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綠色建築改擴建要點論文

學識都 人氣:3.14W

【摘要】綠色建築是實現以人爲本,人、建築、自然三者和諧統一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校園的發展也必然朝着“低碳、節能、人性化”的方向發展。校園綠色建築改擴建應強調綠色生態、節能環保和人文關懷的設計理念,注重校園中建築、人、環境之間的和諧。提倡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校園改造方針,注重設計理念的合理性、獨創性,創造舒適、低能耗的綠色校園環境。

大學校園綠色建築改擴建要點論文

【關鍵詞】校園;綠色建築;改擴建

1總體設計理念

1.1延續傳統格局

每一個大學的老校區都有相當長的歷史,因此在改造和擴建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它與其它建築之間的關係,對整個校園形象的影響。綠色校園建築首先要有整體規劃,儘量保護原來的生態系統,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並且要充分考慮有合理的自然通風、日照、交通等。

1.2關注生態環境

在改造校園的過程中,我們要在校園整體規劃結構上,綜合考慮校園與自然、校園與大學園區、校園與學校自身特色三方面的關係,創造出兼具生態性、開放性和人文性的現代化大學校園空間。比如我們可以利用校園中的現狀水網體系形成校園人工水系,兼顧排洪、生態和景觀的需要。並以此爲師生提供更爲直接的親水生活環境。

1.3營造人性與自然的校園網絡

校園網絡系統主要由道路和綠化系統爲骨架構成。校園的規劃網絡要體現出人文和自然相結合的設計理念,功能上以人爲本,環境上體現出自然與生態特色。在交通上力求形成一個聯繫便捷,並與景觀緊密結合,同時強調交通組織以人爲本,以步行和自行車爲本。

1.4關注功能分區

隨着高等教育理念的變化、學校規模的發展,嚴格強調高校內各大功能分區,事實上已不能滿足學生的使用要求,而如何使功能區域之間相互交融、滲透,以體現“以人爲本”的分區理念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1.5關注校園特色

新建大學校園在全國各地“速成”,如何在改造和新建過程中傳承大學文化、地域特色,如何營造反映各自學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園環境是我們要注意的'問題。比如蘇州大學校園的改建就要有蘇州當地的特點,要有“蘇韻”,而不是照搬上海的某校園的特色。

1.6關注可持續發展

我們的校園規劃要充分考慮到未來發展,如何使規劃結構多樣、協調、富有彈性,適應未來變化,滿足可持續發展。

1.7建築單體設計

個性建築創作應當與校園總體規劃相協調,與周邊環境融合,並反映自身建築的個性。注重功能的合理,建築具有通用性、開放性、綜合性、靈活性、真正體現“以人爲本”的設計思想。建築設計注重內外空間的交流、滲透、創造不同層次的交往空間。建築設計強調地域性,文化性,造型典雅,大氣,富有理性,以反映大學文化之精神。

2蘇州大學北校區未來改造的設計要點

我們設想將設計學院搬遷至蘇州大學北校區,北校區地處蘇州市區,具有濃厚的蘇州氣息,但是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和利用。我們項目改造的宗旨,是結合基地鬧市區位和現有環境,改造爲具有獨特藝術氛圍的場所,爲設計專業師生提供優雅獨特的學習環境。

2.1總體佈局

爲體現校園建築與社會空間的融合性,擴大校區入口廣場的面積,並設計爲開放性校園環境,使人有良好的視野範圍和景觀視覺。現有校園主幹道兩側爲古樹,因此予以保護,加寬校園入口乾道,形成林蔭大道,帶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幹道兩側分設設計研究生學院與設計產業園,並用景觀連廊銜接在一起,不僅可以使學院與設計園交通流線暢通,同時避免了校區原有老建築“知行樓”對新建建築的視覺影響,讓行人感受到新校園帶來的現代氣息。

2.2設計學院整體佈局

整個建築羣分爲教學區,行政辦公,教授工作室以及公共展覽空間四個部分。學院大樓平面空間佈局採用適當多棟分散佈置,再設置建築之間連接體的園林建築佈局,建築單體與室外庭院虛實相生,教授工作室採用小棟建築,每座建築小樓間採用多種方式進行銜接,再現了蘇州園林的空間藝術,達到移步換景的特點。從平面來看,建築與環境虛實相結合,以期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2.3設計產業園整體佈局

創意設計園利用基地西側優美的樹木環境,採用自由的佈局形態來安排整個創意設計園的平面佈局。本樓功能分爲接待、會議、研究所、學生創業辦公室,每層空間都有可供創業的研究生交流的開放空間,建築佇立在環境之中,並與周圍環境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人能有一種生態野趣的感覺,與樹共處,與自然爲伴,建築內部核心處做中庭,有利於自然通風、自然採光。

2.4單體建築設計要點

對於設計學院來說,可以在教授工作室周圍設連廊空間,或收或放,形成交流空間,各層連廊參差疊落,樹木從縫隙中生長出來,創造一個與自然親近的空間環境。建築多采用南北朝向,通風采光效果極佳,南側開大面積落地玻璃窗,並採用水平遮陽板避免建築能耗過高。對於設計產業園來說,主入口設在建築南側,開敞的入口廣場爲人們提供了寬闊的交流空間,舒展的建築形態有如人的雙臂展開懷抱,擁抱人們進入其建築當中。創意園一層與二層設接待、研究室以及會議室等功能空間,滿足設計人員不同的功能需求。中庭採用自然採光,減少人工照明對能源的消耗。同時在中庭兩側設交流空間,使得設計人員可以沒有阻礙的進行人際交流。三、四層工作室與小型會議室以及獨處的思考空間,爲設計人員提供良好的辦公環境的同時,也同時有公共交流空間和私密的獨處空間可選擇。

3結語

校園建築應當注重的各個方面,建築應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延續傳統格局、關注生態環境、營造人性與自然的校園網絡、功能分區、校園特色、建築單體設計等等,校園要體現綠色平衡理念,通過科學的整體設計,集成綠色配置,自然通風、自然採光、太陽能利用、中水利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

參考文獻

[1]範全志.智能化推進綠色校園建築的探討[J].能源與環境,2005(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