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文學的世界眼光研究論文

學識都 人氣:1.82W

時下,我們隨手翻看一下媒體上的各類文學乃至其它學科的評論,總可以找到“國際化”或者“中西比較”的字眼。不管的確存在着聯繫或者牽強附會地製造出一些細微的關聯,彷彿只有沾點洋味,才能讓他們的作品更加國際化,他們的論證更有權威性。作爲讀者,讀這一類的文字常常會讓人感覺不倫不類。畢竟,每個文化產品都是自己社會文化語境和文化歷史的產物。而那些強行“被橫向比較”的東西,往往因缺乏比較的基礎而讓人覺得站不住腳。就好像電風扇和電視機,雖然都是電器,但它們的功能卻完全不同。兩者之間的比較也就完全沒有基礎,更沒有必要。一臺電視機的功能如何只能通過和其他電視機進行比較來得出。這纔是比較的原則。

比較文學的世界眼光研究論文

瞭解比較的含義,這也是我們認識比較文學的第一步。比較,作爲人類思維的主要機制之一,一直就是文學研究中最普通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比較既不是比較文學所專用,也不是比較文學才特有。因此,並不是所有的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的文學研究,都可以稱之爲比較文學。判斷一件文學作品是否可以劃定在比較文學的範圍,不光要看其是否運用比較的方法,更重要的還是應當看其研究的文學現象,是否跨越了國界、族界或學科界限。這纔是比較文學的基本特徵。“比較文學”重要的不在比較本身,而在於爲什麼比較和比較什麼。“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較文學的重要原則。“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沒有不同就很難有發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協調不同,達到新的和諧統一。

這種承認差別,不斷追求新的和諧的精神,正是比較文學的精神。比較文學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學裏,從諸多差別中,尋求內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從已有的、已然呈現的和諧中,分解出其差別和不同。比較文學也因其超越了國界、族界與學科界限,所以它在研究的全過程中也就更爲自覺,並具世界文學視野。在理論和方法上,比較文學具有比較的自覺意識和兼容幷包的特色。它具有衝破一切傳統的、不可越躍的界限,在多元文化語境中重新認識自己,提供了一種用別人的眼光來審查自我的可能。比較文學不僅涉及中外問題,還涉及文史哲兼通的問題。我們在閱讀和分析作品時,更要具有宏觀的視野和國際角度,不斷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理解作品,纔能有新的發現、新的啓發。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過去已被多次證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規律。希臘學習埃及,羅馬借鑑希臘,阿拉伯參照羅馬帝國,中世紀的.歐洲又摹仿阿拉伯,而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則仿效拜占庭帝國。

正是在這樣不斷交流和借鑑的漫長過程中中,世界文學一步步建立和發展起來。但這也不意味着可以將“比較文學”與“總體文學”劃等號。比較文學是研究存在於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學之間的現象以及其間的各種關係,同時還研究文學與藝術、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諸多方面的聯繫。而總體文學是將文學作爲一個整體的角度去追溯文學的發生和演進,如從世界的角度來研究戲劇和小說的發展,以尋找規律性的現象。而比較文學所要求的“世界眼光”,也絕不等於簡單地將不同國別的兩部作品機械性地疊加起來。真正的“比較文學”、“世界眼光”應該建立在兩部作品乃至其背後的不同歷史文化背景深入瞭解、細緻分析基礎之上。

比較文學在不同文化的關係中爲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生長點。一方面,比較文學工作者在研究學習中深入瞭解他種文化的文學,一方面又從他種文學的比照中進一步瞭解自己的特色。並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會按照自己的需要,從他者中吸取營養,謀求新的發展。這實際上就是比較文學所具備的“互補”功能。首先是在與“他者”(指他種文化的文學)的對比中,更清楚地瞭解並突出自身的特點。兩種文化相遇,也就是進入了同一文化場,兩者便都與原來不同而進入了新的性質,兩者之間必然會發生一定的關係,這種關係有時是明顯的對比,有時是潛在的參照關係。其次,“互補”是指相互吸收,取長補短,但決不是把對方變成自己一樣,也不是把自己變成和對方一樣。

再次,“互補”還表現爲以原來存在於一種文化中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或“誤讀”)另一種文化的文本,因而獲得對該文本全新的詮釋和理解。最後,“互補”還包括一種文化的文本在進入另一種文化之後得到了新的生長和發展。自全球化時代提出文化多元化問題以來,如何推進不同文化間的寬容和理解成爲學術界十分關注的熱點問題。人們開始注意到如何站在對方的立場來重新認識自己,也就是“將心比心”,“互爲主觀”;互爲語境,“互相參照”、“互相照亮”。總之,重視從“他者”反觀自身的理論已逐漸爲廣大理論界所接受,併爲多元文化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