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爲本小學數學論文

學識都 人氣:1.69W

一、傳統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存在的弊端

以人爲本小學數學論文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背景下,小學數學學習評價內容不全面,評價過程散亂,評價方式枯燥,評價效果低下。打破傳統思維的桎梏,才能夠構造全新模式的評價體系,讓評價成爲促進全面發展的動力,成爲學生快樂的體驗,這樣的評價纔是新課程評價的精髓。

1.評價主體的單向性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中,師生評價關係是不平等的。評價就是教師說了算,不允許學生說話,教師處於至高無尚的地位。學習評價就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業批改、考試成績分析以及課堂教學中散亂的語言評判。這種單向的評價無法做到“以人爲本”。學生僅成爲評價的客體,在學習中被被動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錯誤的導向作用,導致小學數學學習活動成爲做作業、做試卷的代名詞,在大量的題海中獲得考試成績的提升;另一方面,這樣的評價還抹滅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評價過程是痛苦的、被動的,不適合新課改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目標的要求。

2.評價內容、過程的單一性

傳統小學數學評價的單一性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評價功能是單一的,評價僅僅是對學生的甄別與選拔,評價的激勵性、導向性被忽視,評價的人文性沒有被納入思考的範圍;其次,評價途徑也是單一的,過程評價就是對作業的批改,總結性評價依靠一張試卷,書面評價成爲唯一的途徑,數學=做題;再次,評價內容是單一的,因爲對教學目標的認識狹隘,評價僅針對傳統的“雙基”進行評價,對於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則沒有評價,對於數學知識探究與形成的過程評價更顯得“虛弱”,對於評價過程的人文化則沒有涉及,評價無法做到以人爲本,也無法做到促進人的發展;另外,評價過程重視定量評價,缺乏定性評價,學生成了考試機器,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被淹沒在浩瀚的題海中。

3.評價方法的機械性

在單一性與單向性的制約下,傳統小學數學評價呈現出機械性的特點。這種機械性首先體現在:學生只有通過機械的答題訓練獲得較高的成績,才能夠得到老師的激勵;其次,這種評價帶來了教師與學生的負擔加重,大量的作用批改與作業訓練讓師生苦不堪言,學習過程是非常痛苦的;再次,這樣評價的過程本身就是枯燥的,評價過程缺乏對學生的激勵,評價方法手段“目中無人”;另外,由於過於重視總結性評價,導致評價的診斷功能滯後,無法對教學進行及時調整;同時,這種評價無法激發學生的思維與情感,違背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厭學,評價過程人文性的缺乏導致了教學無法以人爲本。

二、新課程小學數學學習評價的新要求

與傳統的應試評價不同,新課程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評價提出新的要求。要求評價過程是快樂的、評價內容是全面的、評價方式是靈活的、主體關係是民主的,這樣的評價才能夠實現全面發展的效果與以人爲本的理念。

1.評價過程與結果人文化

目前,對於評價的激勵性與全面性問題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對於評價過程與結果的人文化研究較少。其實,評價過程也是學生的體驗過程,這個過程如果是快樂的,評價過程才能夠談得上是“以人爲本”。所以,一方面評價要採取各種靈活多樣的、生動活潑的方式,讓學生從評價過程中獲得快樂體驗的同時,促進身心與思維的發展;另一方面要通過評價減輕學生的負擔,改變延續多年的傳統應試評價,從學生能力與態度價值觀層面,進行全面多維度的評價,減少應試評價的比例,加大激勵性評價的比例,提高評價的舒適度。

2.評價主體與方式多元化

傳統的評價以教師對學生的單向評價爲主,以考試爲唯一方式的單一性評價。新課程改革對評價的要求是落實評價的多元化。首先,體現在主體的多元化,即評價主體不僅指老師,應實行教師、學生、夥伴、家長四維度評價主體,特別重視自我、夥伴和家長對學生的評價,把評價權從教師手中分配到各個主體手中,避免評價的單一性。其次,體現在評價方式多樣化,考試只是課程評價的一種方式,要將考試與其他的評價方式有機結合。定量評價也只是手段之一,適時將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將適時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將單獨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等等。

