從另一角度,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具有高等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特徵相融合的性質,是一種具有高等教育基礎的、以職業技術能力和基本素質培養爲主線的系統教育。它培養出的學生具有基礎知識的夠用和高級性;專業知識的實用和高等性等特點,兼具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雙重角色。
  
  (二)區域經濟
  區域經濟的概念有多種不同劃分。一部分學者認爲區域經濟是指在社會勞動地域分工的基礎上,隨着經濟發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和以密切聯繫爲基礎的地域經濟綜合體。還有學者認爲,所謂區域經濟就是對特定地區國民經濟的總稱。各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自然、社會和經濟條件,因而導致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結構和佈局差異。儘管概念表述有所不同,但均強調了區域經濟應受政策、地理位置、教育基礎等諸多因素影響,強調了區域經濟發展的特色與差異性。本文中的區域經濟,指的是有一定的行政區劃,並有共同的經濟支撐點和共同經濟環境的地域經濟聯合體。
  
  二、建構面向區域經濟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的作用和意義
  
  (一)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
  高等職業教育作爲一種面向地方經濟建設的高等教育,其傳播知識、培養人才、推廣科學技術都是圍繞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展開的。因此,區域經濟的特殊性必然會影響到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區域經濟結構中的產業結構、技術結構、勞動力結構以及經濟效益等決定和制約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層次類型結構、質量水平、發展速度與規模。而且大量現實表明,區域經濟條件好的地區一般高等職業教育比較發達。區域經濟對於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來說是決定性的,只有當區域經濟發展需要時,併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提供條件,高等職業教育隊伍纔會壯大。另一方面,高等職業教育爲區域經濟提供人才與智力支持,促進區域經濟繁榮。簡言之,高等職業教育依附於區域經濟發展,區域經濟發展離不開高等職業教育的支持,二者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是共生的關係。
  
  (二)高等職業教育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與意義
  由於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是以區域經濟發展爲基礎的,因此探討如何建構面向區域經濟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就必須基於對高等職業教育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的分析。
  1、基本作用
  第一,爲區域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隨着經濟建設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各行各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許多行業由初級工、中級工的需求向高級工轉變,而這些高級專門應用型人才就需要通過高等職業教育來提高。高等職業教育通過對科技知識的傳播,來培養經濟建設所必須的各類高級技術應用人才和勞動大軍。這一點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其次,爲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信息資源。一方面高職院校可利用自身人才優勢,接受市場委託,對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難題進行解決,使學校和企業科技人才相互滲透,推動企業發展。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由於具有一批科技人才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與市場需求結合較爲緊密,可以及時的將科研成果技術化,迅速的將前沿理論技術轉化爲現實生產力,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2、獨特功能
  一是爲地方人才提供繼續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提供的偏重理論知識體系培養完全不同,高等職業教育注重實踐能力,教學內容是成熟的技術,學生畢業後直接對號入座,無須實習期。由於企業對人才的教育效果是要求立竿見影的,即拿來能用的準則。而高等職業教育可以通過實時、實用的科技知識傳授,爲初、中級人才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滿足了社會之需。
  二是滿足地方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無論是迫於工作的壓力,還是出於提高自身素質爲目的的教育再投資,人民羣衆對於高等教育的需求與日俱增。高等職業教育由於其學制短、實用性強、面向職業等特徵, “投資小,見效快”,教學效果易於評估、使其有可能進行大規模的擴張,而不至於引起負面的社會問題。這樣既滿足了個人的文化消費需求,同時也提高了區域內的人口素質。
  
  三、建構面向區域經濟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
  
  高等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建構面向區域經濟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刻不容緩。那麼,如何建構面向區域經濟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筆者認爲應從宏觀、微觀兩個層面進行分析。
  

  (一)宏觀層面
  1、橫向——高等職業教育的佈局結構必須適應區域經濟發展
  高等職業教育突出爲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服務,其佈局結構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當密切。不同的區域經濟有不同的經濟特色,甚至在區域內部,也會有相當大的差異。要建立起區域內科學、合理、高效的高職教育佈局體系,推動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堅持教育資源的數量、質量、結構、效益與區域經濟相互協調。試想,在高等職業教育資源已十分豐富地區的重複建設,或是在完全沒有經濟供給能力的地區盲目設立高職院校,無疑都是對稀缺資源的巨大浪費。因此,在整體佈局中,要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就一定要把握好三個主要標準:一是區域社會需求的多少;二是區域經濟供給能力的大小;三是區域已有教育資源狀況。簡言之,高等職業教育合理佈局結構的最終目標是保證在合適的地區配置適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合適數量的高等職業教育資源。
  2、縱向——高等職業教育的層次結構必須適應區域經濟發展
  區域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與區域內產業結構、企業發展水平、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不同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不同的層次結構。由於教育系統的時滯性規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一般要落後於經濟發展一段時間。我國高職教育包括專科、本科、研究生三個層次,主體是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近年來,MBA、MPA、工程碩士等專業的持續熱招,反映出研究生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需求在不斷增強,而本科層次的高職教育比例不足。筆者認爲,當前作爲三本的獨立學院其實大可以承擔這部分的教育任務,依託名校資源,明確定位,培養未來本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人才。
  
