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校法學實踐性教學構建方法論文

學識都 人氣:1.27W

目前,高校實踐教學體系中,課堂實踐教學的形式化、實踐性課程實施不力、其他實踐教學環節運作受限等問題的存在嚴重製約着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構建科學的、多層次有機統一的法學實踐教學體系是體系完善的首要前提,完善法學實踐課程、創新校外實踐形式和合理配備法學實踐師資力量等是進一步優化體系運作的有效舉措。

淺析高校法學實踐性教學構建方法論文

高校法學專業的設置出發點在於爲社會最終培養具備優秀的綜合素質的法學人才,爲形成更爲完善的法律從業隊伍和推動中國法制進程而努力。法學的培養過程中對實踐性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尤其是在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具體的案例和實際問題靈活的運用所學知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職業倫理。當下我國在對法學專業的教育中,不少高校過於注重對法學專業理論性的要求和灌輸,而對於實際的運用能力培養少之又少,甚至有學校疏於對法學專業的綜合能力與實踐性的訓練培養,造成了不良現狀。

一、法學實踐性教學的重要作用

法學學科是極具應用性、實踐性的社會科學,其生命在於實踐。在我國,法律本科教育,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以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爲主旨。學生畢業服務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從事專業性法律工作,如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律顧問等。這就要求其在具備精深理論和系統專業知識等素養的同時,還必須具備法律信仰的精神品質、良好的法律思維方式和法律實務能力,即運用知識解決現實法律問題的能力。因此,法學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不斷強化法學教育的實踐、實訓環節,構建適應創新型法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促進體系運行機制的完善是法學實踐創新人才培養的有力保證。法學實踐教學指在理論教學外,通過真實的或者模擬的法律實踐培養學生法律實踐能力的教學方式。其對創新型法律人才的'培養具有兩方面突出的意義,一是實踐能力的訓練,二是創新精神的培養。

二、法學實踐性教學的必要性

法學教育對人才的培養是有較高要求的。在最終培養目標上,高校法學的設立和對人才的培養最終是爲了爲社會輸送全面的法律人才,包括律師、法官、檢察官等重要的崗位人才,需要對理論問題的研究和對實際問題的處理都應具有更專業的培養。高校法學實踐環節有利於促進法學專業的學生將實際的理論知識同現實問題結合起來,有利於學生靈活的運用理論知識。同時,在倫理標準和倫理操守上也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教學中注重實踐環節的介入,注意經歷實戰、解決實際的問題,才能夠了解法律的根本用途,樹立堅定的法制觀念,推進我國民主法制進程,並找到法律從業者自身的根本價值與存在意義。在教育的發展中,對法學教育的發展意味着中國的法制進程有所推進,同時形成了更多的、更爲全面的法制觀念,促進了整體教育的進步,使教育在全民中發揮了一個基礎性、科學性、實踐性的重要作用,尤其幫助社會培養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法學知識的人才,更成爲了當下教育對法治社會的突出貢獻。

三、高校法學實踐教學分析

1。課堂實踐教學的形式化,制約理論課程中實踐教學效果的實現。主要體現爲兩種方式:一是在理論課程中安排實踐教學內容,即在課堂理論教學中,以添加案例分析的方式幫助理論講解通俗易懂。二是增設實踐性課程,即模擬法庭教學,在理論課程中,如訴訟法課程,安排模擬審判內容。這是一種選用真實、典型、有代表性的案例,整理後發給學生,學生角色扮演檢察官、法官、律師、當事人等身份,依法對案件開庭審理的實踐教學活動。但在現實中,高校模擬法庭建成後閒置率高,原因在於模擬法庭實踐教學不僅需要教師親臨組織指導,還需要教師課外大量時間、精力投入前期準備,而學校卻不對此進行考評,缺乏激勵機制,教師喪失了動力。

2。實踐性課程實施不利,致使實踐教學目標難以達成。目前法律實踐性課程主要表現爲法律診所、畢業實習等,近年來,我國也引進其作爲新的高校法學教育模式。診所法律教育以經驗法學爲實施基礎。我國建構在理論法學基礎上的法學教育與診所式教育理念有很大差距,對教育方法實質認識不全面導致此法在我國實施效果不佳,加之診所法律教育對設施配備等“軟硬件”要求過高,也成爲高校的硬傷。作爲法學本科學生的實踐必修環節,畢業實習非常重要,它既檢測學生在校學習效果,也切實讓學生把理論所學轉化、運用到實踐中,及早適應社會,但現實操作卻問題很多。

四、高校法學實踐性教學體系構建的建議

完善法學實踐課程,提升實踐教學實效性。無論是基礎的案例討論,還是較高階段的法律診所,都對學生實踐意識及習慣的養成意義重大,所以要重視每一次的實踐教學。案例討論要儘量選取最新、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如有可能,要儘量選取實際生活中發生的真實案例,並把這些真實案例以原汁原味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嘗試從紛繁蕪雜的現象背後抽取其中包含的法律關係,爲學生進行法律診所活動打下必要的基礎。其次,創新校外實踐形式,提升實踐參與度。校園之外的實踐活動除傳統的庭審觀摩、畢業實習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法律援助、法律諮詢、假期社區(農村)法律服務等多種形式。法學院可以選擇合適的地點定期開展法律諮詢,這種法律諮詢可以分組進行,每組由高年級同學和低年級同學共同組成。

相關信息

案例教學法在中職《經濟法》課程中應用的具體“假論文”背後有什麼真問題(共3篇)淺論學習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養淺談和諧文化理論形成的歷史脈絡探析經濟學信息範式理論的基本假設與辨析怎樣寫研究性論文撰寫方法(共3篇)運用政治理論指導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關於區分法條競合與想象競合的意義試析受教育權理論發展綜述獨立學院實踐教學模式改革

紮實、法學實踐經驗豐富的同學。

五、高校法學實踐性教學探究

1。增強教材的實踐性。教材爲高校學生的專業學習提供着指導性的建議。在教材方面,應當首先增強實踐性,尤其是在基礎知識和實踐環節的對接上,儘可能多的靈活涉獵最新案例或動向,使問題分析更加充滿創意,提高教材的實踐性。應當使教材更加符合職業的特色,具備法學職業特徵,將基礎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融合起來。

2。完善實踐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上,尤其要注意摒棄傳統的填鴨式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對學生介紹完基本的理論知識後,應當多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用校企合作的模式,通過和律師事務所的合作,鼓勵學生去相應的單位進行實習,可以和用人單位簽訂優秀人才用人協議,對較爲有培養前景的學生實行畢業前錄用,緩解學生就業壓力,爲優秀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與合作單位達到互利共贏的良性局面。

3。創新考覈方式。傳統的高校法學專業教育中,太過於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覈與測評,尤其是學生在答卷的過程中,幾乎面臨的都是筆試的考卷,不少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和法律法規掌握的十分熟稔,但遇到實際問題和靈活變動的情況時則不知所措甚至感到恐慌。在教學測評和考覈的環節,應當同步進行改革,傳統的法律法規的筆試問答佔一部分,實踐部分應當作爲一個新的考覈部分加入最終的成績評定中。在關於實踐環節的考覈中,可以由學生去實習單位進行實習,通過用人單位的打分和肯定最終決定學生實踐環節的相應分數。通過老師的評定確定最終的實踐環節分數。

總之,法學作爲學校向社會輸送法律人才的重要專業,具備極強的專業性與實踐性。高校在進行法學專業的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紮實教育,同時更應當認識到當下法學教學的現狀,進一步的探究法學教學上的創新與改革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