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建立的原因及實現路徑

學識都 人氣:1.92W

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法制建設的全面落實,市場經濟必須以合法性經營爲根本前提,下面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機制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查看。

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建立的原因及實現路徑

隨着法制社會建設進程的加快,公民法律意識不斷增強,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面臨的法律風險越來越高,企業法律事務的重點應該從時候補救專項風險防範.因此,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機制成爲企業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筆者以建立企業法律防範機制的原因爲基礎,探討建立健全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意識的若干對策,爲企業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範機制提供借鑑.

 一、企業法律風險分析

風險和利益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重點關注的問題,企業發展需要將企業風險和企業利益放到相同的高度交易重視,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企業價值的實現,進而確保企業持續性發展.企業法律風險,準確講是企業法律性質風險,是企業的預期結果與實際生產經營結果不相符,導致企業承擔一定法律責任,並因此給企業帶來損失的可能性[1].

二、建立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機制的原因

(一) 企業缺乏法律風險防範意識

中小企業、民營企業、鄉鎮企業受其自身發展狀況的制約,企業管理者和企業工作人員法律認識水平普遍較低,而且由於管理費用層面的原因沒有成立專業法務部門或者聘用法律顧問,在從事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對相關法律規定沒有足夠了解,使生產經營活動過程往往擾亂了國家的法律秩序,甚至一些企業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嚴重製約了企業的持續發展.

(二) 企業缺乏法律風險顧問制度

現階段我國正處於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企業的發展將面臨國內和國際不同範圍的競爭,宏觀經濟背景下,企業法律風險爆發率更大.部分企業雖然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建立了企業法律顧問制度,但是多數流於形,並不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憲法規定法律顧問必須是經過學習取得企業法律執業顧問資格,被企業依法聘任的企業內部法律事務專業從業人員.縱觀我國企業法律顧問來源,多數是企業在律師事務所聘任的兼職工作人員,落後的法律顧問制度不能滿足防範企業法律風險產生的要求[2].

(三) 企業管理體制不夠健全

企業若想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必須建立健全內部管理機制,有效防範在發展道路上的各類障礙,其中最爲關鍵的是法律風險導致的障礙.法律風險關係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所以必須將企業法務管理作爲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加以重視,爲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設計合法環境,實現法律和企業管理的有機整合,提高企業管理對法律風險的控制能力,減少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將要面臨的法律因素困擾,有效化解企業的法律風險和以法律形式表現出來的商業風險.

 三、建立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機制的原因及對策

(一) 提高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意識

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法制建設的全面落實,市場經濟必須以合法性經營爲根本前提.所以,建立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機制必須增強企業法律風險控制的主動性、前瞻性、計劃性和時效性.

第一,企業進行法律風險控制的首要環節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即將面臨的法律風險進行有效分析與評估.企業進行法律風險分析主要針對所屬行業法律風險評估與分析、企業發展外部環境的法律風險評估分析、企業內部管理機制法律風險評估分析三個環節進行.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對具體企業法律風險評估上[3].

第二,通過對企業法律風險的有效評估,依據國家憲法和法律制定有效的法律風險控制管理策略.企業法律風險控制主要包括法律風險控制原則和企業承受能力兩方面.

通過不同手段和方式對企業法律風險進行預警、降低、轉移直至化解,實現法律事務事前預警、事中處理、事後補救的管理方式.

第三,企業對法律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兩個階段的實施結果實行有效監控和反饋,保證法律風險防範機制的實時更新,確保法律風險防範機制與時俱進且符合企業實際發展狀況.

(二) 確立企業法律顧問制度

企業應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建立法務機構,確保法務機構從業人員的專業性和較高職業素養,引導企業法律顧問直接參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全面開展法律風險控制工作.

同時,企業應加強對全體員工的法律風險意識培訓工作,使各崗位員工明確其在法律風險防範工作中的權利與義務,依法履行崗位職責、完成工作任務.

四、結語

全面建立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機制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所以,企業應當根據法制社會的要求,建立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機制.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能夠增強企業法律風險控制意識,建立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機制.

參考文獻

[1]呂景勝.我國中小企業法律風險實證研究[J]. 中國軟科學,2007,08(05) : 105 - 111.

[2]段小紅.建立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機制之管見[J]. 發展,2011,10(07) :104.

[3]黃少彬,張旭,牟豔華.中小企業合同法律風險及應對策略研究[J].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2,08(03) :15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