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對話教學新探微

學識都 人氣:1.09W
畢業論文

現代閱讀觀認爲: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作者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行爲就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思維碰撞的心靈交流的過程,閱讀教學除了這1交流之外,還有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與溝通,這種對話是圍繞文章來展開的。這種對話交流的結果,1方面是讀出作者,體驗作者在文章中所傳達的情感、意志、觀念,品味負載這1內容的外在言語形式;另1方面是讀出自己,以文本來觀照自身,從中受到情操和趣味的薰陶,從而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1過程正如伊格爾所說:“當我們所有的歷史意義和假定的‘視界’與作品置身的‘視界’融合時,理解事件就發生了。就在這1時刻,我們進入藝術作品的生疏世界同時又將其帶入我們自己的王國,從而達到對於我們自己更加全面的理解。”
  語文閱讀對話,其主體有3:教師、學生、文本(隱含的是作者)。閱讀對話同其他1切對話1樣,也應該包含兩個方面:1是傾聽,1是言說。傾聽,在閱讀對話中,首先是傾聽文本。要能真正讓學生傾聽文本,就要讓學生接觸文本,體驗文本,用接受美學和建構主義的觀點來講,就是用自己的生活和藝術經驗去與文本相互作用,共同建構起文本的意義。其次,是傾聽他人(學生或教師)對於文本的認識,傾聽他人心目中的“林黛玉”與自己心目中的“林黛玉”有何不同,並從中受到啓發。言說,是學生、教師將“傾聽”文本的結果進行交流,以達到思想碰撞、智慧共享的目的。
  在清楚了閱讀對話的本質之後,我們再來看1看我們閱讀對話的現狀,雖然閱讀對話這1觀念已爲大家所認同,但在具體的閱讀行爲中,有的無所適從,有的曲解對話,在相當多的閱讀課上,存在着“問題化”傾向和“空泛化”現象。
  什麼是“問題化”傾向?下面是1堂《羚羊木雕》的閱讀課,在課文導入和檢查預習之後,他進行了如下的提問:
  1.“我”把爸爸給“我”的羚羊木雕送給了誰?
  2.父母同意“我”這樣做嗎?他們會怎樣呢?
  3.奶奶怎麼認爲呢?
4.最終“我“將會怎麼做?
在這節課裏,他按照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把教學內容分解成1個個細小的問題,然後按照這些問題按部就班進行提問,學生也就按部就班地1步步進人預設的答案中。這些細小的問題把文章“肢解”了,就有如把文章大卸8塊,然後1塊塊舉起問:這是什麼?不但文章的整體美喪失殆盡,而且在這1過程中,學生的傾聽權和言說權都受到嚴格的控制。在這種“碎屍萬段”(於漪老師語)的問題引導之下,學生是不可能建構起自己的“圖式”的。每1個問題的答案是確定的,也是惟1的。學生在這些所謂井井有條的提問中,忙於去尋找書上現成的答案,忙於把這些答案機械地表述出來。這樣的對話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個性去傾聽文本,不能自由地理解表達,更談不上有創意的表達。這樣的對話必定視野狹窄,思維僵化。從教育促進人的發展、培養人的創造精神的角度出發,閱讀對話絕不能鉗制學生的思維,應讓學生在積極的、開放的思維活動中展開對話,這樣的對話纔不致失去對話的品格。
  如果說“問題化”傾向在語文教學中已有相當時日的話,那麼“空泛化”則是伴隨着新課程教學改革出現的現象,而且正爲部分教師津津樂道。不管什麼文體,什麼內容,教師引導的都是“你覺得課文哪些地方寫得好?”“你覺得哪些詞用得好?”這個問題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每課都這樣問,對文本而言,就不能體現內容的差異,文章的重點就不能突出,難點就不能突破,色彩各異的篇章就成了千人1面;對閱讀“傾聽”而言,就不能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本,與文本形成有效對話。導致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重細枝末節而難於“觀其大略”,只抓隻言片語而缺乏整體把握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停留在淺層次,而且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對這種千篇1律的提問喪失興趣。在這種空泛化的問題引導之下,讀者的“視界”不可能與文本的“視界”融合。
  “問題化”不行,“空泛化”也不行,那麼出路何在?
  我認爲,要實現有效的對話,必須以話題作平臺,創設對話的良好氛圍。什麼是話題?所謂話題,即是指談話的主題,談話的中心,也是1個談話的範圍。大家圍繞這個中心各抒己見,並從相互的談話中獲得啓示,從而使思維不斷深化。教師用以引導學生對話的,應是幾個話題,而不是1個個細小瑣碎的問題。
作爲話題,它應該具有這樣1些特點。
1.針對性。話題應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這裏的針對性,應該是針對文本而言的,脫離文本的話題是沒有價值的話題。這正是閱讀對話與1般意義的聊天的不同之處。1個好的話題應該有“1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應該能引導學生在課文中進進出出好多個來回。要做到這1點,教師必須要認真研讀文本,積極而又認真地“磨刀”,品出文章的妙處,並把它轉化爲1個或數個話題。
要創設1個精當的有較強針對性的話題,需要教師深入研讀文本,不唯教材習題、不唯教師用書,要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高屋建瓴,統攬全局,以“1覽衆山小”的氣概來創設話題,從而爲學生構建出1個高效的對話平臺。
