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農村中學體育改革研究論文

學識都 人氣:2.03W

1農村中學體育與“長尾”理論

創新農村中學體育改革研究論文

1。1農村中學體育現狀

農村中學體育是承轉農村小學和大學體育課程發展的關鍵時期,爲詳細瞭解目前我國農村中學的體育現狀,在查閱了大量的文件、資料,並進行走訪、調研後,對調查所得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農村學校體育仍是學校教育的薄弱環節。農村中學體育存在許多問題,最主要的可歸納爲硬環境的薄弱和軟環境的缺失。硬環境中教學環境的物質環境最突出的問題是場地、器材嚴重不足,無法達到國家和各省內中學體育器材配備標準的要求;另外,班級規模大,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而農村中學體育軟環境中教學環境的社會心理環境的突出問題主要是課堂效果和秩序需要改善,這主要和管理部門對體育工作的重視不夠以及人們根深蒂固對體育的錯誤認識相關。總而言之,農村中學體育教學環境總體較差,各方面的發展嚴重不平衡;許多隱蔽性環境因素沒有得到充分重視,這些隱蔽性環境因素對體育教學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響,這些都是制約學校形成良好體育傳統與風氣的關鍵因素。

1。2“長尾”理論概述

“長尾”(TheLongTail)這一概念是由《連線》雜誌主編ChrisAnderson在2004年最早提出的,用來描述諸如亞馬遜和Netflix之類網站的商業和經濟模式。[2]“長尾”代表着傳統中不被重視的區域,“長尾”理論通俗地說就是一個極大的數“(長尾”中的產品)乘以一個相對較小的數(每一種“長尾”產品的銷量),仍然等於一個極大的數,而且這個極大的數只會變得越來越大。[3]“長尾”效應其實並不僅僅侷限於經濟領域,也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當然包括農村學校體育。

1。3農村中學體育的“長尾”特徵

“長尾”理論的核心是具有相當長的“尾巴”,即足夠的數量,以便於更多的機會供人選擇,是聚沙成塔的效應。在我國,農村、農村學校、農村學校體育在整個社會和文化中都相對屬於長尾部分。首先,數量上的長尾現象,主要包括體育參與人數的長尾和體育資源的長尾。據2010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農村居住人口爲6。74億,佔總人口的50。32%,約有80%的學校和74%的學生在農村。而農村體育人口爲0。63億,僅佔農村人口總數的7。13%,可見僅有少數農村居民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另外,據《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公報》顯示,鄉(鎮)村體育場館數量爲66446個,約佔全國總數的8。18%,而農村學校的體育場館也存在着破敗和無人管理的狀況。其次,體育開展項目的長尾現象。農村居民的鍛鍊時間多集中於春節、集會等節日;鍛鍊項目單一,其中籃球、跑步、棋類佔97.2%[4],而農村中學體育課開設的內容基本是圍繞考試的基本內容,缺乏特色選項課內容。體育活動的開展也就缺乏經常性、普遍性,並且影響了大學體育課程與中學的無縫對接。再次,體育效果的長尾。受傳統生活方式影響,農村中學體育健身氛圍並不濃郁,學生的健身意識不強,健身觀念落後。在我國總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總參與體育鍛煉的人羣結構也存在問題,中青年、在職員工經常參與鍛鍊的很少。在農村體育鍛煉更是無人問津,農民工的體育鍛煉被邊緣化;學校對體育的開展也不健全,很多學校的體育工作不到位,甚至部分學校的體育工作在陽光體育運動沒有得到更好的開展;青少年兒童鍛鍊普一直不到位,體質狀況令人擔憂。最後,體育理念的長尾。雖然國家的學校體育和法規、政策中,自2001年起增加了關注西部和農村地區學校體育的內容,但是健身知識宣傳不夠到位和認識上的偏差,使大多數人一直以“沒病就是健康”、“搞體育的都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