  (二)微觀層面
  1、辦學形式
  高職教育可劃分爲學歷教育部分與非學歷教育部分。學歷教育一般指院校教育,是一種正規的、長學制的、以學校爲主要基地的教育。非學歷教育則是根據市場需求和職業特定需要進行的一種短期培訓。筆者認爲,在區域經濟發展中,這兩種形式都要舉辦,協調發展。我國高職教育目前對學歷教育部分相對重視,對非學歷教育的重要性尚認識不足,高職院校承擔短期培訓的任務很少。由於經濟社會環境的變遷,在職人員都需要進一步培訓。目前現狀,這部分短期培訓的任務往往是由企業內部的培訓部門或是社會上的培訓機構來完成的。往往會出現由於社會培訓機構的'良莠不齊、企業內培師資力量不足而導致培訓質量無法保證等問題。其實這部分培訓任務完全可以交由高職院校來承擔,企業只需提出培訓目標,具體的教學完全可由教學經驗豐富、師資力量較強的高職學校來進行。
    2、人才培養
  國家規定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在保證個人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以社會職業崗位羣的需要爲依據,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所需要的、能將客觀規律和原理轉化爲物化形態的、直接爲社會創造價值的高級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見,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的規格上是明顯區別於普通高等教育的。所以,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必然有別於普通高等教育。
  第一,專業設置。高職教育的專業設置受方方面面的影響和制約,但最主要是取決於與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的吻合性和超前性。因爲高職教育是直接爲區域經濟服務的,區域經濟結構直接決定了高職教育專業的確立、調整與改革。另一方面,區域經濟的結構變遷與發展是高職教育調整專業的主要依據。在經濟一體化、信息化的今天,新工藝、新行業、新職業不斷涌現,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專業設置必須把握好靈活性與穩定性兩個原則,有計劃的設置新專業,改造傳統專業,這樣培養出的人才才能滿足社會需要。
  第二,課程結構。高職教育課程結構必須以社會崗位的實際需求和受教育者的需求爲依據,以從事的職業崗位必須具備的知識結構爲標準,分析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針對職業崗位的要求設計課程。課程內容應以職業發展爲導向,而不是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樣,以學科體系知識爲導向;應以職業崗位技能爲核心,根據不同專業來設計出應用和相關理論知識有機結合的模塊,大量吸收與現實、生產實際緊密聯繫的新知識、新成果;重視地方文化學習、職業潛規則理解與基本人文知識培養。據此,課程結構主要可分爲三個模塊:職業道德人文教育(注重全面素質培養)、職業技能教育(以實用性爲中心)、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注重未來發展性)。
  第三,師資建設。我國對高職教育的師資要求是“雙師型”教師,即擁有兩張以上崗位通行證:教師系列職稱資格證和工程師系列職稱資格證。既要掌握紮實的理論知識,又應有較強的專業技術應用的實踐能力、寬廣的相應知識面;既要有對工作現場的情況十分了解,掌握相關的操作面,也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一言以蔽之,就是能講能做、複合型知識結構的教師。這是高職教育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
  第四,教學模式。面向區域經濟,就不能是紙上談兵,必須要有明確的指向性。突出實踐教學環節,是高職教育有別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是與區域經濟結合最關鍵的部分,也是目前亟待加強的環節。除了課堂教學之外,實習環節直接關係着學生適應職業崗位的實際能力。所以高等職業教育一定要以實習教學爲主,輔以課堂教學。具體可通過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切實保證實踐教學時間,增加操作實踐,減少演示性試驗,着力於培養動手能力,將教學活動與生產實踐、社會服務、技術推廣緊密結合起來。條件成熟的還可以採取“訂單培養”的模式。實行地方行業遷動的辦學機制,校企聯合,通過實踐,樹立起“校內專業權威、校外行業權威”的觀念。堅持面向地方行業的思路,主動將高職教育紮根於當地企業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職業道德,從而完全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王開平.對推進職業教育區域性發展的思考[J].考試·教研,2006(7).
  2、王懷生.區域經濟與職業教育的互動效應[J[.經濟論壇,2006(6).
  3、上海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2005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長江三角洲區域規劃及統籌發展[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