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學識都 人氣:1.77W

一、我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淺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1、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問題。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內容主要體現在“思想”和“政治”兩個方面。一方面思想教學內容相對抽象,對高校學生而言難以理解;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教育內容普遍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對我國社會文化的熱點信息無法及時準確捕捉,導致高校思想教育內容反應靈敏度低,不利於開展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此外,當前高校政治教學內容也相對空泛,許多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客觀規律和古板理論,忽略了大學生這一特殊的受教育羣體的差異性。傳統方式不僅無法調動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還容易使大學生從心裏產生厭煩感,不利於思想政治教學的開展。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問題。

目前,大部分高校將思想政治教育當作一種信息的“傳道者”或“接收器”,通過課堂單向灌輸教學,將書本知識或授課教師的個人思想傳遞給學生,最後採用考試方式評價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掌握程度。這種傳統的、一味灌輸的方法毫無創新性,也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對學生個人思想政治素養以及人格魅力的培養十分不利。

3.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問題。

高校作爲社會人才培養的搖籃,要向社會輸送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的優秀人才,這一任務需要強大的高校教師隊伍來實現。可以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實現最高目標,特別是應對新形勢提出的新需求和新挑戰,必須配備一支專業知識過硬、思想道德素質較高、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師資隊伍。然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中普遍存在綜合能力不高、發展不夠穩定,以及許多教師至今無法確定自己的工作目標、缺乏新問題的解決能力等問題,最終導致整個思想政治教學質量下降。

二、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成長觀、發展觀的主要途徑。

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其實質就是對學生在健康成才方面進行引導。以教育、啓發、監督、動員等方式,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使他們的思想、行爲都可以更好地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走上科學健康的發展道路。高校教師要全面瞭解學生在該階段無論是生活上還是認識上存在着的彷徨、迷茫,及時加以引導,以免學生誤入歧途。學校要進行大力宣傳教育和啓發,讓大學生們能夠跟着黨和政府的方針路線,步履堅實地步入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正確方向上來。

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於調節個人情感,協調人際關係。

大學階段可以說是人生的第二個“斷乳期”,這一時期,人的身心發展還有待成熟。由此,該階段學生在思想和心理方面都需要積極加以引導。思想、心理、情緒是緊密關聯的,人在生活、學習或工作中,都可能因爲壓力大而產生一些逆反、悲觀、抑鬱、偏執等心理,大學生正值青春期,情緒易波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來調節,以此提升身心素養、思想覺悟,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與此同時,大學生因爲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常常會在人際關係等事項處理上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若對這些現實問題簡單規避或者處理不當,就會影響他們的成長、生活、學習與工作,以及將來與社會羣體的和諧發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於引導大學生搞好人際關係,協調好利益衝突,化解矛盾,構建和諧相處的氛圍。

3.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規範學生的思想和行爲。

剛剛成年,在思想上還常常會感到混沌,甚至產生錯誤認識。爲此,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職人員要對這個羣體正確施教,利用環境影響、糾正錯誤思想,幫助、引導他們進行積極的思想鬥爭,並使他們從認知層面到態度層面,再到行爲層面,都發生轉化,使他們走上正確軌道。

三、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條件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存在一定的必然條件。同樣,對於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也應具備一定的主體條件、物質條件以及客觀環境條件才能進行下去。

1.主體條件:提升教育主體的創新素質。

對於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主要包括承擔者、發動者和實施者,他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發揮着絕對的主導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條件,要求主體應具備先進的教育思想、多元的知識結構以及較強的創新技能等。

第一,先進的教育思想。創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者思維超前、開放,視野開闊,能夠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他們熱愛學習,善於學習,不斷汲取新的教育成果,會在實際教育工作中做到與時俱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改革能夠傾盡全力。想要成爲這類教育者,首先需要有先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需要新穎的教育觀、學習觀、人才觀、知識觀、師生觀、質量觀。

