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互聯網時代下傳統企業文化的轉型之路的論文

學識都 人氣:2.64W

摘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影響下,市場開始頻繁變化。中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企業的發展也遇到了各種挑戰和問題。尤其自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的管理思想與我國兩千年多年的傳統文化碰撞日益激烈,傳統企業在經濟改革持續深化的壓力下面臨着文化轉型的困惑和瓶頸。事實上,深化改革到了模式創新階段,文化轉型已成爲主流趨勢。我們如何分析傳統文化帶給企業發展的影響,如何轉變傳統企業文化,決定未來中國傳統企業的命運。

關於互聯網時代下傳統企業文化的轉型之路的論文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傳統文化;改革;企業文化轉型

一、前言:組織管理模式的變革

自市場引入互聯網元素後,企業面對的挑戰越來越大。從小農經濟到工業經濟再到現在的網絡經濟,市場生態日益成熟;企業組織構架也由扁平式走向網絡狀,日趨完善。它經歷了四種典型的組織形式:直線職能式組織結構、職能式組織結構、事業部式組織結構、網絡式組織結構。其中,直線職能式和事業部式是大部分傳統企業的組織管理模式,本質上服務於企業,專注於產品升級以求達到市場供不應求的狀態。但是到了網絡經濟時代,賣方市場已轉向買方主導,想要謀求效用最大化,組織形式需要更爲靈活的以客戶爲中心。

不同的組織形態有不同的文化形態,網絡經濟時代需要有與之相配的新文化形態。顯然經濟的發展是一個文化演進的過程,從傳統組織邁向新組織的過程,也是文化轉型的過程。

二、傳統文化的日漸式微

文化是時代文明總結出的價值觀,隨着時代的進步而進行調整,與時代相契合的繼續存活,相悖的日漸式微。社會發展至今,傳統文化或多或少都與時代的發展有脫節的部分。習古而不泥古,創新卻不離譜。這纔是文化轉型的不二法門。

未來需要什麼文化?至少是與現代時代特徵相匹配的文化。回望歷史長河,只有儒、法、道、墨的文化稱得上完整的思想流派。秦漢時期,中華民族進入了封建時代,傳統文化也深深刻上了專制的痕跡,這正是與現代文明相悖的地方。並不是要否定傳統文化,而是在提醒我們正視文化與時代的差距並及時注入新的元素。

農業社會的文化是用休養生息實現代代相傳。與農業社會相匹配的傳統文化一般強調羣體主義精神,而反對個人自由主義,同時,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唆使人們隨大流,扼殺了創新的苗頭。對此馬克思-韋伯曾大膽提出觀點“華夏大地未曾萌發出資本主義精神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在於儒道文化的根深蒂固”。缺乏創新與勇氣等人格特徵的塑造,間接導致了今日傳統文化的斷層。

恰恰相反現代社會不僅不能休養生息,還必須分秒必爭積極創造。如果人類在時代升級後,仍然用農業時代思維處理網絡時代的問題,必然導致社會發展的停滯,甚至是倒退。

現代文明強調個人的獨立和自由,社會結構更加靈活多樣化。這加劇了傳統文化與時代的脫節,給西方文化入侵的可乘之機。如果不積極順應時代潮流進行文化轉型,斷層現象在未來將會暴露更多的問題。

三、中國企業文化特點

中國企業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並行的文化形態展現的淋漓盡致,以西方現代管理思想主導企業運行,卻鼓吹傳統文化作爲行爲準則。儘管經歷了三十多年的市場化國際化洗禮,現代企業制度成體系者寥寥無幾。刨根問底還是文化習慣在作祟,不破不立,若想轉型成功還是需要從文化入手。

1、過分自謙後的妄自菲薄

在中國,每個人都活得很辛苦,因爲我們一直在看別人如何生活,一直想着如何展示給別人我們的生活。卻從未想過自己到底想要怎樣的活。可見,我們是以別人爲標準的。

2、奴性思維下的權利崇拜

有些人對權力的崇拜可以說是到了極致,有了權,還發愁沒有地位沒有財富麼?但是權力越大責任越大,權力的概念不能被稀釋。專注於匹配職責的能力並不是一件壞事,但遺憾的是人們只關注權利而不關心職責。就拿官職來說吧,中國習慣避免使用“副”這個詞。更多的人要地位權力,卻摒棄責任,甚至這種觀念在社會上廣爲流行。

