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語文課程改革初探教育論文

學識都 人氣:2.58W

【論文關鍵詞】大學語文課;應用型教學;實訓

關於大學語文課程改革初探教育論文

【論文摘要】高職高專院校的大學語文課要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在教學理念、思維模式、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等方面不斷創新。在教學理念方面要樹立應用型教學的思想,並把這種思想貫徹到大學語文課的課堂中去;在教學方法上要靈活多樣地體現應用型教學的理念。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日益大衆化,高職高專教育也得到大規模的發展。高職高專教育的目標就是爲社會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所以學生所具備的技能應是他們畢業後職場中急需的技能。特別是當前科學技術發展很快,學校一方面強調要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另一方面,要使學生在校期問學會並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使他們在三年後的職場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提高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質量的課程改革已經成爲高等職業教育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學語文課無論是從發揚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方面來看,還是從適應大學生就業崗位的需求方面來看,都發揮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學語文課的課程改革也刻不容緩。這門課改革的出發點應立足於學生的文化修養和就業需求這兩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樹立應用型教學的理念,在教學方法上要靈活多樣地體現這一理念。

一、轉變觀念,重視大學語文課的教學

大學語文課作爲高校的公共基礎課一直以來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很多高校認爲大學應該強調專業特色,大學語文課沒用。這就導致了這門課程的邊緣化地位。許多高校的大學語文課形同虛設,專業課可以隨意擠佔大學語文課的課時;甚至有的學校乾脆將這門課取消了。即使開設了這門課也沒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視,認爲這門課是給非中文專業的學生上的,教師的任務就是教學生認認字詞,讓學生讀讀課文,寫寫作文等,在很多方面都是高中語文課的延續。此外,中文系有經驗的教師都不願意講授大學語文課,他們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中文系的專業課上,科研論文也主要關注自己的專業研究方向。大學語文課的授課教師也多爲剛畢業沒有教學經驗的年輕老師。年輕老師在教學方法、教學經驗、對教材的處理等方面比較欠缺。爲數不少的高校把科研經費都投在本校重點學科和專業上,對大學語文課卻幾乎沒有科研經費的投入。大學語文課的課本內容陳舊老套,教師的授課方式單調乏味: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基於以上原因導致了大學語文課現在的狀況:老師不願意講課,學生不願意上課。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積極宣傳大學語文課的重要性和應用性,使學校各方面認識到它在提高大學生文化修養和開闊視野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學校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保證大學語文課的課時。第二,在師資方面既要配備有經驗的教師,同時也要培養提高年輕教師的業務水平,使年輕教師儘快地成長起來。第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加大對大學語文課科研經費的投入。

二、強調大學語文課的人文性和應用性

在重視大學語文課的前提下,我們更要強調它的人文性和應用性。現在,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日趨合理化,尤其注重人員的能力和素質。用人單位對應聘學生的要求不光體現在專業技能上,還體現在應聘學生應有較高層次的人文素養上。這兩方面對於企業向更高水平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高職高專院校就應該立足社會,突出學校特色,在重視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更要加強學生文化修養、職業道德、心理健康等人文精神的培養。大學語文課在這方面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按照與時俱進的原則,大學語文課應在“新”字上做文章。它的改革方向應從中學語文的工具性轉向人文性,把傳播人文思想和傳統支化作爲其主要的.任務。講授大學語文課的教師要通過課文講解、知識傳授、環境薰陶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畢業後能適應新形勢下企業深層次發展的需要。

當今的時代是一個重視文化的時代。各學科之間不斷滲透,學科的界限逐漸模糊,出現了各學科不斷融合的趨勢,很多學科在融合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創新。大學語文也要適應新的發展趨勢,因此我們要把文化作爲大學語文教學的主線,打破文學、歷史、哲學、藝術、地理、心理學等學科的界限,樹立文化語文新的教學觀念,讓學生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充分領會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國外先進文化的精髓。這就要求教師要全面解讀文本,對文本進行全方位的理解,需要考察文學與文化、文學與社會、文學與藝術、文學與宗教、文學與經濟之問的關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內涵,如民俗風情、神話傳說、智慧謀略、圖騰崇拜等各種各樣的知識。在大學語文課的教學中,教師要盡力開拓學生的視野、開啓學生的智慧、鍛鍊他們整合知識的能力。

大學語文課和其他課程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有所用。教師一方面要強調大學語文課的人文性,另一方面更要強調它的應用性。教師讓學生明確在學完這門課程後應該掌握一定寫作閱讀交際的技能。學生在單位應具備正確書寫應用文和公文的能力,同時還具備準確地理解國家方針政策的能力及在公衆場合積極主動地與人溝通的能力。