2.適應性。如果說針對性是指向文本,那麼適應性就是指向學生。我們知道,學生在閱讀文本時總是以自己的生活閱歷和藝術經驗作爲基礎的,正如建構主義所認爲的,“雖然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的意義是每個人自己決定的,人們是以自己的經驗爲基礎來建構或解釋現實,由於人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信念不同,因此對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因此話題如果脫離學生的生活環境、生活經歷和已有的認知水平,對話就無法進行。
要使話題適應學生,話題應該做到:1是聯繫地區實際,儘可能將文本內容與社區文化資源結合起來。2是結合學生的親身經歷、感受。如《背影》的教學,就應聯繫學生對親情的感受來創設話題。3是結合學生的閱讀實踐。每個學生都不是空白,我們的話題要力求調動學生已有的閱讀經驗,來參與新文本的閱讀對話。4、符合學生的思維規律,我上《變色龍》就設計出這樣的臺階式話題,要求學生思考:①奧楚篾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麼?②他善變的明顯特徵有哪些表現?③他善變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是什麼?④作者爲什麼要塑造“變色龍”這個形象?這種階梯式話題,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啓迪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我們的話題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學生陌生的領域,也應該爲學生提供1些感性的材料,如圖片、音像資料,來豐富學生的經驗,從而更好地進行對話。
3.啓發性。話題應當讓學生“跳1跳”就能“夠得着”,正如張志公先生指出的那樣:“話題太平直,太淺易,學生想都不必想就說出來,這種話題用處不大。話題太迂腐,太深奧,學生想半天連話題的要點還是不明白,這像猜謎語,也沒有什麼好處。話題籠統,不着邊際,學生可以隨便回答兩句,很難說他對,也很難說他不對,這種話題最不好,不但不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反而會養成他們說空話,敷衍了事的習慣。話題不是走過場,有那麼回事就算;也不是要考考學生,更不是要難爲學生。我們的目的是促使注意,啓發思考,加深印象。”
4.概括性。話題不宜細,用以作爲對話平臺的話題,應該是對內容的高度概括,有較強的包容性。呂叔湘先生指出:“中學生已經具有1定的閱讀能力,教師只要在估計學生有困難的地方,例如某些難字難句,或是估計學生1時未必看得出,懂得透的地方,例如1篇議論文的某1部分內容,1篇文學作品的某些地方的寫法,只要在這些地方指導1下就行了。”如果說1個個的問題是“目”,那麼話題就應該是“綱”。就文本的內涵而言,對話要力求通過“綱”(整體)帶動對“目”(局部)的把握;就學生而言,“綱”(話題)在學生的視野中會變成1個“目”(話題包容的具體的問題),並在對話中就這個具體的.問題進行“傾聽”和“言說”。每1個話題都可以生髮出多個問題。如《羚羊木雕》1文,是否可以濃縮出這樣幾個話題:
  (1)課文描寫了家庭成員之間的什麼矛盾,反映了他們各自的什麼思想?
  (2)爸爸媽媽執意讓“我”要回羚羊木雕,奶奶卻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你同意誰的觀點?爲什麼?
  在這幾個話題中,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能夠把它細化,能夠找到解答問題的“點”。
  5.開放性。我們發現,幾個人在1起聊天時,不會覺得沒有話說,大家圍繞1箇中心話題,從各自的角度,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可以談自己的某個看法,也可以就別人的觀點材料進行辯論,每個人的思維是發散的。也正由於沒有什麼限制,所以大家感覺很輕鬆,參與的積極性也就高。閱讀中的對話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如果說“問題”的指向是明確的,答案是惟1的話,那麼,“話題”的指向則是開放的,答案也是豐富多彩的。這種答案沒有正誤之別,只有深淺之分,不論是優等生,還是那些後進生,都能有話可說。這就避免了學生因害怕答錯而不願參與對話的弊病。學生消除了心頭的緊張感,參與對話的慾望就大;學生只要參與進來,用心去傾聽文本,也就會逐步發現自己,樹立自信,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從教學實踐來看,我們發現,凡是以話題作牽引,學生參與閱讀對話的興趣就濃,課堂的氣氛就熱烈,活躍的氣氛激發活躍的思維。同時由於答案的不確定性,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散開去,從自己的角度來與文本對話,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促進人的個性發展。在總結《羚羊木雕》這課前,我設置了這樣1個話題:如果你想把1件貴重的東西送給別人,你要怎麼做?話音剛落,班上立即熱鬧起來,有的說這麼貴重的東西,我不會送給別人;有的說,那我得有爸爸媽媽的同意等等。開放的話題不正體現了語文《課標》的精神――“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話題不是固定的,它因人、因文、因環境而異。設置“主話題”,引導學生深入地進入課文,激發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有效地避免了課堂上淺層次的“碎問碎答”的教學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活動的主體和課堂活動的主人。(樅陽縣鐵銅中心學校  徐霞玲)
 

閱讀對話教學新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