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課程任務驅動式教學的研究論文

學識都 人氣:2.25W

摘要;如何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是廣大教師和教育技術研究人員着重思考和深入研究的問題。國內外計算機教育實踐證明,任務驅動法是非常適合計算機課教學的方法。本文從教學模式的角度,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實踐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對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課程任務驅動式教學的研究論文

關鍵詞:中職教育計算機課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一、中職計算機教學的現狀

目前在中等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教學中,都是借鑑其他學科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對計算機的學科特點沒有引起廣泛重視。我國中等職業學校現有的計算機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以講授爲主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模式:

2、以演示爲主的多媒體視頻教學模式;

3、講練結合的機房上機教學模式。

以上模式各有利弊,但都存在着問題: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建立在教師的單向授課上,按統一步調進行;未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未能激發學生深層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獨立思考;缺乏人際互動、合作交流和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等。

二、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傳統教學模式引入計算機課堂帶來的困惑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目標直接指向知識的傳授,設計的課堂教學是讓學生最大限度地記住與掌握傳授的知識。這種教學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沒有真正教會學生相應的計算機知識,沒有教會學生如何去運用計算機,如何去學習知識,這是違背開設計算機課的初衷。縱觀我國中職計算機教學,傳統教學模式依然很普遍,結果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高分低能現象嚴重,培養的學生缺乏動手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的學生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必須要進行改革,探索出適應中職計算機教育的現代教學模式。

(二)、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提出

經過不斷地探索研究,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從實際問題出發,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這就是後來被稱作“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通過專家教師們的探索,發現在計算機教學中,利用信息資源的優勢,進行驅動式教學,對提高計算機課堂教學效果,對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是行之有效的。

中職計算機課中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可以概括爲:以任務爲主線、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確定任務是核心,怎樣驅動是關鍵,信息素養是目的。

1、任務爲主線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核心是任務的設計,任務貫穿於整個教學。整個的課堂教學以任務爲主線,師生圍繞任務互動,學習以任務完成爲標誌,任務的分類有助於教師設計任務。

II、教師爲主導

從教師的角度分析,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基於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師的作用將發生改變。

III、學生爲主體

學生是信息教育的對象,是學習的主體,任務驅動教學有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協作交流的意識和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流程

任務驅動教學過程是教師、學生、任務三者的積極互動過程。

三、具有中職教育特色的計算機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探討

雖然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實踐,但是針對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課的研究和實踐還比較少,還不夠深入。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其重點在於模式運用要符合中職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的特點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任務驅動模式運用成功的一個關鍵是:能否適應職業教育的特色,能否符合中職學生的特點。

(一)、在教學過程設計方面——根據學生特徵,調整教學過程環節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常見的教學流程是:創設情境——呈現任務——自主協作完成任務——總結評價。通過教學實踐研究,對於中職計算機教學來講,應該對此進行適當的補充調整。

1、必要的“講練結合”環節:在創設情境——呈現任務之後,加入“講練結合”的環節。爲學生提供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和爲學生能力的發展提供引導性的幫助。教師設置一些練習性的初級任務,這類任務所學到的知識技能聯繫密切,目的在於練習、鞏固所講演到的知識、技能與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

2、動態的“難點突破”環節: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師生互動過程,教師應該針對學生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和疑難點、學生爭論不休的問題以及教學內容中的關鍵處進行及時的輔導,指導學生突破難點。

3、靈活的“總結、歸納”環節:當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獲得了不少知識、體驗後,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理清知識的內在聯繫,把零散的知識納入科學的知識結構之中,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達到結構化、網絡化和系統化,有助於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綜合運用。

(二)、在任務設計方面一細化任務

爲了適應職高學生的學習差異大,有畏難情緒等特點,在設計“任務”時,要注意學生的特點與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充分考慮學生的現有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和興趣等。要始終以學生的角度來考慮,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設計每一次活動,針對不同的學生來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任務。通過多層、多類型任務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優化任務驅動教學。

(三)、在課堂教學活動方面——一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

任務驅動教學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爲基石的,教學以學生爲中心,但是建構主義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要真正落到實處都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是指對內容的講解,對學生的啓發、引導,而且還包括情境創設、信息資源提供、合作學習的組織和研究性學習的指導以及自主學習策略設計等方面。

(四)、任務驅動教學中應注意任務設計的誤區的問題

任務設計是任務驅動的重要環節,教師設計任務的誤區有以下幾個:

1、任務單一性:任務是一個具體操作或爲功能設計任務,僅以這些具體操作代替任務,只能停留在掌握技能本身,任務完成後也無從拓展,學生學習的知識與技能是零碎的、孤立的。

2、任務全面性:試圖用任務涵蓋所有的知識與技能。在教學中怕漏掉了某個知識或技能,因此,在任務設計時爲了任務而任務,多了很多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內容。這樣的任務使學生厭倦,從而失去對計算機的興趣。

3、不統一性:任務與內容分離。教師一般容易受課堂教學知識點的限制,加之現在的教材能夠很好貫徹任務驅動法的還很少,而這方面可借鑑的經驗又不多,因而難以擺正完成當堂課的教學目標與任務設計、實施之間的關係,不敢或者不願意調整教學內容以設計一個合適的學習任務。

總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作爲一種教學模式本身具有其相對穩定性,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需要不斷髮展、完善。中職計算機課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產生於信息時代,實踐於教育教學過程,作爲其本身可能是一種並不十分成熟的教學模式,不可能是永遠的定勢,也不可能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模式。相信隨着時代的變遷,教育觀念的進一步更新,環境的改善,教師素質的提高,學生個性的突顯,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內涵會不斷擴展,形式會不斷變化,環節會更加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