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會工作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學識都 人氣:2.13W

摘要:筆者通過對《老年社會工作》課程的講授,積攢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在運用課堂討論、實踐小組、角色扮演教學方法過程的同時,對存在的問題不斷進行反思,以促進自我成長,滿足學生專業需求。

老年社會工作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關鍵詞:老年社會工作;實踐教學;改革

《老年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本科專業的一門專業課,也是重要的實務課程之一,該課程的基本目標是使學生比較全面系統地瞭解和掌握老年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並能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運用所學的知識、方法與技巧服務有需要的老年人。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同時重視學生實務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來,使其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

一、《老年社會工作》課程進行實踐教學的背景和原因

(一)由我國的現實國情決定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數據表明,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十分突出。“十二五”期間,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人口老齡化形勢更加嚴峻。聯合國的一份報告則顯示,到2049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將佔總人口的31%,老齡化程度僅次於歐洲。這預示着,從現在開始到未來的20至30年間,中國將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而《老年社會工作》課程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在老年領域開展社會工作服務的一線社工。就當前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僅僅在課堂上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必須走出課堂,進入社會,走進老年人羣體,瞭解他們的所需所想,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同時,也有利於學生深入瞭解社會,爲以後畢業進入社會做準備。

(二)由課程性質決定

《老年社會工作》這門課程屬於社會工作本科重要的實務課程,也是社會工作職業重要的實務領域。這也就決定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不適合該課程。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強調老師是課堂的主體,講授知識,而學生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形式單一化,較爲枯燥乏味,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真正融入課堂,並且無法鍛鍊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教學效果自然會受到影響。所以,爲了改善教學效果,學生必須進行實操練習,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論,才能更好地運用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學習不僅僅是要記憶知識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學會運用,也就是所謂的學以致用。

二、實踐教學在《老年社會工作》課程上的運用

與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相比,實踐教學有着明顯的優勢。體現在實踐教學是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將學生以個體主動積極性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實踐教學有着多種模式和方法,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主要以校內和校外相結合、課上課下相結合爲主,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安排課堂討論。講授理論知識的'時候,適當靈活地運用案例,主要是文字資料和影像資料,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理論知識分析。這樣討論形式,不僅能夠促使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激發學生的思考,提高思維能力,而且能夠調動課堂氛圍,讓學生享受課堂教學。同時,對老師而言,可以增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瞭解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的程度和能力,也可以反思自己,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

二是實踐小組。實踐小組主要是利用課程提供的課堂環境,以學生爲主體,參與到教學中來。具體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根據課時內容、課時安排及學生的人數,將學生分成實踐小組,一般每組成員不超過8個人,併爲學生制定他們自己上課的具體內容;第二種是將學生分爲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個特定的服務羣體,比如空巢老人、失獨老人等,到學校周邊的社區進行需求評估,然後開展服務,最後迴歸到課堂中進行成果展示。這種實踐小組的方式,使學生由被動地聽課轉換爲主動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專業學習的熱情,鍛鍊提高了學生的實務能力,增強對專業的認識。

三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也是建立在將學生分成實踐小組的基礎上,不同的是讓每一組學生都去尋找一個故事。我們說,每一個人都是有故事的,每一個人背後的故事都值得聆聽,基於這樣的想法,讓學生尋找身邊老年人背後動人的故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在課堂上演繹出來。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更多地瞭解老年人的生活經歷和內在真實的心理狀態,增長學生的見聞,爲畢業成爲一名一線社會工作者做準備,做社會工作者,要先了解服務對象,才能知道如何服務於服務對象。

這三種方式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都有着與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相比明顯優勢的地方。除了前面分析的這些優勢之外,每一個小組在準備自己的內容時,都要面臨協調組員分工,促進組員合作的問題,這就鍛鍊了學生的協調合作能力。總而言之,實踐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

三、工作反思與建議

通過筆者幾年的教學經驗,這種實踐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學生逐漸領悟到了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逐漸認同專業理念,獲得了專業上成長。當然,在實踐教學的操作過程中,同樣存在一些具體問題不容忽視。

(一) 反思

1、自身素質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教學經驗不夠豐富,課堂教學具體細節的把握上處理不夠,這方面仍需加強。

2、教學條件。由於上課人數較多,課時安排有限,場地空間有限,在進行實踐教學的時候,會受到這些細節問題的阻礙,影響教學效果。

3、學生的安全問題。實踐教學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課下,甚至是在校外完成的,如何既能達到教學效果,又能保障學生的安全,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二)建議

1、從學校來講,應加大對專業教師隊伍的培養力度積極促進經驗交流與分享;從教師自身來講,加強與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溝通交流,多去聽課,從她們身上取經,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還要要多走出去看看,加強與其他院校教師之間的交流,提升專業化水平。

2、爲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平臺。應加強與社會工作機構的聯繫,尤其是當地的社會工作機構,爲學生提供專業的機構集中實習,既能保障學生的安全問題,又能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史柏年,侯欣編著.社會工作實習[M].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3.

[2]王芝蘭,角色扮演法在老年社會工作教學中的應用,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7).

[3]史鐵爾,社會工作實踐教學探索,社會工作,2007(4).

[4]李豔華,社會工作實務課程服務學習教學模式探索――以《老年社會工作》服務學習項目爲例,社會工作,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