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零售業態演化的動力機制與趨勢特徵

學識都 人氣:1.88W
    內容摘要:隨着經濟體制改革進程的深入,我國零售業態演化呈現出多元化、多樣化的發展態勢,並由傳統百貨店向連鎖經營、購物中心演化。本文在總結既有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零售業態演化的雙驅因素概念模型與趨勢特徵,試圖高度概括地揭示其演化的動力機制、規律與趨勢。
  關鍵詞:零售業態 業態演化 雙驅因素 趨勢特徵
  
  零售業態演化是近十多年來理論界關注的問題,它涉及到零售商業的經營方式與消費者購物方式的變革與發展,對於我國商業經濟的發展與企業市場營銷活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在以往的研究中,多數學者對我國零售業態演化的.現象作了一般性的描述,對演化的趨勢進行了一定的探討。本文在此基礎上,揭示了我國零售業態演化的雙驅因素原理與趨勢特徵,較之於其他學者的發現,更能精準地揭示我國零售業態演化的動力機制、規律與趨勢。
  
  多種業態漸次出現與發展
  
  我國零售業是隨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而發展起來的。何佳訊、盧泰宏將我國零售業的發展分爲四個階段:1949-1978年爲第一階段,國營百貨商店與供銷合作社爲主要零售業態。1979-1992年,多種經濟成份並存,個體、私營零售商店得以發展,超市、連鎖店出現。1993-2001年,百貨商店由盛而衰,連鎖店高速發展,超市、大賣場進一步發展。2002年以後爲第四階段,購物中心、連鎖店進一步擴張,便利店與網上商城得到發展。我國零售業的發展以1992年爲界,此前發展緩慢,以後則蓬勃發展,出現了百貨商店、連鎖店、大型綜合超市、倉儲制會員店、便利店、購物中心和折扣店等多種多樣的零售業態。零售業的發展與零售業態的變革與演化成爲許多學者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與本世紀初討論的熱門話題。
  林勳亮(1998)總結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零售業態的發展情況,認爲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百貨商店大型化;超級市場再度興起;專業店、便利店連鎖經營發展;倉儲式商店超前發展;購物中心嶄露頭角。張素麗(1998)仔細比較分析了百貨商店、折扣店、專業店、類型專業店、倉儲俱樂部、超級購物中心六種主要零售業態在市場中的表現,提示了零售業態依次發展的趨勢。何雲、王芳(1999)考察了廣州市大型零售業競爭與發展情況,發現大型百貨商店獨佔鰲頭的局面被打破,新的業態得以發展,形成多態並舉格局。大型國營商店效益下滑,而外資零售業增長較快。方虹(2001)討論了零售業態的生成機理與我國零售業態結構調整問題,認爲零售業態生成演變有其內在規律性,每一業態的形成與發展,必須與人口、購買之間保持合理比例。各業態之間也要有合理的比例結構。近年來我國零售業打破業態單一化,形成了多種業態並存的格局,並呈現四種趨勢:突出規模經營效益主題;實行專業化經營;大型倉儲商店發展潛力大;無店鋪銷售方式特別是網上銷售將成爲未來零售業的主導。
  楊森林(2002)對“無店鋪銷售將成爲零售業的主導”表示懷疑。他認爲零售業態結構遵循着一條從單一到多樣、從簡單到複雜的演化道路,並基本上與社會多元化、多樣化、差異化和個體性發展進程同步。每一種新的業態出現後,原先的業態沒有被取代,而是與新的業態共同發展,形成了一種業態互補的關係。史錦梅(2003)基本上堅持了消費需求是零售業態發展的先導的主張,她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出發,提出零售業態發展理論的“需求滿足論”的新假說,按照這一理論,零售業態發展的內驅力是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每一個都有其生命週期,但在其衰落後不會完全消失,新的業態產生的起點比舊業態高,能向消費者提供更大的讓渡價值,表現爲提高的消費層次與質量。我國零售業態依次由鄉村雜貨店、百貨店向超市、大賣場、購物中心以及未來提供更多顧客讓渡價值的業態發展。可見,衆多學者的看法基本一致,我國零售商業發展突破了單一業態格局,多種業態漸次出現,由低級向高級演化,形成了多種業態並舉的態勢。

畢業論文蒐集整理:

我國零售業態演化的動力機制與趨勢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