第二,多元的知識結構。高校學生是教育的實施對象,也是教育的最終“產品”,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將這樣一個羣體培養成爲符合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其過程必定非常複雜,具有反覆性、隱蔽性以及影響因素多樣性、不可控性等特徵,這與物質產品的生產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因此,教育者需要不斷革新教育教學方式,建立起多元的知識體系。

第三,較強的創新技能。教育上的創新技能表現爲:信息的篩選、整合能力;現代教育技術的熟練運用能力;強勁的科研能力。信息時代的教育者要善於收集、篩選、整合學科間的有價值信息,讓學科變得綜合、豐富,同時更要善於從大量信息中攫取創造性信息加以整合,以替換傳統的機械記憶的內容。

2.物質條件:具備有利的物質條件和現代信息傳播硬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要不斷創新,當然,這方面的創新同樣需具備客觀條件,比如要對場所、傳播媒介、教研工具等物質性能量、資源有所依賴等。科學手段、社會制度、社會的控制力量等同樣具有物質性,因此,也可以當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創新能夠依賴的客觀條件。物質條件是教育方法得以創新的根本,客觀條件滿足以後,創新才能展開。對創新而言,不同條件意義不同,科學技術、先進設備等都直接影響着創新。

3.環境支持條件:社會支持創新的輿論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式的創新環境,是指對教育工作產生影響、制約的環境條件,由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研究者創造,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從個體角度看,它區別于思想政治創新主體,是一種客觀條件。本文主要針對有利於創新的輿論環境進行重點探討。所謂輿論,是指多數人對一個事件或現象表達出的傾向性議論、看法,它所產生的精神力量會激發並維持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創新熱情,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有重要意義。

四、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策略

1.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新。

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創新,高校需要堅持以人文本,堅持“三貼近”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理念。對以人爲本理念進行全面貫徹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尊重高校學生的主體地位。高校學生作爲未來社會的接班人,應具備主觀能動性和社會實踐能力。高校應實施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講究教學方法,考慮學生切身利益,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新性,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第二,重視高校學生的長遠發展。在制定個人成長規劃時,應有效結合社會發展、學校發展以及學生個人發展,抓住學生自身的優勢,結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着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搭建一個有利於學生成長的良好平臺。爲此,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關注學生成長可能遇上的問題,並及時給學生提供指導。

第三,滿足高校學生的發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正確瞭解學生的發展需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爲學生提供最大限度的校園資源,保證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教育環境中發揮潛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務必要進行創新,挖掘特色教育,選準方向,形成培養優勢,將“立德、樹人”作爲教育根本,將社會價值體系融入學生的教育體系中,使學生樹立起正確觀念,這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方向所在。

2.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

高校應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健全人格的學生。大學生正處於青年期,心理還沒完全成熟穩定,當面臨心理、生理、社會適應等問題時,往往容易發生理智與情感、理想與現實、自尊與自卑、獨立與依賴、競爭與求穩、求知與辨別力差等矛盾衝突,高校應擔負起對學生進行健康心理教育的重擔,及時消弭問題,化解矛盾。另外,大學生閱歷欠缺,社會壓力大,很容易造成心理問題甚至心理疾病,應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健康情緒,增進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對社會的深入認知。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

高校應突出時代發展特色,提供創新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

第一,與時俱進地改革“兩課”教學,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兩課”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長期以來卻並未真正發揮主渠道效用,大學生對待“兩課”教學大多缺乏積極性。對此,一方面應創新“兩課”教材內容,使之更具說服力、實效性和針對性,與學生生活、社會現實等更加貼近,具備鮮明時代特色;另一方面,高校應擴大投入,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強調教師的實踐經驗,增加教師的說服力。

第二,建立健全校園信息網,建立網上德育新陣地。最近幾年,網絡技術快速發展,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的形勢變化。國內幾乎所有高校都在進行網絡建設,如何趨利避害,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消除不利影響,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渠道,服務於學生教育,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要解決的一大課題。

第三,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隨着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不斷深入,高校校園受到越來越多外來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一定程度的偏移。

因此,高校應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的是非辨識能力和接受新事物能力,爲學生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