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等教育投資結構的優化對策論文

學識都 人氣:1.89W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國高等教育投資結構的優化對策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國高等教育投資結構的優化對策論文

摘要:

本文從同時“來源”和“支出”兩個角度對我國高等教育投資結構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分析,將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投資結構的變遷分爲1949—1985、1985—1993及1993—2012三個時段,並對第三個時段進行了重點分析。分析中將投資來源主體分爲:政府、個人、企業、民間團體及其它五項,將支出結構分爲橫向支出結構和縱向支出結構兩個方面。在橫向支出結構中將投資分配區域劃分爲:東南、東北、西南、西北、華北及華中六大板塊,在縱向支出結構中將支出層次劃分爲:專科、本科及研究生三個階段,以期所得結論和優化對策與之前研究相比更爲確鑿可信。

關鍵詞

高等教育投資; 來源主體; 支出結構;

引言:

隨着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世界各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國際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國家間的競爭無論是從政治、經濟,還是軍事上來講,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哪個國家擁有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哪個國家就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而人才的培養靠教育,一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達程度決定了其對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發展高等教育事業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高等教育投資結構的優化問題。因此,對高等教育投資結構優化的研究成爲了當今學術界的熱點。

一、我國高等教育投資的來源結構分析

我國從1993年以來實行教育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和刺激各項非政府教育投資,促進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這一時期的教育投資來源從投資主體上來講,除包括政府投資以外主要還包括個人 (學費) 、社會 (企業) 、民間團體籌集以及其它四項。

從我國高等教育投資來源主體的投入額度上來看,從1993年到2012年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資在五項投資主體中始終佔據首要地位,從1993年的149.93 (億元) 上升至2012年的2309.88 (億元) ,上升了15.4倍,這說明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主要是由政府推動的。政府投資在五項投資中所佔的比例從1993年到2012年始終佔據首位,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略有下降,從1993年的75%下降至2012年的43%,下降了32%。這說明,隨着我國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政府投資雖然在整個高等教育投資來源中仍佔據首要位置,但其它來源主體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已經開始蓬勃發展起來,並逐漸形成與政府投資相平行的多渠道、多途徑的高等教育投資多元化模式。其中,個人投資 (含學雜費) 從1993年的37.63 (億元) 上升至2012年的1322.7 (億元) ,上升了35倍,是除政府投資以外其餘四項高等教育投資來源主體中上升幅度最大的一項,其投入所佔比例也從1993年的19%上升至2012年的25%,上升了6個百分點。其次是其它項目投資,其投資額度從1993年的9.05 (億元) 上升至2012年的1087.71 (億元) ,其投入在五項投資主體中所佔比例也由1993年的4.5%上升至2012年的20%。再次是民間團體投入,從1993的0.21 (億元) 上升至2012年的569.17 (億元) ,其投入所佔比例也從1993年的0.1%上升至2012年的10%。最後是企業投資,其投資額度從1993年的2.07 (億元) 上升至2012年的34.1 (億元) ,投入比例從1993年的1%下降至2012年的.0.6%。我國對高等教育的投資總額從1993年的198.89 (億元) 上升至2012年的5323.56 (億元) ,上升了26.8倍。

在五項投資主體中,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資始終佔據主導位置,其餘四項中除企業投資以外,其它三項投入額度及所佔比例均有所提高。我國企業對高等教育的投資雖然從1993年到2012年也略有小幅提高但相對於其它投資來源主體的投入來講,上升的幅度和速度明顯較小和較慢,因此其投入額度所佔比例從1993年到2012年有所下降,這種情況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在改革開放,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中雖然經濟高速推進,處於蓬勃發展的狀態,但教育仍讓受制於政府的行政規劃,市場調節機制所發揮的作用在教育領域並沒有完全施展開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仍然要靠政府來引導。這種情況也正說明我國當前所建立起來的市場經濟體制還沒有完全成熟、有些領域還沒有涉及到。刺激和推動企業對高等教育的投資、促進高等教育投資來源主體多元化將是接下來我們優化高等教育投資來源結構工作的重點。

二、我國高等教育投資的支出結構分析

高等教育投資支出結構是指高等教育投資總額在人力、物力、財力和在各學科、各領域、各地域以及在各項用途中的投入比例關係。高等教育投資支出結構還可細分爲“橫向支出結構”和“縱向支出結構”兩類。所謂“縱向支出結構”是指高等教育投資總額在不同層次、不同學科間的投入比例關係;所謂“橫向支出結構”是指高等教育投資總額在不同地區、不同院校間的投入比例關係。

