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模式初探

學識都 人氣:9.51K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模式初探

  論文關鍵詞:語文教學模式;中職“161” ;合作探究;能力;綜合素質
  論文摘要:
隨着時代的要求和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中職語文教學應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161”教學模式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課堂真正屬於學生,使學生活學學活樂學,加強學生的語文技能的訓練。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並把課堂延展到課外,使學生成爲高素質的勞動者。?
    
  作爲中等職業學校中的一門基礎課——語文課,應該說在整個中職學校的學科體系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語文是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課程之一,是具有基礎工具性質的課程,它既是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工具課” ,“語文教學對於提高學生思想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於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可近年來,中職語文形勢卻不容樂觀。一方面,中職學校生源質量普遍不高,入校成績較低,文化課基礎薄弱;另一方面,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對文化課熱情度不高,缺乏足夠的重視,沒有學習興趣,認爲文化課可有可無、無足輕重。但從宏觀角度來看,語文課是其它學科的基礎,而且與普高學生相比,中職學生即將走入,更需要加強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水平,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然而多年來,中職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仍在沿襲普通高中的教學模式,嚴重脫離了學生實際,在職教事業大發展的今天,改革中職語文教學已經成爲了當務之急,迫在眉睫。鑑於此,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筆者認爲,可以嘗試變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教育中採用“161”語文教改模式。?
  1.概述
  “161”教學模式由三大基本框架構成,其中“6”爲基本中心教學單元,包括激趣導入、整體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板書小結、雙向質疑等環節。兩個“1”則相對獨立,前一個“1”是課前的個人展示單元,後一個“1”爲語文活動課單元。?
  2.示例
  2.1 個人展示單元——亮出自我。
  通過課前的1~3分鐘,以學生上臺讀名篇佳作,講成語故事,述哲理寓言,評時事,做即興等形式進行。中職生由於學習基礎差,行爲習慣不好,普遍存在一定的自卑,而且大多生來自,普通話基礎較差,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在校的2~3年時間即將踏入社會成爲職業人。因此,讓學生進行個人展示,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普通話水平,提高學生的思維、語言組織和應變能力,展示出自我風采,爲將來更好的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在演講環節中,每個學生演講完,下一個學生先對前面學生的演講從表情、語言、儀態等方面進行評述。同時一次演講完畢,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演講,指出其優勢和不足,當然首先將每一個學生的優勢進行肯定,再對某些不足輕鬆、詼諧地點評出來,並輔之以示範。 ?
  2.2 基本教學單元——鍛鍊自我(此過程是本教學模式的重點和核心)。?
  2.2.1 激趣導入: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有一個漂亮的開頭,就爲整堂課奠定了成功的基調。葉聖陶先生曾說:“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爲親。”“導入,就是在講授新課之前,教師本着一定的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具體特點,精心設計一小段(三分鐘左右)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引,形式上可以靈活多樣,如情境導入法、故事導入法、導入法、視頻導入法、名言導入法、懸疑導入法等。此舉旨在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濃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呈現出一種積極的狀態。?
  2.2.2 整體感知:文章首先是一個整體,因此在教學中應首先引導學生對全文有個整體性的宏觀把握。通過對文章的總體性的初步認識與把握,掌握基礎知識、理清文章脈絡。此環節教師可進行以下教學內容: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展示、重難音形義過關、文章結構探析、總體大意把握、理清文章思路等。方式上可主要採用自主學習的方式,由學生回答,老師補充明確答案等。答題形式上可有個人、小組、全班齊答等多種不同的回答方式。此環節爲下一步進行合作探究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
  2.2.3 合作探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作爲教育者的極重要任務,是保護青少年心中明快的理智之火,不使它熄滅”。“合作探究”是教改的中心和靈魂所在,也是區別與傳統教學的根本。通過合作探究,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使整個課堂充滿發現、探究的樂趣。合作探究問題的提出有兩種形式:一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提出對本課的疑惑,比如現代文中對哪些句子不理解,文言文中哪個詞語哪句話讀不懂等,這些問題先以小組內部交流消化的方式進行,小組解決不了的由全班共同商議解決;二是在初步整體感知的基礎之上,老師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仔細研讀課文,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討論結束後,各小組派代表發言,展示本組觀點,師生共享學習成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進行相關知識點的明確、補充,必要時進一步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深化與延伸。另外,此環節中問題的設計要有一定的梯度,體現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題目設置上可以根據文章內容多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便於拓展學生思維。本環節的關鍵詞是“互動”,採取小組內部合作的方式,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形式進行。要注意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教師切忌不可事無鉅細、越俎代庖。當然,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尤爲重要,教師的引導、點撥、提升、講解在任何教學模式下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師的知識力量、思想深度、人格魅力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感染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