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社會學研究性教學改革論文

學識都 人氣:1.14W

摘要:針對體育社會學教學過程當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並結合當前教學現狀,探討進行研究性教學改革的必要性,探求體育社會學新的教學模式。結果表明:實踐教學、案例教學和探究式教學在體育社會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起到積極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成績有了極大的提高。同時,在研究性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還需要引入過程性評價這一考覈方式,客觀公正的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考覈。

體育社會學研究性教學改革論文

關鍵詞:體育社會學;研究性教學;改革

體育社會學是體育學科中的基礎學科,也是通過社會學的視角來研究體育社會現象的綜合性學科。通過體育社會學的學習,使學生理解體育社會學的相關理論知識,並能夠解決有關的體育社會問題。當前體育社會學在體育教育專業與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中均有開設。其中,體育社會學是體育教育專業的主幹課程,是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專業必選課程,分別開設34學時。與體育院系開展的其他理論課程相比,體育社會學具有獨特的特質。它爲體育院系的學生打開了一個探索體育的全新視角,能夠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多維視角來了解體育、分析體育,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1體育社會學研究性教學改革提出的背景

1.1理論背景

所謂研究性教學模式,就是將學生作爲教學核心,教師只在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適當啓發與導引,鼓勵他們自覺蒐集所需資料,積極獨立解決問題的一種主動探求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將書本理論聯繫社會實踐,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重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技能。

1.2學科背景

由於體育社會學學科的特殊性質,基本上它的任何章節都能構成研究性教學的內容。體育作爲一種社會文化活動始終伴隨人類左右,具有豐富的文化積澱,僅靠單純的體育課堂教學遠不能實現。研究性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很好的彌補單純課堂教學的不足,學生可以在課堂以外的社會活動中靈活的進行學習和探討,將枯燥的書本知識與多元的體育實際相聯繫,間接地增強了學生的直接經驗與體驗。

1.3學生背景

傳統教育模式也可以說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弱,在面對海量信息的時候一旦脫離了教師的引導,就會表現的無所適從。是以,通過新的教學方法的實施,重燃學生對體育社會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爲“我要學”,並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研究不斷擴充自身的知識體系,提升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能力。基於以上內容,提出體育社會學研究性教學的探討,志在通過研究性教學改革的實施,使學生能快樂學習、自主學習,並最終從社會這個大學堂學會做人與處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2體育社會學研究性教學改革的實踐

2.1實踐對象

將忻州師範學院體育教育專業1501班作爲實驗班(進行研究性教學改革),1502班作爲對照班(維持原有的教學方法),經統計學分析,1501班與1502班體育學概論(體育社會學的先行課程)成績無顯著差異。

2.2實踐過程

2.2.1組織形式

在體教1501班成立了8個學習研究小組,設有1名組長,7名組員,各自明確職責,具體分工。

2.2.2開展方式

根據體育社會學的所授內容,研究性教學方法主要選取了案例教學、實踐教學和探究式教學三大類。其組織形式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法,有小組合作、個人獨立和個人與集體相結合之分。根據體育社會學教學具體內容,每次選擇一個專題進行研究,用於集體教育、專題設計、資料收集與分析、問題討論、成果報告等,以研究小組合作爲主要形式。

2.2.3研究思路

教師確定小組所需研究知識點後,小組成員廣泛收集資料,積極開展社會調查,分工合作完成知識點的講授任務。在實踐過程中,還印發了《體育社會學研究性教學成果評價量表》,由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和教師評價的三維評價量表組成,分別對學生在每次研究性教學活動的準備階段、實踐階段的表現給予量化的分數,便於記錄每次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及學期末學生研究性教學成果的量化的考覈。

2.3研究性教學方法的使用

2.3.1實踐教學

在體育研究方法這一章節採用實踐教學法。以研究小組爲單位,設計體育社會學相關調查問卷,設計問卷的過程爲小組課下完成,課上請小組代表陳述問卷,其餘學生根據所學內容指出問卷的優點與缺點,從而達到知識的掌握與鞏固的目的。

2.3.2探究式教學

在社會結構中的體育運動、社會文化中的體育運動、社會進步中的體育運動等章節中採用探究式教學的研究方法來完成。教師根據所教授內容設計相關專題,同樣以研究小組爲單位,就教師佈置的相關知識點爲核心,主動去進行探索,收集資料,最後每個教學小組形成1份教學方案,1份PPT,並請小組代表在課程上進行講授,同時,教師根據學生隨堂講授的內容,本着此知識點應完成的相關內容來做補充或深入分析。

2.3.3案例教學

在競技體育的社會學分析、社會體育的社會學分析、體育社會問題等章節採用案例式教學研究方法,在此階段中,教師選取一個具有代表性體育社會現象作爲經典案例,以經典案例爲主線,結合學生分組討論及思考來穿針引線完成相關知識點的學習。

3過程性評價的考覈方式

研究性教學的評價應將重點放在學生的參與也就是過程之中,強調從多遠的角度進行評價,評價手段、過程、方法的多元化,以及評價內容和標準的合理化。評價的目的在於以分促改,以分促學。根據學生在展開研究型教學過程當中的具體表現,設計過程性評價的量表,針對其每次研究性教學活動中過程進行量化考覈,分別進行自評、他評與教師評,儘量對每位學生的表現做到評價的客觀、公正與具化。最終學生的學科成績==期末成績×60%+實踐成績×30%+平時成績×10%。其中期末成績由教師集體命題,採用開卷形式進行筆試考試。實踐成績根據研究性教學開展過程當中所得實踐成績而來。實踐成績=量化表現分數80%+小組所得分數20%。平時成績根據學生的課堂出勤、表現及作業完成等情況打分。這樣一來就改變了過去期末一紙試卷定成績的局面,使學生學習成績的考覈變得客觀和公正。

4成果與反思

4.1實踐成果

4.1.1通過對實踐班和參照班的學科成績的對比分析,結果表明1501班即實踐班的成績要明顯優於1502班即參照班的成績。實踐班的學生從被動性接受知識的過程轉變爲主動去探索知識,雖然這個轉變的幅度不是很大,但是,已經開始轉變。4.1.2實踐班課堂氛圍與參照班相比要活躍一些,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問題,踊躍回答問題,從當初的“要我學”變成現在的“我要學”。

4.2反思

4.2.1學生在部分知識點的掌握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偏離設定好的教學重點,還需要教師去不斷地進行引導和完善。

4.2.2在在體育社會學研究性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拋出問題是關鍵,如何選取有價值的、學生能夠入手的問題,使學生達到解決一個問題能夠觸類旁通的解決其他問題,這是教師最主要的任務,也是決定體育社會學研究性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馮思思.我國體育類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現狀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1.

[2]吳金瑞.淺談數學教學方法與學習興趣[J].商情,2011,42:84-85.

[3]李巍.綜合高中化學課談論法教學效果研究[D].遼寧師範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