2農村中學體育發展的困惑

2。1有限的資源

農村中學體育教師相對缺乏,教學工作量偏大。體育經費短缺,並存在被挪用現象;場地、器材不能滿足學校體育課的需要;職稱結構不太合理,具有高級職稱的體育教師偏少。比如農村中學極少有400m的標準田徑場,相當一部分學校所謂200m的田徑場是名副其實的“草場”,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繩、墊子等常用體育器材在河南省農村中學裏有一定的配備,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一些器材形同擺設,並沒起到應有的'作用。

2。2無章的內容

農村中學班級人數過多,達不到體育課的目的;教學大綱的實施及教材的使用完成情況不容樂觀,據調查雖然有95。65%的體育教師寫有教案,但僅有2。83%的教師能依教案上課,寫教案的目的僅是爲了應付上級檢查。一些落後的農村地區中學體育課更是“放羊式”教學。

2。3缺失的理念

農村中學體育教師接受培訓次數偏少,部分教師科研意識不強。學校的早操、課間操開展的不盡人意。按《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規定,普通中學每週安排3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含體育課)。每學年至少舉行一次以田徑項目爲主的全校性運動會。但大多農村中學兩操和課外體育活動的數量和時間達不到規定,甚至體育課都存在被擠佔的現象。部分農村中學沒有開展全校運動會,有的是因爲學校沒有足夠的場地和器材,還有的是學校出於對運動會期間學生安全問題考慮。

3長尾視角下農村中學體育可持續發展

3。1依託教研網絡,提高教學質量

針對資源的長尾現象,一方面可以在原縣、鎮和學校兩級的基礎上,增加“塊級”教學研究活動,即把鄰近的五六個鄉鎮的學校組成一個“塊”“,塊”內的學校按計劃輪流承辦教研活動,形成“縣—塊—學校”三級教學研究網絡。定時不定時地組織評選體育優質課、優秀教案,舉行公開課、觀摩課、教材教法的改革研究等,對體育教學的內容可結合教學大綱,並結合區域特色因地制宜制定教學內容,並進行教學評比和總結,克服過去“個體經營”的鬆散狀況。另一方面,也可以嘗試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利用,開展穿插體育專項課授課。這樣可以使學生接觸和了解到更多的項目內容,便於個人體育興趣的培養。

3。2藉助“走教”方式,提升興趣水平

“走教”即跨校上課或巡教,指好的教師可以在兩個以上的學校任課。“走教”使教師的傳統任課觀念得到改變,使農村中小學教師資源缺乏的問題得到改善。使每一位學生充分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爲可以提升我國農村中小學學生的身體素質,讓我國青少年“三高一低”的現狀得到改善,農村中小學體育“走教”教師揹負着重大的教學任務。當下,農村中小學體育“走教”教師是地方學校自主選擇或教育部門公開招聘的體育專業教師,他們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體育教學經驗,還有的是離退休體育專業老教師。藉助他們高度的工作熱情、豐富的經驗和新鮮的教學內容,有利於學生體育興趣的養成,同時“走教”教師的這種外聯方式也便於學校間的體育聯繫和體育比賽的組織。而且“走教”教師會按照規定安排學生進行每週“兩操一課”,每天堅持一小時練習,從而爲全民健身工程和終身體育目標奠定了基礎。

3。3普及“泛在”體育項目,增強鍛鍊效果

“泛在”意指無所不在,競技體育向大衆體育發展,具有泛在特質的體育項目是被廣泛推廣的主要內容。2010年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袁貴仁指出“: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縮小城鄉教育發展差距。”因此在經濟欠發達的農村,一方面是充分利用現有的課程條件資源;另一方面是創造條件,大力開展能動手自制體育器材的項目,以彌補體育活動的需要。把地方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到體育課堂中來,比如太極拳、五禽戲等。這些傳統體育項目既簡便易練,也便於傳播習得,更便於“泛在”體育的傳播。陶行知先生說過“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利用田野樹林等得天獨厚的環境進行素質練習不失爲“泛在”體育最佳的方式。

4結語

佔我國大多數人口的農村亟待體育素養的提高,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最切實可行的方法就是以農村學校體育帶動農村居民體育的發展。農村學校體育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好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工作對於增進學生身心健康,掌握體育鍛煉的方法,培養其良好的體育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關注這一“長尾”才能爲實現體育強國的發展提供切實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