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蔘生物學特性及規範化栽培技術論文

學識都 人氣:1.15W

摘要黨蔘是大宗常用中藥材之一,適合在華亭縣種植,且歷年有一定的種植規模。爲了進一步規範黨蔘栽培技術,提高黨蔘的品質,增加種植效益,總結了黨蔘的生物學特性與規範化栽培技術,以供種植戶參考。

黨蔘生物學特性及規範化栽培技術論文

關鍵詞黨蔘;生物學特性;規範化;栽培技術

黨蔘爲桔梗科黨蔘屬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黨蔘屬植物全世界約有40種,中國約有39種,藥用有21種、4個變種。黨蔘以根入藥,以條粗壯、質柔潤、氣味濃、嚼之無渣者爲佳。黨蔘是大宗常用中藥材之一[1],性平,味甘,可用於脾肺虛弱、氣短心悸、虛喘咳嗽、內熱消渴等症狀,具有補中益氣及健胃生津的功效。黨蔘適應性較強,適宜選擇土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關山林緣區氣候溫和、夏季涼爽,適合黨蔘的生長,加之華亭縣歷年有一定的種植規模,爲了進一步規範黨蔘的栽培技術,提高黨蔘的品質,增加種植效益,通過反覆試驗示範,探索總結出適宜本地區的黨蔘栽培技術。

1生物學特性

黨蔘適應性較強,喜溫和、夏季涼爽和空氣溼潤的氣候環境。海拔低、晝夜溫差小不利於黨蔘根部糖分的積累,影響其成品質量。黨蔘播種期及幼苗期需求較多,缺水則不出苗,定植後對水分的要求不嚴格,但不宜過溼。黨蔘是深根性植物,適宜種植在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土壤酸鹼度以中性或偏酸性爲宜,一般pH值6.5~7.0,忌連作[2],一般隔3~4年種植。以三年生黨蔘所結種子發芽率最高,達到90%以上,常溫下貯存1年則發芽率降低;貯存期間受煙燻或接觸食鹽,種子將喪失發芽率。

2栽培技術

2.1浸種催芽

播種前進行溫湯浸種和催芽,可使黨蔘種子提早發芽。即用40~50益溫水浸種10~20min,邊攪拌邊放入種子,然後將種子包於紗布中,用清水洗數次,再置於15~20益的室內,5~6d種子裂口或露白時即可播種。

2.2播種育苗

育苗地施農家肥30t/hm2左右後耕翻、耙細、整平,待播。一般在7要8月雨季或秋冬封凍前,採用條播或撒播方式播種。採用畦育苗,畦寬一般爲1.2m。淤撒播。將種子均勻撒於畦面後覆一層薄土,以蓋住種子爲度,然後稍鎮壓,使種子與土緊密結合,以利出苗,用種量爲15kg/hm2。於條播。開2cm淺溝,將種子均勻撒於溝內,然後蓋薄土,行距10cm,用種量爲12kg/hm2,條播便於管理。播種後適當澆水,畦面用麥草、玉米稈或樹枝等覆蓋保溼,經常保持土壤溼潤,以利於出苗。

2.3選地整地

黨蔘忌連作,以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壤土地塊爲宜,低窪地、鹽鹼地、黏土不宜種植黨蔘。定植地宜選在向陽地塊,施農家肥45t/hm2左右作基肥,並加入少許磷、鉀肥,施肥後深耕30cm,耙細整平。

2.4移栽

幼苗生長1年後,於春季3月中旬幼苗萌芽前移栽。在保證土壤解凍的前提下,移栽越早越好[3]。通常採用溝栽,開深25cm的栽植溝,定植行距25cm、株距8~10cm,芽頭向上,然後覆土厚約3cm,覆土後適當鎮壓。保苗37.5萬~45.0萬株/hm2。若不能做到隨採挖隨移栽,可採用假植的方法保管黨蔘苗,即將待移栽幼苗刨出,捆成小把後用溼土蓋住或者放在背陰地,等待種植。

2.5中耕除草

一般在栽後30d苗出土後第1次中耕除草,苗蔓長5~10cm時第2次中耕除草,苗蔓長25cm時第3次中耕除草,除草時切忌傷苗。在苗蔓封壟後,需要除草時要將雜草從莖基部剪斷,然後將其地上部留在原地自然乾枯,可抑制雜草生長。

2.6追肥

追肥以鉀肥爲主,6要7月盛花期出現缺肥症狀,可葉面噴灑0.2%磷酸二氫鉀,隔10d噴1次,連噴3~4次。

2.7搭架

當黨蔘苗高30cm時進行搭架,使其莖蔓攀架生長,以利於田間通風透光、增加植株光合作用面積,提高其抗病能力。可就地選取架材,如樹枝、竹竿均可。

2.8疏花

黨蔘花較多,非留種田及當年收穫的參田,要及時進行疏花,以防養分過分消耗,不利於根部生長。

2.9病蟲害防治

鏽病。秋季多發,主要危害葉片,感病葉片背面隆起呈黃色斑點。在防治上,應高畦種植,注意排水,清潔田園;發病初期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2kg/hm2兌水噴霧防治,如發病嚴重,可加大劑量。

根腐病。一般在土壤過溼和高溫時根部發病,發病時,靠近地面的側根和鬚根變爲黑褐色,重者根腐爛、植株死亡。在防治上,應合理輪作,及時拔除病株,田間搭架,避免藤蔓密鋪地面;發病期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澆灌。盂蚜蟲、蠐螬、地老虎、紅蜘蛛等蟲害。可用40%樂果乳液800倍液噴霧防治。

2.10採收與加工

2.10.1留種。

一年生黨蔘種子乾癟嚴重,不宜留種;二年生黨蔘開花結實較多,產量高,質量好,較適宜留種。黨蔘一般在9要10月果實成熟,當果實呈黃白色、種子變爲淺褐色時即可採收。黨蔘種子成熟時間不一致,可隨熟隨採,分期採收。若大面積留種,可在絕大部分種子成熟時一次性採收,曬乾脫粒,置於乾燥通風處貯存。

2.10.2參根採收。

在移栽當年秋季地上部枯萎時採收。採收宜選擇晴天,先除去支架、割掉莖蔓,然後挖出參根,要全根刨出,避免傷根、斷根及漿汁外流,以防形成黑疤,降低品質[4]。挖出後抖去泥土,晾曬至柔軟狀態,用手順根握搓或木板揉搓後再晾曬,如此反覆3~4次至幹。

2.10.3貯存。

置於通風乾燥處,防蛀、防黴、防泛油。夏、秋季需勤查、勤曬,曬後冷卻收藏。庫房溫度保持在30益以下,安全水分13%~15%,相對溼度不超過75%。

3參考文獻

[1]張志勤.黨蔘規範化栽培技術研究[D].楊凌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

[2]何春雨,張延紅.黨蔘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05(12)295-298.

[3]韓桂蓮.高海拔地區黨參種植的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J].青海農林科技,2017(3)92-93.

[4]馬玲,徐傑,徐同印.黨蔘的栽培技術[J].時珍國醫國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