3.重視評價的維度與過程

隨着小學數學從雙基向四基方面的轉變,對學生學習過程與結果的評價應該立即調整,從對基礎知識與技能的評價擴展到對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基本思想方法、情感價值觀的多維度評價,從各個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其次,要重視過程評價,重視對學習過程中學生探究思維過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學生小組合作的評價等,養成學生合作探究的習慣與實踐反思的能力。尤其對於數學這門學科來看,對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傳統的總結性應試評價無法對此進行診斷,只有我們介入到學生的實踐過程與思維過程中,才能夠通過評價激勵學生去思維、去實踐、去合作。

三、優化小學數學學習評價體系的策略

1.讓評價過程變得更爲快樂、舒適

以人爲本的教學評價要照顧學生的身心健康,體現人文關懷。如果數學的學習評價內容與方式是學生厭煩的,違背教育的快樂原則與健康原則,這個評價就是失敗的。

(1)以民主平等的評價關係爲基礎。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生態的基礎上,建立評價的生態觀念,讓評價不再成爲教師的“裁決”,而是成爲一種“協商”過程,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行爲與結果給予自己的看法,教師的評價目的是激發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因爲一切評價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思維與情感轉換爲自我反思與激勵的過程,才能夠起到評價的發展性功能。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多元評價、多樣評價等都有了理論上的立足點。

(2)要加大激勵性評價力度。評價的目的是發展,雖然發展不能夠完全依賴於激勵,但相對於傳統評價的消極性,目前需要加大激勵性評價的比重。要深刻認識到“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個道理,激勵性評價的方式很多,途徑也很多,我們不僅要充分利用語言、目光、分數等進行激勵,還要努力把激勵評價系統化。例如:通過班級的《評價公佈欄》,對學生個人或者小組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一個學生主動發現了一個問題、解決了一個問題、大膽發言了、在探究中表現突出等學生,可以通過在公佈欄中加分、加小紅花等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3)提升評價的遊戲化色彩。遊戲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學中,可以開展各種數學遊戲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的遊戲中對自己活着同伴進行評價,例如:開展口算比賽活動等,通過同學的互評活動,激發學生好奇心;通過開展教學遊戲活動,讓學生在遊戲中進行評價等。遊戲過程中的評價符合學生的心理喜好,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成長。再如遊戲“我當小老師”,請學生上臺當老師對統計表提出問題,考下面的小朋友,答對了就鼓掌。不僅要求“小老師”會提出問題,而且會解決問題,“小老師”極易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

2.讓評價標準更加全面、對症

學習評價是一個細緻、持久、科學的過程。要加大對小學數學學習評價的目的性、針對性、層次性、公正性的管理,形成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才能夠讓評價發揮其積極的效果。

(1)提升評價的目標性。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習的過程、知識的特點,給出具體的、具有針對性的評價。例如:針對三年級數學內容的特點,具有針對性地開展口算、 聽算、筆算和應用題解答能力的單項測評。其中口算注重準確性和對速度的要求,筆算注重計算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應用題注重數量關係的分析和解答。同時,給出一定的量化標準,例如:在口算測試中,給出定量的口算題,規定時間是5分鐘,鼓勵學生在完成目標的數量和有限時間中超越目標,能算多少題就算多少,不以 100 分爲限,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後對測試的結果進行分級評價,優秀率40%、達標率在80%。教師要善於設計這樣的測評過程,才能夠讓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

(2)重視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分層評價。班級學生的數學基礎是不同的,不同的基礎如果用同樣的要求進行評價。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奮鬥目標,根據學生進步的情況進行分成評價,以便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發展。例如:在學習學案的設計中,針對學生的實際設計集中不同層次的教學問題,用A、B、C、D標出等級,A級是必須掌握的內容,B級是大部分學生都應該掌握的內容,C級是優生提升的內容,D級屬於個別學生衝刺超越的問題。這樣,在課堂上對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集體探究,互相幫助。每個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數學基礎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3)重視評價信息的.全面收集。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應該建立在全面的基礎上,防止評價內容的單一性,如何才能夠做到全面呢?最關鍵的是要做到評價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對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如:學習時間、思維、情感、實踐、結果、數量等,只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全面的把握,才能夠給出公正客觀的評價。在實踐中,我們可以通過拓寬評價途徑的方式保證信息的全面性,例如:讓課堂中自評、組評、師評相結合;平時評價與期末評價相結合;筆試和麪試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等等。

