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食趣培養的家庭干預分析

學識都 人氣:4.75K

隨着早期教育重要性被父母們接受、認同,家長送孩子入托成了教育的一大熱點。而重知識輕能力、重技能對生活教養的忽視,已經成爲阻礙幼兒園保育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幼兒的飲食進餐培養方面,家長的飲食理念及飲食習慣無不影響幼兒園的飲食教養工作。

幼兒食趣培養的家庭干預分析

一、幼兒飲食問題原因

(一)父母情緒化的飲食習慣父母在飲食方面的習慣興趣、言行好惡等等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因爲父母有聲或無聲的榜樣時刻起着示範的作用——父母說最不喜歡吃這個或在行爲上表現出拒絕,孩子就以父母的評價爲間接經驗,形成“這個一定不好吃,要不爸爸媽媽怎麼不喜歡?他們都不吃,我也不喜歡吃這個”的概念。

(二)不科學的膳食餵養觀念父母經常用成人的喜好代替孩子的需要;用書本教條照本宣科,照搬使用。尤其熟營養品補品等跟着廣告走,被動育兒。

(三) 自己成長過程中客觀及主觀造成的偏食挑食導致不廣泛的食趣在餐桌上不時聽到成人脫口而出的不吃這不吃那,喜歡吃甜的,酸的,苦的??成人說來很自然,毫不顧慮有沒有年幼的孩子在場。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本來沒有接觸過的食物,在心裏形成了拒絕暗示。成人好比是一盒五彩的畫筆,如果偏愛單色,孩子的食趣就是單一色,就出現挑食、偏食的不良習慣,結果就導致孩子身體需要的營養不均衡,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長期如此今天不吃這,明天不喜歡那,就阻礙了孩子嘗試多種食物的興趣,食趣就變得狹窄單一。

二、專業引領,互動合作

幼兒園找到了影響幼兒食趣的問題癥結,要及時從專業的高度有針對性地引領解決家長干擾,達到合作共贏。

(一)引領條件成熟可行專家認爲,幼兒教育應該是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總和。今天,全社會越來越重視家園合作,同時1+1> 2的效率大家都非常認可。所以依據《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幼兒園要在幼兒營養飲食的興趣上,主動出擊,主動伸手,主動應答,爲家長提供服務培訓,取得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才能保證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二)引領環境有效保證幼兒園和家庭是影響幼兒生活的兩個最重要的環境,對幼兒的`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這二者的要求和諧一致,所提供的幼兒教育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幼兒園是幼兒的第二所學校,老師就像孩子的媽媽,用理智的教育和愛,傳道授業解惑育人。所以幼兒園和家庭的紐帶要緊密相連,兩個環境一個要求,爲培養幼兒健康的飲食興趣營造好的環境。

(三)引領專業隊伍人員從幼兒園人員隊伍角度來看,專業的教師隊伍、保健醫隊伍、飲食製作隊伍都具有行業的專業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從膳食營養計算到帶量食譜制定,從食物採買到科學制作,從進餐教育到培養食趣等等,科學規範井然有序。因此,在與家長進行交流指導工作時,幼兒園要使用尊重合作原則,善用溝通分享策略,採用換位移情方式,引領家長,達成育兒共識。

(四)引領理論基礎成熟‘從1997年開始,中國營養學會先後發佈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三個技術性的標準,指導公衆如何合理膳食。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些適合我國人羣的膳食營養標準。幼兒園依據這些理論標準,進行引領:讓家長知道四大飲食習慣誤區——誤區一:炒菜時多放油、糖、鹽,講美食不講營養。誤區二:肉類消費猛增加,飲食結構西方化。誤區三:明知油炸食品不健康卻貪圖味美照吃不誤。誤區四:早餐太少晚餐太飽,一日三餐分佈不均。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共分五層和包含每天應吃的主要食物種類。穀類食物位居底層,每人每天應該吃300—500克;蔬菜和水果佔據第二層,每天應吃400— 500克和100— 200克;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位於第三層,每天應該吃125—200克(魚蝦類5O克,畜、禽肉5O一100克,蛋類25—50克);奶類和豆類食物合佔第四層,每天應吃奶類及奶製品100克和豆類及豆製品50克;第五層塔尖是油脂類,每天不超過25克。

讓家長知道《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對不同人羣的膳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掌握幼兒與學齡前兒童膳食:幼兒與學齡前兒童要每日飲奶,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飲食習慣;幼兒每日飲奶或相應的奶製品不少於350毫升,還要注意吃蛋和蛋製品、半肥瘦的禽畜肉、肝類、加工好的豆類以及切細的蔬菜類,每週可吃一些動物和海產品類食物;學齡前兒童食物的分量要逐漸增加,並且逐步進食一些粗糧類食物。讓家長知道飲食興趣習慣培養三個階段,7天是強化期;2l天是固定期;98 天是習慣成自然期。所以,幼兒園與家長交流時要指出從一入園的小班開始進行飲食有序安排,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