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數學探究教學有效性

學識都 人氣:3.23W
淺談初中數學探究教學有效性
       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數學是思維的科學,即使不作數學研究,只是看看書與論文,要理解數學證明,也只有一步一步循着走,因爲這一過程不只是確認證明沒有錯誤,還是自己重新嘗試進行思考試驗的過程,只有在這一過程中才能產生深刻的體驗.否則只看看定理而跳過證明,一冊書可能很快就能看完,但結果是:幾乎一無所知.學習數學,理解數學似乎沒有其他別的辦法,只有啓動心靈進行思考試驗才能實現再認識、再理解、再創造.
         二、培養學生數學想象和聯想能力
         數學創造性需要想象,在數學發現活動中往往是以猜想的形式呈現.數學猜想不僅是科學性與假定性的辨證統一,也是數學抽象邏輯思維和數學形象思維的辯證統一.而創造想象正是數學猜想的一個重要來源.想象提供理想化的思想方法,理想化的思想方法是研究對象極大的簡化和純化.數學創造性思維的結果是思維的自由創造物與想象物.沒有一種心理機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對象內在的本質.想象能使人開拓嶄新的思路,開創新的探索方向和研究領域,提出新的假設和理論.想象與構造是基於深刻邏輯分析基礎上的高度綜合.想象推動創造,創造得益於想象.
         三、營造和諧激進的問題化情景,激發學生問題慾望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重視問題情景的創設.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必須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因爲興趣是一個人前進的內驅力,是永不枯竭的動力源泉.那麼我們不妨創設一個能使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對問題感興趣成爲主動的學習者.真正的學習並不是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是應該讓學生自己找到並發現、糾正自己的答案.如果我們把每種事情都教給學生或者規定他們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會妨礙他們的主動參與和自主發現.
         四、捕捉學生質疑求異心理特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適應新課程要求的教與學的方式,如何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索成爲我們教與學的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爲中心,以學生爲本,以學生興趣和內在需要爲基礎,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探索,去發現和解決問題.提倡師生之間的交互活動,倡導小組合作式學習.教師應改變傳統的角色,不再是簡單地傳道和授業,更重要的是要把課堂變成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知識平臺,不再是把知識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探索,教師只是在恰當的時候爲學生設計一種問題情境,爲解決問題尋求一個突破口,或者提出一個激趣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開學生的心靈窗口,讓智慧的陽光照射進學生的心扉.
 所以我們在教學開始引導學生自己確定學習目標,爲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指明方向並以問題的方式導入,抓住學生質疑的心理特徵,引導他們不斷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學習《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的過程中,學生根據他們所確定的學習目標,自主學習,引導他們觀察計算過程中底數與指數分別發生了什麼變化,問他們得到每一步的理由及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冪的運算規律.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突出了學生如何探究知識,如何生成“結論”;突出瞭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師生互動,加強合作交流
         相對而言,傳統課堂教學較爲重視師生之間的聯繫、溝通,而忽略學生之間的相互聯繫,忽視發揮學生羣體在教學中的作用.爲此,我們應當強化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單一教學模式,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共同發展.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求的是尊重個體的差異,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且學習狀態的開放性是現代課堂教與學的主要特徵之一.而課堂成爲“動態的集合”,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這樣,我們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應注意給學生提供協作交流的素材和機會.從而調動學生展現自己的積極性,加強合作交流,提高學生問題化能力.
         如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行開放式提問,在解答問題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參與,“誰來回答他(她)的問題?”“還有其他的答案嗎?”“你大膽地回答,說錯了不要緊,大家都可以幫助你”等鼓勵性語言,讓學生各抒已見,積極討論,在討論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困生要留有更多的思考時間,並可使用“你再想想,好嗎”、 “讓我們來幫助一下他(她)吧”,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在教學中,還可根據不同的學習程度,對新教材中如“思考”、 “探索”、 “試一試”、 “想一想”、 “議一議”等問題進行選用.對於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視野和能力.
         六、讓問題緊密的聯繫學生的生活實踐
         我們知道數學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新課程標準指出:我們的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出發.從而將學生那些常識性、經驗性的知識派上用場,在數學世界裏有了可供他們思索、開拓和發展、發表見解的地方.這樣我們就必須得充分挖掘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內在聯繫,去創設一些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具體生活情景,也可以讓學生先學課本內容,再讓他們設置一些生活情景,老師加以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並運用基礎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