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區別與聯繫的論文

學識都 人氣:9.77K

【摘要】本文闡述了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概念,分析了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聯繫與區別,探討了以清潔生產爲基礎建立循環型社會的措施。指出要從企業層次推廣清潔生產,在社會層次發展循環經濟,以推動實現循環型社會,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關於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區別與聯繫的論文

【關鍵詞】清潔生產;循環經濟;循環型社會;區別;聯繫

人類的文明經過原始的漁獵文明,到改造自然的農業文明,再到高速發展的工業文明以及現在所倡導的綠色文明。經濟發展和環境的關係也經歷從早期的樸素和諧,到後來的以犧牲環境而發展經濟的對立關係,再到我們現在所期待的經濟和環境的和諧發展。要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就必須改變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20世紀90年代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成爲國際社會的兩大趨勢。清潔生產要求在產品的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從原料到服務儘可能的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量。循環經濟要求在發展經濟時以環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目的是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轉向。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就把發展企業清潔生產、循環經濟、建立循環型社會看作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和實現方式。

一、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概念

清潔生產的概念最早產生於1976年。歐共體在巴黎舉行了“無廢工藝和無廢生產國際研討會”,並提出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UNEP(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清潔生產定義爲一種新的創造性思想。該思想將整體預防的戰略應用於生產過程、產品生產和服務中,以增加生態效率和減少人類及環境的風險。在生產過程中節約原材料和能源,並削減產生廢物的數量和毒性。對產品,要求減少從原材料提煉到最終產品整個週期的不利影響。對服務,要求將環境要素納入到所提供的服務中去。清潔生產是一項系統工程,重在預防和有效性,其實是具有很好的經濟性,可與企業的發展相適應。

循環經濟是一種生態經濟,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循環經濟不同於傳統經濟,它將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以低開採、高利用和低排放爲特徵,讓所有的物質和能源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將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而傳統經濟是“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其特徵是投入高、產出高、污染高。與之相比,循環經濟可使經濟與環境和諧發展。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使工業經濟以來的傳統經濟轉向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轉變成爲可能,爲其提供了戰略性的理論範式,可以從根本上消除並緩解長期以來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尖銳衝突。

二、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聯繫

循環經濟是在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指導下,按照清潔生產的方式,對資源及其廢棄物實行綜合利用的生產活動過程。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二者之間是一種點和麪的關係,實施的層次不同,可以說,一個是微觀的,一個是宏觀的。一個產品、一個企業都可以搞清潔生產,但循環經濟覆蓋面就大得多,是高層次的東西。

1、二者共同點是提高環保對經濟發展的指導作用

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是由於對資源的掠奪式開發和不合理利用以及工業化過程,出現了諸如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生態破壞問題和大氣污染、水體污染等環境污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2年巴黎報告表明:自1992年全球可持續首腦會議召開以來,由於環境退化導致的自然災害給全球造成了6080億美元的損失,相當於此前四十年的總和。因此,在企業層次推廣清潔生產,發展符合可持續發展觀的循環經濟是現實而又必然的選擇。

2、使污染從末端治理轉爲全過程控制

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從經濟活動的源頭節約資源和降低污染,並在產品製造、消費、回收等各個環節系統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將以往單純的依靠污染的末端治理轉向污染的全過程控制,不但減少了污染物的產生量,有助於恢復環境的自淨能力,恢復生態平衡,而且減少了治理污染的費用。從根本上解決長期以來環境與發展之間的衝突,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共贏”。

三、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區別

清潔生產的目標是預防污染,並在使用相等量的資源消耗的基礎上生產更多的產品。循環經濟的.目標在於在經濟過程中系統地避免和減少廢物,資源的利用和循環都應建立在對經濟過程充分削減資源的基礎上。

兩者最大的區別是在實施層次上的不同。在企業這個層次實施清潔生產其實是小範圍內的循環經濟,或者可以說清潔生產其實就是狹義的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可以應用於一個產品,一臺裝置或者一條生產線。在工業園區、行業或一個城市同樣可以實施清潔生產。而循環經濟的實施則需要更大的範圍和區域。例如日本將建設實施循環經濟稱爲建設“循環型社會”。 不論是哪個單獨的部門都難以擔當循環經濟的籌劃和組織工作,因爲推行循環經濟覆蓋的範圍較大,鏈接部門較廣,涉及因素較多,見效期周較長。

在實際運作過程中,要推行循環經濟,需要解決一系列技術問題。而正是清潔生產爲其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基礎。而更加重要的是,要推行循環經濟其技術上的前提條件必須是產品的生態設計。如果沒有產品的生態設計,循環經濟只能是一個口號,無法成爲現實。

四、以清潔生產爲基礎建立循環型社會

在企業層次推廣清潔生產,在社會層次發展循環經濟的最終目的在於建立循環型社會,達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和諧,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循環型社會是相對與以往的廢棄型社會提出的,廢棄型社會是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社會經濟體系,這種體系曾經是20世紀經濟增長的推動力。但是隨着全球環境問題的不斷加劇,環境污染依靠單純的末端治理得不到根本的解決,威脅着人類的生存基礎。在廢棄型社會中,人們把廢棄物在數量上的增加和性質上的惡化,理所當然地看成是“生活富裕”的結果和經濟增長必須付出的代價。但是這種經濟增長方式必然帶來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同時大部分廢棄物都是潛在的資源,在處理廢棄物的過程中,人們實際浪費了大量的資源,而且花費了大量的治理費用。爲此,必須推動廢棄型社會向循環型社會轉變,循環社會的建立,將會導致傳統經濟向新型工業的轉變,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樹立新的價值觀和消費觀。

TAGS: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