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學教育體制與“精英教育”的吸引力論文

學識都 人氣:2.01W

法國大學教育體制與“精英教育”的吸引力

法國大學教育體制與“精英教育”的吸引力論文

【摘 要】文章介紹了法國高等教育體制的各個階段,以及與中國高等教育各個階段的對比;介紹了法國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特點,從而分析了法國留學熱潮的原因。

【關鍵詞】法國留學;高等教育體制;文憑;精英教育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中畢業生選擇了出國接受高等教育,當然英語國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等)爲首選,這和中國初等及中等教育體制息息相關,學生們從小學習英語,去英語國家留學的話至少語言這一關比較好通過:IELTS,TOEFL早在世紀初就被人們所熟知了。然而,一股法國潮正在衝擊着英語國家在中國的市場:TEF(Test d’Evaluation de Francais,即法語水平測試),TCF(全稱Test de Connaissance du Francais,即法語知識測試),的參考率逐年遞增便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究竟法國的高等教育用什麼來吸引着原來越多的中國學生?法國的高等教育存在哪些優勢?

一、教育體制的優越性

法國的高等教育分爲了三個階段,看上去和中國的大學、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個階段雷同,其實不然。

(一)專科文憑

法國高等教育首先是中學畢業文憑Bac(全稱Baccalauréat即業士文憑)持有者可進入大學第一階段學習,爲期兩年,成績合格,可獲得普通高校學業證明DEUG(全稱le Dipl?me d’Etudes Universitaires Générales,相當於Bac+2)或科學與技術高校學業證明Deust(全稱Le Dipl?me d’Etudes Universitaires Scientifiques et Techniques,也相當於Bac+2)。在法國取得的Bac+2的文憑相當於中國的專科文憑,但是學時整整比國內專科三年制少一年。

(二)學士文憑和碩士文憑

第一階段畢業證書持有者可進入大學的第二階段學習,爲期任然是兩年。第一年考試成績合格,即可獲得學士學位(Licence,相當於Bac+3)。如果繼續學習一年,則可獲得碩士學位(Maitrise,相當於Bac+4)。值得注意的是法國大學第三年頒發的學士(Licence)文憑,是造成中法學制差異的諸多因素之一,因爲在中國,學士文憑是在四年大學畢業後才予頒發。所以,法國大學第四年頒發的碩士(Maitrise)文憑既可等同於我國的本科學士學位,又可等同於我國的碩士學位。所以,如今許多國內大學採用了4+1的培養模式,就拿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爲例,法語系與法國佩皮尼昂大學的4+1項目便是在國內學習四年取得法語文學學士文憑,再在佩皮尼昂大學學習一年的企業管理專業取得碩士學位。這樣比在國內取得碩士文憑又整整少用兩到三年的時間。

第二階段的另外一種情況是,如果你是就讀一些國立高等工程是學校ENSI即(全稱l’?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ingénieurs),那麼通常在學習三年後,獲取工程師文憑(Ingenieur,相當於Bac+2+3)。此類文憑在中國國內與碩士文憑等同。

第三階段則意味着進一步深造。第二階段以上的文憑是進入此階段的必要條件,但各學校又有各自不同的入學考覈,最常見的.是書面的入學動機和麪試。第一種情況,是獲取側重於職業技術方面的高等專業學習文憑(DESS,全稱le Dipl?me d’Etudes Supérieures Spécialisées),學制一年,相當於Bac+5。第二種情況是攻讀博士。其中第一年學習結束,可獲得大學第三階段第一年結業證書(DEA全稱le Dipl?me d’Etudes Approfondies也相當於Bac+5),該文憑與DESS的區別在於前者更加明確地導向了博士的研究方向。法國大學第五年頒發的DESS或DEA文憑,則至少等同於或高於我國的碩士學位,同樣從學時長短上來看,遠遠少於國內。

(三)博士文憑

從第三階段的第二年開始,歷時兩到四年,完成博士論文後,即可獲得博士學位(Doctorat即Bac+8)。這一階段基本等同於國內的博士學習階段。

那麼我們不難看出,法國高等教育體制的優點在於高等教育各個週期較之國內短,高等教育的各個階段選擇餘地較之國內更多,也就是說學生可以在法國花更短的時間完成學業,同時有更多的機會選擇自己將來的職業類型。那麼,吸引學生涌向法國僅僅是法國高等教育體制的優越性嗎?這還遠遠不夠。

二、法國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

法國高等教育機構的分類比較特別,有大學(Univ-ersitiés)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綜合性大學、大學校(Grandes écoles)、短期高等教育機構等種類。

首先,學生高中畢業後,將成績單、導師的推薦信等材料遞交給校方,被校方錄取後,先進入預科班學習。預科班的學制一般爲2年,設文科和理科兩類,一般設在較好的高中學校裏,相當一部分課是由高中裏比較好的教師來承擔。這兩年學的是一些大衆性的學科,如法語、哲學、經濟等,是基礎性的知識。預科班的學生在2年的學習中壓力是很大的,因爲競爭性很強。

學習2年之後,這些學生要經過考試進入更高層次的學校,我們稱這類學校爲“大學校”。這個入學考試不是一次性的,而是由數個學校集團分時段組織考試,學生可以不只報考一所“大學校”,但這樣的考試要交很大的一筆費用,大約相當於3000元人民幣。不同的“大學校”集團的考題是不同的,考試合格的學生會被“大學校”錄取。實質上,學生從高中畢業到進入“大學校”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二次篩選”的過程,即進入預科班時憑高中畢業時的材料,預科2年畢業後通過嚴格的考試進入“大學校”。法國方面稱,這是學習了我國古代的科舉考試辦法。這種模式是拿破崙時期創立的。

學生進入預科班後,就相當於進入大學教育階段。預科班2年畢業後,如果考得好當然就直接進入“大學校”繼續深造,但就算沒考上,也可以不通過考試而直接進入“大衆教育”的普通大學直讀三年級,而且算得上是大學裏的好學生。因爲能進入預科班的都是高中階段的好學生,大約只佔應屆高中畢業生的10%左右。換句話講,90%的應屆高中畢業生進入普通大學接受大衆化高等教育,只有10%的學生能進入預科班,將來可能接受精英化的高等教育。所以說,從預科班考入“大學校”的,更是“尖子裏的尖子”了。

三、結語

法國高等教育的多重選擇性以及精英教育的優越性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中國學子的目光,從學習經費到學時長度再到學歷的認可度,法國高等教育包含了中國國內高等教育中所不能取代的優越性,這對無論是中國的本科教育還是研究生教育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我國的高等教育只有不斷的吸取外來的優良體制以及優越的教育模式,才能更好的發展,才能做到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