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的激趣教學

學識都 人氣:1.48W

一、巧設情境激發求知慾

初中數學教學的激趣教學

良好的教學情境會讓學生身臨其境,達成良好的教學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過程充滿輕鬆快樂,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贊可夫說過:“凡是沒有發自內心求知慾和興趣而學到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掉的。”所以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那就會產生強大的動力,激發出無限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例如,講圓的概念時,若問學生:“你的自行車車輪是什麼形狀?”學生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圓形。”若問:“爲什麼車輪要做成圓形呢?做成別的形狀不行嗎?比方說,做三角形、四邊形等。”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又問:那就做成橢圓吧?這時學生們議論開了,這樣的車子前進時,一會兒高,一會兒低。教師進一步問:“爲什麼做成圓形就不會有這種現象呢?”讓學生回想實際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並討論,最終找到答案:因爲圓上的點到圓心的距離都相等。這樣,以學生所熟悉的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與所學知識聯繫起來,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促進了學生的智力活動,在這種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對教學過程的參與度顯着提高。

二、精設問題激發興趣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對某一數學知識的研究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問題往往也是學習主體激發出來的新想法或對該事物的疑點,是新知的生長點,是教學的起點。但教學中會把握不住問題,主要表現在:(1)不提問題,直接給出新知;(2)無效提問次數過多;(3)提問形式呆板,不夠巧妙。這三種提問方式往往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不積極思考,這樣不利於知識的掌握和思維的發展。如果我們立足於問題教學,巧妙設計問題,讓學生在對舊知的深入研究中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從而接受新知。我們知道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過程本身就是對該事物的認知過程,學習主體通過觀察、類比等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其創新意識、開拓進取、大膽質疑的創新思維品質。現在初中生所用的數學教科書,問題提出過程體現得不明確,不利於學生獨立探究、自主學習。所以,教師備課時要以創新理念認真研究教材,挖掘新舊知識間內在的聯繫及新知的產生、形成及發展過程,從而創造性地巧妙設計問題。課堂上要多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研究數學問題。提出問題要針對具體內容採取不同的方法。圓周角一課可採用“引申——演示”發現問題法;平行四邊形一單元教學可採用“演化——實驗——猜想”發問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可採用“矛盾發現”提問法或“因果遞進”提問法等。問題的提出要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出發,激發他們追求完美,渴求真理的學習熱情,合理運用各種思維方法。問題的發現和提出並不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但對學生有極大的激勵作用。學生通過問題的發現過程能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可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結合近幾年數學教學實踐經驗,認爲教學要把“問題解決”與目標教學融爲一體。目標問題化是目標教學的發展;問題目標化,使“問題解決”的教學思想更適合於數學教學。以問題形式展示(部分)教學目標,明確研究內容及方法。運用適當挑戰性、激勵性等語言,激勵他們探索研究的勇氣和信心,創設良好的問題目標情境,讓學生從片面的關注學習目標,轉變到運用科學方法尋求合理途徑以達成目的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上來。“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問題引路、故佈疑陣、設置懸念,讓學生感到神祕、疑惑,以此點燃學生思維之火花,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由疑到思,由思到知。例如,在講授“乘方運算”內容時,我先拿出一張紙,把它對摺又對摺,反覆幾次,然後問學生“如果這張紙厚0.02毫米,我們把它這樣對摺32次將有多厚?”學生馬上激發出濃厚興趣,分別猜測估計,有的說“有課桌那麼高”、有的說“兩米高”……好的同學能列出表達式說“有0.02×232毫米高。”當我把這個數算出來後比世界最高峯珠穆朗瑪峯還要高時,學生全都感到無比驚訝,此時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我因勢誘導:我們學習乘方運算後,就可以很快算出結果。如此獨特巧妙的設置,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井然有序。興趣是開發智力的催化劑,是最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是促進學生求知慾的最大動力。在新知識引入時,能否激起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如果我們能精心設計、巧設懸念、激發興趣,那麼我們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在學習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時,我是這樣設疑的。(1)測量學校旗杆的高度,能爬上去量嗎?(2)能把旗杆拆下來量嗎?(3)有什麼好辦法能準確地量出旗杆的高度呢?學生有了積極主動地參與和探索的願望,在迫切的要求下學習,將“要我學”轉化爲“我要學”。

三、靈活設計教學實踐

由於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法也多種多樣,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採用不同的教法,呆板、單調地呈現教材內容,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教學中,引入數學實驗,讓學生以活動的方式參與,活動過程中發現探索獲得知識,使其體會到通過努力取得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數學《條形圖與扇形圖》統計空氣質量爲各級別的城市個數時,我讓學生四人一組開展合作學習:一人從地圖中按順序讀出數據,一人判斷該數據應分組別,一人劃記,一人監督劃記是否正確。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先讓學生各自用紙剪一個三角形。爲了觀察三個內角之和,將這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剪下來,然後按角的加法定義將三個角拼在一起,當然會有幾種不同的拼法,對於每種拼法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不難得出三個內角之和是一個平角。在此基礎上,考慮如何證明就顯得很直觀。

四、創建和諧的師生關係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成績的好壞關鍵在於學生知識掌握的多少。我們要用寬廣的胸懷去善待學生,教師應從“師道尊嚴”中走出來,教師與學生之間應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在分析問題、討論問題中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看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解放感”、“輕鬆感”。這樣纔能有利於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提出問題、暢所欲言、集思廣益,逐步形成寬鬆民主的課堂氣氛,爲學生學習創設良好的環境。現代心理學認爲:學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氣氛中,才能迸發出想象力、創造力的火花。教師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還學生更多的尊重。“人是生而自由、生而平等的,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天性。”每個學生都有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自我實現的權利,並且只要有機會,人人都有向積極的方向變化的潛能,教師要視學生爲祖國的花朵,爲其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和更充足的陽光、空氣和水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運用情感投入,把全體學生吸引到自己周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時時處處關心、尊重、熱愛他們,讓學生從內心敬仰教師,產生信任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迸發出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總之,作爲一線教師,應該結合日常教學實踐勤思考、多分析,努力優化課堂,“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造,使他們從“學會”走向“會學”。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主動積極,進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