3.讓評價的形式更加靈活生動

小學生對於直觀、生動的教學方式非常敏感,教師的評價要讓學生體驗到愉快。爲此,不僅需要提升評價過程本身的舒適度(前面已經有論述),而且要實現多種方式的評價,讓評價靈活多樣,減輕評價的壓力感,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不斷充實新鮮感。例如:

(1)不限時間的考試。選擇一個時間寬鬆的時候,給學生一個難度適中的試卷,讓學生獨立完成以後交上來,不限實際。這樣的考試讓學生更加自信,而且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在更加寬鬆的環境中,把自己的潛能充分激發出來,這樣的評價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2)無人監考的考場。相信學生能夠誠信、鼓勵學生誠信考試,通過無人監考的考場讓學生享受到被信任的感覺,讓學生在自我監督與羣體輿論約束中樹立自己內在的道德防線,提高道德的自主性與自覺性,這樣的考試不再僅僅是數學的檢測,更是道德成長的過程。

(3)電子化考試。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設備走進學生的課堂中,我們可以通過人機之間的對話,讓學生通過微機上的試題軟件與活動課件,對自己進行檢測。例如:在微機中針對章節內容設置題庫,每次都能夠通過軟件自動生成不同組合的試卷。學生通過微機可以對自動生成的試卷進行自我練習,微機自動批改並給出提示。學生如果對自己的得分不滿意還可以重新生成試卷進行練習。這樣的評價過程具有自主性,能夠讓學生通過努力活動自己滿意的結果,把評價與學習的激勵高度融合起來。

(4)語言與肢體動作評價。這種評價方式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一對一評價,讓評價更加具有針對性,而且交流的深度更加深入。例如:針對某一個章節的知識點,讓學生選擇一定的問題進行互相提問;教師通過個別交談與個別練習評價,給予學生個別評價;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互動過程中的語言評價。這些評價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與親切感,教師通過激勵性的語言、無聲鼓勵讚許的目光、喜歡的體態語言進行評價,具有較好的激勵作用。同時,可以通過象徵物對學生作鼓勵性評價,如:把“爭章活動”與課堂評價緊密結合起來,制定“好問章”“合作章”“進步章”以激勵先進、鞭策後進,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

(5)活動式評價。小學生對遊戲有着天然的興趣,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遊戲學習活動,把數學知識融入到遊戲活動當中,再通過遊戲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例如:撲克牌遊戲。100以內進位加和退位減最容易出錯,用一種學生熟悉的東西來練習計算。這個遊戲,學生可以在座位上和同座的小朋友一起玩。如:1個人拿1位數1-9;1個人拿2位數10-99 。每人出1 張,算一道,加法題,誰先算出來這兩張牌就歸誰。如果算錯了,裁判要幫助你糾正。在這樣的遊戲過程中,教學過程就是一個評價與競賽的過程。

另外,要改革評價結果的表達方式。傳統的評價結果是對成績進行百分制排名、分檔次、對優勢進行鼓勵、對差生進行打擊,99是優生、89就是差生,要被老師批、家長罵。爲了體現人文化的關懷,就不能夠強化分數之間的細微差異,對結果進行模糊處理。如:在一定的等地制的同時,大量引入如爭章式(類似於少先隊的爭章活動)、問卷式、小結式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儘量從評價中獲得正面體驗。

4.評價的主體更加多元化

傳統的評價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單方向評價,這種評價與生俱來的權威性、不可抗拒性,學生處於被壓制的地位。所以,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習評價應該建立多元化的評價主體,確立以學生、教師、家長爲主要評價人的評價體系。

