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西方女性文學批評理論的誕生與建構

學識都 人氣:2.89W

論文摘要: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從把婦女視爲被動的受害者到具有主體性的能動者、從男女二元對立到多元的性別觀、從自人中心到後殖民女性主義等等的發展階段,由此可見,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發展經過了不斷的創新、挑戰、質疑與突破,這種批評理論所具有的生產力和思想活力,同時該理論也存在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如對女性語言、女性風格的探討尚無定論,對文本意識形態的強調使之缺乏美學分析等等。

試析西方女性文學批評理論的誕生與建構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文關鍵詞:女性主義;性別歧視;受害者;主體地位

20世紀是文學批評理論百花齊放、競相爭豔的世紀,新的文論思潮和流派層出不窮,呈現出紛繁複雜、豐富多彩的局面,其批評方法、內容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正如當代美國文學批評家喬納森·卡勒所指出的:當代文論的特徵是絕對的、單一的權威和權力中心已不復存在,文學批評者以多元化爲指導思想,推翻傳統上一貫主張的批評角度的客觀性和普遍性,重新評估歷史的經驗和價值觀念,重新認識知識傳播過程中的政治運作問題。女性主義理論就是當代文學批評理論潮流中影響最爲廣泛、最有活力的思潮之一,其產生、發展的根源是西方婦女運動。

朱莉婭·克里斯蒂娃把西方婦女運動劃分爲三個階段(或三次浪潮):第一階段“自由女權主義”階段,強調女性作爲平等的參與者加入既定社會秩序的權力,在“普遍化”的背景下考慮女性問題;第二階段“差異女權主義”(或激進女性主義)階段,強調女性內在固有的積極性,摒棄社會秩序,主張建立一種女性能夠擺脫男性影響而生存的社團或羣體;第三階段則是在後現代背景下形成的當代女性主義理論,把“平等”與“差異”、“男/女”對立的二分法作爲強制的形而上學範疇,女權主義的目標必定致力於發展一個超越男女性別對立的社會。

第一次浪潮出現於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與法國大革命和美國廢奴運動有關,爲婦女爭取與男性平等的工作權、選舉權、教育權等自由權利。就是在這個時期出現了“女權主義”(femi—nism)一詞,女權主義意味着婦女解放,是一種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識形態,最早出現在法國,後傳人英美,逐漸流行,“五四”時期傳到中國,20世紀60年,隨着婦女運動向語言、文化、文學方向的傾斜,國內目前學界多把英文feminism譯爲本“女性主義”,從性別研究兩性權益關係及其多元化的意義。到20世紀20年代,女性們追求與男性平等的政治權這一目標基本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