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科學教導現狀探索

學識都 人氣:7.31K

材料挖掘不當,忽視倡導科學來自生活的理念科學發現史中所涉及的實驗結論是已經證實了的理論或定律,他們爲生物學乃至其他學科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爲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對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但敬意並不等於距離。許多教師和學生認爲,這些實驗是科學家偉大的創舉,非一般人所能爲,所以在心理上產生了隔閡。教學時,存在着挖掘過深,增加學生學習負擔,或沒有挖掘出這些經典實驗的普適性、生活性,忽視倡導科學來自生活的理念等問題,浪費了培養學生基本科素養與創新能力的機會。

初中生物科學教導現狀探索

生物科學發現史實驗教學的幾點建議

1.重新認識生物科學發現史的教育功能,體現新課改教學理念更新教學理念,充分認識科學發現史實驗的教育教學功能。科學發現史既是知識點,又是經典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賦於學生動腦動手的權利,過分強調實驗結論的識記既枯燥,效益也不高。所以應將實驗技能結論的得出置於實驗探究活動之中,使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實驗探究活動上,在積極、主動的實驗探究活動中,形成生物實驗技能,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素養。絕不能以閱讀代替學習,進入簡單的識記過程和結論的套路,陷入應試教育的泥潭,忽視對學生能力的適時培養。對於條件較好的學校,可以嘗試重現經典實驗過程,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和觀察中分析、討論、預期結果,得出結論,從而達到既學習知識又形成能力的良性結果。2.教學過程中及時質疑,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生物科學史實驗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創造性探究的`過程。生物發展的歷史充分證明,生物科學中的每一項突破,都是經過生物實驗而取得的。因此要求教師在科學發現史實驗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留有探究的餘地。例如在酶的發現教學中,意大利科學家斯帕蘭札尼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將肉塊放入金屬籠內,然後讓鷹吞下去,過一段時間把籠子取出,發現肉塊沒了,從而得出胃有化學性消化的結論。如果作爲教師,就這樣講述過程和結論,學生肯定能聽懂,也能記住結論,但這樣就失去了經典實驗教學的魅力。在教學中,如果就實驗本身能及時地引導學生質疑或提出問題,則不但可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而且會大大提高教學的效率。如教學時可以採取這樣的流程:首先,引導學生生成一系列問題:①爲什麼選擇鷹作爲實驗對象?②爲什麼選擇金屬籠子,用封閉的金屬箱可以嗎?③爲什麼斯帕蘭札尼要把肉塊放在金屬籠子裏?④過一段時間,金屬籠子內的肉塊不見了,有哪些可能的原因?⑤如果你是斯帕蘭札尼,你將怎麼做?其次,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總結形成自己的理論,並展示、闡述自己的理由。最後,師生共同分析修訂形成客觀正確的解釋。這種教學方式不但滿足了學生的知識需求,同時化靜爲動,增強課堂的趣味性,符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更爲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自主質疑,合作解答的良好學習能力和情感認識。

合理挖掘材料,理性評價,逐步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

生物科學發現史是實驗史,也是生活史。教材提供的科學史料大多清晰精煉、主線明確、邏輯關係嚴密、問題呈現層層深入,基本客觀地還原了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但也不排除環節斷層、邏輯嚴密性降低以及過程不夠嚴謹的可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汲取精華,去其糟粕,正面引導和科學評價,不能抓住某個細節(如沒有對照試驗、無關變量控制不嚴等問題)而做過度的批判性和放大性評價。作爲教師我們要鼓勵學生抓住重點,迴歸歷史背景,用辯證的眼光與思維契合科學家的創新工作。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教師應倡導生活孕育科學的理念,合理組織教學內容,關注社會,貼近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科學史料中提煉學習素材,從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中質疑、探究、發現,以便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