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叔本華哲學與中國美學

學識都 人氣:1.74W
  ;一、叔本華的唯意志主義及其思想?

19世紀,當德國古典到達顛峯之際,當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將他的理性主義哲學稱作是絕對真理之時,一股強勁的反叛思潮在德國開始涌動,這就是唯意志主義。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叔本華(Authur Schopenhaur)與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唯意志主義從一開始,就有着與西方理性主義傳統唱反調,反叛理性傳統的強烈意識;叔本華在柏林大學任教時,對把持着大學講壇的理性派哲學家極爲敵視,他故意把課程排在黑格爾上課的同時,欲與黑格爾競爭,遭到慘敗後,憤而辭職。但叔本華深信自己哲學的價值,他聲稱自己提出了一種與以往哲學方法根本不同的哲學方法,這種唯意志主義哲學將使歐洲哲學發展產生根本性的轉變。最終證實了這一點,19世紀中葉,德國古典哲學終結,尼采繼叔本華之後宣稱“上帝死了”!發展方向終於產生重大轉折,唯意志主義正式成爲一種具有廣泛和思想影響的哲學思潮。?

唯意志主義的一個根本特徵是反經驗哲學、反理性主義,認爲服從理性、服從外部世界就會使人忘記自己的真正本質,失去真正的自由,不能發揮人的創造性和能動作用。因而必須將哲學從關注外在的經驗、事實、理性等等外部世界移向人的內心世界,但這並不是移向人的感覺經驗以及理性思維(因爲這些終歸仍受外在世界支配),而是移向人的生命、人的感情意志及一切下意識或潛意識的本能衝動。並認爲這些?是人的最本質的東西。從這種“本質”出發,唯意志主義認爲人以及其它生物,乃至整個世界的基礎都是生命、情感意志。意志推動着一切。“意志”正是叔本華哲學的核心。?

意志是什麼?在叔本華看來,意志就是世界本質。叔本華在外表上摹仿康德,把世界分爲“現象世界”和“自在之物”的世界(世界本身)。“現象世界”是人們通常認識到的世界,但這僅僅是世界的表象,而“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質,這個自在之物是一種非理性的、盲目的生存(生活)意志。?

“現象世界”是什麼?叔本華在《作爲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中指出,現象世界僅僅是“表象”,“世界是我的表象”,這是一個真理,是對於任何一個生活着和認識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②《作爲意志和表象的世界》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gn,中譯本參見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北京,第25頁。所謂“表象”就是說人所認識到的世界萬物,並不是“物自體”,而僅僅是呈現於人的表象,它們都是相對於人而存在的。例如,人們天天看見太陽,觸摸(或腳踏着)地球,的確知道有太陽、地球。但是在叔本華看來,這並不是什麼太陽、地球,而僅僅是相對於人的感覺而存在的表象,他說:人們“不認識什麼太陽,什麼地球,而永遠只是眼睛,是眼睛看見太陽;永遠只是手,是手感觸着地球,就會明白圍繞着他的這世界只是作爲表象而存在着的,也就是說這世界的存在完全只是就它對一個其他事物的,一個進行‘表象者’的關係來說的。”?②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叔本華認爲,科學理性也僅僅能認識表象,因爲科學總是用因果性、時間、空間、雜多性、必然性等等範疇去解釋所研究的對象,這些看上去似乎具有客觀性的東西其實是人的主觀的東西,是人的理性的概念和範疇,如果藉助於理性的概念、範疇來進行認識的科學和哲學,永遠只能描繪現象而不能達到本質(自在之物)。人們永遠不能透過外部達到事物的實在本質,不管進行怎樣的探究,除了影象和名稱外,人們永遠不能接觸到任何東西。就像一個人繞着堡壘轉來轉去而找不到一個入口,只是有時畫下它的草圖一樣。這就是叔本華哲學的第一個核心觀點:“世界是我的表象”。?

