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的國際化研究

學識都 人氣:9.72K
會計的國際化研究
【摘 要】本文從研究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的角度,對會計國際化的內涵進行了界定,並通過回顧我國會計國際化的歷史進程,分析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現狀、原因、會計改革以及加快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的途徑與措施和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經濟一體化 會計國際化 會計準則 差異
  
  一、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狀況
  
  我國會計國際化的進程,早在建國之初吸收前蘇聯的會計模式就初現端倪,併爲早期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揮了重大作用。隨着我國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過渡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進而發展到現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會計國際化已取得了重大進展。首先,通過“三步曲”使在制定會計政策及其規範內容上與國際慣例接軌。1985年頒發了“兩外會計制度”,吸收許多諸如“資產=負債 資本”的會計平衡式,在存貨、應收帳款和固定資產計價中償試運用穩健原則等國際會計慣例。1988年成立會計準則研究組,開始着手研究西方會計準則和制訂我國的會計準則。1992年頒發了《股份制試點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基本上接受了西方國家通用的會計慣例,逐漸把國際會計慣例推廣入我國一般企業。其次,1993年7月正式頒佈實施了《企業會計準則》,逐步建立了以會計準則爲核心,以分行業會計制度爲補充的會計規範體系,此後又逐步頒發了若干具體會計準則徵求意見稿,1997年5月頒佈實施了第一個具體企業會計準則《關聯方關係及其交易的披露》,實現了在會計實踐中普遍以會計準則和以之作爲依據制定的行業會計制度來操作會計實務,使我國的會計規範慣例趨同國際會計慣例,會計信息更加規範和可比,基本能滿足我國參與國際經貿和進入國。
  
  二、我國會計慣例與國際會計慣例的差異
  
  1.與會計準則相配套的有關法規尚未健全。
  2.未建立與企業會計體系及其準則相配套、相協調的非盈利組織會計體系和準則,行業會計制度在會計實務中仍起主導操作規範作用等。
  3.加入和參與諸如IASC、ICA等權威性國際會計組織及其活動不夠,阻礙我國與國際會計界的交流及其會計國際化的發展。
  4.許多會計實務的處理方法與國際慣例存在差別,如加速折舊法、成本與市價孰低等都與國際慣例有差別。
  5.會計管理體制尚存在差異:一是會計事務的行政管理過強。二是會計人員的“二重性”地位未能完全轉變等。
  6.管理會計、稅務會計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體系和在實務中推廣使用。
  7.會計理論發展滯後,研究方法單一,會計教育模式與國際慣例尚有差別等等。
  
  三、加快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的措施
  
  1.依靠法制
  無論是會計準則,還是會計計量理論等內容的國際化,也不論是通過什麼途徑,都離不開法律法規的規範和調節。會計準則等的國際化是爲了增加會計信息的對稱性。本人認爲,既使會計準則、會計計量理論等內容國際化了,但是,由於企業財務虛假,則使國際化功虧一簣,所以還必須加強法制。
  2.依靠科技
  要加速會計信息化進程,就要充分利用現代通訊、網絡技術,將會計電算化發展成爲會計信息化,這是中國會計加快國際化進程的主要措施之一。
  3.依靠人才
  爲培養適應加入WTO後的高級複合型人才,必須改革現行教育體制。改革高等院校的教育體制,調整教育層次,重點培養適合國際競爭的高級會計人才。提高教師隊伍水平,改變教學方式,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在灌輸理論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到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調研、實習,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重視後續教育,使會計人員及時瞭解最新法規、制度,不斷接受新知識、新觀念,建立激勵機制,促使員工經常給自己充電,提高其業務素質。請進來、走出去,使企業與企業、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進行交流學習,以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   四、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中應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