1、我國高等教育投資的縱向支出結構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投資總額的不斷增加,我國對高等教育投資支出三個層次的投入額度均有所增加,其中對專科層次的投入額度從1993年的75.58億元上升至2012年的2342.37億元,上升了31倍;對本科層次的投入額度從1993年的115.36億元上升至2012年的2715.02,上升了23.5倍;對研究生層次的投入額度從1993年的7.96億元上升至2012年的266.18億元,上升了33倍。對第三個層次 (研究生階段) 高等教育投資額度上升的幅度是最大的,其次是專科層次,最後是本科層次。從投入比例上看,1993年三個層次之間的投入比例爲:0.38:0.58:0.04,三個層次之中本科階段的教育投資額度比例是最大的。

其次是專科階段,其投入比例比本科階段小0.2個百分點,最少的是研究生階段,其投入比例僅爲本科階段的1/14。究其原因主要在於:1993年我國正處於經濟體制轉軌的關鍵時期,國家在這一時期集中力量發展經濟建設,把更多的資源都投入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而在高等教育這一塊投入較少。隨着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化,三個層次的投入比例也在逐漸發生變化,除本科階段投入比例有所下降外,其餘兩個階段 (專科階段和研究生階段) 的高教教育投資支出比例均有所增加。其中,對專科階段投入所佔比例從1993年的0.38上升至2012年的0.44,上升了0.06個百分點。對研究生階段投入所佔比例從1993年的0.04上升至2012年的0.05,上升了0.01個百分點。三個層次的投入額度雖均有增加,但投入比例變化不同,這反映出我國在1993—2012年這段時期對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側重點不同,集中力量優先發展與國家建設緊密相關的高科技領域、培養高端技術人才是這一時期我國高等教育投資支出的重點。從1993—2012年我國對三個層次的投資支出比例雖有變化但其所佔比例的大小順序沒變,仍然保持着本科層次位於第一位;專科層次位於第二位;研究生層次位於第三位。從這一結論可以看出,擴大我國高等教育投資支出中研究生層次的投資額度將是接下來我國高等教育投資事業發展的重點。

2、我國高等教育投資的橫向支出結構

我國高等教育投資支出主要集中在東南地區,各區域所得的教育投資支出所佔比例排序依次是:1、東南地區2、華北地區3、華中地區4、西南地區5、東北地區6、西北地區。其中東南地區所獲得的投資支出比例佔全部投資總額的36%,佔全國教育投資總額的1/3以上,這也正是改革開放以來,東南沿海地區科技、教育迅速發展,其科教水平遠遠高於全國的主要原因。華北地區所獲得的高等教育投資額度佔高等教育投資總額的比例爲19%。位居六大板塊區域的第二位,主要原因在於北京作爲全國文化教育的中心,獲得了11%的高等教育投資比例,在全國31個省份中其比例份額居於首位,這直接拉動了整個華北地區所獲得的高等教育投資額度比例。華中地區所獲得的高等教育投資額度所佔比例爲18%,僅比華北地區少1個百分點,在六大板塊區域中位於第三位。

西南地區所獲得的高等教育投資支出額度在全國高等教育投資總額中佔11%,在六大板塊區域中位於第四位。西南地區多爲少數民族地區省份,教育發展落後,對教育資源的需求水平低,所獲得的高等教育投資支出從全國範圍來看也就相對比較低,但由於西南地區同時也包括四川等人口衆多的大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其在全國高等教育投資支出中所佔的份額。東北地區所獲得的高等教育支出額度在全國高等教育投資支出總額中所佔比例爲10%,在六大板塊區域中位於第五位,排名比較靠後主要是由於在本文所採用的六大板塊劃分體系中東北地區所包括的省份較少,僅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其所涵蓋的人口、面積明顯要少於西南、東南以及華中等板塊區域,因此其所獲得的高等教育投資額度也必然要少於其它板塊區域。在六大板塊區域中,所獲高等教育投資額度比例最低的地區爲西北地區,所獲高等教育投資額度比例僅爲7%,在六大板塊區域中位於末位。主要原因在於:西北地區多爲人口衆多的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生活水平低、經濟發展落後,教育水平長期處於落後狀態且教育基礎設施薄弱等諸多原因嚴重製約了該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導致其對高等教育投資支出的需求水平明顯低於全國其它地區。

三、我國高等教育投資結構中存在的問題

1、計劃經濟體制下高等教育投資長期由政府完全承擔的一元化投資結構所遺留下來的中央及地方財政負擔過重,與我國當前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相適應,專款不專用,投資效率低,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緩慢。

2、高等教育投資來源主體單一,主要力量仍集中在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資和扶持上,且中央政府在高等教育投資來源總額中所佔的比例過高。高等教育投資來源主體多元化不足,企業作爲高等教育投資來源的重要主體之一在高等教育投資來源總額中所佔份額太小。

3、個人投資 (含學雜費) 在高等教育投資來源總額中所佔的比重明顯過大,嚴重製約了公民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權利從而影響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4、教育體制不完善,私立院校、專職院校、職業技術學院等面向社會,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院所在高等院校中所佔的比例太小。