既然形形色色、五彩繽紛的世界只是“表象”,並非本質,那麼世界的本質是什麼呢?叔本華明確指出,世界的本質是“意志”,他說:“自在之物是什麼?就是——意志。”“一切客體,都是現象,唯有意志是自在之物。”《作爲意志和表象的世界》(Die Welt Als Wille And Vorstellugn),中譯本參見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北京,第164-177頁。這就是叔本華的第二個核心觀點,“世界是我的意志。”?

什麼是“意志”?在叔本華看來,人最根本的東西就是情感慾望,正是情慾推動着、決定着人的行爲,這就是意志的根本。但意志又不僅僅是情感和慾望,意志是先天的,是人生來就有的特性,是決定人的本質的因素。不但主體的本質就是意志,而且人類本身就是意志的產物。人的理性、思想等等也同樣是意志的表現,意志的客觀化驗。他說:“知識整個地說是屬於意志在其高級階段上的客觀化,而感覺、神經和大腦如同有機體的其它部分一樣,是意志在它的客觀化的這個階段上的表現。”《叔本華選集》,英文版,第95-96頁。叔本華認爲,作爲“自在之物”的意志,是一種無意識的意志,它的基本特點就是求生存,故可稱爲“生存意志”。他說,生物所最珍惜的就是其生存,只要能求得生存,其它一切都可以忍受,反之,其它一切就會失去意義。不僅生物如此,其它事物也不例外。在叔本華看來,整個世界中意志是無所不在的,不僅人類有意志,動物有意志,植物也有意志,甚至無機物(無生命之物)也有意志。人的意志的任何一個活動都體現爲他的身體的活動,而身體的活動就是客觀化了的意志活動,如食慾、性慾等等;動物的繁衍,植物的生長,結晶體的形成,磁針的指向北極等等,這一切也全是意志的客觀化。意志無處不在,意志是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質,並決定着萬物的發展。?

由“意志”出發,叔本華走上了反理性主義道路,他推崇直觀,貶抑理性,提出了不同於西方理性主義文化傳統的新穎觀點。在叔本華看來,直觀認識和理性認識都是客體化到一定級別後的產物,並且理性是最高級別的產物。但是理性是從直觀引伸而來的,理性認識是直觀世界的摹寫和複製,理性並不是在什麼地方都可以代替直觀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直觀是一切真理的源泉,一切科學的基礎,理性可能會產生謬誤,只有直觀?能最終達到絕對的真理。這種“直觀說”奠定了叔本華美學理論的第一塊重要基石。在叔本華看來,是直觀的,是“擺脫系於根據律的那認識方式”。④⑤《作爲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務印書館,1982年,第273、274頁。即擺脫理性方式,而求諸於直觀:“是純粹的觀審,是在直觀中浸沉,是在客體中自失,是一切個體性的忘懷,是遵循根據律的和只把握關係的那種認識方式之取消。面這時直觀中的個別事物已上升爲其族類的理念。”?④這種直觀有三個特點,其一是超然的,幻覺式的,非功利的。叔本華指出:“在外來因素或內在情調突然把我們從欲求的無盡之流中托出來,在認識甩掉了爲意志服務的枷鎖時,在注意力不再集中於欲求的動機,而是離開事物對意志的關係而把握事物時,所以也即是不關利害,沒有主觀性,純粹客觀地觀察事物,只就它們是赤裸裸的表象而不是就它們是動機來看而完全委心於它們時,那麼,在欲求的那第一條道路上永遠尋求又永遠不可得的安寧,就會在轉眼之間自動的光臨,而我們也就得到十足的怡悅了,這就是沒有痛苦的心境。”?⑤其二,審美直觀是“自失”(Sich verlieren),所謂“自失”,即“人們自失於對象之中了,也就是說人們忘記了他的個體,忘記了他的意志,他已僅僅只是作爲純粹的主體,作爲客體的鏡子而存在;好像僅僅只有對象的存在而沒有知覺這對象的人了。所以人們也不能再把直觀者和直觀分開了,而是兩者已經合一了;這同時即是整個意識完全爲一個單一的直觀景象所充滿,所佔據。”②③《作爲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務印書館,1982年,第250、2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