首先,最主要的是學生的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評價要體現“以人文本”,教學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就不能忽視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因爲對於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情感體驗,如是否喜歡數學,學習數學是否有信心等,學生自己的感覺是最真實的,而教師的評價往往是籠統的、武斷的。另外,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合作的過程,在小組合作中,學生所表現的各種素質,是否積極參與、是否有與衆不同的想法,小組內同學是最有發言權,因此學生的互評也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要重視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家長和孩子之間有這特殊的關係,家長評價的影響力不可低估,由於家長對教學的不瞭解,他們的評價可能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要在教學中合理引導家長進行科學評價,讓家長的評價成爲促進孩子學習的一個主要動因。例如:我們可以讓孩子做一份作業題,讓學生寫出“一家人到北京旅遊,請制定三種旅行計劃,分高、中、低三檔,並列出火車票、飛機票、賓館住宿、景點門票等費用,然後根據家庭收入確定一個合理的方案。然後把這個方案給家長進行評價,請家長提供修改的意見。在此作業過程中,通過家長的力量促進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親自體驗數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恰當地進行評價,對學生學會學習是終身受益的。

5.評價的內容更加全面化、科學

傳統的小學數學評價把數學學習當成一種技能的學習,主要評價學生技能掌握情況。這種評價是不全面的。新課程的評價應該落實全面的評價觀,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與方法以及實踐能力等各個方面落實評價工作。

首先,雙基的評價不能缺少。數學學科本身的嚴謹性、邏輯性的學習必須通過基礎知識與技能的訓練得以把握。無論我們如何去發展學生多元化的能力與情感,都不能夠放棄對雙基目標的重視。在當前新課堂的教學中,很多教師爲了強調對思想方法與實踐活動的重視,開展了很多活動,但是這些活動沒有促進雙基的學習,反而在“熱鬧”的氛圍中忘記了基礎知識,導致學生的思維與活動失去了堅實的基礎,爲了思維而思維、爲了活動而活動,走入了教學的誤區。

其次,要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小學數學的知識形成過程對於深刻理解數學知識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基本的思想,方法這些本質的東西就是在過程中形成的。爲了讓這個過程變得更加人本、高效,就要對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探究活動、合作討論行爲等進行適當的評價,激勵學生積極開展探究學習活動。例如:“圓的認識”中,學生在學習用圓規畫圓的基礎上,思考其他方法畫圓。經過思考討論得到了用一個釘子,一根繩子,一支筆就可以得到圓;還可以用瓶蓋等圓形物體描出圓;用兩支筆就可以畫圓……針對這些富有創意的想法,都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最後,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有關圓的實際問題。如車輪爲什麼都是圓形的?爲什麼在街上觀看錶演時,人們總愛圍成一個圓?等。對學生好的表現都應給予評價鼓勵。再如:教學64-30=?,多數學生都用這幾種方法:①60-30=30,30+4=34。②用十位上的6減去十位上的3,再與4和起來就是34。③用加法算減法,34+30=64,64-30=34。只有一個學生例外,他這樣想:把64看作6元4角,30看作3元,6元4角減3元就是3元4角,即34,這種思考方法就應該及時鼓勵和表揚。

再次,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評價。數學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技能的形成過程,也是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形成過程。所以,在評價當中不能僅僅關注對知識與思維的評價,也要重視的合作探究中學生的積極性評價、合作精神評價、科學精神評價、毅力與勇氣的評價等等。例如在教學中遇到這樣的問題:“甲城往乙城運75噸貨物,如果用載重量是5噸的大卡車運一趟要110元,用載重量是2噸的小卡車運一趟運費爲50元,請你設計幾種運貨方案,比較一下,哪一種運費最省?”設計幾種運貨方案並不難,但要算出運費最省的一種就有難度了。在大家難以突破的情況下,有個同學遲疑地說了一句“可能是大貨車”,這時候教師立刻迎合過去“對,就是大貨車!”給予學生鼓勵與信心,然後鼓勵學生一起思考“爲什麼是大貨車呢?”這樣,循序漸進地激發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激發學生大膽思考大膽發言。這樣的過程就是通過非智力的因素激發智力因素,通過激勵性評價促進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總之,多年來關於評價的文章很多了,我們目前需要的是立足教學實際的具體評價“清單”與評價方法,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創新,才能夠促進課堂教學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