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王屋山道教“第一洞天”的生態倫理思想

學識都 人氣:2.64W

論文摘要:河洛地區的王屋山,是中國道教的“天下第一洞天”。道教崇尚自然、順應自然,主張返瑛歸真,“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思想在這裏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形成人神共處的世俗仙境、神仙朝會之“總仙宮”和“第一洞天”的神仙洞府等三重神仙境界,完成了王屋山由自然環境到仙道化合的道境——得道昇仙——嗣天福地的仙境的遙次演化,成爲道教追求“天人合一”和得道昇仙的理想“第一洞天”。

探析王屋山道教“第一洞天”的生態倫理思想

論文關鍵詞:王屋山道教 “第一洞天” 生態倫理思想

當前,隨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在從自然界獲得豐厚的資源,創造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同時,也造成了人與自然關係的緊張和生態環境的嚴重危機。而河洛地區的王屋山是道教“天下第一洞天”。長期以來道教文化已深深地融人這裏的自然山水之中,成爲道教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天成和仙道化合的理想道境和仙境,充分體現了道教崇尚自然、順應自然、道法自然,主張返璞歸真,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思想。筆者就河洛地區王屋山道教“天下第一”的生態倫理思想進行初步探析。

1“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教宮觀建築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認爲,人本來就是自然界的—個有機組成部分。老子《道德經》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裏的“道”爲宇宙萬物之本源與主宰者,是宇宙一切的開始與萬事萬物的演化者;這裏的“自然”則是一個法則。道是產生天地萬物的根源,所以天地萬物遵循道的變化而生息。但作爲宇宙本源的道,也不能隨意地作爲,它也有所遵循,即宇宙之中的萬事萬物都服從一個統一的法則,遵循一個有序的規律。而作爲宇宙之中的人類既然來自天地,理應效法天地自然之道,按天地本來的狀態來生存,不能脫離和違背大自然的規律,這是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要害。從這種“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出發,道教主張道法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人只有採取“順應自然”的態度去對待自然萬物、合理利用自然萬物,遵循自然的法則而行爲,才能夠使自己合乎自然要求,爲自然界所接納和認可。王屋山由於複雜多變的地形和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正合乎道教的崇尚自然,主張自然化合,追求“天人合一”、長生不老思想。因此,王屋山自唐代以來修建的道教官觀廟宇,或雄居於山麓階地、或隱藏於山林之問,或疊落於澗溪河畔。從構思、佈局到建造,無不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各抱地勢,擇地而築,十分注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境之理念。即把道教的宮觀建築充分融人自然景觀中,因境組景,渾然一體,達到自然環境和道教文化完美、和諧的融合。

陽臺宮是唐開元年間由唐玄宗命司馬承禎在王屋山自選形勝,建觀而居的場所。該宮坐落在華蓋峯南麓的陽臺上,爲王屋山著名的“三宮”之一。陽臺宮選址獨特,北依天壇峯,形似鳳首;南臨九芝嶺,形似鳳尾;官居鳳身。其周圍地形像鳳凰展翅,又有“丹鳳朝陽”之氣勢。其宮,背靠華蓋峯,面朝九芝嶺,北託天壇,南對黃河。因居九芝嶺之首,又有“九龍戲珠”之美稱,是一組依山就勢的臺式建築羣。由於陽臺宮在選址、組景、取意上的高妙,體現了道教追求自然、主張“天人合一”的意境,顯得清雅古樸,潔淨神聖。加上交通便利,自唐代以來就是道教活動的中心,是道家修身養性的理想處所。

迎恩宮位於天壇山南麓華蓋峯東側峽谷的垂珠峯下。滴水溪、紫薇溪從其兩側流過,在峯前交匯。故此,有“雙龍戲珠”之意境。該宮創建於唐代,依山就勢,分上下兩院。上院由玉皇殿和左右配殿組成,爲仙人所居;下院由祖師殿和東西配殿組成,爲凡人所住。其佈局緊湊嚴謹,建築小巧古樸,構思巧妙,建築次第升高,錯落有致。宮前有五丘環繞,偎依相伴,取意“五官朝宮”,使其儀態更加不凡。仰視迎恩宮,重樓疊宇,蔚爲壯觀;俯視則錯落有致。遠遠望來,彷彿鑲嵌在翡翠般的山樑上。迎恩宮與山水環境的默契結合,點活了周圍的自然景觀,爲其增添無限神采,可謂畫龍點睛之傑作。

紫薇宮爲唐代中巖道士司馬承禎創建,因其在王屋洞天中所處位置與紫薇垣星居北天中央的位置相對應而得名,是王屋山道教三官之首。紫薇宮在天壇山南麓中巖臺的二級臺地上修建而成,是登天壇山的必經之地。該宮依山勢建三進院落,整個建築背依三宮嶺,面對華蓋峯,上接天壇“神路”,如雄獅鎮守天壇,居高臨下,氣勢雄壯,扼天壇神路之門戶。

從陽臺宮經迎恩宮到紫薇宮,是王屋山道教的第一空間,即第一重天,屬於神人共處的世俗道境。這裏既遠離鬧市,又有稀落的人家,道教的宮觀廟宇和村落農田相間相融,是神與人共處兼融的天地,也是道教追求“天人合一”生態倫理思想的具體體現。

2自然天成、仙道化合的王者之屋和神仙朝會之“總仙宮”

王屋山從其獨特的自然環境變成仙道化合的道境,再到羣仙朝會的“總仙宮”,是經過了道教文化和自然山水文化的融合過程,也體現了自然天成、“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思想。

從紫薇宮經瘦龍嶺到天壇頂“總仙宮”,是王屋山道教的第二空間,即第二重天,是神仙朝會之所。通往天壇絕頂的瘦龍嶺稱天壇“神路”,其形若巨龍。從山底幾經起伏,左旋右轉順山勢沿委婉綿延的山道在山脊上延伸。沿途有十八盤、仙人橋、躡雲梯、仙人洞等景觀,並在風景絕佳處修建了殿、廟、亭、閣等各種象徵性廟宇,爲登山者記程、歇足、觀景和焚香祭祀之用。這些建築物與周圍的環境自然天成和完美的融合,使瘦龍嶺在人們的心目中已經成爲得道昇仙、通往理想仙境的神路。

王屋山主峯一天壇頂海拔1715米,周圍羣峯層巒疊翠,環拱偃伏;天壇頂拔地通天,秀出羣峯,有“運日月以旋,衡地道綱維”之意。遠觀天壇山,前有華蓋峯開道,後有五斗峯爲屏,東有日精峯,西有月華峯,如四方的護衛簇擁;其下有無數大小連綿的崗阜偃伏,如僕伏朝覲,巍巍然如王者駕臨,符合“唯我獨尊”的王者心理和道教對重重天界的釋義。加上其主峯天壇山又具有“丹鳳朝陽”之勢,由北向南曲折起伏與八仙岡、九芝嶺相接,猶如一隻安詳停立在陽臺宮的鳳凰鳥。天壇頂似鳳首,八仙岡九芝嶺如其長長的'鳳尾,可謂具有王者之勢的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