3、可怕的中庸之道

大部分人莫名“佛系”,喜歡不偏不倚的綜合總結,所以很多決策都是折中版本,一個妥協的選擇,人們不會做有原則性的論證,也不會做嚴謹的辯駁分析。所以我們通常得到的是可接受的報告,而不是可行的報告。

4、是在坐而論道還是紙上談兵

坐而論道人人都會,但卻少有人願意解決問題。如果讓大家討論問題,會得到無數的觀點;但若想在圓桌論壇上得到最優解決方案,卻是癡人說夢,白費辛苦。

5、買櫝還珠的務虛會議

實質重於形式才能體現真實與公允。往往一個小有成績的企業會對自己的行業排名誇誇其談:某某排第一,我們排第二。但如果第一、第二之間的差距非常大。第一是第二的十倍,第二還有意義嗎?這樣的排名是否具有價值呢。

很多人擔心世界500強裏中國的企業數量,卻忽略關注企業的成長、究竟是看什麼樣的中國企業躋身500強,彷彿數字越大我國實力越強自我價值越大。關注一些虛無飄渺的數字形式,卻忘記了最關鍵的是由此分析看我們與頂級企業差距。

四、問題改進

1、正確認識的企業文化

企業家需要正確的理解文化如何影響員工行爲,以及他人如何接受和迴應這些行爲。想要在現有的文化體系下勝出,還需借鑑相對成熟的體系,與企業不斷磨合精進,最後總結出成功有效的企業文化。必須在瞭解企業文化背景的前提下進行,盲目轉型容易浪大翻船。因此,企業轉型的第一步是瞭解現有文化體系。

2、構建新的企業文化體系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目標。一味從環境出發,開發出一些並不適合自己的'漂亮的、時尚的價值體系。結果,價值觀成了花瓶,人們只記得口號標語,仍然在陽奉陰違的傳承舊式的觀念,甚至藐視嘲笑那些“我們賴以生存的價值觀”。因此,與企業發展環境相適應文化體系,纔是我們需要的。

3、制定文化轉型計劃

文化轉型應該是積極地,精心策劃的戰略部署,而不是等問題發生時作爲補救措施的一點努力或權宜之計。企業必須預測和考慮現有文化會如何影響業務的其他方面。一旦確定了轉型,就需要制定標準的轉型計劃,以規範改革過程中員工的行爲。同時,轉型規劃務必明確清晰,請展示給員工們公開透明的誠意。管理模式的選擇、參與轉型的部門、轉型的階段和進度都是保證整個計劃的連續完整進行的重要因子。

4、執行文化轉型計劃

新文化會給企業發展帶來新生力量,但是新生力量成需要持久的文化灌輸。僅僅在企業各種場合製作口號,表面功夫無法真正改變企業文化。想要成功過度,必須做出真正的文化努力。

5、適時進行文化監控

文化的迴歸性和慣性有時會破壞以前的努力,因此必須保持並不斷鞏固轉型後的文化。很多企業有過這樣的經歷:決定改變並制定了一個全面的轉型計劃,但很快就發現兜兜轉轉還是會回到原點。企業不進則退。

企業新文化的成功轉型需要企業上下調整狀態,摒棄舊習。其實傳統企業文化的並非一日可以革除,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時刻提防疲態思維的捲土重來,因此,不斷強調新文化的規範性與重要意義舉足輕重。文化監控不僅需要成立專門小組時時把控節奏,更需要在企業職工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五、結束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行爲需要思維指引,一流企業需要優秀文化引導。企業文化向來是業界競爭力的強硬砥柱,經營方式、管理制度、運營模式都根治於優秀的企業文化內涵中。傳統的企業管理者依仗過去成功的資本,不肯放棄習慣了多年的文化理念,必然會被社會淘汰。墨守陳規者接踵倒閉,唯有努力迎合時代精神才能基業長青。

企業文化的成功轉轉型爲我國經濟建設錦上添花。從目前企業改革的形勢來看,變革之路雖然道阻且長,但只要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定會迎來燦爛的明天。

參考文獻:

[1]陳春花,劉曉英、利用企業文化創建競爭優勢[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25(7)127-129、

[2]MaxWeber、DieprotestantischeEthikundderGeistdesKapitalismus、[M]、ArchivesofSociologyandSocialWelfare,1904,(9):84-87、

[3]楊暉、利用企業質量文化創建競爭優勢[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5(8):37-40、

[4]楊少傑、組織形態管理進化[M]、中國發展出版社,2014、9、

[5]吳寶磊、加強單位經濟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外企業家,2016、(04)、

[6]賈強、文化制勝:如何建設企業文化[M]、瀋陽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