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中的貧困化增長現象

學識都 人氣:3.19W

[摘要]貧困化增長在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中是一個屢見不鮮的現象,對國家的福利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在我國,隨着雙語教學的深入開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現了貧困化增長的問題。本文以《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爲研究對象,剖析了在實踐教學中的貧困化增長現象,並提出了適當的調整建議。[關鍵詞]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貧困化增長淺議《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中的“貧困化增長”現象蔣蘭陵(揚州大學經濟學院)自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雙語教學已經在普通高校中走過了十多個春秋,在教學要求、方法、內容等方面都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以《國際經濟學》的雙語教學爲例,筆者發現,近幾年來在雙語教學中不自覺地出現了一種“貧困化增長”的現象。
 
一、貧困化增長的理論分析
 
(一)貧困化增長的含義美國經濟學家薩爾瓦多的《國際經濟學》(第8版)現在已經被許多高校作爲《國際經濟學》雙語課程的教材,在該書第七章———經濟增長與國際貿易中,說明了貧困化增長(Immiserizing Growth)出現的原因。貧困化增長也稱爲“不幸的增長”,由經濟學家傑格迪什·巴格瓦蒂提出,主要是指即使福利效應自身可增加國家福利,貿易條件也有可能下降很多,以至於使國家福利出現淨下降。
(二)貧困化增長出現的主要原因根據巴格瓦蒂的觀點,出現貧困化增長現象的原因與貿易條件的'惡化有直接的關係,因爲技術進步帶來的經濟增長使得一國的出口在貿易條件不變下大大增加;如果該國是一個大國,那麼出口的增加過大會導致貿易條件惡化;若這種出口商品的需求收入彈性非常低,則會導致該國的貿易條件進一步惡化;再加上該國對貿易的依賴程度很強,以至於貿易條件的惡化引起國家福利的減少,從而出現了出口越多越窮的奇特現象。(三)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化增長”國際經濟學理論中提到的貧困化增長問題,主要容易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就中國而言,改革開放以來,其對外貿易增長迅速。據統計,2005年中國的貿易總額達到1.4221萬億美元,是1980年的78.5倍,成爲世界第三大貿易國。然而,伴隨着不斷擴大的貿易規模,貿易條件呈現出不斷惡化的趨勢。據測算,與1995年相比,2004年貿易條件下降了近35%。國內有不少學者對中國貿易條件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基本研究結論就是貿易條件呈現出總體惡化的趨勢,而貿易條件的惡化導致貧困化增長現象的產生。貧困化增長現象不僅出現在了中國的貿易領域,更有甚者,在中國的教育方面也越來越明顯。
 
二、《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中的貧困化增長現象
 
       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的大學雙語教學試點,其規模逐漸擴大,涉獵的領域也越來越寬泛,但是隨着雙語教學的不斷成熟,其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並沒有與其規模成正比,相反教學質量正不自覺地陷入“貧困化”陷阱。
(一)雙語教學的“三多”現象
1.開設課程的種類越來越多在開展雙語教學的初期,各大院校都處於試點階段,都是“摸着石頭過河”。以國際貿易專業爲例,最早開始的就是《國際經濟學》,而且試點階段維持了三至五年。21世紀以來,爲了與經濟全球化相適應,有目的地培養新世紀創新人才,雙語教學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國際貿易專業由原來的一門《國際經濟學》不斷拓展至四至五門雙語課程。一方面,由原來的一門專業課擴展到多門專業課,如增加了《國際營銷》、《國際商法》、《國際金融》等;另一方面,由專業課延伸至基礎課程,如將原來的《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也改成了雙語課程。
2.教學對象的人數越來越多在《國際經濟學》的雙語教學中,早期只是一個試點,面對的是與國外大學聯合辦學的學生,這些學生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也有一定的中文經濟學基礎。但是現在,接受《國際經濟學》雙語授課的學生人數已經成幾何係數增加,除了合作辦學的之外,國際貿教材與教法研究.

淺議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中的貧困化增長現象