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學院土壤特性及改良論文

學識都 人氣:6.1K

1材料與方法

建築學院土壤特性及改良論文

11試驗材料

土壤樣品取自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南校區綠化區內,採集0~20cm和20~40cm2個土層深度的土壤。

12試驗方法

選擇3個有代表性的地段,面積分別爲100m2(10m×10m),在每塊樣地內隨機選取10個點,去除地表的凋落物層,然後用直徑45cm的取土鑽採樣,相同土層的土壤組成1份混合土樣,去掉土壤中可見植物根系和殘體。測定土壤中全氮、全磷、速效鉀和速效磷含量以及pH值和電導率(EC)。全氮含量測定採用凱氏定氮法,全磷含量測定採用高氯酸-硫酸-鉬銻抗比色法,速效鉀含量測定採用火焰光度法,速效磷含量測定採用鹽酸-氯化銨法,pH值測定利用pH計,EC測定利用電導率儀[1]。

2結果與分析

21土壤全氮含量

樣地內土壤的全氮含量偏低,0~20cm層土壤含氮量比20~40cm層略高(表1),但均<02%,不能滿足植物正常生長的需要,應提高氮肥或有機肥施用量,以提高土壤氮含量。

22土壤全磷及速效磷含量

樣地內0~20cm層和20~40cm層土壤的全磷含量均>50mg/kg(表1),說明2層土壤磷庫水平均較高。2層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均<20mg/kg,說明該樣地土壤速效磷供給相對不足。

23土壤速效鉀含量

過去認爲土壤速效鉀含量<60mg/kg爲低水平,60~100mg/kg爲中等水平。隨着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目前認爲速效鉀含量150~200mg/kg爲高鉀水平;<50mg/kg爲缺鉀水平。樣地內0~20cm層和20~40cm層土壤速效鉀含量僅7819~24526mg/kg(表1),說明該樣地土壤速效鉀含量很低,需要增施鉀肥。

24土壤pH值

樣品土壤pH值>75,呈鹼性,這是由於該校區土壤中常混有建築廢棄物、水泥、磚塊和其他鹼性混合物等,其中的鈣向土壤中釋放;此外,還沉降大量含碳酸鹽的灰塵,水泥風化向土壤中釋放鈣,土壤中碳酸鹽與碳酸反應形成重碳酸鹽等因素[2~5],導致該校區土壤pH值與自然土壤差異明顯。pH值過高會引起植物營養缺乏或受毒害[6,7]。

25土壤電導率

樣地內20~40cm層土壤EC值達到166ms/cm,比0~20cm層高095ms/cm(表1),說明20~40cm層土壤可溶性鹽含量很高。有關試驗證明,土壤中可溶性鹽含量高,可能會形成反滲透壓,將植物根系中的水分置換出來,使根尖變褐或乾枯,可溶性鹽濃度過高還會使植物受到損傷或造成植株根系死亡。土壤溼度的波動會使可溶性鹽含量過高的問題進一步惡化,植株根系受損傷嚴重,無法吸收水分和營養,導致植株出現萎蔫、黃化、組織壞死或植株矮小等症狀。EC值過高也會增大由綿腐病菌引起的根腐病的發生機率。

3土壤改良方法與措施針對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南校區土壤養分含量低、呈鹼性和電導率大等特點,可採取一定措施改良和培肥土壤。

31物理方法

可以採取深翻熟化、客土栽培和培土(壅土、壓土與摻沙)等措施改良土壤,也可以採取鬆土透氣和地面覆蓋地被植物等措施改良土壤。

32化學方法

321施用生物有機肥生物有機肥屬於偏酸性肥料,土壤有機質(風化煤)和土壤有益微生物(固氮細菌、磷細菌和硅酸鹽細菌)含量較高[8]。其所含的有益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產生大量有機酸,不斷釋放出遲效態氮、磷、鉀,因而能有效改善中度鹽鹼土pH值,減緩土壤有機質的降低,減緩由於植物生長所造成的土壤中鹼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鉀的消耗,這些因素均對改良鹽鹼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322施用化學改良劑可施用電廠脫硫石膏、日本鹽鹼地改良劑和磷石膏[9]改良土壤,以及採用深鬆土壤、化學改良與種植耐鹽牧草相結合的模式改良土壤[10]。

323施用燃煤脫硫產物燃煤脫硫產物可對鹼性土壤起到較好的改良作用。該改良方法首先是採集土樣,通過化驗,計算出改良所需的CaSO4量;再根據燃煤脫硫產物的成分,計算出脫硫產物的'需要量;然後將脫硫產物撒施於地表,進行灌溉,並且採用與正常土地相同的田間管理措施。與現有技術相比,該方法具有改良速度快、效果好的優點,能夠顯著改善土壤特性,提高作物產量,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11]。

324利用土壤液膜土壤液膜是1種棕褐色液體,屬於土壤結構改良劑。用噴霧器將其噴灑在土壤表面,可以起到類似塑料地膜的增溫和保墒作用。此外,還可以隨農事操作將其翻入土中,在1段較長的時間內起到改良土壤理化性質的作用。

4結語

從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南校區土壤現狀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該學院土壤營養狀況極差,氮、磷和鉀含量低,土壤呈鹼性,EC值較高,這些均影響到園林植物的正常生長。因此,應儘早採取深翻熟化、客土栽培、施用生物有機肥、施用化學改良劑和施用燃煤脫硫產物等措施,改良當地土壤,促進植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