三、授課過程中必須貫徹學術性、趣味性、時代性、應用性的教學原則

教師所選的課文應該有一定的學術價值。這就要求教師既要專又要博。教師要發揮專長,通過對課文的講解可以向學生介紹本學科的前沿動態和最新科研成果,並且和學生一起探討該學科的學術熱點問題,並把這些科研成果通過課堂這個媒介和課文聯繫起來,從而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

教師也要提高大學語文課的趣味性。在講授具體篇目時,教師應把相關的背景知識、作家的生平趣聞軼事、民俗文化等內容穿插進去。這些材料都會提高大學語文課的趣味性,從而滿足學生的新鮮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更好地學習這門課程。 教師講授的課文應體現時代性。大學語文課的講授也不能脫離現實生活,要對社會的-熱點問題作出見解獨到的理論分析,對一些新出現的現象進行文化闡釋,進而培養學生運用理性分析把握問題的能力。雖然一些經典的古文文本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很遙遠,描寫的是古人的生活和思想,但是作爲大學語文課的教師也應該能挖掘出時代意義古爲今用。

追求實用性是當前大學語文課程面臨的最大課題。高校現在開設的課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實用的技能性課程,而“形而上”的人文課程,各級部門並不太重視。大學語文課的實用性,既有“形而下”的語言層面的應用,又有“形而上”層面的“用道”。在當今經濟全球化、文化經濟一體化的知識經濟時代,這些資源都可以轉化爲經濟資源,都可以對接現代企業管理,這是“形而上”的“大用”。而這些內容正是我們以前的語文教學嚴重忽視的,也正是此課程鏈接專業課的關鍵。這裏有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四、實施多樣化的教學及考評方法

1.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爲主的授課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教師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變被動的接受知識爲主動地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還可以讓學生上講臺講一節課,培養學生的實訓能力。首先,教師把課文按主題分類,讓學生分組來領取不同主題的篇目,一個小組內部分工查找相關主題的資料,然後對資料進行整理編輯,其次,讓組內的每位學生都根據整理的相關資料認真準備,寫出完整的教案。最後,每小組推選一位學生上講臺,講十五分鐘準備好的課文。同時教師應提出嚴格的實訓要求如:板書整齊、思路清晰、語言流暢、重點突出等。其他聽課的同學也應做相應的聽課記錄實訓結束後教師學生一起進行評價,對在實訓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一定精神獎勵。

2.教師可以講授一些西方當代的文藝理論,實行應用型教學。教師運用理論對具體文本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夠更深刻的理解文學作品,提高學生的文學理論修養。如教師可以用接受美學的理論解讀文本,讓讀者——學生意識到讀者在文本創作中的重大作用,比如從結構主義的角度重新審視孔乙己的存在意義。從影視美學的角度來對現在的影視大片進行分析,可以提高學生的影視欣賞能力。

3.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提高學生的聽課興趣。教師做一些幻燈片進行輔助性的教學,圖文並茂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進行詩詞教學時,還可以讓學生聽一段配樂詩朗誦,使學生沉浸在古詩詞優美的意境中。一段影像資料的播映又能把學生帶回久遠的歷史中。多媒體的使用會使教室裏瀰漫着濃厚的文化氣息,讓學生從中得到薰陶。

4.改變期末考試方式,建立靈活的全面地考查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考評體系。強調學在平時、考在平時,把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時還要把學生創新應用能力的培養納入考評體系中,最終實現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目標。

五、有針對性地選擇教材

教材的選擇一定要經典、新穎、實用、有趣。既要選擇國內外的經典文本,同時也要把一些最新的散文、網絡文學等納入課本中。注重各種體裁的課文的安排,尤其是應用文體的課文也應占一定的比例。培養學生應用文的寫作能力。小說散文可以使學生了解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階層的社會生活和人們的思想感情,增加知識,豐富閱歷,有助於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拓寬他們的視野範圍,從而加深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理解,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議論文主要傾向於理性思維的培養和訓練,教師將論文的結構特點和邏輯思維線索清晰地呈現出來,有助於學生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詩詞曲賦的教學則重在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配樂朗誦或相關古典樂曲的使用,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有傳承文化的強烈願望。

教師積極努力地探索新形勢下大學語文課的教學改革,使該課程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進而培養一批專業技術過硬、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適應社會和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