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對土壤地理學研究論文

學識都 人氣:1.46W

【摘要】隨着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衆化的新階段,高等教育在辦學層次、辦學類型上出現了多樣性的新局面。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爲一種適應市場經濟需要、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爲目標的新型大學,其前身多爲高等師範專業學校,在人才培養理念、培養方式等方面都與傳統的研究型、教學型大學存在着不同之處。《土壤地理學》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地理科學專業的主要核心課程之一,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受教學條件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地理科學專業在轉型初期土壤地理學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由此直接導致學生動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筆者通過五年教學實踐,認爲從課堂實踐、實驗教學和野外實踐三個環節加強土壤地理學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

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對土壤地理學研究論文

【關鍵詞】本科院校土壤地理學教學改革

、改革課程實驗開設模式,增強學生創新研究意識

應用型本科院校最重要的辦學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強的大學生,而加強學生課程實驗能力培養是實現該目標的重要環節。當前,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轉型工作剛處於起步階段,受辦學條件的限制,土壤地理學的課程實驗開設往往比較零碎且基本以驗證性實驗爲主,學生往往糾結於實驗結果是否準確,而對不同測定指標間的意義關聯缺乏充分的思索,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往往也比較被動。作者認爲培養學生自主性實驗思維和能力,需要對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多開設一些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探索性實驗(三性實驗)。通過設置實驗小組,控制每次實驗人員規模,讓學生人人都有機會動手操作且人人都要對實驗設計及過程進行認真思考,對實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通過系統且長期的開設三性實驗,讓學生通過更有探索性的實驗操作提升其動手實踐能力,增強其創新研究意識。

二、構建多元野外實習體系,強化學生野外調查能力

應用型本科院校地理科學專業強調課程的野外調查與實踐,但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野外實踐時間短和實踐條件差。以湖南文理學院地理科學專業爲例,當前學生課程野外實習多在一些知名景區進行,受制於旅遊景區規定及實習經費開支等多種限制,實際上在短期內學生的.野外實習效果不甚理想。因此,爲了克服上述當前野外實習弊端,增強學生在實地環境中的實踐能力,可建立多元化的實習體系。具體來說,首先,例行的課程野外實習實踐可適當延長至2周左右,在此期間,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土壤地理調查、土壤剖面挖掘,並對不同層次樣本土壤進行劃分和採集,並回執剖面層次圖,讓學生結合課堂所講述的理論知識思考鑑別土壤類型,並總結野外調查的技術方法。其次,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學校可依託一些科研平臺,建立穩定長期的野外實習基地,讓學生能在老師帶領下,參與教師科研,持續地依託於這些野外實習基地進行實踐實習。土壤地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強化並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勢在必行。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相關教師除了需要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學生實踐舉措外,也應該注意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也是強化學生實踐不容忽視的環節。學校搭建更良好的實踐平臺,教師探索有有效的教學模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創新和實踐熱情。

三、優化理論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

土壤地理學是研究土壤與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學科,是土壤學和自然地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當前,由於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地理科學專業並未開設土壤學課程,因此授課老師往往以主導者的角色花費大量的時間講授土壤學研究理論知識,但由此卻忽略了學生的課堂感受造成學生對相關知識的進行被動的學習。筆者認爲,土壤地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表達學生難以理解的部分抽象內容和複雜的變化過程,如土壤形成過程(腐殖質積累、黏化過程)和碳氮循環過程如能採用動畫模擬、過程演示等手段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在改進理論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應特別重視學生課堂參與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可以通過下述兩種方式來實現:1)教師設置研討話題,讓學生就自己家鄉土壤地理分佈、形成原因及利用特性展開充分討論,大家再進行集體評述由此加深大家對課本相關知識的理解;2)安排課堂作業,讓學生自行查閱相關資料和準備課件走上課堂講臺以主導者的角色講解課程知識,以此檢驗大家對土壤地理學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發現問題並及時予以討論糾正。只有學生課堂參與度高了才能提升其對土壤地理學課程學習和將來從事相關工作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