5、對於較高層次 (研究生階段) 投入的額度比例以及較低層次 (專科階段) 在投資總額中所佔比例較小且增長速度緩慢,對本科層次的投入比例過大。

6、在橫向支出結構方面,各板塊區域所獲高等教育投資額度比例差距過大,兩極分化現象嚴重。比例最高的東南地區與比例最低的西北地區高出29個百分點。這種教育投資上的兩極分化勢必會造經濟發展上的兩極分化,導致區域經濟在整體發展上的貧富差距拉大,嚴重影響了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

四、我國高等教育投資結構的優化對策

我國高等教育投資結構未來的發展方向應當是降低個人投入,加大企業投資力度,形成企業與政府並駕齊驅的多元化投資結構模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讓教育領域的資源優化配置也儘可能地有市場來決定。改革現有的高等教育體制,使我國的高等教育投資模式向着與西方市場經濟較爲成熟國家的高等教育投資模式方向發展。同時,縮小區域間的高等教育投資差距,擴大對研究生層次和專科生層次的投資力度。具體來講,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推進高等教育投資主體多元化進程,拓展新型投資渠道,儘可能地讓高等教育投資主體多元化。擴大院校自身投入在高等教育投資總額中所佔的比例,用高校自身的收益帶動其發展,形成良性循環,降低社會、企業以及個人在高等教育中的投資成本。在必要時給予企業投資、民間投資優惠政策,刺激和鼓勵企業、民間以及社會團體投資於高等教育事業,形成與政府投資並駕齊驅的局面,共同推動和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將高等教育投資主體多元化上升爲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優先解決的戰略高度。

2、要轉變政府職能和角色,將政府由高等教育投資來源的主要承擔者轉變爲鼓勵和刺激個人、企業、社會向高等教育投資的推動者,由投資人轉向規劃者。將高等教育投資工作從政府職能中脫離出來,成立專門的委員會和監管部門。逐步減少政府在高等教育領域裏的行政干預。在降低政府行政干預這一方面可採取逐步推進、層層推進的策略展開,即:由原來的國立 (中央政府直屬) 轉變爲地方省屬,國家給予地方最大的發展空間和自由度,讓其儘可能高效率地發展本地區的高等教育事業,投資績效由地方政府自負盈虧。

3、提高個人可支配收入,降低個體投資 (含學雜費) 在高等教育投資總額中的份額和比例,使更多公民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這一方面有賴於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人民個人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

4、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我國經濟建設步伐,使我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走向成熟,帶動企業對高等教育事業的投資,降低個體投資 (含學雜費) 的份額和比例,使更多的公民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從而提高我國整個國民的高等教育水平,走以科技帶動經濟,經濟促進科技的健康、良性發展之路。

5、鼓勵創新機制,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打破傳統高等教育體制的束縛,改變當前單一的大學教育模式,讓學生所學更面向社會需求。這種高等教育體制上的轉變勢必會在投資來源結構上引起變化。隨着各種職業培訓機構和學校的創辦和興起,企業必將成爲這些機構和高等院校投資的主導。而這些職業培訓學校和技術培訓學校所直接培養出來專業技術型人才正是國家發展所急需的人才,這也勢必會衝擊我國傳統高校在高等教育中的霸主地位從而帶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科技的進步和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

五、結語

教育不同於其它產業,它既可以說是一項產業,以盈利收益爲目的,同時它的意義以及對國家的深遠影響又遠高於普通產業。教育是立國之本,它肩負着提高國民素質以及爲國家培養建設人才的重任,既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也是每個公民應當享有的權利,是國家發展的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因此,對教育投資結構的優化必須遵循教育所特有的規律,不能完全照搬企業資源分配模式,不能完全以投資———收益的性價比去考量,更不能只關注成本及收益率。教育有其獨有的發展規律,例如:各地區不同的文化基礎和背景、一個國家或民族長期以來自身所固有的教育發展模式以及教育投資的隱性收益慢等特點。這些教育發展所獨有的特點使得我們對教育投資結構的優化必須從更深層次去考慮,其中涉及到教育體制的改革、國家經濟體制的改革以及國家整體的經濟水平等諸多方面。教育投資結構優化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只有兼顧到教育領域所涉及的各個方面才能達到使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鞏喜雲.教育投資結構優化和高等教育發展[J].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1,(6) .

[2]左慧.淺析我國高等教育投資的結構配置[J].科技創業月刊,2006,(1) .

[3]邵莉敏.我國高等教育投資結構調整與優化路徑選擇[J].理工高教研究,2005,(6) .

[4]隋毅.我國高等教育投資資金來源結構變動的過程及正負效應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08,(29) .

[5]陳一女.我國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的思路與對策[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